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古代日本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島嶼構成;6世紀前日本的狀況;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意義和武士集團的形成。2、要素與素育:通過本課的學習,能說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通過本課的學習,能用語言準確表達日本大化改新對我們的啟示;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認識武士道的實質。3學習與發展:列舉本課知識提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用大量的古文材料,以培養學生閱讀史料的能力和解決歷史的能力,并從中學到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意義;武士道精神難點: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幕府與天皇朝廷的關系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知識競賽法、講授法、小組合作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多媒體展示櫻花、富士山圖片。猜猜看這是哪個國家?(二)、講授新課一 、6世紀前的日本1、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亞洲大陸東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座大島及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這個島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2、日本的統一: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國家,其中與漢朝交往的有30多個國家。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5世紀初,大和統一了日本。說說大和政權是如何進行管理的。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來自中國的、朝鮮的移民,也被編入錦織部,鍛冶部。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二 大化改新1、多媒體展示:材料一 (世襲貴族)“各置己民,恣情驅使。又割國縣山海林野田池,以為己財,爭戰不已。或者兼并萬頃田,或者全無容針之地。”“強盜竊盜并起之,不可止。”——《日本書紀》孝德天皇大化元年(1) 通過閱讀上述材料:你認為六七世紀時,日本社會是怎樣的?材料二:《日本書紀》記載,推古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學生僧惠齊、福因等共同向朝廷上奏道:“留于唐國學者,皆學以成業,應喚。且其大唐者,法式備定之珍國也,常須達。”(2)通過閱讀上述材料:你認為那時的中國處于哪個朝代?是什么樣子呢?設計意圖:閱讀古文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材料中去分析大化改新的歷史背景。背景:①國內:社會矛盾尖銳(根本因素);②國際:中國隋唐的制度先進;朝鮮的新羅國興起2、大化改新的時間、人物及內容。①時間: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號大化;③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多媒體展示:日本的二官八省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進行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明白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向唐朝學習。你能舉例說明日本文化當中有哪些地方是學習中國的嗎?開元通寶 和同開珎3、意義: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過到封建社會.)4、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一個民族要繁榮強盛,必須要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銳意改革,重視教育,促進本民族的發展。三 、武士和武士集團1、形成的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貴族、豪門、寺院大量購買、兼并土地,組成莊園。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小的武士團追隨、服從一個更強大的首領,組成大的武士團。2、幕府統治的形成的標志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3、幕府與天皇之間關系: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多媒體展示資料鏈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為根本,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身精神。設問:武士效忠的對象是誰?武士道的實質是什么?4、武士效忠的對象: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國家。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武士道精神:忠義節烈,宣揚忠誠無畏。實質: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三)、課堂小結:日本歷史上兩次改革,本課學習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象唐朝學習,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日本這么民族善于學習,我們應當學習。武士道精神不容易理解,其實質是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二戰時期成為日軍的精神支柱。(四)、課堂練習:1、 5世紀初,在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統治者稱為( )A.天皇B.國王C.大王D.將軍2、日本是一個善于向外學習的國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這一次日本學習的對象是( )A.阿拉伯帝國 B.唐朝C.法蘭克王國 D.拜占庭帝國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大化”。第二年,他發布了《改新之詔》,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制度改革。其內容之一是( )A.實行貴族世襲制B.把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C.分封貴族為諸侯D.沒收農民所擁有的耕地4、日本發展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是 ( )A.大和統一 B.幕府統治建立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5、下列關于幕府與天皇朝廷關系說法錯誤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領,掌握實權B.天皇成為禮儀性的擺設C.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D.國家政權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五)、板書設計第11課 古代日本一、6世紀前的日本1、日本的地理位置2、日本的統一二、大化改新1、背景、時間、人物2、內容:3、意義:三、武士和武士集團1、形成原因2、幕府統治的建立3、武士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