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練習--長征主題繪畫作品賞析》說課稿一、說教材教材編寫目的是通過美術學科的教學,提高學生在審美創造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多種方法來賞析美術作品的能力。由于要避免與國家教材在教學內容上的重復,因此選擇了從創作構思和構圖方面的知識作為教材編寫的主要內容。這無疑提高了學生認知的深度與難度。同時課例編寫也力圖通過地方課程的教學活動,更好地傳承我市優秀的革命歷史文化精神,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本課屬于欣賞與評述領域,具有開篇引領作用。由于是我本人編寫的課例,因此對知識點、教材編寫思路的把握比較準確。二、說學生情況通過談話方式開題,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激發學生對軍訓活動與長征歷程的同情感受,力圖從情感上首先激發起學生的共鳴,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思路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三、說教法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信息和圖文傳播的優勢,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大量的主題繪畫作品和長征歷史史實,凸顯主題繪畫作品史詩性的大場景震撼效果,用文字信息和圖片欣賞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完成了解、感染、感動、共鳴、崇敬的情感體驗過程,逐步在學生中建立對歷史的認同感。通過綜合運用講述、比較、對比、研討、分析、綜合等教學手段,從主題繪畫作品的賞析中講解繪畫題材的選擇與構圖形式的變化等知識。四、說教學重、難點1.掌握主題繪畫在表現形式、表現技法等方面的知識;2.學習應用對比欣賞法,感受、分析不同的主題繪畫作品,學習使用簡單的欣賞評價用語,表述主題繪畫作品的藝術特點。學習撰寫簡短的欣賞小短文。3.如何以優秀的長征歷史史實感染學生,如何激發學生的賞析熱情,是本堂課成敗的關鍵,也是教學中需要重點突破的難題。五、說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以談話、設問的方式,引入革命歷史的史實,同時了解學生對于長征歷史的知識儲備。點評學生的課前準備與完成情況,給予鼓勵。并向學生出示三個問題,1、作品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我們能看到什么?又能聯想到什么?2、藝術家是如何表現這個故事的?運用了哪些藝術處理手法?3、通過一系列的主題繪畫作品,我們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明確學習目標。1.引導欣賞:崔開璽 油畫《長征路上的賀龍和任弼時》。《大娘家》、《金色童年》等。引導學生猜想人物間關系,故事情節,提起學生興趣。也抓住學生注意力。并且概括出此類繪畫作品的特點及“以小見大的題材往往更能表現出人物細膩的內心活動,從另一個側面營造出主題的意境。”出示標題要點:一、繪畫作品里的長征:介紹主題繪畫作品林崗 龐濤的油畫作品《崢嶸歲月》、董希文 油畫《紅軍不怕遠征難》、沈堯伊 油畫 《革命理想高于天》、沈堯伊 油畫《婁山關》啟發學生從作品尺寸、場景、人物等方面展開賞析,歸納出共有的一些繪畫特點并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探討得出認識:宏大的主題、大廣角的場景、多人物,形象鮮明而生動的特點是主題繪畫的一種表現方法。并且也有在題材上以小見大的主題繪畫作品。2.對比欣賞:國畫、油畫作品《遵義會議》、《強奪瀘定橋》講解幾幅作品在角度、構圖、情景等方面的不同選擇和不同的藝術感染力。通過對此類作品的賞析,力圖從藝術家的視角切入、情節選擇、構圖構思等方面的不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體會畫面效果、揣摩藝術家的思想與表達方法。并歸納出“同樣的主題可以從不同的構圖、角度、表現技法上來表現,創造出不同的藝術效果。”的認識。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3.學生活動:小練習(請選擇對應的詞組連線)(1)空間場景 隊列式、群體式組合(2)人物形象 敘事性、時代主題(3)故事情節 開闊、宏大、壯觀(4)藝術特色 寫實性、感染力強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藝術鑒賞術語,以文字思維方法促進學生的藝術思考和賞析,建立較好的賞析習慣。鞏固前面所獲得的的知識,為下面深入學習打下基礎。出示標題要點:二、主題繪畫的構圖表現方式: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分析,教師引導。1、水平線加“S”形構圖再次賞析油畫《崢嶸歲月》,分析畫面的構圖形式、人物動態表情刻畫及色彩調子等方面的特點,以多媒體技術手段概括出:水平線加“s”形構圖適合表現廣闊的場景,人物隊列從遠到近,空間關系遞進出現、主要人物形象安排在畫面居中的位置上。同時,灰色的主色調將深沉凝重的主題傳達出來,即突出了人物形象又蘊含更多的寓意。2、對角線構圖對角線構圖是繪畫藝術中經常使用的手法,畫面有層次、動感強烈。空間關系成片段式效果,主要人物立于中心位置,突出了人物的特征,表現了作品的主題。畫面色調中融入了陽光感,很好地表現了革命的希望和豪邁的人格魅力等。3、環形構圖與其它畫作不一樣,這一幅畫從俯視的角度表現了遵義會議開會時的情景。環形的構圖,圍座的形式,使觀者的視線集中在開會時的場景中央。4、垂直線構圖學生活動:分析這幅作品的構圖樣式與藝術效果引導學生用前面學習的分析方法分析油畫《紅星照耀中國》(局部)縱向的垂直線條,互相遮擋的關系是另一種構圖方式,主要人物較大 ,立于前面,突出了要表現的人物形象和主題。需要注意的是人物間要從色彩、明暗等方面拉開距離。出示標題要點:三、回溯長征介紹長征的歷史和過程,重點講解長征的背景、時間、行程和統計數據。對長征歷史史實的回憶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認同感。從而完成引導學生從了解到認知、從觀看到賞析、從感染到感動形成情感共鳴的過程。也是本節課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重溫課堂展示的重要作品并完成課堂練習:請同學們運用學習的知識寫一篇賞析短文。教師輔導,并對作業適當點評,結束課程。結束語:小節課題重難點和知識點,適時拓展對主題繪畫作品的情感價值、思想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知。一系列的主題繪畫構成一部奮斗的歷史,一部全國民眾,軍人浴血奮戰的歷史,一部開啟新篇章的歷史,今天我們走進革命歷史主題繪畫,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什么?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在心理有一個真實的答案。本課例的教學為遵義市紅色地方美術課程的開設尤其是此類欣賞課程的教學,做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探索和實驗,教學明顯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完成了審美教學與情感共鳴、知識傳授與優秀歷史文化精神傳播的教學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也獲得一些有價值的教學反思。比如:1、在同類課例的教學中,學生對學習內容比較陌生,因此,教師的情感是否充沛是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2、對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始終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對學生審美素養和能力的訓練始終是美術學科的中心和主線。教學中要注意不要顧此失彼,在完成德育教育和情感養成教育的過程中不能丟失審美教育的主要目標和任務。3、欣賞與評述領域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評價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能力。學習基本的賞析美術作品的相關技巧和專業詞匯,并能運用較專業的詞匯描述、評價美術作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圍繞對美術作品的賞析方法和技巧的傳授任務組織教學。由于開學期間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在教學準備上注意發放學生用教材,學案文稿,幫助學生克服對課程內容不熟悉的障礙,同時,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學習任務。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本課時在教學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由于師生之間不夠熟悉,溝通上不夠通暢,課堂師生互動還不夠深入等問題與不足,學生的主動學習愿望還沒有完全激發起來等。希望下次教學能有效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