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原始先民的家園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舊石器時代史前時代:人類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歲月,曾生活了逾百萬年,被稱為史前時代。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與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勞動工具食物來源舊石器時代打制石器采集狩獵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種植糧食,飼養動物1、研究歷史,認識人類起源的一個重要途徑:古人類遺址的發掘2、人與猿根本區別:制造工具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為人類誕生的標志,人類已有兩三百萬年的歷史了3.北京人的食物可能有哪些?獸肉、果實、植物塊根等。4、北京人主要靠哪些方法獲得食物?獲取食物的方法(生產方式):采集、狩獵5、舊石器工具與現代的工具相比,有什么特點?原始、簡單、粗糙6、這些舊石器工具的用途:制作木棒;切割獸肉;砸開堅果;挖取植物塊根等。7、這些工具是怎樣制作出來的?打制8、北京人生活方式:共同勞動,共同分享,過著群居生活。 為什么?⑴生活環境:森林密布,氣候比較溫暖、濕潤,兇猛的野獸威脅著北京人的安全。(環境險惡) ⑵工具原始、簡單、粗糙 ⑶單靠個人力量無法生存。9、北京人是如何獲得火種的?他們又是怎樣保存的? 森林自燃生火;雷電生火;偶然碰撞生火;煤的自燃10、火的使用給北京人和人類的發展帶來了哪些好處?燒烤的肉食,利于消化,能增強人的體質火堆能幫助人們御寒,使人們擴大活動范圍火也是重要的武器,能增強人們捕獸的能力北京人已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火的使用,不僅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還促進了人類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大大提高了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大進步。11、北京人與山頂洞人比較表?發現地點距今時間外貌特征使用的工具用火情況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北京人北京周口店70-20萬年保留猿類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獵山頂洞人北京周口店3萬年與現代人相似磨制石器(骨針)人工取火氏族采集狩獵捕魚12、與北京人相比,山頂洞人有哪些進步?這種進步說明了什么?山頂洞人的模樣與現代人大體一致;已學會人工取火;用骨針縫制衣服;配戴飾物(說明有了愛美的觀念,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1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929年,我國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發掘出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這里又先后發現五個比較完整的頭蓋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還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成堆的灰燼、炭塊和燃燒過的角、骨、石頭以及大量的樸樹籽……” 請回答:(1)材料中的遠古人類名稱是什么?(2)該遠古人類生活在距今約多少年?(3)你能從材料中獲取哪些重要歷史信息? 14、下面是一名同學想象北京人一天生活,共有5個明顯錯誤,請你指出并給予糾正和解釋。毛毛是個10歲的孩子,說是孩子,其實在北京人當中算是中青年了,因為北京人生活環境惡劣,人們的壽命都不長。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著獸皮縫制的衣服,手里拿著一把鐮刀。他一個人走到了河邊,河邊有一棵大樹,上面結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許多果子,他又用鐮刀割水稻。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趕,因為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看管火種,要是火堆熄滅了,他們可能會有好長一段時間不能吃上香噴噴的熟食了。走訪原始的農業聚落——新石器時代1、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是如何產生的?原始農業是從采集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始畜牧業是從打獵中產生的。2、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對人類的社會有什么樣的影響?⑴出現了磨制石器,人類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 ⑵推動了原始社會家庭手工業的發展; ⑶促使農業村落的出現,人類逐步實現了定居生活。 3、這些農業聚落在空間分布上又有什么樣的特點?4、新石器與舊石器工具相比,有什么特點? 主要有那些新石器工具,它們分別有什么用途?打制石器只需將石塊打制成所需的形狀,比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礎上,在礪石上加水夾砂磨光,出現鋒利的刃部,比較光滑。顯而易見,這種石器比打制石器進步得多,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5、什么叫新石器時代?6、觀察圖8-10,描述古西亞農業聚落。思考下列問題:——世界最早原始的農業聚落(1)村落是由那些部分構成的?房屋是什么樣式的?(2)從事那些生產活動?(3)有什么家具和生活用具?(4)怎么和外界往來?(5)厚厚的石墻是用來干什么的?7、距今9000年前后,中國的長江和黃河的中下游流域的原始的農業聚落遺址距今時間生產工具種植作物建筑結構生活用品自然環境半坡聚落陜西西安約五六千年磨制石器粟(旱田)半地穴式彩 陶氣候寒冷干旱河姆渡聚 落浙江余姚約7000年磨制石器水 稻(水田)干欄式黑 陶黑陶缽氣候溫暖濕潤8、原始農業聚落的共同點:都有原始農業和畜牧業出現;都是用陶器;都是用磨制石器;都實現了定居;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飼養動物牛,豬,狗豬,狗第二課 早期文明區域1、早期人類文明大多發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1)水利資源較豐富,灌溉水源充足 (2)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3)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于農作物培植和生長2、四大文明古國自然條件有什么共同之處?