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教案【內容主旨】袁世凱當政后,公然破壞共和,復辟帝制,引發了民國初期共和與獨裁之爭,最終在眾叛親離中身敗名裂,中國重陷分裂割據,中國社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這一時期,以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者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持續、堅決的斗爭。【教學目標】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戰爭、軍閥割據等基本史實。2、利用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培養學生從實物和文獻史料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小組探討,理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學會“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3、學習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堅定的革命信仰、無私的革命信仰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難點:理解“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出示實物:中華民國銀幣第一枚:“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第二枚:“中華民國三年” ,俗稱“袁大頭”(或“袁頭幣”)其他……師生互動:銀幣能提供哪些歷史信息?(關于人物、時間等)其史料價值如何?“袁大頭”是指?有人說他是“中國華盛頓”,也有人說他是“竊國大盜”?為什么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評價,帶著問題進入本課學習。環節一:北洋政府和袁世凱建立獨裁統治課題釋義:理解“北洋政府”、“軍閥”、“軍閥割據”、“北洋軍閥”等名詞概念。出示材料一,分析“不怕國民黨以暴力奪得政權”說明什么;“合法手段”指什么,理解袁世凱發動“宋案”的動機。教師簡要講述“宋案”的前因后果。教材結合形勢圖,了解孫中山領導南方各省發動“二次革命”,理解 “為什么這次革命稱為二次革命”,并分析“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環節二:袁世凱復辟帝制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單梳理袁世凱復辟帝制“三部曲”。出示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孫中山和段祺瑞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教材結合“護國戰爭形勢圖”,簡要講述戰爭的經過和結果。環節三:軍閥割據出示圖片,了解袁世凱死后北洋政府的分裂。通過了解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的失敗,理解“革命尚未成功”。教材結合地圖冊22頁“北洋軍閥割據示意圖”,學生完成學習單表格。分析材料五,理解帝國主義對中國軍閥割據局勢的態度。材料研讀:根據表格,分析北洋軍閥的割據局面對中國社會造成哪些不利影響?環節四:課堂小結小組探討:結合本課所學,思考討論:有人說:“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簡述理由。梳理知識點,完成課堂學習單。作業:練習冊第11課。【板書設計】北洋軍閥: “宋案” 復辟帝制 軍閥割據(袁世凱)資產階級: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 繼續探索(革命黨人)【資料附錄】材料一:袁世凱曾對楊度說“我現在不怕國民黨以暴力奪得政權,就怕他們以合法的手段取得政權,把我擺在無權無勇的位置上。”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材料二:同北洋軍交戰時,國民黨缺乏統一指揮,只有李烈鈞和黃興分別在湖口和南京組織抵抗,稍晚一些時候,四川的國民黨人也做了一些抵抗;而其余宣布獨立的地區人采取觀望態度。 ——《近代上海與辛亥革命》材料三: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既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孫中山《討袁檄文》材料四:段棋瑞說:“項城(袁世凱)帝制自為之跡,已漸暴露。我當年曾發采取共和通電,如今又擁項城登基,國人其謂我何 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比等人物!所以論公,我寧死也不參與;論私,我從此只有退休,決不多發一言。材料五:在目前中國這種狗咬狗的爭斗中,我們并不偏愛誰,對我們來說,他們都一樣……—— 20世紀20年代一位美國外交官馬克穆利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學習單)知識結構北洋軍閥: “宋案” 復辟帝制 軍閥割據(袁世凱)資產階級: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 繼續探索(革命黨人)二、北洋軍閥割據軍閥 代表人物 控制地區 依附帝國主義直系皖系 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奉系滇系 英、美桂系 陸榮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