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元宵節里掛彩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收集有關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過程與方法:能夠通過與小組的合作交流,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彩燈的制作。對同學的作業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元宵節熱烈的氣氛,培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能設計制作彩燈,通過猜燈謎活動感受節日的氣氛。
2.難點:如何設計制作有特色的彩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
三、教具、學具
1.學生準備A.有關元宵節的習俗資料、2~3條燈謎。B.制作彩燈的工具材料(剪刀,刀子,卡紙,雙面膠,塑料瓶,易拉罐,毛線等)。
2.教師準備:A.與元宵節有關的習俗、文學作品及彩燈的圖片等資料。B.個人制作、學生制作的若干彩燈。C.板書及學習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引導:今天老師想和大家猜燈謎,誰來讀一讀,猜一猜?謎語1:小丁發火了(謎底:燈)謎語2:竹林里面藏蛟龍(謎底:籠)繼續引導:兩個謎底連起來就是“燈籠”,在中國,什么節日需要掛彩燈、猜燈謎呀?板書課題:12.元宵節里掛彩燈。
【設計意圖】通過猜燈謎進入趣味課堂,出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學生讀燈謎、猜燈謎。了解“掛彩燈、猜燈謎”是元宵節的習俗。
2.創設“來到德州董子文化街賞燈”的情境,伴隨熱鬧的嗩吶傳統音樂,引導學生觀賞彩燈幻燈片,并引導學生在造型、色彩上談談自己的感受。板書:造型、顏色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繼續觀察彩燈,了解彩燈組成部分,即:燈繩、燈體、燈穗組成。板書:按照:燈體、燈繩、燈穗的順序繪畫板書。
【設計意圖】1.以教師引導為主,過欣賞元宵節習俗動圖,了解元宵節習俗,感受熱鬧又浪漫的元宵節文化。繼而創設情境,走進學生熟悉的董子文化節,讓學習回歸到生活,并在欣賞中伴隨傳統的嗩吶喜慶音,沉浸其中感受彩燈造型、色彩之美,在觀察中了解彩燈的組成部分。最后通過板書繪畫,潛移默化的為之后的制作步驟做鋪墊:要先完成燈體,再掛燈繩燈穗。
(二)欣賞探究明晰步驟
1.欣賞學生作品,并分小組進行探究:(1)用什么材料來制作彩燈呢?(2)有哪些好方法制作彩燈?
學生探究后進行分享交流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圖片:(1)出示更多制作彩燈的材料:美術材料(卡紙、折紙)、廢舊物品等,了解傳統燈籠的制作材料,了解冰心奶奶的小橘燈。引導學生要科學思考材料。板書:材料(2)出示卡紙,引導學生就這一媒材說說制作彩燈的方法,教師示范制作,提示學生用卡紙制作方體彩燈需注意留出粘合位置。出示更多制作彩燈的方法,引導學生開拓制作思路。板書:方法
2.用“幫老師把彩燈變漂亮”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彩燈裝飾方法,出示完成的示范彩燈的裝飾(運用黏土、繪畫、剪花邊的方式裝飾彩燈),引導學生了解“寫燈謎掛燈穗燈繩”后即可懸掛在燈架上。引導學生欣賞多種裝飾方法,說說自己喜歡的裝飾方法并談談為什么。板書:裝飾
3.請學生回憶并總結制作步驟,即先選材料完成燈體(卡紙、廢舊物品等)、再裝飾燈體、粘貼燈繩燈穗、書寫謎語。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本節課重難點,引導學生制作出更有特色的彩燈。教師示范和探究環節相融合,再一次加深學生們對制作彩燈步驟,更好的使學生清晰制作步驟。最后完成板書,讓學生明晰在設計制作時要思考的五個方面:造型、顏色、材料、方法、裝飾。
學生制作教師引導出示制作小提示:1.請小組合作完成一個燈籠作品,組長分好工,兩分鐘構思,抓緊時間制作。2.注意小心使用刀具!3.完成后把燈籠掛在相應組號的位置學生制作彩燈,教師為不同小組進行個性化指導,引導同學們觀察教室內的彩燈,摸一摸看一看,解決制作中的重難點。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明確制作要求,制作時教師根據每小組的材料和想法提供建議,以幫助各小組都能及時做出滿意的作品,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明確制作要求,學生開始分小組進行構思、制作。
升華學生情感:“作為中國人,更應該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過好中國傳統節日。”提出拓展建議:搜集更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節日習俗,嘗試用美術技法表現它們。
【設計思路】通過賞燈謎的環節提升學生體驗感,更加喜愛中華傳統節日——元宵節,《金蛇起舞》音樂的添加,使孩子們更好的沉浸于熱鬧的節日氣氛。在賞燈猜燈謎時教師引導每一個小組都在制作中對作品自評;賞燈結束后引導幾個學生對彩燈進行互評;最后教師完善板書并對學生作品進行總結和簡單師評。總結時教師完善板書設計,同學們更明晰設計制作要思考的五部分。最后設疑猜作者,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更加熱愛中國傳統節日,熱愛中國傳統藝術。收拾整理教師引導同學們收拾垃圾,整理桌面。
【設計思路】通過教師引導,培養學生下課后先整理好自己物品的好習慣。學生整理、收拾物品、打掃衛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