資源簡介 課題: 燃燒與滅火【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解燃燒所需同時滿足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滅火的措施。 (2)掌握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2. 過程與方法(1)用課件創設生活中火為人類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的圖片情境→導入知識燃燒與滅火→讓學生聯想到火在生活為人類生活造福與火災給人類生活造成危害過渡到燃燒→滲透安全知識教育。(2)用課件創設探究物質燃燒實驗1,2,3的操作情境→學生交流討論分析協作實驗→通過學生交流討論歸納出物質燃燒需要同時滿足的三個條件→通過不能燃燒討論出滅火的方法措施。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通過燃燒與滅火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防火安全知識和自救措施。 (2)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教學重點】掌握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燃燒所需同時滿足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措施。【教學難點】理解燃燒應滿足的條件,滅火的原理與方法。【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1. 創設情境①:看看火在生活中給人類帶來結果問題:火是怎樣產生的?2. 創設情境②:協作完成下列探究實驗1,2,3問題1:燃燒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問題2:滅火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如何預防火災的發生? 二、學生互動交流: 1. 交流課前預習目標內容,制定實驗方案。(1)根據右圖,說明燃燒要同時滿足的條件是 具有可燃物 、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三個條件。(2)燃燒旺盛的液化爐只要關閉氣閥火就熄滅,這是缺少了可燃物,這種滅火的原理是 將可燃物遠離火源 ;燃燒的酒精燈可用 燈帽蓋 滅,燃燒的酒精因 與氧氣隔絕 而熄滅,這種滅火的原理是 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消防車用大量的水可將燃燒的房屋撲滅,燃燒房屋因 溫度降低達不到房屋的著火點 而熄滅,這種滅火的原理是 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2. 思考燃燒應滿足的條件是:(實驗的探究結論)(1)實驗1: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有可燃物;(2)實驗2:說明物質燃燒需要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3)實驗3:說明物質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3. 根據燃燒所需條件,討論滅火的原理是:(1)根據物質燃燒需要有可燃物,將可燃物遠離火源,火自然會熄滅。(2)根據物質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將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進行滅火。(3)根據物質燃燒需要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將火熄滅。 4. 發生火災自救措施:三、師生互動交流:(評價學生、補全知識,化解難點) 1. 燃燒是物質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2. 不同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溫度各不相同,同種物質不同狀態的著火點也不相同。3. 想想生活中,關閉氣閥火就熄滅了,原因是:將可燃物遠離了火源,滅火方法一。4. 將燃燒的物質放入密閉容器里火滅了,原因是: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滅火方法二。5. 向燃燒的物質澆水火滅了,原因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滅火方法三。四、師生互動小結: 課題1 燃燒與滅火1. 燃燒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1)具有可燃物質。(2)可燃物與O2接觸。(3)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2. 滅火的原理、方法:(1)將可燃物遠離火源。 例如. 關閉液化氣爐的氣閥 ——火熄滅。(2)將可燃物與O2隔絕。 例如. 將著火的油鍋蓋上鍋蓋——火熄滅。(3)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例如. 房屋著火——用大量的水滅火。著火點:指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五、課堂鞏固練習:1. 下圖所示是探究物質燃燒所需條件的3組對比實驗:(1)根據各實驗得到相應燃燒的條件:實驗① 燃燒需要有可燃物 ; 實驗② 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實驗③ 溫度達到著火點 。(2)根據上述實驗中不能燃燒聯想滅火應采取的方法:實驗①:玻璃棒不能燃燒,滅火可采取 將可燃物遠離火源 。實驗②:水中白磷不能燃燒,滅火可采取 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實驗③:銅片上的紅磷不能燃燒,滅火可采取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2. 說出下列現象的原因:①用嘴一吹,燃燒的蠟燭就熄滅 降低蠟燭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②用扇子扇爐火越扇越旺 增加氧氣量 。③著火的油鍋用鍋蓋一蓋就熄滅 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④燃燒的木塊用水一淋就熄滅 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⑤木片用火柴能點燃,而木塊卻不能 木片的著火點低,而木塊的著火點要高一點 。⑥架空的柴燃燒很旺,而緊密堆放燃燒不旺,甚至熄滅增加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修訂與改進【課后反思】災 難 降 臨造 福 人 類火是怎樣產生的?如何才能滅火?玻璃棒木條乙丙白磷 紅磷沸水白磷O2實驗1 實驗2 實驗3溫度達到著火點氧可燃物氣火銅片60℃熱水紅磷白磷白磷白磷60℃熱水白磷白磷銅片紅磷木條玻璃棒實驗① 實驗② 實驗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