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 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1.推理的含義及分類2.推理結構的含義及作用3.演繹推理的作用及必備條件關鍵能力:1.認識思維的形式,理解推理的含義2.了解推理分類的不同標準,認識推理的種類3.了解形式邏輯的研究對象,認識正確的推理結構4.掌握演繹推理的條件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正確理解推理的含義、種類,掌握演繹推理的條件,提高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精神,解決實際問題公共參與:合理進行演繹推理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推理的含義和推理的結構2.推理的分類3.演繹推理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教學難點1.形式邏輯把推理結構作為研究對象2.演繹推理的兩個條件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伊索寓言》中有一則《狗和海螺》的寓言,內容是:有只常吃雞蛋的狗,看見一只圓圓的海螺,以為是雞蛋,就張大嘴巴一口吞了下去。狗吞下后就感到肚子疼,才發現原來自己吞下的不是雞蛋,于是說道:“我真是活該!竟相信凡是圓的都是雞蛋。”寓言中這只常吃雞蛋的狗,由于看到雞蛋都是圓的,就把一切圓的都當成了雞蛋。這只狗作了一個直接的推理,即從“雞蛋都是圓的”推出“一切圓的都是雞蛋”。很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推理。那么,什么樣的推理是正確的呢?怎樣保證推理的正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2、新課講授(一)推理的含義與種類探究與分享材料一 示例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示例2:如果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張思德的死是比泰山還重的。材料二 科學家們在喜馬拉雅山區考察時,曾經發現其高山的地層中有許多魚類、貝類的化石。還發現了魚龍的化石。地質學家們推斷說,魚類貝類生活在海洋里,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了它們的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曾經是海洋。思考:(1)結合材料一中的示例,談談一個判斷形成的兩條途徑是什么。(2)結合材料二說明,什么是推理?什么是推理結構?學生討論交流回答知識總結:1.判斷的形成途徑:①通過實踐,直接對對象進行觀察或調查,然后作出判斷;②借助已有的判斷(前提),合乎邏輯地推出一個新的判斷(結論)。2.推理含義:由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3.推理結構:前提與結論之間的邏輯聯系方式。過渡:結合教材P44,思考推理的種類是什么?學生查閱教材知識總結:1.推理的種類(1)在哲學認識論中:依據 種類 特點對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的認識 演繹推理 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歸納推理 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類比推理 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或從個別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2)在形式邏輯中:①依據:前提與結論是否有必然聯系。②分類: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2.形式邏輯與推理結構的關系:形式邏輯不研究每個推理所反映的認識對象的具體內容,把推理結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探究與分享借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理解推理的分類。【牛刀小試】采取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推理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下面關于推理的類型分析正確的是( )①末位是0的數都能被5整除;這個數的末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演繹推理②教材對于學生就相當于鋤頭對于農民、機器對于工人、武器對于軍人。——演繹推理③工人更幸福了,農民更幸福了,醫生更幸福,所以中國人民更幸福了。——歸納推理④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和黨的領導,我們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歸納推理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學生交流作答點撥:①③:人們依據對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的認識可以將推理劃分為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從一般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是演繹推理;從個別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屬于歸納推理;從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或從個別性前提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推理屬于類比推理。由此可知,“未位是0的數都能被5整除;這個數的未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這屬于演繹推理;“工人更幸福了,農民更幸福了,醫生更幸福,所以中國人民更幸福了”這屬于歸納推理。①③對應正確。②:“教材對于學生就相當于鋤頭對于農民、機器對于工人、武器對于軍人”屬于類比推理,不屬于演繹推理,②對應錯誤。④:“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和黨的領導,我們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句話不符合推理的結構形式,不是推理。④對應錯誤。故選A。(二)演繹推理的邏輯要義探究與分享一切客觀規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規律是客觀規律,所以,經濟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個推理是否正確,為什么?學生討論交流點撥:這個推理是正確的,因為在這個推理中,前兩個判斷即推理的前提都是真實的判斷,前提和結論之間的邏輯聯系方式即邏輯結構也是正確的,所以推出的結論也是正確的。過渡:結合教材P45,思考演繹推理的含義是什么?怎樣保證演繹推理結論的真實?學生查閱教材知識總結:演繹推理的邏輯要義1.特點:演繹推理是前提蘊涵結論的必然推理。2.確保得到真實結論的條件:(1)作為推理根據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2)推理結構正確。3.意義:(1)便于人們掌握正確的演繹推理的方法;(2)掌握演繹推理方法,對人們保持思維的嚴密性具有重要作用。探究與分享重慶府人胡生利,在外做生意很久沒有回家。四月的一天,他的妻子一個人在家,晚上被盜賊殺害。那天晚上下著小雨,人們在泥里拾到了一把扇子,上面的題詞是王名贈給李前的。王名不知道是誰,但李前人們都認識,平時言行舉止很不莊重,于是鄉里的人都認定是他殺的人。李前被拘捕到公堂上,嚴刑拷打之下,他也承認了。案子已經定了,一天,縣令的夫人笑著對他說:“這個素子判錯了。”于是,說出了一番話,縣令聽后果然心服口服,以此去找罪犯,果然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思考:結合上述材料,說明正確推理的條件。縣令聽后為什么心服口服?學生討論交流回答點撥:(1)正確的演繹推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作為推理根據的前提必須是真實的判斷。如果前提虛假,由前提推出的結論就不能保證真實可靠。二是推理結構必須正確。如果推理結構不正確,也就是說,前提和結論的邏輯關系方式是錯誤的,那么,盡管前提真實,也不能保證推出正確的結論。(2)妻子被殺是四月,夜里下雨,天氣一定還寒,不需要扇子,明顯是為了嫁禍于人。因此縣令聽后心服口服。3、課堂小結從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叫作推理。推理所依據的已有的判斷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斷叫作推理的結論。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推理進行不同的分類。形式邏輯把推理結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告訴人們正確的思維應該運用怎樣的推理結構。演繹推理是前提蘊涵結論的必然推理。演繹推理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作為推理根據的前提是真實的判斷,二是推理結構正確。六、板書設計推理與演繹推理的概述(一)推理的含義與種類(二)演繹推理的邏輯要義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