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巨人與小矮人歷險記》美術教學設計課題 《巨人與小矮人歷險記》 課程類型 造型 ·表現年級 三年級上冊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感知巨人與小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 想象力。 2.過程與方法:運用夸張對比與組合的手法表現童話故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巨人與小矮人的聯想學習,學習從 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與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 應用人物大小對比的夸張 手法,表達奇趣的故事情 節,引導學生運用“變形” 和“組合”進行對事物的 創意表達與繪畫創作。 解決方法 教師實例示范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周圍環境襯托自 己的變大或變小。課前準備 PPT 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小矮人瑪莎誤 喝藥水成為了大巨人,請 仔細觀看并思考:同學們 是從哪些方面發現瑪莎變 大了呢? ①導入課題: 巨人與小矮 人歷險記 ②設下疑問 (聯想、思考、 討論與分享):假如我們變 成巨人或小矮人,我們的 生活將產生什么變化? 參與、思考 與互動。 激發興趣 5 分鐘課堂發展 1.瑪莎與熊 (圖片對比) 結論:參照物的重要性 2.觀察圖片并思考:如何 運 用對 比 手 法 自 由 變 換 “巨人”或“小矮人”呢? ①人 (整體) vs 人 (整體) (大小對比) ②人 (整體) vs 人 (局部) (夸張) ③人vs 物 (課堂練習+課堂小結①) 3. 強調構圖重要性 (以主 體物為中心) 4. 畫面趣味生動的小技巧 (圖片欣賞與了解) ①生動的表情神態 ②趣味的故事情節 (課堂小結②) 5.欣賞同齡優秀作品。 6.教師示范與總結 1.對比、觀 察與分析。 2.觀察、分 析與回答。 3.探究、討 論與分享。 4&5. 觀 察 學習。 以 循 序 漸 進的手法, 引 導 學 生 進 行 聯 想 與想象,創 意 表 達 奇 趣 的 故 事 情節。 13 分鐘學生練習 基本要求:運用線條、色 彩畫出人物變大或變小后 發生的趣事。 較高要求:畫面人物表情、 動作既夸張又有趣。 ①構圖飽滿。 ②對比強烈。 學生創作。 (力) 提高想象 能力與繪 畫表現能 。 /課后延伸 ①瑪莎的視角 了解從巨人與小矮人角度進行分析與對比,物體發 生的區別 (學習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 2 分鐘②“疫”起成長,共盼花開,感受美好與生活。答疑 1.通過本課的學習與實踐,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可 以運用“對比”的方法自由變換“巨人”和“小矮 人身份。 2.創作小矮人繪畫作品時,可運用【小矮人<物】 原理繪畫表達。 3.創作小矮人繪畫作品時,不僅有運用把人畫小的 一種方法進行創作。 4.創作巨人繪畫作品時,可運用【物<巨人】原理 繪畫表達。 5.在創作過程中需要使用兩個或以上參照物對比實 現“巨人”與“小矮人”的身份轉變。板書設計 《巨人與小矮人歷險記》①對比②夸張③神態表情 ④故事情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