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3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學設計【課標要求】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材分析】本單元以“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為核心內容,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的價值等。通過對比得出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美好生活的向導。第一課圍繞哲學的起源、哲學的研究對象、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哲的產生、基本特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展開,屬于哲學本體論的知識。第三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及意義,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從實踐出發、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與時俱進的基本特征,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強大的現實生命;介紹了與時俱進的特點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隨著歷史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闡明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在中國發展,并有力指導中國的發展實踐。【教學目標】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理論來源和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關的相關著作。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相信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科學精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使我們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精神。公共參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實踐活動。【教學重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教學難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性【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視頻分析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實踐準動工作》思考:為什么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實踐準動工作?師: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新課講授:出示課題——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總議題:把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議題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它要完成的歷史使命是什么?議題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議題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第一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議題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什么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它要完成的歷史使命是什么?探究活動一:視頻分析《三大工人運動》探究問題: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有何意義?為何最終會以失敗而告終,給了我們什么經驗教訓 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分析整理探究結果無產階級迫切需要指導自己行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運而生。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1)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探究活動二:視頻分析《馬克思與德國古典哲學》探究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以費爾巴哈、黑格爾為主要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分析整理探究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條件:(2)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探究活動三:視頻分析《三大自然科學》探究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這三大自然科學發現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分析整理探究結果(3)自然科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的必然結果。探究活動四:材料分析《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科學前提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其社會科學前提。近代社會科學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現象及其規律,獲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尤其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等取得的積極成果,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科學前提探究問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它們是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科學前提(4)社會科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近代以來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2、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身由解放的道學幣店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相關鏈接:馬克思主義哲學逐漸走向成熟第二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議題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探究活動五:材料分析《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與《實踐論》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主義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于實踐的依賴關系,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探究問題:與以往舊哲學相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全部舊哲學的分水嶺。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區別于其他哲學的本質特征。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要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世界。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1、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世界。探究活動六:視頻分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探究問題:視頻內容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什么基本特征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還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統一。(1)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2)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統一。探究活動七:視頻分析《指導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究問題:視頻內容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什么基本特征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2、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①科學性:它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反復檢驗。②革命性: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探究活動八:圖示分析 《黨的指導思想的不斷發展》探究問題:我國黨的指導思想之間存在什么聯系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與時俱進3、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雖然產生于19世紀,但他依然具有強大的現實生命力,依然閃耀著光輝燦爛的真理光芒,散發出永恒的思想魅力。探究活動:視頻分析《覺醒年代》探究問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分析李大釗為什么說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整理分析結果知識整合:社會主義決不會辜負中國主觀唯心主義:(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觀點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2) 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3)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 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實踐還證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第三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議題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探究活動九:材料分析《中國沒有幸負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中國沒有幸負馬克思主義。探究問題:請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說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有哪些?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整理分析結果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毛澤東思想形成、地位: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和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精髓:實事求是。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2、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形成: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貢獻:所蘊含的豐富的哲學思想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思想的重要貢獻。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地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作用:具有豐富的哲學內涵,為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原創性貢獻。知識整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本課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