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備課人: 授課時間:課題 第四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課 型 新授學習 目標 1、了解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和唐文化對日本的深遠影響; 2、知道鑒真東渡日本及玄奘西游取經的史實; 3、思考隋唐時期中國和亞洲各國的往來,尤其是日本,天竺和新羅的頻繁往來出現高潮的原因; 4、學習鑒真和玄奘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崇敬為國家往來做出貢獻的為人 重點: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 難點: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原因教 學 過 程 設 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個性化設計1、導入新課。 2.認知學習目標。 3、問題引領、自主學習、解析課 4、問題拓展深化。 5.合作探究 6.小結 檢測 展示:世博會日本館的遣唐使船,玄奘和鑒真像引入課題 出示目標 一 讓生根據本課的導學提綱自主學習并合作交流本課的基礎知識,并構建起知識框架. 1 遣唐使 背景: 目的: 概況: 影響: 2、鑒真東渡 背景: 過程: 貢獻: 3、唐與新羅的關系 概況: 表現:文化,貿易,制度,科技與音樂 4.玄奘西行 背景: 概況: 貢獻: 三合作探究 1.鑒真和玄奘兩人的共同點時什么? 2.根據以下材料分析隋唐時期對外交往活躍頻繁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 材料三:隋朝統治時期開通了大運河,海陸交通發達。 選擇題 學生觀看圖片,認識這些使者都與哪些國家有關系 認知目標 一 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并搶答本節課的基礎知識,構建起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生搶答此問題。 觀看課件, 找學生連麥回答,其他學生質疑補充。 找學生連麥回答,其他學生質疑補充。 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連麥回答,其他同學質疑 通過材料知道遣唐使的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素質高 鑒真東渡時間:唐玄宗時期 玄奘西行的影響 通過學習聯系現在想一想: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唐朝的對外交往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板書設計(思維導圖)課后反思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