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備課人: 授課時間 :課題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課 型 新授課學習 目標 1、知道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實。(目的、時間、結果) 2、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理解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3、識讀教材中的地圖,獲取相關歷史信息。學習張騫報效祖國、不畏艱險、勇于開拓的精神。 重點: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難點: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 學 過 程 設 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個性化設計1、導入新課。 2、認知學習目標。 3、問題引領、自主學習、解析課本。 4、答疑解難。 5、問題探究、拓展深化。 6、課堂小結、知識整合。 播放歌曲《絲綢之路》 展示目標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7—71頁,通覽全文.掌握大致內容 (一)張騫通西域 西域在哪 是誰派張騫出使西域的?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結果如何?有什么不同? (二)絲綢之路 1、絲綢之路的路線 (1)陸上絲綢之路 路線: (2)海上絲綢之路 2、西域都護的設置:背景;職責;意義;班超經營西域。 檢測絲綢之路的路線。 教師點撥:西域的含義; 播放視頻張騫通西域; 絲綢之路的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路線 學習張騫精神 拓展延伸: 比較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異同點; 合作探究: 張騫通西域有什么歷史意義 (影響) 用音樂,激發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認知目標 閱讀教材,通覽全文.找到重點內容。 按老師要求依次解決自主學習部分的幾個問題。 瘋狂記憶基礎知識,以備檢查 兩個人為以小組合作完成。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 各組選一名代表展示本組的 答案,其他學生質疑補充。板書設計(思維導圖)課后反思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