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主要陣地、代表人物、旗幟等,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2、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聯系具體內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探索真理的精神,愛國愛民的情懷,以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2、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與歷史意義2、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3、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現在課堂上是這樣一種問候方式:“上課”“起立”“老師好”“同學們好,請坐”。那你們知道20世紀初期北大的講臺上師生間是怎么問候的嗎?老師:老爺們請起立!老爺們好!眾生:大人好!老師:老爺們辛苦了!眾生:升官發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呢?咱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第12課《新文化運動》來了解一下原因吧。(2)講授新課1、結合本課的學習目標,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并完成自主學習的內容。(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其代表人物有 、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人。其主要陣地是 和 。(2)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 和 ,也是一場文學革命,倡導新文學。(3)動搖了 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了 和鋪墊的作用,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2、通過材料分析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舊聞拾遺1:袁世凱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問題:這則材料報道了袁世凱的那些行徑?他接受“二十一條”的目的是什么?(復辟帝制;換取日本的支持,實現其皇帝夢。)舊聞拾遺2:《女子世界》是專為女子創辦的雜志。近日該雜志大量登載節烈女子的事例,主張男子多納妻妾,要求女子獨守貞操,反對婚戀自由。問題:這則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會上仍占統治地位)由此得出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在社會上存在著新舊兩種思潮的激烈沖突,分別是西方傳入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思想觀念和 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在社會上掀起的尊孔復古的逆流。那當時的知識分子面對這種情況有何想法和行動呢?陳獨秀如是說:“吾國之維新,……共和也,帝制也,……,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用心。……國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覺悟,直無非難執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實,必須改變人的思想。”除了陳獨秀有這種想法之外,還有那些人有這種想法呢?咱們看幾句話,猜猜他們都是誰呢?終身以新青年自居(陳獨秀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大釗)橫眉冷對千夫指(魯迅)獲有36個博士學位的中國自由主義之父(胡適)他們也由此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志》上發表《警告青年》一文,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后來,《青年雜志》改名為《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之一。那么剛剛創刊的《新青年》,它的銷量如何呢?咱們接下來看幾則材料:材料一:1915年7月,《新青年》出完第3卷之后,因發行不廣,銷路不暢,一度中止出版。早期《新青年》沒有多大影響,每期印數僅僅1000本。材料二:1916年初,《新青年》在中斷4個月之后重新出版,一批北大教授加盟《新青年》。材料三:1917年初,《新青年》名聲大振,雜志最高印數達一萬五六千份。從材料中,我們能夠看出《新青年》最初的發行量不太好,后來什么原因使它重新“活過來呢?(北大教授的加盟)那么北大教授的加盟對《新青年》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咱們來看一幅圖片。從這副圖片里我們能看到既有西裝革履的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人,比如陳獨秀,魯迅等人,也有穿著長袍馬褂拖著長辮子的人,比如辜鴻銘。從他們的衣著打扮上,我們就能看出他們的思想應該是不一樣的。那么是誰把這些思想不同的人集中在北大了呢?(蔡元培)咱們來看一下蔡元培是怎么說的: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聽他們自由發展。從他的話中,我們能看出當時蔡元培在北大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學術氛圍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而正是蔡元培的這一主張,使得北大能夠云集各種各樣的人才,由此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另一個主要陣地。那么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咱們來看幾則材料:材料一 人血饅頭:他的母親端過一碟烏黑的圓東西,輕輕說:“吃下去吧,病便好了”。小栓撮起這黑東西,看了一會,似乎拿著自己的姓名一般,心里說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開了,焦皮里面竄出來一道白氣,白氣散了,是兩半個白面的饅頭。材料二:民國初年,北京《中華新報》曾登載了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還未嫁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自殺殉夫,歷盡了吞金、上吊、投河以及絕食,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她年輕的生命。縣長給她修建了貞潔牌坊作為表彰。問題:從以上兩則材料中,我們能看出什么?(當時人們的思想還是很愚昧迷信;封建的舊道德草菅人命)那么當時的知識分子看到這種情況,他們會怎么做呢?陳獨秀在《新青年》上這樣說道:“我們現在認定,只有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陳獨秀所說的這兩位先生分別是誰呢?(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和科學)接下來咱們來看一則小故事:從前有個秀才在村子里閑逛,看到一則征婚啟事,上面寫著:“烏黑頭發無麻子腳不大周正。”秀才覺得這姑娘很不錯,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點暈過去,你們知道為什么嗎?秀才以為的斷句:烏黑頭發,無麻子,腳不大,周正實際的斷句:烏黑,頭發無,麻子,腳不大周正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古代的文言文有什么不足嗎?(沒有標點,容易引發歧義)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陳獨秀在《文學革命論》中主張推翻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總結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這是一次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咱們接下來看兩個表格。表一:1913年江蘇第一師范學校“最崇拜的人物”問卷調查序號 被崇拜者 票數1 孔子 1572 孟子 613 孫中山 17…… …… ……表二:1924年北京大學“最崇拜的人物”問卷調查序號 被崇拜者 票數1 孫中山 4732 陳獨秀 1733 蔡元培 153…… …… ……14 孔子 1從表一中,我們能看出儒家的傳統思想依舊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到表二的時候,民主科學的思想依舊深入人心。由此可知,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那么新文化運動有沒有不足之處呢?咱們接著看材料:材料一:將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閣,廢除漢字,采用“世界語”。——錢玄同材料二: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陳獨秀從以上材料了,我們能看出新文化運動存在什么問題呢?(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否定或肯定,這是片面和偏激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改造創新。)4、課堂小結興起:時間、代表人物、主要陣地內容: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學,倡導文學革命 性質: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意義: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5、隨堂練習1、近代中國進步的知識分子掀起新文化運動是為了( )A、宣傳馬克思主義 B、與洋務派論戰B、與立憲派論戰 D、同復古主義思想斗爭2、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 )A、《新青年》 B、《中外紀聞》 C、《民報》 D、《申報》3、以下哪個不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陳獨秀 B、李大釗 C、胡適 D、毛澤東4、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A、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B、是一次資產階級文化啟蒙運動C、民主科學思想的普及教育運動D、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運動新文化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