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全科10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全科10份

資源簡介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化學
出題人:盧瓊 審核人:孫霞 2013.4.24
考生須知
1、本試卷共8頁,包括兩個大題,32小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選擇題答案填涂在機讀卡上,填空題在答題紙上作答
4、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O-16 P-31 N-14 C-12
一 、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50分)
1.達到化學平衡的條件是 ( )                            
A.逆反應停止進行 B.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相等
C.正反應與逆反應停止進行 D.正反應和逆反應的速率相等
2.已知:4NH3 (g)+5O2 (g)=== 4NO (g)+6H2O (g) ,若反應速率分別用υ(NH3)、υ(O2)、(NO)、υ(H2O)(mol/(L·min)表示,則正確的關系是( )
A.4/5υ(NH3)== υ(O2) B.5/6 υ(O2)== υ(H2O)
C.2/3υ(NH3)== υ(H2O) D.4/5υ(O2)== υ( NO)
3.設C+CO22CO;(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反應速率為v1),2SO2+O22SO3;(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速率為v2),對于上述反應,當溫度升高時,v1和v2的變化情況為( )
A. v1 與v2同時增大 B. v1 與v2同時減小
C. v1增大,v2減小 D. v1減小,v2增大
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焓變是一個與反應能否自發進行有關的因素,多數能自發進行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B.在同一條件下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熵值,其體系的混亂度越大,熵值越大
C.一個反應能否自發進行取決于反應吸熱還是放熱
D.一個反應能否自發進行,與焓變和熵變的共同影響結果有關
5.對于反應2CO(g)+ O2(g) 2CO2(g)(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建立化學平衡后,下列各條件變化時,能使平衡正向移動的是( )
A.恒溫恒容通入He B.再通入少量CO2 C.溫度升高 D.加壓
6.在一個V升的密閉容器中放入2L A氣體和1L B氣體,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3A(g)+ B(g) nC(g) + 2D(g),達到平衡后,A的濃度減小,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增大,則該反應方程式中n值是 ( )
A.1 B.2 C.3 D.4
7.合成氨反應: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應過程中,正反應速率的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時升高了溫度 B.t2時使用了催化劑
C.t3時降低了溫度 D.t4時減小了壓強
8.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開啟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B.由H2、I2蒸氣、HI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變深
C.向氯水中加CaCO3后,溶液漂白性增強
D.在含有[Fe(SCN)]2+的紅色溶液中加鐵粉,振蕩靜置,溶液顏色變淺或褪去
9.下列圖像能正確地表達可逆反應3A(g) + B(g)2C(g)(△H<0)的是( )
10. 已知:Zn(s)+ 1/2 O2(g)= ZnO(s);△H1= —351.1kJ/mol
Hg(l)+ 1/2 O2(g)= HgO(s);△H2= —90.7kJ/mol
則Zn(s)+HgO(s)= ZnO(s)+Hg(l); △H3 = ( )
A.—441.8 kJ/mol B.—254.6 kJ/mol
C.—438.9 kJ/mol D.—260.4 kJ/mol
11.CO2轉化成有機物實現碳循環,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有效途徑之一,此反應化學平衡常數的表達式為:且溫度升高,K值變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H2(g)+CO2(g) CH3OH(g)+H2O(g)△H>O
B.在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時,該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
C.在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增大H2的濃度時,CO2的轉化率增大
D.平衡時,其他條件不變,使用催化劑有利用于CO2的轉化
12.在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可逆反應A(g)+2B(g) 2C(g),△H>0;平衡移動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P1< P2,縱坐標指A的質量分數
B.P1> P2,縱坐標指C的質量分數
C.P1< P2,縱坐標指A的轉化率
D.P1< P2,縱坐標指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
13.在一個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和2molB,發生如下反應2A(氣)+ 2B(氣)3C(氣)+ D(氣),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Wmol/L,若維持容器體積和溫度不變, 按下列配比作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后,C的濃度仍為Wmol/L的是( )
A. 2molA+1molB+3molC+1molD B. 3molC+1molD+1molB
C. 3molC+1molD D. 1molA+1molB+1.5molC+1molD
14.對于可逆反應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時,4v正(O2)=5v逆(NO)
B.若單位時間內生成x mol NO的同時,消耗x mol NH3,則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
C.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后,若增大容器容積,則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大
D.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為2v正(NH3)=3v正(H2O)
15.右圖是恒溫下某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隨反應時間變化的示意圖。下列敘述與示意圖不相
符合的是( )
A.反應達平衡時,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
B.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Ⅰ后,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發生移動,達到平衡狀態Ⅱ
C.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Ⅰ后,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發生移動,達到平衡狀態Ⅱ
D.同一種反應物在平衡狀態Ⅰ和平衡狀態Ⅱ時濃度不相等
16.可以證明可逆反應N2+3H22NH3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
①一個N≡N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斷裂;
②一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斷裂;
③其他條件不變時,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
④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時,體系壓強不再改變;
⑤NH3%、N2%、H2%都不再改變;
⑥恒溫恒容時,密度保持不變;
⑦正反應速率v(H2)=0.6 mol/(L·min),逆反應速率v(NH3)=0.4 mol/(L·min)。
A.全部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 D.③④⑤⑥⑦
17.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3A(g)+B(s) 2C(g)+2D(g) ΔH >0達到平衡后,改變以下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動
B.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動
C.增加A的濃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平衡常數增大
D.增加B的用量,正、逆反應速率不變,平衡不移動
18.在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發生反應mX(g)nY(g) △H = Q kJ·mol-1。反應達到平衡時,Y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溫度、氣體體積的關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容器體積/L
c(Y)/mol·L-1
溫度/℃
1
2
3
100
1.00
0.75
0.53
200
1.20
0.90
0.63
300
1.30
1.00
0.70
A.m>n B.Q<0
C.溫度不變,壓強增大,Y的質量分數減少
D.體積不變,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19.在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mA(g)+nB(g) pC(g)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縮小到原來的1/2,當達到新平衡時,C的濃度為原來的1.9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n>p B.A的轉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C的體積分數增加
20.右圖中a曲線表示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X(g)+Y(g)2Z(g)+W(s)(正反應為放熱反應)的反應過程。若 使a曲線變為b曲線,可采用的措施是 ( )
A. 加入W B. 增大Y的濃度
C. 降低溫度 D. 增大體系壓強
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從而使有效碰撞次數增大
B.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若增大壓強(即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
分數,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
C.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原因是增加了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
D.催化劑不影響反應活化能但能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從而增大反應速率
22.已知H2(g)+Br2(l)=2HBr(g) △H=-72kJ/mol,蒸發1mol 液溴變Br2(g)需要吸收的能量為
30kJ,其它相關數據如下表:
H2(g)
Br2(g)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則表中a為( )
A.404 B.260 C.230 D.200
23.人體血液內的血紅蛋白(Hb)易與O2結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輸氧能力,CO吸入肺中發生反應:CO+HbO2O2+HbCO,37 ℃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220。HbCO的濃度達到HbO2濃度的0.02倍,會使人智力受損。據此,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A.CO與HbO2反應的平衡常數K=
B.人體吸入的CO越多,與血紅蛋白結合的O2越少
C.當吸入的CO與O2濃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時,人的智力才會受損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壓氧倉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動
24.. 某溫度下,在甲、乙、丙三個恒容密閉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發生反應CO2(g)+H2(g) CO(g)+H2O(g),其起始濃度如下表所示。測得平衡時甲中H2(g)的轉化率是60%。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起始濃度



