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銅器和甲骨文》教學設計課 題 第5課 青銅器和甲骨文授課人 學 校單 元 第二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 課 時 1版 本 人教版2011課標版 年 級 七年級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掌握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器鑄造業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2)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夏、商、西周時期經濟發展的狀況,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征及概念,培養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3)掌握甲骨文字體和甲骨文的造字特點,理解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2.過程與方法(1)多媒體演示: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眾多的青銅器,使學生對青銅器有切身的體驗與感知;并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青銅器制作的特點,加深學生對夏、商、西周青銅器“工藝高超”的理解。(2)引導學生探索和研究歷史。如:分析常見漢字的構成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夏、商、西周時期青銅文明輝煌燦爛,全面發展,而且一脈相承,源遠流長。(2)感悟到我國歷史文化的悠久,從而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通過合作學習等形式,學會互相幫助,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感性認識強,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高、愛動腦、求知欲強;而本課內容又是一堂專門的文化史課,針對這種情況,課堂上教師應該以飽滿的情緒營造愉悅的氛圍,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營造學習歷史的濃厚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甲骨文。難點:甲骨文的造字特點。四、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多功能信息電教室PPT課件視頻:青銅器制造過程,能使學生直觀感受青銅文明的震撼感和了解青銅文明記技藝。 司母戊鼎改名,學生從視覺上觀察已知我國出土最大的青銅器,及司母戊鼎的歷史價值。 早期書寫材料,學生了解華夏早期文明時期人類文明的是、傳播載體。背景音樂:中國傳統民樂古箏表演,渲染課堂氣氛,升華學習情感。歷史圖片:有關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相關資料。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環節)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名稱、起止時間(’”—’”)及作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司母戊鼎》視頻,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世界上已出土的最大青銅器是什么? 欣賞《司母戊鼎》視頻,感悟其的藝術特色。 激發學生的興趣,認識青銅文明的輝煌燦爛,增強民族自豪感。合作探究研討新知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青銅器的發展歷程 請學生閱讀課本第一段,概括出青銅器在夏商周的發展歷史。(2)青銅制造業的特點①引導學生做游戲“猜猜看”。猜一猜,圖中的青銅器的實用性是什么?學生搶答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完善答案:鼎——烹飪器;觚——盛酒器;簋——盛飯器;甗——蒸飯器;盨——盛飯器;爵——飲酒器。 ②總結:青銅不僅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還廣泛用于禮器、樂器、兵器、農具等工具,分布于社會各方面。提出問題:青銅制造業有哪些特點?③展示材料,提出問題:材料反映什么歷史信息?據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3)青銅器的制造展示圖片《司母戊鼎》。講述: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形體最大和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反映出商代青銅鑄造業具有極高水平。想一想,青銅器用什么材料鑄造?你們見過一模一樣的青銅器嗎?為什么? (1)概括回答:①原始社會末期:出現。②夏朝:種類增多。 ③商朝:燦爛時期。 ④西周:種類更加豐富,大量用于祭祀。 (2)①自由回答②青銅制造業的特點:規模大,工藝精美,品種繁多,應用普遍,分布廣泛。 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3)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學生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青銅器的發展歷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感悟青銅器的輝煌燦爛,增強民族自豪感。 激發學生的興趣,感悟青銅器的輝煌燦爛,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青銅器的制造的工藝。理解青銅器制作方法。合作探究研討新知 鑄造業具有極高水平。想一想,青銅器用什么材料鑄造?你們見過一模一樣的青銅器嗎?為什么?教師總結:青銅器采用“泥范鑄造法”,經過制模、制作紋飾、翻制泥范,高溫焙燒,澆注金屬液體、加工修整等工藝制成。由于青銅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沒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2.甲骨文記事過渡:假如你是一位考古學家,你發現了一件青銅器,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在學生的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出青銅器的文字,從而進入甲骨文的學習。故事會由學生講甲骨文被發現的故事。3.甲骨文的造字特點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并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什么樣的關系?下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他們的配對是否正確?你們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 學生講述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的故事學生合作學習。學生做游戲活動,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探究的能力。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掌握我國文字的構造方法,訓練辨認甲骨文的能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多種造字方法。而現代漢字很多都是形聲字,所以說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 學生系統掌握本課知識結構。六、教學效果本堂教學內容,意在啟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小游戲、視頻、背景音樂等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融入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七、板書設計青銅器 ——司母戊鼎——世界最大青銅器“青銅文明和甲骨文”甲骨文 ——記錄卜辭——我國最早的文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