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名 新文化運動授課人 學校名稱科 目 歷史 學段 初中 年級 七年級一、教材分析(包括學情分析)本課是八年級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的第12課,新文化運動揭開了辭舊迎新的序幕,為挽救民族危亡,先賢們發起的這場運動和嘗試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由于在七年級組織教學,學生在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上都有差距,加之我校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對于這節理論性較強的課,要充分運用情景化教學,深入淺出,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目標。二、教學目標及難重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歷史的辯證的分析問題,客觀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閱讀有關材料,提取歷史信息,在探究討論中培養論從史出能力;閱讀圖片,提高解讀歷史圖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先賢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懷,認同民主、科學的同時,正確看待我國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建設祖國的使命感。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意義。 難點:新文化運動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的原因。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充分運用教材文本、電子課件、視頻資料等資源,通過情景創設,有效組織課堂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四、教學環境及設備、資源準備電化教室 PPT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情景導入:出示圖片,提出問題:根據圖片里的信息猜猜:這是為紀念哪位名人而建造的墓園?為什么將“民主”“科學”刻寫在他的陵園牌樓之上呢? 二、新課學習 1、為痛和愛而生的雜志 ①請同學們看教材56頁的兩幅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把兩幅圖聯系起來。 ②播放關于《青年雜志》的視頻。問:這本雜志在歷史上有什么地位?教材56頁是如何表述的?注意時間和地點。 ③老師有幾句話描述某個歷史時期:皇帝倒了,辮子少了,大姑娘會跑了,兒子敢和老子吵了。根據前一個單元所學知識,你能講講是哪個歷史時期嗎?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 ④面對民國初年的社會現實,陳獨秀先生無比痛心,在這痛徹心扉的悲傷里,他懷著對祖國深沉的愛,向中國的青年吹響了號角……他痛在哪里? ⑤這種痛、這種愛,讓一批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集結在《新青年》麾下,新文化陣營悄然形成。我們來認識一下這群人。 過渡:《新青年》是文學雜志嗎?不,在陳獨秀看來,它是醫國的藥方。那么,針對中國的問題,他們開出了什么樣的藥方呢? 2、雜志開出醫國方 ①舊聞:張姓烈女。請問:是誰害了她? ②類似的女子有千萬,拿什么喚醒她們?陳獨秀們開的藥方是什么? ③通過前邊學習,中國之所以出現種種逆流,恰恰是因為專制和愚昧的舊思想的存在,陳獨秀在雜志里開出的藥方又是什么?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采用表格形式總結。 過渡:《新青年》在最初的幾期,發行量很小,你覺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雜志辦出新水平 ①提供1909年小學地理教科書,讓學生試讀。引導學生看北洋政府時期初中地理教科書,問:二者有何不同之處? ②視頻:胡適論白話 問:你是否認同胡適的觀點?《新青年》采用白話文具有什么好處? ③閱讀教材58頁,請你解釋:什么叫做文學革命。 ④出示魯迅《狂人日記》片段:小說的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各是什么? ⑤出示新文化運動內容表格,讓學生補充完整。 過渡:我們重新回頭來看《青年雜志》它的封面有法語,頭像為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這樣的封面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呢? 4、斯人已逝功績存 解釋封面,出示新文化運動積極影響的材料。 過渡:事實上,《新青年》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飽受詬病。當時的先進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緒,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著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偏向。我們在培養民主科學思想的同時,應該如何看待我國的傳統文化呢? 5、全面評價不跑偏 播放視頻《我是演說家》關于傳統文化的演講段落。 6、依據板書進行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新文化運動,知道了先賢們為挽救民族危亡殫精竭慮的探求過程,他們的品質那樣高貴,永遠值得我們銘記。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里,讓我們成為一名有德有才的中國少年!歌曲《少年中國說》渲染情感。 學生看圖,回答問題。 ①學生讀圖并回答。 ②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③回顧舊知識,互相提示,小組發言。 ④解釋課件中的現象;填寫洋務運動至辛亥革命結果的表格。 ⑤觀看課件,閱讀教材。 ①閱讀材料,回答。 ②合作探究,得出結論。 ③閱讀教材,尋找答案。學生同讀表格中的內容。 ①閱讀、比較。 ②合作探究 ③學生閱讀并嘗試回答。 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⑤完成表格填寫。 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評價。 學生看視頻,思考。 圍繞課題中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①培養學生讀圖和史實描述能力。 ②提煉視頻資料信息,并用課本知識解釋材料。 ③關注時空素養,以舊導新,關注民國初年社會變化。 在活動中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原因,加深理解。 ⑤了解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和主要陣地。 培養論從史出的能力。 ②提升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能力。 ③提升閱讀教材的能力,強調文本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總結歷史知識的方式。 ①體會白話文的好處。 ②理解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的重要貢獻。 ③培養知識分類能力,關注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④運用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⑤關注學生知識結構的生成。 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培養辯證思考能力,樹立文化自信。六、教學評價設計以小組為單位,針對“低頭族”制作一份《敬告青年》為題的海報。七、課后反思我校七年級學生已對歷史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同時學習能力有了一點的提高,但總體而言,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尚在進一步培養中,而且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中國近代史的了解僅來源于影視,有一定的認知,根據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歷史知識儲備、知識結構與認知水平有限來說,以此作為依據,圍繞《新青年》這個中心,采取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啟發式方法進行因勢利導,不斷啟發。課堂當中降低了史料的難度,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引領學生深入領會,基本達到了感悟的目的。 這節課在實際講授的過程中,的確也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相應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但由于問題過細,在時間分配上不盡合理,材料的系統整合程度不夠,在該深入挖掘的地方缺少拓展,還需要認真思考和打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