H2(g)
0.010
0.020
0.020
CO2(g)
0.010
0.010
0.020
A. 甲中達到平衡所需時間最短 B. 平衡時,反應的平衡常數K=4/9
C. 平衡時,丙中CO2(g)是甲中的2倍 D. 平衡時,乙和丙中H2(g)的轉化率均是60%
25. 現有反應:CO(g)+H2O(g) CO2(g)+H2(g) ΔH=-43kJ/mol,在850℃時,K=1,今在某密閉容器中充入1.0molCO、3.0molH2O、1.0molCO2、xmolH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平衡常數
B.達到平衡時,通入CO,CO轉化率將增大
C.時,若,則起始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時,若要使上述反應開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應滿足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18分)
26.試分別寫出下列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
N2+3H2 2NH3 2NH3 N2+3H2
Br2+H2O HBr+HBrO NH4I(s)NH3(g)+HI(g);
27.將兩種濃度都是1mol/L 的氣體X2、Y2在密閉容器中的反應生成Z,平衡時測得各物質的濃度是:C(X2)= 0.58mol/L,C(Y2)= 0.16mol/L,C(Z)= 0.84mol/L,則Z的分子式為 。
28.氮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一種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圖中涉及物質為氣態)
(1)上圖是1 mol NO2和1mol CO反應生成CO2和NO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請寫出NO2和CO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
(2)在0.5L的密閉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氣和氫氣進行如下化學反應:
N2(g)+3H2(g) 2NH3(g)△H<0,其化學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請完成下列問題。
t/℃
200
300
400
K
K1
K2
0.5
①試比較K1.K2的大小,K1_ K2(填寫“>”.“=”或“<”)。
②下列各項能作為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依據是_ ___(填序號字母):
a.容器內N2.H2.NH3的濃度之比為1:3:2 b.v(N2)正=3v(H2)逆
c.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d.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③在400℃時, 當測得NH3和N2.H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1mol和2mol.3mol時,則該反應的v(N2)正_ _ v(N2)逆(填寫“>”.“=”或“<”)
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28分)
29.某學生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時,將3支試管編號為①②③,并按下表中的物質的量進行實驗,記錄的時間數據是16s、28s、33s。請將3個時間數據填入下表的適當位置,并寫出實驗結論。
試管編號
加3%Na2S2O3溶液/ml
加H2O/ml
加H2SO4(1:5)/滴
出現渾濁所用時間/s

3
3
5
a

4
2
5
b

5
1
5
c
(1) a= 、b=
(2)實驗結論:
(3)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0.超音速飛機在平流層飛行時,尾氣中的NO會破壞臭氧層。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術將尾氣中的NO和CO轉變成CO2和N2,化學方程式如下:
2NO+ 2CO2CO2+ N2。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條件下反應能夠自發進行,則反應的 0(填寫“>”、“<”、“=”)。
(2)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
(3)假設在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轉化率的是 。
A.選用更有效的催化劑 B.升高反應體系的溫度
C.降低反應體系的溫度 D.縮小容器的體積
(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質量催化劑時,增大催化劑比表面積可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為了分別驗證溫度、催化劑比表面積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某同學設計了三組實驗,部分實驗條件已經填在下面實驗設計表中。
實驗
編號
T/0C
NO初始濃度/mol·L-1
CO初始濃度/mol·L-1
催化劑的比表面積/m2·g-1
I
280
1.2×10-3
5.8×10-3
82
II
124
III
350
124
①請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實驗條件數據。
②請在給出的坐標圖中,畫出上表中的II、III兩個實驗條件下混合氣體中NO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曲線圖,并標明各條曲線的實驗編號。
31..在一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某化學反應2A(g) B(g)+C(g),在三種不同條件下進行,其中實驗Ⅰ、Ⅱ都在800℃,實驗Ⅲ在850℃,B、C的起始濃度都為0,反應物A的濃度(mol·L-1)隨時間(min)的變化如圖所示: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Ⅰ中,反應在20min至40min內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mol·L-1min-1。
? (2)實驗Ⅱ和實驗I相比,可能隱含的反應條件_______________。
? (3)根據實驗Ⅲ和實驗Ⅰ的比較,可推測該反應降低溫度,平衡向_____(填“正”或“逆”)反應方向移動,該正反應是_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 (4)與實驗Ⅰ相比,若實驗Ⅰ中的A的起始濃度改為0.8 mol·L-1,其它條件不變,則達到平衡時所需用的時間___________實驗Ⅰ(填寫“大于”、“等于“小于”)。
四.計算題(共4分)
32. 黃鐵礦(主要成分為FeS2)是工業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燒產物為SO2和Fe3O4。將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反應:2SO2(g)+O2(g)2SO3(g)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測得c(SO3)=0.040mol·L-1。計算該條件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和SO2的平衡轉化率(寫出計算過程)。

以下為草稿紙
化學期中考試答題紙 2013.4.24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18分)
26.


