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設計課 題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授課人 孫秀義 學 校 營口市鲅魚圈區望海學校單 元 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課 時 一課時版 本 人教2011課標版 年 級 七年級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形成的局面,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3、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將直接導致不同的后果,培養學生對比辨析、以史為鑒的學習能力。2、閱讀相關詩文和史料,培養提煉有效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3、識讀《五代十國形勢圖》,直觀認識認識五代十國時期政權的更迭與分立,培養從歷史地圖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4、通過觀看視頻資料,培養學生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1、感悟政治清明與王朝興盛的關系。2、體會農民起義對歷史的對推動作用。。3、從唐末藩鎮割據到五代十國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思考國家分裂的歷史教訓。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多采用圖片、歌曲、視頻、微課、圖標表等直觀創設歷史情境,并精心設計問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我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制作課件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唐朝滅亡的歷史,從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難點:安史之亂的原因和藩鎮割據的概念。四、現代信息技術資源1、本課課件利用交互一體機播放。2、《大唐榮耀》主題曲用于導入。3、安史之亂的視頻材料。4、黃巢起義的微課。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環節) 媒體名稱、起止時間(’”—’”)及作用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二)、新課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1、安史之亂:由盛轉衰2、黃巢起義:致命打擊3、朱溫建梁:唐朝滅亡4、五代十國:割據延續(三)、課堂小結 播放歌曲:熱播的電視劇《大唐榮耀》的主題曲(31秒—1分58秒)作用:《大唐榮耀》是現在一部熱播的電視劇,用它的主題曲導入,一下子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強烈興趣。而這部電視劇是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展開的,從而可以直接切入主題。播放視頻:關于安史之亂的視頻(4分5秒—6分50秒)視頻的作用:通過安史之亂視頻展示,再現歷史,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歷史,體驗歷史。調動學生的感官,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興趣。小組合作作用: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出自己的判斷,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與消化,從而突破重點。史料作用:培養學生史料研讀的能力,利用史料,通過師生互動,師生合作完成對文言史料的解讀。通過多個史料的補充和運用,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得出結論。體現“論從史出”的理念。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播放微課:黃巢起義的微課視頻:(27分16秒——31分37秒)微課作用:利用微課將史料、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學習材料,節省時間,完成知識鋪墊,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方法。出示地圖、圖表、進行史料教學,通過直觀的數據和文字史料,積極調動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養成論從史出的意識。使學生的能力得以提升。利用課件形象展示本節課主要內容:小結部分是一節課的精華,涵蓋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這樣設計簡單明了。42分5秒-44分53秒 教師導入語: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就是熱播的電視劇《大唐榮耀》的主題曲,這部電視劇是以唐朝歷史上的安史之亂為背景展開的。雖然這部電視劇以大唐榮耀為劇名,但安史之亂及安史之亂的平定不僅沒有給大唐王朝帶來榮耀,反而使唐朝的國力由盛轉衰,并最終走向衰亡。那么這場動亂為什么會發生?造成了怎樣的后果?唐朝滅亡后又出現了怎樣的局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播放關于安史之亂的視頻同時指導學生從視頻中檢索有用的歷史信息。1、合作探究安史之亂的原因:通過清朝史學家趙翼的一段話引導學生思考:安史之亂的爆發是由于楊貴妃的原因造成的嗎?教師出示四段材料,對比唐玄宗統治前后期所采取的的措施,特別是用人方面。師生共同分析這四段史料。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了解節度使的由來。展示地圖,了解天寶年間十大節度使的分布。2、教師結合地圖講述安史之亂的過程。3、通過《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的三段材料,師生共同分析理解得出安史之亂的影響。利用微課微課來了解黃巢起義的原因。1、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視頻,掌握相關知識。 2、出示黃巢起義中的一些史實和影響,讓學生去分析黃巢起義的影響,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情景再現,引導學生討論:如果你是唐朝的一個節度使,面對唐末割據混亂的局面,你將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從而引出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滅亡。補充朱溫的個人生平,得出朱溫的人生軌跡。1、出示地圖,引導學生找出黃河流域的五個政權。教師教授學生簡記十國的方式。2、出示五代十國各國的建立滅亡的事件表, 3、通過圖表分析五代十國開國國君的出身,從而為學生了解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奠定基礎。 4、通過分析五代十國是否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從而得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的結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一、兩個藩鎮的叛亂:唐朝衰落二、一個鹽販的逆襲:致命打擊三、一個藩鎮的篡位:唐朝滅亡四、一群藩鎮的獨立:五代十國 學生聽歌曲,思考。生:(看視頻短片)學生看完視頻后回答:他在視頻中所了解的有關安史之亂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意義等相關人內容。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回答。學生回答以后,教師通過層層設問,師生互動,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安史之亂的原因之一是: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腐敗。學生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安史之亂的原因二:節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得出:1、安史之亂給經濟帶來極大地破壞。2、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所以說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學生觀看微課了解黃巢起義的原因。學生得出結論:黃巢起義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學生討論,然后回答。利用情景再現,學生設身處地去思考,讓歷史鮮活起來。學生讀五代十國形式圖,從地圖上找出相關的歷史信息。培養從歷史地圖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學生分析五代的起止時間。學生通過圖表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認識到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用詼諧的語言總結本節課的四件事:1、安史之亂2、黃巢起義3、朱溫滅唐4、五代十國六、教學效果本節課的設計整體脈絡清晰,重點突出。緊緊圍繞唐朝的衰亡展開。由于七年學生感性認識很強,喜歡看直觀的材料呈現的學習內容,所以我利用音頻、視頻、微課、圖片、圖表、史料的資料來組織教學,材料呈現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視頻再現歷史,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歷史,體驗歷史。調動學生的感官,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融入歷史氛圍之中,在情景中體驗歷史,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升華了學生的情感。本節課在在課堂組織形式上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節約了學習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本節課的課堂小結比較有特色。我采用簡潔的方式,詼諧的語言,帶有共性特征去總結本課的四件事。既可以涵蓋本課的主要內容,又清晰明了,有利于學生形成內在的邏輯認識。本節課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原則,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借助史料還原歷史,培養學生史料研讀的能力,利用史料,得出結論。體現“論從史出”的理念。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七、板書設計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唐朝衰亡安史之亂致命打擊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由盛而衰黃巢起義朱溫建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