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一、教學目標:1、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 、《農政全書》等名著的作者、成書時代、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2、說出明長城的修筑目的、主要特點、起止點。3、知道北京城修建的時間、功能、建筑風格和價值。4、了解我國明朝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的思想藝術特色。5、通過對明朝科技成就的認識,培養學生刻苦學習,勤于思索,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北京紫禁城。難點:包括建筑在內的科技成就所體現的時代特點。三、教學準備: 上網查資料了解長城和北京城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導入:明朝初期,科技在世界上還居于領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別是清朝時,發展已停滯下來,逐漸地落伍了。2、設疑引出課文:明朝時期領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二、新課教學。1、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明朝科技名著有哪些?找出作品、作者、內容、影響。然后完成下列表格填空。時代 作者 作品 內容 影響2、“動腦筋”:李時珍有哪些優秀品德值得你學習?3、比較:秦長城與明長城有什么不同之處 明長城:目的: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起止地點: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秦長城:目的:為了防御匈奴進攻起止地點: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明確: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為主,明朝的東段用磚、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長度——明朝更長。4、萬里長城常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5、紫禁城是什么時候開始營建的?是哪兩朝皇帝曾經居住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建筑?(它是明成祖營建的,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宮殿樓閣金碧輝煌,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寶。強調紫禁城又被稱為故宮,是北京城的一部分。)6、明朝時候,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大眾文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尤其是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最著名的是長篇章回體小說有哪些?寫什么內容?反映什么主題?填表。時代 作者 作品 內容 主題三、歸納總結課文:利用板書對本課內容進行總結。板書設計:一、科技名著(作者、內容、影響)1、《本草綱目》2、《天工開物》3、《農政全書》二、雄偉建筑1、明長城2、北京城三、小說和戲劇1、《三國通俗演義》2、《水滸傳》3、《西游記》4、《牡丹亭》四、堂上檢測。1、將下列人物與他們的作品用直線連接起來。李時珍 《西游記》宋應星 《三國志通俗演義》徐光啟 《水滸傳》施耐庵 《農政全書》羅貫中 《本草綱目》吳承恩 《天工開物》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首詞中描寫的場景在下列哪部名著中能讀到 ( )A、《西游記》 B、《三國演義》 C、《水滸傳》 D、《紅樓夢》3、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唐僧取經、孫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出自于我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這部小說是(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4、端午節到了,青青想到山上采些艾草(一種中藥),她應查閱的著作是( )A.《天工開物》 B.《本草綱目》 D.《綴術》 C.《水經注》5、在尚未普及電視和電影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擁有一本精美的連環畫是很多孩子的夢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時通過連環畫來閱讀名著的。試試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組搭配是錯誤的?( )A.大鬧天宮—《西游記》 B.三顧茅廬—《三國演義》C.黛玉葬花——《西廂記》 D.武松打虎——《水滸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