27.
28. (1)
(2)①K1_ K2(填寫“>”.“=”或“<”)。
②_ ___(填序號字母):
③v(N2)正_ _ v(N2)逆(填寫“>”.“=”或“<”)
三、實驗題(每空2分,共28分)
29. (1) a= 、b=
(2)
(3)
30. (1) 0(填寫“>”、“<”、“=”)。
(2)
(3)
(4)
實驗
編號
T/0C
NO初始濃度/mol·L-1
CO初始濃度/mol·L-1
催化劑的比表面積/m2·g-1
I
280
1.2×10-3
5.8×10-3
82
II
124
III
350
124
31. ???(1) ___________
? (2) ____ ___________
? (3) ___ _(填“正”或“逆”),_____ ____(填“放熱”或“吸熱”)反應。
? (4) ________ ___
四.計算題(共4分)
32.(寫出計算過程)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D
A
C
D
A
B
B
D
D
C
B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C
D
A
B
D
C
D
C
C
B
填空題
26、略
27、XY2
28、(1)NO2(g)+CO(g)= CO2(g)+ NO(g) △H=-234KJ/mol
(2)①>,②c,③>
29、(1) 33 、 28
(2)對于一個化學反應,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大
(3)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實驗題
30、(1)<(2分) (2)K= (2分) (3)CD(2分)
(4)①II: 280、1.2×10-3、5.8×10-3 III:1.2×10-3 、5.8×10-3(2分)
②(2分)
31、(1)0.0075 (2分)??? (2)使用了催化劑? (2分)?? (3)逆 (1分), 吸熱 (1分)
(4)大于 (2分)
計算題
32、1600、80%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歷史(2014屆)
出題人:張帆 審核人:高繼紅2013、04
考生
須知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1頁,包括 二 個大題, 53個小題,滿分為 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試題答案一律不準用鉛筆,否則以0分記。
4.考生只交答案紙。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8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戰國時期的改革或變法的影響之一是世卿世祿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說法的選項是
A.“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B.“盡地力之教”
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高無所榮華”
2.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A.普遍推行郡和縣制度 B.國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長官
C.“開阡陌封疆” D.制定連坐法,建立戶籍制度
3. “商鞅變法是一個長期實踐法家路線的過程”,下列思想中體現商鞅變法精神的是
A.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B. “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
C. “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 D.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
4.《漢書·百官公卿表》說:“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漢因循而不革。”百官中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九卿
5.以下關于秦統一六國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 ②實行發展經濟、招攬人才的政策
③“遠交近攻”的戰略部署 ④消滅匈奴勢力,形成穩固的后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秦統一全國,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同時,經濟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實田(上報土地數目)”,這一法令表明秦朝
A.準備在全國實行土地國有制度 B.土地私有制度已經在全國確立
C.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經濟政策 D.加強了對邊遠地區的經濟控制
7.2002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3萬6千枚秦簡,紀年從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記事詳細到月、日,十幾年連續不斷。而在此之前,中國古代正史中關于秦朝的記錄不足千字。其中散簡上書寫:“鄉嗇夫:以律令從事。”對以上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考古資料可以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 ②秦朝建立了完善的基層統治體系
③秦朝官員依據法律和上級命令行政 ④秦朝建立了完備的文書檔案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孝文帝改革以前,北魏在中原地區實行宗主督護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實際上控制地方基層社會組織的是
A.保甲組織 B.鄰里黨三長 C.豪強地主 D.地方軍閥
9.北魏孝文帝改革舉措中,利于改變“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為一戶”狀況的是
A.均田制 B.宗主督護制 C.改姓氏篇貫 D.三長制
10.貞觀18年,唐太宗曾這樣告誡太子李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基于以上認識,唐太宗實行的統治政策有
①完善科舉 ②減輕賦稅 ③首創均田 ④慎用刑法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11.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貸方式收取一定利息的有
A.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 B.方田均稅法、青苗法
C.青苗法、市易法 D.市易法、募役法
12.假設有人在王安石變法時期參加科舉考試,應準備的考試內容是
①詩賦詞章 ②儒家經典 ③經義策論 ④《四書章句集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下列屬于用分割相權的手段加強皇權的措施是
①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設置三司使
③明朝設置殿閣大學士 ④清朝設置軍機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4.右圖反映的是
A.康熙平定準噶爾分裂叛亂勢力
B.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C.吳三桂等發動三藩之亂反叛失嫩
D.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
15.百日維新時期,法令疊出,所頒詔令未曾提及的是
A.設立鐵路、礦務總局 B.在京師設立大學堂
C.添造兵船,增強海軍實, D.推行君主立憲制度
16.以下各項符合張之洞的《勸學篇》思想傾向的是
①開設議院,君民共主 ②崇尚西學,廢除科舉
③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④師夷長技以自強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7.甲午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是
①領土主權嚴重喪失 ②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內地
③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④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公車上書中所強調的“立國自強”的最根本大計是
A.師夷長技 B.變法維新 C.救亡圖存 D.保種保教
19.維新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其思想內容豐富,觀點紛呈。下列作品體現了維新思想中的“進化史觀”的是
①《勸學篇》 ②《孔子改制考》 ③《天演論》 ④《海國圖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農民成為國家編戶齊民的措施是
A.宗主督護制 B.三長制 C.保甲制 D.租調制
21. 唐太宗自評:“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這段話體現唐太宗的統治思想是
A. “存百姓” B. 知人善任 C. 濟世安民 D. 輕刑薄賦
22.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評論道:“他廢除了所有的封建(諸侯國)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每一行政區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他還解除了除他自己軍隊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裝;下令遷徙各國的舊貴族到首都,以便監視他們。”材料中的“他”是指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3.商鞅變法曾經實施“為戶籍相伍”的制度,其目的是①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②強化基層社會的統治③實施公田的收授分配 ④保護宗法貴族利益
A.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③④
24.北魏馮太后說:“立三長,則課(稅)有常準,賦有恒分,苞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實施改變了北魏初期的某種社會現象。此社會現象是
A. 鮮卑貴族排斥漢族地主參政 B.官吏沒有俸祿吏治腐敗
C. 豪強地主隱匿人口逃避賦役 D.鮮卑貴族拒絕移風易俗
25.宋仁宗時,“天下田疇半為形勢(指官僚地主)所占”,對此宋代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農田水利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稅法
26. 下表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錯誤的是
27.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寫道,“如果貧民交不起地租,那么他們自身和他們的子女便要被逮捕,所有借款都用債務人的人身為擔保,這樣的習慣一直流行到梭倫的時候才改變。”梭倫為解決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社會問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頒布“解負令” B.恢復公民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
C.設立公民陪審法庭 D.擴大下層平民的就業機會
28.戰神山議事會是古代雅典的一種政治機構,形成于公元前7世紀,由氏族貴族組成,其職權包括立法權、最高司法權、監督國家政務等。至公元前5世紀中期,其職權僅限于審判謀殺案和褻瀆神明的案件。下列選項中,與戰神山議事會權力變化直接相關的措施是
A.創設民主權力機構 B.鼓勵發展工商業
C.實行陶片放逐法 D.廢除債務奴隸制
29.法國學者費奈隆(1651—1715)對雅典民主制度進行評價時說:“民眾支配雅典,演說支配民眾。”對此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①全體雅典居民對國家大事都享有決策權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進了雅典雄辯術的發展
③公民在演說誘導下做出的判斷未必正確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進了智者學派的興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在雅典法律演進進程中有如下記錄: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現了抽簽選舉等相關條款;梭倫將改革條文刻在16塊白色旋轉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場;“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復辟。對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A. 雅典成文法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 B. 以法律形式體現民主精神與原則
C. 梭倫借鑒《十二銅表法》立法經驗 D. 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
31.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進一步完善,表現在
①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 ②用10個地緣部落取代原來4個血緣部落
③向公職人員發放津貼 ④成年男性公民可擔任幾乎一切官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右圖選自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拉斐爾的名作《雅典學園》,
圖中左側手指向天的老者為柏拉圖,手掌向地的學者為亞
里士多德.依據所學知識判斷,師生二人應該是在下列哪
一問題上持截然相反的觀點
A.理念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 B.學園應該培養城邦的上層人才
C.國家的統治者應由哲學家擔任 D.出色的學者應涉及廣闊的學科領域
33.下列各項屬于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原因的是
①工商業者的政治要求 ②山多地少封閉式的農耕經濟
③平民與貴族問的斗爭 ④小國寡民和獨立的城邦制度
A.①②③ 8.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4.公民陪審法庭設立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創新,它也是梭倫時期最具民主精神的機構之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它是雅典城邦最高的司法機關 8.四個等級都可抽簽當選陪審員
C.使平民在政治中處于主導地位 D.成為平民掌控國家權力的:1二具
35.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五百人議事會,比梭倫改革中的四百人議事會進步在
A.成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 B.鼓勵普通公民積極參與政治
C.實際上執掌了最高統治權 D.削弱了貴族的血緣政治特權
36..執政官是雅典城邦的最高行政長官。到了伯利克里時期,“第四等級的公民也取得了擔任這一職務的資格。執政官選舉的程序是,先由各自治村社選出500人(一說100人)為執政官候選人,然后由公民大會在候選人中用抽簽的辦法選出九名執政官。”(馬嘯原《西方政治制度史》)上述材料表明雅典城邦
A.開始向代議制民主轉變 B.平民逐漸掌握城邦行政大權
C.貴族的政治權利基本喪失 D.主權屬于城邦的全體公民
37.對包稅制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要取得包稅權必須向政府預付一年土地稅 B.包稅制既是土地制度又是賦稅制度
C.包稅權不可世襲、轉讓和出賣 D.包稅人在包稅區內享有絕對的權利
38.阿里推行的土地改革產生了重大的歷史影響,但不包括
