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美術學科荔灣 03-3101 資源包《走進藝術博物館》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鑒賞課的內核之一就是要求學生能對已美術作品、美術觀點和美術人有自身理性的總結 與判斷,培養其獨立思考、獲得感悟、提出觀點的獨立鑒賞力。因此在我看來課本的文字部 分更多是起到一個發起性和啟發性的作用,希望同學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學對象分析】初二的學生對于“參觀博物館”這種經歷層次不齊,所以在 14 周歲這個年齡段,不論有沒有去過藝術博物館參觀——去過的,通過這堂課能升級參觀的方式方法,使之更加科學 化;沒去過的,正好通過本課了解參觀藝術博物館的大致概況,從而有備而來地迎接自我首 次觀展體驗,使其調整到最佳狀態。在整個初一年級的美術課程素養訓練后,也應該在初二的“開門課”中,體驗一把全新 階段的藝術觀感。【教學目標】1、圖像識讀:利用 APP 給不同類型的平面藝術作品搭配適宜的外框。2、美術表現:學生能夠通過觀察藝術作品,能準確給其適配出適宜的外框且懂得搭配在適 宜的場景當中。3、審美態度:不僅僅懂得創造美,更要懂得展示美。4、創新能力:VR 形式云瀏覽以及 PNG 形式進行適配操作。5、文化理解:了解藝術博物館,除了了解其內在的藝術作品之外,如何更好地展現藝術作品,其周邊的“策展措施”也同樣不能被忽略,這樣才能完整地呈現藝術美育,從而從自我 的作品做起,從身邊的校園藝術角做起。【教學重點】1、 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2、 如何利用手機 APP 給藝術作品添加外框。3、 美術館的導展資料的各項功能。【教學難點】1、如何給不同作品搭配外框。2、如何給藝術作品搭配合適的場景氛圍【教學方法】講授法、類比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進度】初二年級的“開門課”,當然要一炮而紅!【教學策略設計】1、 用 VR 形式游覽博物館。2、 引入手機 APP 解決重難點。3、 利用 PNG 格式的圖片結合 PPT 做好課堂習題4、 講故事升華本課主題并拓展延伸。【課程類型】綜合探討性【教學用具】PPT,常態教學用具,教師自備相關素材、油畫兩張、油性筆、畫板畫架畫紙【教學流程圖】主要過程和 方法 (綱列) 環節說明 使用時間 活動主體VR 參觀中外代表性的藝術博物館 3 分鐘 視頻/學生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 2 分鐘 教師給畫面裝裱外框,學習“裝裱大師” APP 3 分鐘 視頻/學生給不同作品搭配外框 5 分鐘 教師/學生給藝術作品搭配合適的場景氛圍 4 分鐘 教師/學生介紹美術館的導展資料 3 分鐘 教師藝術博物館的成立小故事 3 分鐘 教師【教學過程設計】教 學 過 程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導入階段 亮點:開啟 VR 模式, 帶領大家分別參加故宮與羅浮宮 猜字、思考、答問 新潮的模式開啟熟悉的話題, 給課堂氣氛熱場。展開階段 1、參觀博物館的注意事項,知曉并分析特殊的標識符號 思考、 答問 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闡述篇幅, 既是知識的學習也是常識的累積, 更是意識與素養的提升。2、重點/亮點:博物館的六大功能中的 “展示與成列”,重點介紹如何給畫面裝裱外框,學習“裝裱大師”APP,教師播放微視頻。 觀看視頻并思考 將新潮的 APP 植入課堂,植入知識點,更有利于重難點的破解。3、難點:給不同作品搭配外框 課堂習題, 思考答問。 實用性非常強的知識點,不同種類風格的藝術作品都能涵蓋。4、難點:給藝術作品搭配合適的場景氛圍 課堂習題, 思考答問。 是上一個知識點的延伸,這樣才能讓學生具備立體式的審美觀感。5、介紹美術館的導展資料 觀察并 記錄 書本的又一重大知識點篇幅, 而且也是生活中學生觀展容易忽 略的一個環節。延伸階段 ( 結 束 階段) 藝術博物館的成立小故事:兼具人文建筑與藝術藏品的番禺寶墨園 觀察與聆聽 讓有此夢想的同學能以匠心精神延續自我的藝術熱誠。【板書設計】隨機性板書,根據學生的臨場回答寫。【課后反思】本課的最大的亮點是結合當下新潮事物解決重難知識點,學生不再枯燥單一地用書本解決書本知識;同時從距離我們較為遙遠的藝術博物館拉近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增進了課本對學生的日常粘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由“我得學”轉化為“我需要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