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學會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象和問題;2.引導學生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養學生定量研究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實驗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定律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2.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難點: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與討論法【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圖片展示】:展示蠟燭的燃燒,木炭的燃燒的圖片,以蠟燭的燃燒,木炭的燃燒和水的電解這幾個化學反應為例,引導學生思考參與反應的物質前后質量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有著什么樣的關系?這就是本節課我們將要探究學習的內容。【活動與探究】:[提出問題] 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的總質量有著什么樣的關系?[猜想假設] 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在某些化學反應中可能增加,某些化學反應中可能減少或者增加。[實驗探究1] 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播放課件)磷 + 氧氣五氧化二磷(P) (O2) (P2O5)步驟:1.用鑷子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鋪有細沙的錐形瓶中央,塞緊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與白磷接觸,然后稱量,并使天平平衡。2.取下錐形瓶(砝碼不用取下),將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灼燒,至紅熱后,迅速用橡皮塞將錐形瓶塞緊,使其將白磷引燃。3.待錐形瓶冷卻后,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現象:白磷燃燒,錐形瓶內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放出大量的熱結論:白磷燃燒前后參與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實驗探究2]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播放課件)鐵 + 硫酸銅 銅 + 硫酸亞鐵(Fe) (CuSO4) (Cu) (FeSO4)步驟:1.先把天平調節平衡。2.取一小燒杯放在天秤左盤,在100ml燒杯中加入約30ml硫酸銅溶液,將幾根鐵釘用砂紙打磨干凈。3.反應前稱量,將裝有硫酸銅溶液和鐵釘一同放在天平中稱量,記錄總質量。4.把鐵釘加到裝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中(砝碼不動),5.反應后稱量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記錄,比較前后質量大小。現象: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鐵釘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結論:參加反應的硫酸銅和鐵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銅和硫酸亞鐵的總質量。[思考]:分析比較兩個探究實驗的結果,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回答]: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的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的總和。[得出結論]: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的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的總和。[思考]: 100g水跟100g酒精混合后成200g的混合溶液,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回答]:不符合,因為質量守恒定律是研究化學變化,酒精與水混合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反思評價] 兩個探究實驗得出的質量守恒的規律是否符合其他的化學反應呢?[實驗探究3]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測定(播放課件)鎂 + 氧氣氧化鎂(Mg) (O2) (MgO)步驟:1.將一根用砂紙打磨干凈的長鎂條和一個石棉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2.點燃鎂條,觀察反應現象。3.將燃燒后的產物與石棉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現象:鎂條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石棉網上有白色粉末。結論:實驗前后質量不相等[思考與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是否能證明質量守恒定律在此不適用?[回答]: 鎂條燃燒由于有空氣中的氧氣參加,即反應物不僅是鎂,反應物的總質量還包含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所以生成的氧化鎂質量大于鎂條的質量。[實驗探究4] 鹽酸與碳酸鈉粉末的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播放課件)碳酸鈉 + 鹽酸 氯化鈉 + 二氧化碳 + 水(NaCO3) (HCl) (NaCl) (CO2) (H2O)[學生活動]:在播放課件前先請學生分析預測反應現象。[實驗分析]: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有二氧化碳產生,即二氧化碳是該反應的一種生成物,反應后逸散到空氣中,故反應后質量減輕。[小結]: 選擇有氣體參加反應的化學反應來證明質量守恒定律,則一定要在密閉容器內進行[學生活動]:對探究4反應裝置進行改進[總結]: 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的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思考]:為什么紙燃燒后質量減少?[回答]:紙燃燒生成炭灰,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出去了。[敘述]: 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史:1756年 (俄)羅蒙諾索夫1977年 (法)拉瓦錫1908年 (德)朗道爾特 ;1912年(英)曼萊[設問]: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以水的電解分子模擬為例(圖片展示)[分析]: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參加化學反應的物質分子破裂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發生變化。微觀 宏觀原子的種類不變 元素種類不變原子個數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不變分子種類改變 物質的種類不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物質的體積可能改變[課堂練習][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沿著前人的足跡探究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學完本節課,我們應該知道: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化學反應過程中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作業布置]:課本P95習題 1.(1)2. 3. 4[板書設計]: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一.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的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二.質量守恒的原因: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和質量保持不變微觀 宏觀原子的種類不變 元素種類不變原子個數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不變分子種類改變 物質的種類不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物質的體積可能改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