A.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B.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發展
C.推動了埃及新興地主階級形成 D.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39.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國向現代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因為
A.頒布“解放”法令 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 D.土地改革
40.19世紀中期以后,俄國工業化迅速發展,其直接推動因素是
A.實施了廢除農奴制的改革 B.國家保護并優先發展軍事工業
C.削弱貴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 D.建立了帶有強烈封建性和軍事性的政治體制
41.下列對于明治時期教育的敘述,不符合史實的是
A.明治政府重視教育建設 B.明治時期的小學為義務教育
C.教學內容是四書五經 D.強調效忠天皇
42.經過明治維新,日本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同時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大肆侵略擴張。這是因為
A.國家優先發展軍事工業
B.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
C.建立了帶有強烈封建性和軍事性的政治體制
D.政府把大量國營企業優惠或無償轉讓給享有特權的資本家
43.列寧說,1861年2月19日標志著從農奴時代成長起來的新的資產階級的俄國的開端。列寧的觀點主要說明
①改革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市場條件,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農奴制殘余,嚴重影響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A.①錯誤,②正確 B.①正確,②錯誤
C.①②皆正確 D.①②皆錯誤
44.1882年以伊藤博文為首的日本“憲法考察團”決心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最終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這兩部憲法的共同點是
①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②憲法一定程度上確立分權原則
③元首和議會總攬統治大權 ④國民被賦予普遍平等的選舉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5.1868年,明治政府頒布《五條誓文》,其中之一為“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勿怠人心”。在后來的改革中,起到這種作用的措施是
A.殖產興業 B.文明開化
C.廢藩置縣 D.四民平等
46.下列對天主教會產生巨大沖擊或挑戰的是
①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民族國家的形成 
③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  ④宗教“異端”運動的興起和高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7.下列內容屬于梭倫改革中的《解負令》措施的是
①平民所欠一切債務一律廢除 ②淪為債務奴隸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被賣到海外的雅典公民由國家出資贖回,永遠禁止以債務人的人身做抵押 ③釋放所有奴隸,給予其雅典公民權 ④規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8.鄭觀應在《公法》中說:“公法者,彼此自視其國為萬國之一,可相維系而不可相統屬者也。”“各國之權利,無論為君主,為民主,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奪。”依據以上言論判斷,鄭觀應主張
A.依法治國???? B.維護專制??????? C.主權平等????? D.公平貿易
2012—2013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其中49題14分,50題15分,51題10分, 52題13分)
49. 主題一 國家的制度、政策與社會的發展需求密切相關。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并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為田開阡陌。
《資治通鑒?周紀二》記載:以衛鞅(即商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令民為什伍而相收司(約束監督)、連坐,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不告奸者與降敵同罰。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通“奴)。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1)依據上述材料,概括商鞅變法的主要措施。這些措施體現了法家思想的哪些特征?(6分)
主題二 人類社會在流動中不斷地發展變化篇之人才流動
據統計,從秦武王(秦孝公之孫)到秦王嬴政,秦國先后任命21人為丞相。其中來自秦國的1人,來自楚國的7人,來自魏國的3人,來自齊國、趙國、燕國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國籍。
(2)根據材料,概括秦國丞相構成的特點;(2分)結合所學,分析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和條件。(6分)
50. 1500年前后是西歐歷史的轉折點,許多學者將其視為中世紀歐洲和近代歐洲的分水嶺。16世紀的歐洲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探討關于歐洲16世紀的幾個問題。
閱讀以下出現于歐洲16世紀的言論:
①哈姆雷特:……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
②每一個基督徒,只要感覺到自己真誠悔罪,就是不購買贖罪券,也同樣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赦免。
③我們所謂的先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決定世界上每一個人所要成就的。永恒的生命為某些人已先定,對于另一些人,則是永罰。
請回答:請分別指出上面三段言論的作者(3分),并分別分析其含義和影響。(12分)
51.在從古至今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演變史中,權與法的問題始終是一個核心。晚年柏拉圖在《法律篇》一書中寫道: “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但是我活了這么長時間,我看到的人都是追求貪欲的,……因而在我們沒有追求到真、善、美之前,我們不得不追求法治。”
(1)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柏拉圖《法律篇》的治國思想與早先的《國家篇》相比有什么變化?(4分)
亞里士多德說:“每個人都是貪婪自私的,對待貪婪自私的人我們無法用道德來完成約束,我們必須要靠法治,因此,法治就是為了防惡“當官的貪婪欲望比一般人更加強烈,因此為了對付掌握權力、貪婪心更大的官員,唯一的辦法就是要以權力制約權力。”
(2)結合材料分析,亞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與柏拉圖相比有何發展?(2分)依據所學知識回答,近代思想家在這方面提出了怎樣的構想?(4分)
52.下列是一組與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相關的文字和圖片。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①右圖描繪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農民伏在地上親吻主人腳面的情景。
②一個目擊者回憶農民聽取“解放”法令的反應時說,“農民們愁容滿面并且低下了頭……農民中怨聲和叫喊聲越來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說:“解放法令頒布十五個月后,當我再看到農民時……受奴役的所有跡象都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俄國廢除農奴制的必要性。(3分)
清末駐日參演黃遵憲在《日本國志》中對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做了如下描述:“日本迫于外患,斐然更張……百務單修,氣象一新,摹效西法,惘遺余力……富強之際轉移破捷,巡視不輟,當有可與西國爭衡之勢。”
《日本國志》1887年成稿后,黃遵憲向李鴻章,張之洞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各送一部,但未引起重視,書稿直至甲午戰爭之后方才刊行,有人感慨,若其書早流傳,可省賠款二萬萬白銀,康,梁諸人從該書受到啟發,光緒帝也曾索要該書。
(2)簡述日本“摹效西法”的經濟政策及具體措施。(6分)分析《日本國志》在甲午戰爭后受到維新派重視的原因。(4分)
2012—2013學年度高二第二學期期中練習答案紙
49、(1)
(2)
50、
51、(1)
(2)
52、(1)
(2)
49、(1)建立縣制;廢除井田;實行什伍連坐制度;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4分,每點1分,答出四點即可得4分)
特點: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尚法治;主張改革。(6分,每點2分)
(2)特點:以外國人為主。(2分)
原因: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秦國文化落后,為富國強兵并統一中國而求賢若渴;(2分)商鞅自魏來秦,通過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這讓秦國統治者看到了引進外國人才的好處。(擇一)
條件:戰國時期,學術繁榮,士在社會生活中活躍起來,游說各國,追求建功立業;(2分)秦國君主權力集中,商鞅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為不拘一格引進外國人才創造了條件。(擇一)
50.⑴《國家篇》主張三個階級各守其職,(1分)由哲學王統治國家,(1分)是一種人治的思想。(1分)
《法律篇》認識到人性的貪欲,(1分)主張實行法治。(1分)
⑵主張權力的相互制約。(2分) 孟德斯鳩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3分)實現權力的制約與平衡。(1分)
51、①莎士比亞(1分)體現人文主義思想,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3分)沖擊了教會為代表的封建思想,傳播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2分)
②烏丁·路德。(1分)只要虔信上帝,既可以得教,無需經過教會。(3分)沖擊教會的權威,掀起宗教改革運動。(2分)
③加爾文。(1分)上帝預選決定了人的獲教與沉淪,發財致富是上帝注定的。(3分)肯定現世的(或經濟上的)成功,有昨于資本主義發展。(2分)
53、答案:(1)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農奴制激化了俄國社會矛盾;農奴制造成了俄國經濟和軍事的落后。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地理
出題人:尉曉薇 審核人:王鳳云
考 生
須 知
1、本試卷12 頁,包括 二 個大題, 54 小題,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 9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第一大題的選擇題答案用2B鉛筆填注在機讀卡上。
4、第二大題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單選題(共50分)
農業旅游是指利用農業自然環境、田園景觀、農耕文化、農家生活等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觀光、休
閑、度假、體驗等旅游活動。圖1-1為我國農業旅游類型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圖1-2四幅圖所示的世界遺產,自左至右依次為黃山、莫高窟、武夷山和福建永定土樓。讀圖回答5—6題。
圖1-2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陜西省境內,據此做8—9題。
敦煌莫高窟是已有1600多年歷史的大型石窟,窟內保留著精美絕倫的壁畫、彩塑,是集建筑、雕塑、壁畫三位一體的藝術寶庫。月牙泉位于鳴沙山中,是古河道殘留湖,地下潛流在此露出形成泉眼,聚成水池。鳴沙山、月牙泉以“沙嶺晴鳴”和“月泉曉澈”而著稱于世。嘉峪關是萬里長城的西端終點,地勢險要,巍峨宏偉,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關隘。讀圖1-3,回答10—12題。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小西山東部的邊緣,處于從山區向平原過渡的地理位置。山石險奇、清泉溪流、金秋紅葉及西山霽雪為香山風景的四大特色。據此回答14-15題。
唐代吳融在“太湖石歌”中寫到:“洞庭山下湖波壁,波中萬古生幽石,鐵索千尋取得來,奇形怪狀誰得識。”讀圖2-3,回答16-18題。
2010年8月,“中國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圖2-4為廣東丹霞山地貌景觀,圖2-5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示山體主要由紅色砂礫巖組成,看上去似赤城層層、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故稱之為丹霞山。讀圖完成19—21題。
我國“三江并流”由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河流并肩流過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氣勢磅礴形成獨特的地理景觀,被列為世界遺產地。據此完成22-24題。
黃山是世界級的山岳旅游風景區,但是由于旅游者眾多,踩踏嚴重,黃山的幾大景點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出現了水土流失、巖石沙化、植被減少等現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黃山管理機構提出了景區“輪休”的設想,對重要景區、景點實施定期封閉輪休,期限為3-5年。輪休期間對景點進行嚴格的衛生清理,目前,黃山景區區域環境質量已經達到或優于國家一級標準。據此回答28-29題。
“中國海洋報”報道,由于全球變暖,兩極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島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機會造訪它們。因此,所謂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趨勢。據此回答30-31題。
丹霞地貌是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侵蝕后所形成的。圖4-1所示景區均為丹霞地貌。據此完成32-35題。
錢幣被稱為“國家名片”。讀圖4-2,完成36-38題。
圖4-4中的山地均為“世界遺產”,a、b、c、d表示泰山、峨眉山、五臺山和黃山。讀圖完成39-41題。
圖4-5為春節期間北京廟會分布示意圖。回答44-46題。
讀圖4-7,回答48-50題。
二、綜合題(共50分)
51. 讀圖和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瑞金位于江西省東南邊陲,武夷山脈西麓,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被評為該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又被譽為“紅色圣地、綠色寶庫”。
(1)說出圖中任意兩種世界遺產的類型和名稱。(2分)
(2)分析瑞金成為“綠色寶庫”的原因。(3分)
(3)評價瑞金旅游資源開發的有利條件。(3分)
(4)簡述瑞金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的有效措施。(2分)

