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大人國與小人國》教材分析本課是根據《格列佛游記》故事書設計的一節繪畫創作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教材力求體現“大”與“小” 的表現。教材中展示的學生作品,更直觀的讓學生體會大與小、高與矮在作品中所達到的美感。知道“大”與“小”是比較出來的。通過繪畫活動將兒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運用視覺啟發和討論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語言上的交流表達自己豐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帶來的無窮樂趣。通過語言交流激活學生的興奮點,聯想到更有創意的構思。學生分析三年級學生富于幻想,愛動,愛玩,敢想敢做,對不同的繪畫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經驗,會用生動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的想法。而本課就是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對“大”與“小”的理解,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和對客觀事物的見解認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讓他們大膽地創作獨特的作品,為突顯孩子的繪畫特色,創造一個良好的時機,而此時老師只要做孩子的“綠葉”就夠了。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過程與方法: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望,培養個性。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充分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學生敢于沖破常規,自由、大膽、快樂地想象與表現。教學難點:凸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現方法是否有創意。五、教學流程(一)激趣導入1、通過談話的方式,知道同學們喜歡看書。再通過猜一猜的方式,問同學們大屏幕上的圖片是哪個童話故事的情節。【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喜歡看童話,尤其像《格列佛游記》探險類的童話書籍。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讓學生猜出這是《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故事情節。知道“大”與“小”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美術學習內容。】2、揭示課題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像邀請咱們一起去參觀《大人國與小人國》,你們想去嗎?今天我們一同走進大人國與小人國的童話世界,學習大與小的美術知識?板寫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文化情境。在課題的設計上我采用了擬人的方法,又結合課題中的大人和小人,為孩子創設問題,突出本課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二)探究新知1、闖關游戲師:去《大人國與小人國》之前,同學們需要進行闖關,才能進去。你們有信心嗎?找大小(展示汽車玩具)(學生匯報)、比大小(同一個物體,你們能像魔術師一樣把它變大或變小嗎 我們進行一個比賽,一組變大、二組變小,小組商量一下怎么變?并各派一個代表到臺前畫。在規定的時間內,看看哪個組畫的最快,大小的對比最明顯,我們可要做公平公正的小評委呀!比賽開始......(小組匯報大小是怎們表現出來的)【設計意圖:本環節力求挖掘學生的感官能力,并讓其全方位認識“大與小”,強化學生的感受,通過交流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大人國與小人國的情景,教師加以點撥,為學生創作提供了素材。激發學生拓寬創作的思路,不局限于人與人、物與物的對比、可以打破常規的思維去表現自己對大與小認識和理解。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讓孩子的思維從抽象到具象、從模糊到清晰、由斷斷續續的畫面逐步清晰,會很自然的進入大與小的比較之中。從而小組討論出大小是通過比較出來的。】2.直觀感受播放視頻《大人國與小人國》,看看動畫片是怎樣根據大小對比來設計有趣的故事的。學生匯報:畫面上怎么表現出小人國的小,大人國的大的呢?【設計意圖:播放視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大人與小人之間發生了很多的故事,讓學生觀察體會“大與小”,感受大小對比給畫面帶來的美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培養學生觀察力,為嘗試訓練環節做好了鋪墊。】3.啟發想象同學們想象一下,你在大人國或小人國里,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如和他們一起學習、吃飯、休息、勞動、娛樂的)學生匯報......【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發揮想象,進一步為后面的創作做鋪墊。】(三)欣賞學生優秀作品通過前面的知識讓孩子評論一下,喜歡哪些作品,為什么?【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構圖,繪畫的步驟以及如何去涂色,為后面的創作打基礎。】(四)創作表現你們心中是不是也有一個關于大人國和小人國的故事呢?你能用畫筆畫下來嗎?一會兒我們要進行小組展示作品,老師等著你的精彩表現呢!那就快快行動吧!創作要求: 自編一個去大人國或小人國旅行的故事,用對比的方法畫下來。注意:構圖要飽滿,色彩搭配合理。大小對比要明顯,想象的內容要有趣味。(五)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視指導。【設計意圖:在創作表現環節中,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的最終落腳點是通過創造和表現得以提升,表現的過程是練習的過程,更是創新的過程;是知識應用的過程,也是學習檢驗的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感知和掌握的繪畫方法進行大膽的想象和綜合創作,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求知的成功感和喜悅感。】(六)展示交流師:請同學們分小組到臺前展示作品學生自評:評價作品的創意學生互評:你認為這組誰的作品最漂亮、最好,評價優缺點教師點評:鼓勵優秀、提出改進意見【設計意圖:正確的評價能使我們明確與目標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欣賞評價能力以及高度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并在評價交流中獲取知識、取長補短,在評價交流中共同促進。】(七)拓展延伸師:(出示用不同材料設計的立體作品)老師這里還有一些作品你們想看看嗎?生活中的廢舊材料,也可以設計出立體的關于大與小的作品,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有美。希望小朋友們不斷地去尋找!【設計意圖:在拓展環節中采用展示用廢舊紙盒設計的立體作品,讓孩子感覺不同材料、不同表現形式所傳達的大與小的美感,為學生的課堂再延續做鋪墊,讓學生的思維和視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感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