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 節奏的美感》【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列舉出生活中有節奏的景或物,了解節奏與美術的密切聯系。2、學生能夠運用繪畫、剪紙等方式表現美術作品中的節奏。3、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體會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的節奏感。【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能夠通過欣賞圖片,觀察、體驗美術中的節奏感,體會節奏與美術的密切關系。難點:學生能夠利用二方連續或有規律的紋樣表現節奏。【教學準備】教具:音樂、多媒體課件、范畫、美術工具和材料學具:紙張、美術工具和材料【教學過程】激趣導入師: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小活動吧,隨著老師播放的音樂,快速的在紙上畫出你的感受。你們敢接受挑戰嗎?生:敢。師:好,咱們的規則是音樂停,畫筆停。請同學們拿出畫筆和練習紙,準備好了嗎?開始?。úシ乓魳罚處熝惨曔x擇作品)生開始作畫,音樂畢,作畫完畢。(將所選作品展在黑板上)師:好,時間到。老師選了三幅作品請大家欣賞,下面請這幾位小畫家給我們介紹一下,作品為什么要這樣創作呢?(學生依次介紹,教師及時反饋)師:這幾位同學很有想法,他們用繪畫語言,將非洲鼓點節奏感強的特點巧妙的表現了出來。我們一起把掌聲送給他們。師:好。音樂具有節奏感,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和豐富的創作靈感。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節奏,不同的節奏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發現節奏的美感。(板書課題“節奏的美感”)【設計意圖】 以“聽音樂,畫感受”進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并以此引出課題,開啟愉快的學習之旅。二、講授新課1、師:同學們,其實節奏就在我們身邊,不信你聽(播放心跳聲),這是什么聲音???生:心跳聲。師:心跳聲有什么特點呢?生:重復。師:對。重復的節奏,不僅可以用耳朵聽,還可以用眼睛看。(出示心電圖)師:心電圖就記錄了心跳的頻率,而這種富有節奏的美感,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來欣賞下面這組圖片。(出示圖片)師:大家瞧,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的斑馬線,整齊排列的線條不僅是秩序的象征,更是神圣的生命線。層層疊疊的梯田,依著山勢,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如詩如畫,恍如仙境。壯麗的米蘭大教堂,有著整齊排列的花窗,林立挺拔的尖塔,從上而下滿飾雕塑,不愧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閱兵式上,受閱女兵方陣邁著整齊、有節奏的步伐,英姿颯爽氣勢如虹,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師: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說一說,生活中還能看到哪些具有節奏感的景或物?(學生回答,教師及時反饋)【設計意圖】 通過心跳聲與心電圖,學生體會到富有規律的節奏感,同時感受到節奏就在我們的身邊。接下來,欣賞生活中富有節奏感的畫面,發現節奏的美感。通過啟發引導,學生也學會了尋找和發現生活中富有節奏的事物,并感受它們的美感。2、師:可見,節奏不僅出現在音樂中,它還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知道音樂的節奏不同,帶給我們的感覺就不同。其實畫面中的節奏也是這樣,下面,我們就結合聽音樂來感受畫面中不同的節奏感。先來聽第一段,請大家帶著問題去聽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樣的感受?你的眼前會呈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播放《茉莉花》)師:(出示圖片)老師的感受和你一樣,優美舒緩的旋律就像這幅畫,令我們感到心情愉悅、賞心悅目。師:(出示圖片)那我再請大家看看這幅畫,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如果讓你把它想象成一段音樂,會是怎樣的節奏呢?師:那咱們再聽這段音樂,看它的節奏是不是和你們想象的一樣。(播放《野蜂飛舞》)師總結:我們可以聽到音樂旋律非???,就如同畫面中飛舞的線條。不同節奏的音樂帶給我們聽覺上美妙的感受,同樣,視覺上我們也能享受節奏帶來的美感。(出示圖片,并播放歡快的音樂)師:現在請大家欣賞這幅作品,你能找到畫面中的節奏嗎?學生回答后,師總結補充:小鳥形態各異,使畫面秩序中帶著活潑。【設計意圖】 運用音樂與繪畫交替展現、層層遞進的方法,幫助學生發現,畫面同音樂一樣,節奏不同,帶給我們的感覺就不同,表現方法也不一樣,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難點問題。3、師:瞧,咱們的黑板上也飛來了一群小鳥。它們時而豎著排列(師運用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時而橫著排列(運用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時而大小相間(運用教具在黑板上演示)像這樣由一組小鳥、也就是一個單位紋樣反復連續排列,產生的富有節奏和韻律感的帶狀圖案,在我們的美術語言中,它有一個名字,叫做“二方連續紋樣”。 (板書“二方連續”)師:大家請看,同樣是一排小鳥,二方連續看起來十分規整,而繪畫作品則看起來更加靈動、活潑。(進行對比)另外,咱們的課本上還例舉了二方連續的幾種排列形式,請看多媒體:大與小、粗與細、曲與直、疏與密。