52. 讀“西藏自治區旅游資源分布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據圖中信息,簡述西藏旅游資源的特色。(2分)
(2)簡要分析西藏旅游資源開發的優勢及主要不利條件。(4分)
(3)從自然環境特點考慮,說明到西藏旅游應注意的安全問題。(2分)
(4)在經濟和社會文化兩方面中任選其一,簡述西藏發展旅游業的作用。(2分)
53.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簡述圖中A地區河流的水系特征。(2分)
(2)依據圖中信息,指出云南東川適宜發展的工業部門并分析其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3分)
云南元陽的哈尼族人民利用當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攔腰筑溝,通過引水、沖肥至梯田,種植水稻,創造了獨特的農耕文明奇觀。圖13為元陽梯田生態系統示意圖和梯田景觀圖。
(3)從人地關系的角度,說明哈尼人“山上種樹、山腰居住、山下種田”的優點。(3分)
(4)評價云南哈尼梯田的游覽價值。(2分)
(5)針對云南元陽梯田的景觀特點,提出旅游觀賞的建議。(2分)
54.讀“陜北地區圖”及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
(1)描述陜北地區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對比古長城兩側的地勢差異。(3分)
(2)說出圖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點并分析主要原因。(3分)
耐旱雜糧是陜北地區傳統的農作物,廣種薄收式的經營方式,不僅使農民的經濟收益低,而且使該地區成為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現在,陜北地區兼顧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不斷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逐步建立一批以紅棗、核桃為主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
(3)簡述陜北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生產有利的氣候條件及進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意義。(5分)
陜北地區是國家批準的我國唯一的一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該地將成為國家西電東送基地、西氣東輸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
(4)簡述陜北地區建設能源化工基地的資源條件,并說出當地能源對外輸送的主要方式。(4分)
陜北地區的旅游資源包括:長城文化、黃河、草原、黃土梁峁、淤地壩、土窯洞、信天游、革命紀念地等。隨著陜北地區鐵路、高速公路、飛機場的陸續建成,旅游業發展迅速,正逐步成為我國重要的旅游地區之一。
(5)概括陜北地區成為重要旅游地的優勢條件。(3分)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高二地理答案
一、單選題
1.C 2.A 3.B 4.B 5.B 6.D 7.B 8.A 9.B 10.A 11.B 12.B 13.C 14.C 15.A 16.C 17.D 18.A 19.A 20.C 21.D 22.B 23.C 24.B 25.D 26.C 27.B 28.B 29.A 30.A 31.D 32.B 33.B 34.A 35.A 36.A 37.B 38.C 39.B 40.D 41.B 42.D 43.C 44.C 45.B 46.A 47.D 48.A 49.B 50.A
二、綜合題
51.(10分)
(1)世界文化遺產:廬山國家公園、福建土樓;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武夷山;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2分)
(2)地處武夷山脈西麓,地形以山地為主;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覆蓋率高。(3分)
(3)歷史文化價值高;旅游資源種類、數量豐富(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狀況較好);交通便利(靠近客源市場)。(3分)
(4)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交通通達性);加強旅游景區的規劃,突出景區的“紅色圣地”形象(將“客家文化”,“綠色”自然旅游資源與“紅色”旅游資源有機結合)。(2分)
52. (10分)
(1)高原雪域風光;歷史文化遺存;宗教藝術;民俗風情。(2分)
(2)優勢:旅游資源特色鮮明,價值高;類型多樣,地域組合好;不利條件:地處青藏高原,位置偏僻,通達性較差;遠離客源市場,冬季游客少。(4分)
(3)缺氧,防高原反應;太陽輻射強,防紫外線;氣溫低,防寒保暖;提高對滑坡、泥石流的防范意識;防迷路。(2分)
(4)對經濟的影響: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稅收和回籠貨幣,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2分)
53. (12分)
(1)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并列分布;落差大;流域面積狹小。(2分)
(2)有色冶金工業
銅礦(或有色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原料充足;臨近水電站(和煤礦),動力充足(或能源豐富);靠近河流,水源豐富;臨近鐵路,交通便利(3分)
(3)山上種樹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山腰冬暖夏涼,水源潔凈,適宜居住;山下海拔較低,熱量充足,水、肥可順地勢自流至農田,利于水稻種植。(3分)
(4)景區特色突出(景區規模大);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組合性差(結構單一)。(2分)
(5)選擇適當距離俯視、把握不同季節的景觀特色、領悟人與自然和諧之美。(2分)
54. (18分)
(1)自東南向西北(或自南向北)遞減。
地勢差異:長城以南(東)地勢起伏大(溝壑縱橫);長城以北(西)地勢平坦。(3分)
(2)特點:各城市均沿河而建。
原因:當地降水較少,水資源不足,河流可以為城市提供水源;河流沿岸地勢較平坦,適宜城市建設。(3分)
(3)有利的氣候條件:夏季氣溫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生產結構調整的意義: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退耕還林還草,減輕水土流失,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5分)
(4)資源條件:有豐富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氣資源。
能源輸送方式:煤炭主要通過鐵路、公路運輸;石油、天然氣主要通過管道輸送;通過輸電線路輸送電能。(4分)
(5)旅游資源類型豐富多樣,地域組合好;旅游資源自身價值高;交通條件日趨完善。(3分)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 9科11份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文科數學(2014屆)
出題人: 審核人:
考生
須知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4頁,滿分為 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試題答案一律不準用鉛筆,否則以0分記。
4.考生只交答案紙。
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已知函數f(x)的導數為f′(x),且滿足f(x)=3x2+2xf′(2),則f′(5)=________.
6 7 8 9
2.函數的定義域為R,若與都是奇函數,則__________
A.是偶函數 B.是奇函數
C. D.是奇函數
3.關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則關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是
A ., B .,
C. ,, D. ,,
4.設滿足約束條件 ,若目標函數的是最大值為12,則的最小值為
A. B. C. D. 4
5.數列中,已知,,則為
A. B. C. D.
6.已知函數,且,則
A.    B.  C.  D.
7. 某少數民族的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下圖(1)、(2)、(3)、(4)分別為該少數民族刺繡最簡單的四個圖案,這些圖案都由小正方形構成,小正方形數越多刺繡越漂亮,現按同樣的規律刺繡(小正方形的擺放規律相同),設第個圖形包含個小正方形.則
(1) (2) (3) (4)
A. 25 B. 37 C. 41 D. 47
8. 命題“存在,使得”的否定是
A.不存在,使得 B.存在,使得
C.對任意的, D. 對任意的,
9. 下列選項中,是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的是
A.: :且
B. : :
C. :是純虛數 :
D. :在上單調遞增 :
10. 已知曲線,直線是過點且與曲線相切的直線,則直線的方程是
A. B.
C. 或 D. 或
11. 已知、為互不相等的兩個正數,下列四個數,,,中,最小的是
A. B. C. D.
12. 已知函數,設其在處有最大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
C. D.與的大小關系不確定
第Ⅱ卷 (90分)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3.若 則
14.如圖,⊙O的弦ED,CB的延長線交于點A,若BD⊥AE,
AB=4,BC=2,AD=3,則DE=______
15.已知在其定義域上為增函數,,
,則不等式的解集是
16.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用最小二乘法求的線性回歸直線必過點
②已知是偶函數,定義域為,則
③為偶函數
④采取簡單隨機抽樣,從含有6個個體的總體中抽取一個容量為3的樣本,則個體前兩次未被抽到,第三次被抽到的概率為
三、解答題
17.實數m分別取什么數值時,復數z=(m2+5m+6)+(m2﹣2m﹣15)i
(1)是實數;(2)是虛數;(3)是純虛數;(4)對應點在x軸上方;
18.已知函數f(x)=+cx+d的圖象過點(0,3),且在(﹣∞,﹣1)和(3,+∞)上為增函數,在(﹣1,3)上為減函數.
(1)求f(x)的解析式;
(2)求f(x)在R上的極值.
19.(12分)已知a,b,c為正實數,a+b+c= 1,求證:.
 