從地理位置看, 位于 20°N -40°N,鄰近大河流域。氣候大多溫暖多雨,熱量、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農作物的培植、生長,適宜人類居住,能滿足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說明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比較強。古代巴比倫——這里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 新月沃地:(1)說說這一地區近年來有何重大事情發生?關鍵詞:猶太人、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黎巴嫩、石油、戰爭、恐怖主義……(2)為什么叫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3)說說這地區的自然環境(氣候、河流)。人們是怎樣克服自然的挑戰的?河流流量不穩定,氣候干旱少雨,土壤肥沃。(4)早期居民有哪些?(蘇美爾人)(5)完成兩河流域統一大任的是誰?(漢摩拉比于公元前18世紀實現統一)(6)兩河流域的人們使用的文字嗎?(蘇美爾人創造古老的文字)(圖畫文字后發展為楔形文字);泥版文書(7)人類早期城市之一——(烏魯克遺址)(8)古代兩河流域所在地是今天的哪一個國家?(伊拉克)(9)這里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呢?你能結合地圖來告訴我嗎?(10)“兩河”跟這一流域的文明形成有什么關系?古埃及(1)埃及位于哪個洲?那里的自然條件如何(氣候、河流)? 地處東北非洲。埃及的氣候——酷熱而干燥,經常是晴空麗日,終年雨量稀少。尼羅河是唯一的水源——水長、水量大 ;流向:自南向北。(2)為什么說古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3)在人們眼里,洪水泛濫幾乎是災害的同義詞,為什么古代埃及人反而要慶祝尼羅河的泛濫呢?(4)請你向我們講述一下你們是如何利用尼羅河發展農業的?(5)尼羅河促進了古代埃及農耕文明的發展。(6)距今5000年前后,初步統一的古埃及國家建立起來(7)公元前6000年左右埃及的象形文字產生——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種符號組成。書寫材料:紙草、蘆葦(8)古埃及什么文明比較發達?農耕文明(9)古埃及的興起自然條件——農業發達——村落城市興起——手工業商業發展——前3500年出現國家古印度(1)古印度位于哪個洲?那里的自然條件如何(氣候、河流)?或印度成為文明發源地的優勢在哪里? 教材P105——倒數第二段(2)距今4500年前后,開始出現城市國家,主要有: (3)古印度人為什么能最早培植出棉花?(4)河水的灌溉,孕育出南亞的農耕文明(5)前3世紀摩揭陀國阿育王基本統一半島,宣布佛教為國教。古中國1、黃河與長江:華民族的搖籃2、原因及理由:(1)兩大河都具有較好的灌溉條件,一萬年前已出現早期農業。(2)典型的文化遺址大都分布在兩大河流域,古城、玉器、祭壇等遺存的證實,標志著已開始邁進文明時代的門檻。(3)已從石器時代向金屬時代過渡,農業率先進入犁耕時代。(4)已有了原始宗教思想的產生。3、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是誰建立的?約公元前4000年,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文明古國所在地域年 代共同點原因探究古代埃及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人類最早的文明首先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又促進其他文明的發展。河流名稱地理位置出現文明時間遺址遺跡文字文明標志印度河恒河南亞5500摩亨佐達羅 早期農業階級分化國家文字出現兩河流域西亞5000烏魯克 圖畫文字 楔形文字尼羅河流域東非4500孟菲斯 象形文字黃河長江東亞4000年前二里頭 甲骨文誕生于愛琴文明與中美洲地區的文明一.古希臘文明的開端——歐洲古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愛琴文明1、希臘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位于歐洲南部,東鄰愛琴海。海岸線曲折,島嶼多。2、說說克里特島的位置優勢?(1)有利于發展海洋商業貿易,由此成為地中海周邊地區的貿易中轉站(2)與外界距離恰當,即可受到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影響,又可以保持自己的特色3、愛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時的米諾斯王宮4、《荷馬史詩》是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 中美洲文明1、位置:墨西哥南部到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地區,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2、形成文明的條件(原因):P1083、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奧爾梅克文明(最早)4、中美洲最杰出的文明——瑪雅文明(杰出)5、中美洲土著人:印第安人6、從各具特色的區域文明誕生過程中發現一些共同的現象。即人類掀開文明時代的標志:早期農業、階級的分化、城市的產生、國家的出現和文字的發明。第三課 中華文明的曙光一、黃河、長江孕育中華文明——文明發祥地1、說說這些遺址在地域分布上的特點?另外,長江和黃河流域周圍分布著哪些重要遺址?2、為什們遠古時期的長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會成為先民們的重要聚居地呢? 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適宜,黃土深厚,易于開墾和耕作。粟(粟作農業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充沛,水網密布,氣候溫暖。水稻(稻作農業區)3、早期農業——北方粟作農業區和南方稻作農業區。(1)中國早期農業主要分布在哪里?(見上題)(2)這些地區有哪些條件適合農業的發展?