師:二方連續紋樣還常被運用在生活當中,大家請看這件青花瓷盤(出示青花瓷盤圖片),它的花邊就是采用二方連續紋樣進行設計的,形成了一個環形。【設計意圖】 從繪畫作品中小鳥的節奏感引出二方連續紋樣的概念,并運用剪紙小鳥在黑板上進行拼擺,結合課本上的圖片,直觀的讓學生認識到二方連續有很多不同的排列形式。最后,通過青花瓷盤的欣賞,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4、師做總結:通過剛才的欣賞分析,我們發現,畫面的節奏有的舒緩、有的急促、還有的非常有秩序。其實畫面中的節奏感遠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擦亮眼睛、用心感受。下面我們一起欣賞日本風景畫家東山魁夷的這幅作品——《綠韻》。(出示《綠韻》,并播放靜謐的音樂)師:你能感受到這幅畫中的節奏感嗎?老師先給大家一點時間去感受一下。好,它的節奏感是怎樣體現的呢?學生回答后,師總結:畫面中深淺不同、高矮錯落的樹使人們覺得畫面起伏而生動,增添了畫面的韻律感和節奏感。這幅風景畫以寫實的眼光捕捉日本的情調之美,表現出未經現代文明污染的純潔的大自然。【設計意圖】 在總結畫面不同的節奏感后,帶領學生欣賞名家作品,不僅是對本課內容的鞏固提升,還能激發學生對節奏感的認識和把握,培養學生的審美心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創新能力。三、示范欣賞(一)教師示范:現場示范“繪畫”,微視頻示范“剪紙”。師:欣賞了這么多的美好,老師也忍不住想要表達對節奏美的感受了。我特別喜歡小鳥,有了它們在樹林里穿梭、歌唱,就能讓靜謐的樹林立馬熱鬧起來。那我今天就將以小鳥為主題進行創作,這個過程就是第一步:構思(板書“構思”),我準備以今天學過的二方連續紋樣的形式來進行創作。接下來進行構圖(板書“構圖”),在畫紙的合適位置,有規律的排列選取的元素。構圖完成后添畫上細節(板書“添畫”)。然后涂色(板書“涂色”),為了使畫面看起來更活潑,老師選取了比較鮮艷的顏色。最后,別忘了給作品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哦!老師的這幅作品就叫做《森林歌者》。(板書“命名”)師:當然,我還可以用剪紙的方法來表現節奏感,請看微視頻。【設計意圖】 教師示范為學生提供了創作思路,而將作品步驟圖和明確的創作步驟展示在黑板上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創作方法,微視頻則為學生的創作提供了更多選擇。(二)欣賞1、(欣賞教師范作)師:老師還準備了幾幅作品,請大家欣賞。師:這幅作品,我通過色彩的變化、形狀的高低不同,去表達歡快的節奏;這幅作品,通過改變荷葉的大小和疏密變化,以及漸變色的運用,表現荷塘的美景;這幅作品是用剪紙的方法創作的,二方連續紋樣通過組合、拼貼,可以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甚至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2、(欣賞學生作品)師:欣賞完老師給大家帶來的作品,我們再來看一看,你們的同齡人,他們是怎樣表現節奏的美感的?(生回答,師補充總結)【設計意圖】 為了避免學生的一味模仿,教師還展示了其它幾幅作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最后欣賞同齡小朋友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開闊學生的創作思路。四、學生創作師:看到這,我想同學們已經躍躍欲試了吧!先別著急,請看作業要求。試一試:用繪畫或剪紙的方法創作一幅畫,表現出節奏的美感,可以是秩序的、舒緩的、激烈的,也可以是你的其他感受。作業要求:1、利用二方連續或有規律的紋樣表現節奏或感受。2、注意色彩的運用。3、使用剪刀時,請注意安全和周圍環境衛生。師:畫之前同學們先想一下,“你會怎樣去創作”。好,時間到,同學們開始創作吧!(播放音樂)【設計意圖】 教師提出作業要求,讓學生明確創作的側重點。播放音樂,營造輕松愉悅的創作氛圍。五、評述拓展(一)評價師:同學們,時間到!大家的作品都已經貼在展板上了,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一下你的畫呀?可以從這四個方面談一談。秀一秀:1、作品的名稱是什么?2、作品表現了怎樣的節奏或感受?3、運用了哪些方法(繪畫/剪紙)或形式(二方連續/其他有規律的紋樣)?4、是否運用色彩來表達節奏或感受?是怎樣運用的?(學生分享,教師及時反饋)師:接下來,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在這些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幅?哪里值得我們學習?(學生分享,教師及時反饋)師總結:在這些作品中,老師最喜歡這一幅。(略)【設計意圖】 教師提供評價要點,學生能更明確從哪些方面進行自評和互評。(二)拓展師:同學們的作品各具特色,都能按作業要求表現出節奏的美感,老師這里還有一幅學生作品(出示小魚的畫)師:你們發現了嗎?畫面中的小魚,除了向兩個方向排列,還向四面八方排列,形成了一個面狀圖案,這種設計叫四方連續紋樣。(板書“四方連續”)四方連續紋樣,常常被用于裝飾我們的生活(出示圖片)(播放背景音樂——黎族)師:這件漂亮的黎族織錦就是四方連續紋樣與中國元素的完美結合,豐富的色彩,精美的圖案,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令人贊嘆。希望同學們課下也能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裝點我們的美好生活,好嗎?!【設計意圖】 以一幅學生作品為引子,自然的使學生認識了四方連續紋樣,并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四方連續紋樣在生活中運用廣泛。最后展示的黎族織錦,則使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的魅力,對生活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