20.(12分)已知橢圓C:+=1(a>b>0)的一個頂點為A (2,0),離心率為,直線y=k(x﹣1)與橢圓C交于不同的兩點M,N
(Ⅰ)求橢圓C的方程
(Ⅱ)當△AMN的面積為時,求k的值.
21.(13分)已知命題p:x2﹣5x﹣6≤0,命題q:x2﹣2x+1﹣4a2≤0(a≥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22.(14分)已知函數f(x)=ax+lnx(a∈R).
(Ⅰ)若a=2,求曲線y=f(x)在x=1處切線的斜率;
(Ⅱ)求f(x)的單調區間;
(Ⅲ)設g(x)=x2﹣2x+2,若對任意x1∈(0,+∞),均存在x2∈[0,1],使得f(x1)<g(x2),求a的取值范圍.
 
高二文科數學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ADCCC 6-10DC D A D A B
二.填空題:
13.31 14.5 15. 16.①②④
三:解答題:
17. 解: (1)由m2﹣2m﹣15=0,得知:m=5或m=﹣3時,z為實數.
(2)由m2﹣2m﹣15≠0,得知:m≠5且m≠﹣3時,z為虛數.
(3)由(m2﹣2m﹣15≠0,m2+5m+6=0,)得知:m=﹣2時,z為純虛數.
(4)由m2﹣2m﹣15>0,得知m<﹣3或m>5時,z的對應點在x軸上方.
18.解:(1)∵f(x)的圖象過點(0,3),
∴f(0)=d=3
∴,
∴f'(x)=x2+2bx+c
又由已知得x=﹣1,x=3是f'(x)=0的兩個根,

故…(8分)
(2)由已知可得x=﹣1是f(x)的極大值點,x=3是f(x)的極小值點
∴f(x)極大值=
19.證明:由題意知=
=3+()+()+()
∴,,.
當且僅當a=b=c時,取等號,
∴.

20. 解:(Ⅰ)∵橢圓一個頂點為A (2,0),離心率為,

∴b=
∴橢圓C的方程為;
(Ⅱ)直線y=k(x﹣1)與橢圓C聯立,消元可得(1+2k2)x2﹣4k2x+2k2﹣4=0
設M(x1,y1),N(x2,y2),則x1+x2=,
∴|MN|==
∵A(2,0)到直線y=k(x﹣1)的距離為
∴△AMN的面積S=
∵△AMN的面積為,