(氣候、水文、土壤、地形)(見上題)(3)對比書本P25頁圖5-35《中國水稻、小麥的集中產區分布圖》,你發現了什么?4、文字萌芽——刻劃符號(表達信息,用于記憶和交流)(1)陶器上的刻劃符號說明了什么?中國文字的萌芽是什么?它最初在哪里被發現?(2)文字的萌芽(雛形)——文明的標志(3)陶器的產生說明當時出現了哪個行業?(4)最初的陶器可能是用來干什么的?后來又演變為什么用處?5、階級分化——身份等級差異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產生,便出現了階級的分化。表現:(1)蛋殼黑陶杯——(顯示尊貴身份的禮器)手工業(2)浙江良渚文化:玉棕——(說明了私有制產生和階級的分化,是國家形成的前奏,預示著東方文明曙光的升起)意味著階級分化的出現(階級的分化)6、早期城市——由農業聚落發展而成表現:平糧臺古城、二里頭宮殿(1)找出農業聚落擴大發展的原因。(2)你發現平糧臺古城和河姆渡、半坡遺址相比,有何不同之處?(城墻、規劃)7、精神世界(原始宗教)表現:牛河梁女神廟遺址 原始宗教的形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8、我們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為了使我們的文明代代傳承,我們應該怎么做?文字的雛形、階級的分化、城市的出現和原始宗教的產生都是文明起源的標志。龍的信仰則突出了中華文明的特點。二、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1、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對當時及后世的人們在生產與生活方面所做的貢獻?炎帝的功績:教人農耕,發明醫藥,發明陶器,開辟集市黃帝的功績:開始建造宮殿,發明車船,制作衣裳,教人們打井2、為什么炎帝和黃帝被稱為華夏族初祖?黃帝和炎帝等部落通過戰爭與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開發黃河中下游兩岸,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他們的發明創造從物質、精神方面改善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炎帝和黃帝被尊稱為華夏族的人文始祖。3、刻有蠶紋象牙盅、骨笛、船形彩陶壺這些文物分別證明了炎黃傳說中的哪些內容?繩紋,蠶紋陶器證明當時人們已懂得紡織、養蠶。船型彩陶壺證明當時已經用船作為交通工具。陶塤、骨笛證實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原始音樂。會紡織,養蠶,制造陶器,以船為交通工具,還出現了原始音樂4、這些文物分別證明了炎黃傳說中的哪些內容? 相互印證,都是很重要的歷史資料,可以從不同側面揭示歷史事實,幫助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發展與沿革.5、“禪讓”——通過部落民主推舉產生首領的制度有利于發揚民主思想;有利于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6、大禹治水反映當時哪些社會情況?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人民的聚居地 ,黃河經常泛濫,我國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災害長期斗爭的歷史; 大禹治水是歷史上人們順應自然規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7、大禹治水的成功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示?(1)大禹治水的成功說明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要靈活多變,要有創新精神。(2)大禹治水還讓我們體會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堅持不懈的精神,應具有奉獻精神。(3)人類的發展是通過與自然的不斷斗爭中進行的,大禹時代發生洪水,上個世紀末中國及世界各地自然災害不斷,說明人類要更好的生存就還要注意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做到可持續的發展。人類應保護大自然。8、今天,我們應當學習大禹冶水的什么精神?敬業: 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 科學: 疏導法冶水9、禹做部落首領時,社會發生了怎樣的轉變?10、什么事件標志中華文明的正式開始? 11、堯——————舜——————禹——————啟12、距今4000年,禹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這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的新時器時代大體結束,中華文明正式開始。探究八 過去式怎么被記載下來的一、探究變化的尺子:時間和紀年 表示歷史時段的常用詞匯和習慣用法公元公元紀年法許多國家都采用公元紀年。把基督教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為界劃分為公元前后。世紀100年=一個世紀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這是在20世紀40年代。年代10年=一個年代時代一個較長的時段例:青銅時代、春秋戰國時代、工業時代、近代中國王朝紀年皇帝年號紀年法、漢武帝時首創以年號紀年。例: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二、認識不同類型的資料實物資料:指的是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比較有價值的遺跡、遺物等。文獻資料:指記錄知識的載體,包括書籍、檔案、日記、報刊、圖片等其它文字和音像資料。 口述資料:通過口耳相傳保留下來的歷史資料。1、為什么要利用不同的史料來研究江南長城? 實物資料、文獻資料、口述資料是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 ,它們之間互相聯系,互相補充,只有合理地利用這些資料,才能全面地了解歷史。 2、辨一辨:商:甲骨文、原始社會:骨針、大禹治水的傳說、戰國:司南、夸父逐日的傳說、明:《本草綱目》。文獻資料:明:《本草綱目》、商:甲骨文; 實物資料:原始社會:骨針、戰國:司南口述資料:夸父逐日的傳說、大禹治水的傳說第一手資料:文獻資料:明:《本草綱目》、商:甲骨文實物資料:原始社會:骨針、戰國:司南第二手資料:口述資料:夸父逐日的傳說、大禹治水的傳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