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宋的政治備課人: 授課時間:課題 北宋的政治 課 型 新授課學習 目標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 2、識記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3、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理解宋初統治者采取重文輕武政策的原因。 重點:北宋政治的特點(表現) 難點: 如何評價重文輕武政策教 學 過 程 設 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個性化設計1、導入新課。 2.認知學習目標。 3、問題引領、自主學習 4、解析教材,知識深化。 5、合作探究 6.小結 檢測 唐朝滅亡后,中國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但統一始終是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二單元我們將一起走向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顯著的遼宋夏金元時期。現在請大家閱讀單元提示,了解本單元的學習內容。 屏幕共享,課件出示目標 出示自學提綱,讓生根據本課的導學提綱自主學習并小組合作交流本課的基礎知識,構建起知識框架。 充分利用課件上的教材截圖,學生找出知識點,教師勾畫提示,利用課件重點講解。 (1)掌握北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2)通過教師介紹和教材相關史事,了解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 (3)北宋實現的局部統一:先南后北,結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2、自主學習P29—30,找出宋太祖趙匡胤強化中央集權措施: (1)軍事:“杯酒釋兵權”、統調分離、更戍法; (2)行政:中央分化事權,地方文臣輪換 (3)財政: 收稅,轉運使。 3、自學重文輕武的政策: (1)文臣統兵格局的形成:(2)科舉制度改革和發展 ;(3)重文輕武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1、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1)思考:趙普所說的“權”“錢”“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對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谷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 (1)北宋推行“重文輕武”的國策,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國策的主要影響; (2)宋朝采取重文輕武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見課件 學生自學單元提示,對整個單元的學習重難點有初步認識。 生讀學習目標,明確重難點 20分鐘自主學習,閱讀電子版教材,構建起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學生連麥回答宋朝建立的基本史實、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重文輕武政策的目的和表現及影響。教師適度點撥,并給予評價和鼓勵。 通過個別學生連麥,大部分學生打字面板互動的方式,學習材料題分析方法,提升能力。 (獨立思考,復習鞏固) (防止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武將奪權局面的重演;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治的政治需要;凈化社會風氣,扭轉唐朝以來的尚武之風,形成文治局面,從思想上將藩鎮割據消滅于萌芽之中。) 一起回顧本課知識,將小結寫到筆記上,搶答選擇題 播放陳橋兵變視頻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這段歷史,對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重點講解,通過與前面朝代的對比加強記憶與理解。板書設計(思維導圖)課后反思 本課主要再現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后果,重點是記憶宋太祖采取的措施,難點是如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得出正確的歷史啟發。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