∴k=±1.
21. 解:∵x2﹣5x﹣6≤0
∴﹣1≤x≤6,
∴非P:A={x|x<﹣1或x>6}
∵x2﹣2x+1﹣4a2≤0(a≥0),
∴q:1﹣2a≤x≤1+2
∴非p:B=(x|x<1﹣2a或x>1+2a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B是A的真子集
∴1+2a≥6,1﹣2a≤﹣1,a>0
∴a
即當a時,¬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22.解:(Ⅰ)由已知,則f'(1)=2+1=3.
故曲線y=f(x)在x=1處切線的斜率為3;
(Ⅱ).
①當a≥0時,由于x>0,故ax+1>0,f'(x)>0
所以,f(x)的單調遞增區間為(0,+∞).
②當a<0時,由f'(x)=0,得.
在區間上,f'(x)>0,在區間上
f'(x)<0,
所以,函數f(x)的單調遞增區間為,單調遞減區間為;
(Ⅲ)由已知,轉化為f(x)max<g(x)max,
因為g(x)=x2﹣2x+2=(x﹣1)2+1,x∈[0,1],
所以g(x)max=2…(9分)
由(Ⅱ)知,當a≥0時,f(x)在(0,+∞)上單調遞增,值域為R,故不符合題意.
當a<0時,f(x)在(0,﹣)上單調遞增,在(﹣,+∞)上單調遞減,
故f(x)的極大值即為最大值,
f(﹣)=﹣1+ln(﹣)=﹣1﹣ln(﹣a),
所以2>﹣1﹣ln(﹣a),解得a<﹣.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理科數學
出題人: 審核人:
考生
須知
1.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4頁,滿分為 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試題答案一律不準用鉛筆,否則以0分記。
4.考生只交答案紙。
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 下列命題中,錯誤的是
A.人的身高和體重具有相關關系
B.簡單隨機抽樣中,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C.因為正方體邊長越大,體積越大,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和邊長呈正相關關系
D.回歸分析中,相關指數越接近1,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越好
2. ,設其在處有最大值,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
C. D. 與的大小關系不確定
3. 是的 (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 必要不充分條件
C. 充要條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4.設,,,則 ( )
A. B. C. D.
5. 當時,函數和的圖象只可能是 ( )
6.某中學有同樣的畫冊2本,同樣的集郵冊3本,從中取出4本贈送給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則不同的贈送方法共有( )
A 4種 B 10種 C 18種 D 20種
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命題“若x2-4x+3=0,則x=3”的逆否命題是:“若x≠3,則x2-4x+3≠0”
B “x>1”是“|x|>0”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C 若p且q為假命題,則p、q均為假命題
D 命題p:“?x0∈R使得x+x0+1<0”,則p:“?x∈R,均有x2+x+1≥0”
8.若點P是曲線y=x2-lnx上任意一點,則點P到直線y=x-2的最小距離為(  )
A 1 B  C  D 
9. 已知拋物線C:的焦點為F,直線與C交于A,B兩點,則
COS∠AFB= ( )
A B C — D —
10.在ΔABC中,∠CAB=∠CBA=30°,AC,BC邊上的高分別為BD,AE,則以A,B為焦點,且過D,E的橢圓與雙曲線的離心率的倒數和為 ( )
A B 1 C 2 D 2
11.曲線C:,(為參數)的普通方程為 ( )
A. B.
C. D.
12.極坐標方程和參數方程所表示的圖形分別是( )
A.直線,直線 B.直線,圓
C.圓,圓 D.圓,直線
第Ⅱ卷 (90分)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3. 已知的展開式中,各項系數的和與其各項二項式系數的和之比為64,則等于__________
14.拋擲紅、藍兩個骰子,事件A=“紅骰子出現4點”,事件B=“藍骰子出現的點數是偶數”,求= ___________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運會將于2013年8月31日—9月12日在遼寧舉行。將甲、乙、丙、丁、戊5名志愿者分成3個小組,分赴3個不同場館服務,要求每個場館至少一人,甲、乙兩人不分在同一個小組里,丙、丁兩人也不分在同一個小組里,那么不同的分配方案有_______種。(用數字作答)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用最小二乘法求的線性回歸直線必過點
②一批產品共50件,其中5件次品,其余均為合格品,現從中任取2件,則其中出現次品的概率為
③兩人獨立地解決同一個問題,甲解決這個問題的概率為,乙解決這個問題的概率為,兩人同時解決的概率為,則這個問題得到解決的概率等于,也等于
④已知隨機變量服從正態分布,,則
⑤對于空間任意一點O和不共線的三點、、,若(),則、、、四點共面的充要條件是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
17.(本小題滿分13分)
在中,角、、的對邊分別為、、,已知.
(1)求的值; (2)求邊長的值.

18.(本小題滿分13分)
在等差數列中,,其前項和為,等比數列 的各項均為正數,,公比為,且,.
(1)求與;
(2)設數列滿足,求的前項和.
19.(本小題滿分13分)
已知函數 .
(1)解關于的不等式;
(2)當時,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20.(本小題滿分12分)
在△中,分別為內角的對邊,且.
(1)求角的大小;
(2)若+=,試判斷△的形狀.

21.(本小題滿分12分)
在數列中,已知.
(Ⅰ)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Ⅱ)求證:數列是等差數列;
(Ⅲ)設數列滿足,求的前n項和.
22.(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函數.
(1)求的值;
(2)數列滿足
求證:數列是等差數列
(3)若,試比較與的大小.
 
高二理科數學參考答案
1-5CBAAA 6-10BCBDA 11-12CD
二.填空題:
13.6 14. 15.84 16.①③④⑤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75分)
17.解:(1)、,·····························2
因為函數在=1及=2時取得極值,
則,       ·····························4
即解得  ···························6
   (2)、由(1)可知
       ················8
當時,>0,當時<0,
當時,>0
所以當時,取得極大值
又,   ·····················11
則當時,的最大值為
。     ·························13
18.解:(1)=  ······················2
   若>1,則當<1或>時,>0; 當1<<時,<0
所以函數在(-∞,1),(, +∞)上單調遞增,在(1,)上單調遞減;                ·············································4
若=1,則≥0,所以在(-∞,+∞)上單調遞增;  
                     ··········································5
  若<1,則當<或>1時,>0;當<<1時,<0
所以函數在(-∞,),(1, +∞)上單調遞增,在(,1)上單調遞減;
                       ··········································7
、由(1)可知:當>1時,在(-∞,1),(, +∞)上單調遞增,
在(1,)上單調遞減,
所以
 ·················10
當=1時沒有極值,
當<1時,由函數在(-∞,),(1, +∞)上單調遞增,在(,1)上單調遞減,
所以
       ···················13
(如果沒說當=1時沒有極值,不用扣分)
19.解:(1)二項式的展開式中,各項系數之和為····················2
  由已知得: ==,  ∴    ··························4
    二項式系數最大的項為展開式中的第七項,其
    系數為  =924×         ·······························6
   (2)設的整數次冪的項為························8
     0≤≤12 只有當=0,3,6,9,12時, 為整數,············10
     所以展開式中所有的的整數次冪的項為:
     ,,,
     ,     ·················13
20.解:(1) 設點P的坐標為,  
則切線L的斜率,  所以切線L的方程為:, 
即  
     切線L與X軸的交點坐標為··············3
∴ =
       =      ···············6
由S=  即=  得    ∴
故切線L的方程為:。  ················8
(2)由(1)知S=    由0<S≤ 得 0<≤
   ∴ 0<≤    0<2≤
   即切線L的斜率的取值范圍是··············10
      故切線L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12
21.解 (1)設需新建n個橋墩,則(n+1)x=a,即n=-1.
所以y=f(x)=n+(n+1)
= = ···········6
(2)由(1)知,=
令=0,得,所以x==81
當0當810,f(x)在區間(81,486)內為增函數,所以 
f(x)當x=81時取得最小值.          ···············10
此時n=-1=-1=5.
故需新建5個橋墩才能使y最小.       ···············12
22.解:(1)           ……………….3分
(2)依題意,得,由此及得

即.         ………………5
由(Ⅰ)可猜想:.    ………………7
下面用數學歸納法予以證明:
① 當時,由⑴知命題顯然成立;
② 假設當時命題成立,即有,
則當時,由及歸納假設
得,即,
解之得 (不合題意,舍去),
即當時,命題成立.
由①、②知:命題成立.            ………………12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生物
出題人:宋茂卿 審核人:趙楨楠
考 生
須 知
1、本試卷共 頁,包括 個大題, 小題,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2.考生請將第I卷選擇題的正確選項填涂至答題卡上。
4、
5、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共50分
1. 下圖為燕麥胚芽鞘向光性實驗,此實驗主要說明
A.尖端感受光照刺激引起胚芽鞘向光彎曲 B.頂端向胚芽鞘背光一側運輸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多
C.頂端胚芽鞘向光一側運輸生長素多 D.尖端產生的物質為吲哚乙酸
2.不屬于對生長素的雙重性描敘的是
A.既能促進植物生長,也能抑制生長   B.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
C.既能促進果實成熟,也能抑制果實成熟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如圖,若做向光性實驗測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側與背光一側生長素含量之比為1:2,則胚芽鞘尖端背光一側的生長素濃度范圍是
A.小于2m B.大于1m,小于2m
C.大于2m D.無法確定
4.要得到番茄的無籽果實,需將一定的濃度的生長素涂在該花的子房
上, 處理該花的時期和條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開花后,不去雄蕊 D.開花后,去掉雄蕊
5.乙烯和生長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長素是植物體內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體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分布廣泛,乙烯僅存在于果實中
C.生長素有多種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進果實成熟
D.生長素有促進果實發育的作用,乙烯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
6.側芽部位的生長素濃度總是高于頂芽,但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仍大量積于側芽部位,這是因為生長素
的運輸方式屬于
A.自由擴散 B.主動運輸 C.協助擴散 D.滲透作用
7.下列概念中,哪一項不能與其他概念并列
A.細胞外液 B.細胞內液 C.血漿、淋巴、組織液 D.內環境
8.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酶促反應需要穩定的內環境 B.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C.內環境的穩態就是保持其成分的恒定不變 D.穩態遭到破壞時,就會引起細胞代謝紊亂
9. 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調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通過人體自身調節實現 B.包括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
C.包括PH的調節和血糖的調節 D.體溫的調節不屬于內環境穩態調節的范疇
10.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穩態被破壞后,必將引起
A.酶促反應速率加快 B.兒童佝僂病 C.細胞代謝紊亂 D.成年人肌無力病
11.當人突然進入寒冷環境中時,相應的反應是
A.溫覺感受器興奮,皮膚血流量減少 B.皮膚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膚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12.下列腺體中都能產生激素的一組是
A.垂體、甲狀腺、胰腺、唾液腺、性腺 B.垂體、甲狀腺、性腺、胃腺、胰島、唾液腺
C.胸腺、胰島、甲狀腺、垂體、睪丸、卵巢D.胸腺、胰島、腸腺、汗腺、皮質腺、腎上腺
13.體內胰島素不足而對糖代謝的影響是
A.肝糖原合成加強,血糖濃度升高 B.肝糖原合成減弱,血糖濃度升高
C.肝糖原合成加強,血糖濃度降低 D.肝糖原合成減弱,血糖濃度降低
14.下列關于機體水和無機鹽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血漿滲透壓降低時,引起口渴 B.機體失水時,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血漿滲透壓降低時,抗利尿激素增加 D.機體失水時,血漿滲透壓升高
15.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時,引起骨骼肌收縮而打起寒顫。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反射的效應器是骨骼肌 B.該反射弧的反射中樞應包括大腦皮層、下丘腦和垂體
C.該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體的皮膚中
D.寒冷刺激產生的興奮以電和化學信號的形式在反射弧中傳導和傳遞
16.下圖表示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對這一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甲與乙結構分別表示下丘腦和垂體
B.a與b物質分別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
C.乙結構的活動只受甲結構釋放的激素的調節
D.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起著反饋調節的作用
17.人在幼年時缺乏甲狀腺激素,可導致
A.長在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B.長大后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C.長大后身高不受影響,智力低下 D.長大后身高不受影響,智力正常
18.右圖表示人體生命活動調節過程的示意圖,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圖可以表示體液調節或神經調節的過程
B.如果細胞1是垂體細胞,細胞2可以表示甲狀腺細胞
C.如果細胞1是胰島B細胞,則細胞2只能表示肝細胞
D.細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質類物質
19.關于人體內環境中pH調節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體血液pH通常在6~7之間
B.血液中乳酸過多時,就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過多時,就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過多會刺激神經中樞,促進呼吸活動將CO2排出
20.下列關于興奮傳導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興奮傳導時的膜電位變化是由外負內正變為外正內負
B.興奮只能由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至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C.興奮在不同神經元中間是通過突觸來傳導的
D.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
21.下列對于神經遞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神經遞質通過突觸后膜釋放到突觸間隙,作用于突觸前膜 B.神經遞質是一種電信號
C.神經遞質能使突觸后膜電位發生改變 D.神經遞質傳遞是雙向的
22.在一個以肌肉為效應器的反射弧中,如果傳出神經受到損傷,而其他部位正常,當感受器受到刺激后
將表現為
A.既有感覺又運動 B.失去感覺同時肌肉無收縮反應
C.有感覺但肌肉無收縮反應 D.失去感覺但能運動
23.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在
A.大腦兩半球 B.大腦皮層 C.小腦 D.中樞神經系統
24. 下圖為反射弧示意簡圖,興奮在反射弧中按單一方向傳導,這是因為

A.在②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 B.在③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
C.在④中興奮傳導是單一方向的 D.以上說法都對
25.右圖為測定神經元電位變化的示意圖,刺激
圖中a、b兩點,指針偏轉的次數分別是
A.1、1 B.1、2 C.2、2 D.2、1
26.下列關于動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正確的是
A.植物之所以能夠表現向光性,是因為在單側光的照射下,生長素在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產生得多
B.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協調,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C.動物神經調節反應迅速、準確,作用時間比較長,體液調節反應比較緩慢,作用時間比較短
D.蜜蜂采蜜是動物的本能行為,它是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構成,完成這些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27.下列各組中,都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A.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接種卡介苗 B.種牛痘預防“天花”;皮膚的屏障作用
C.溶菌酶的殺菌作用;服用糖丸預防小兒麻痹癥
D.患過甲肝的人不會再患甲肝;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28.在制備蛇毒抗毒素血清時,需將滅活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這一免疫反應和所用的蛇毒分別是 A.非特異性免疫,抗原  B.特異性免疫,抗原 C.非特異性免疫,抗體  D.特異性免疫,抗體
29.有關記憶細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體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效應B細胞
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效應T細胞
D.是由B細胞或T細胞分化形成的
30.擠牛奶的女工常與患牛痘的奶牛接觸,她們手上會出現牛痘膿皰,但在天花流行時,卻從不感染天花.這種免疫物質的產生與下列哪種細胞器的關系最密切
A.線粒體 B.內質網 C.高爾基體 D.核糖體
31.HIV(AIDS病原體)主要能侵入人體的
A.B細胞 B.T細胞 C.吞噬細胞 D.紅細胞
32.為使移植的器官長期存留,病人要長期使用某些藥物,該藥物的作用是
A.激活免疫系統 B.使免疫系統變得“遲鈍”
C.抑制術后感染 D.保證植入的器官的血液供應
33.可以成為人體第三道防線的結構或物質是
 骨髓 扁桃體 淋巴細胞 抗體 紅細胞 吞噬細胞 抗原決定簇
A. B. C. D. 
34.關于體液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產生漿細胞 B.抗體是由B細胞分泌的
C.抗體一般可以直接消滅入侵的病菌 D.記憶細胞是由漿細胞分化產生
35.下圖表示與免疫有關的兩種效應淋巴細胞,對其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為漿細胞,內質網發達
B.②與細胞免疫有關
C.兩者在功能上是彼此獨立的
D.從根本上講,兩種細胞的起源相同
36.下列關于種群密度調查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A.宜選擇蔓生或叢生的單子葉植物作為調查對象 B.宜用樣方法調查活動能力強的動物的種群密度
C.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隨機取樣 D.種群密度能準確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37.下列各組均屬于捕食關系的是
A.狼吃羊和噬菌體侵染細菌 B.狐吃兔和大的鱸魚吃小的鱸魚
C.蛇吃鼠和牛喝水 D.鳥吃蟲和羊吃草
38.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
A.種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遷入率和遷出率 D.年齡組成和性別比率
39.在對某種鼠的調查中,調查范圍為1公頃,第一次捕獲并標志25只鼠,第二次捕獲30只未標志的鼠
和10只標志的鼠,則該鼠種群密度大約為
A.125只/公頃 B.100只/公頃 C.75只/公頃 D.50只/公頃
40.下列對種群概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活在不同地域中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稱 B.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
C.湖泊中各種魚類的總稱 D.一個草原上相互之間有關系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41. 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建立數學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下列排列
順序正確的是
根據實驗數據,用適當的數學形式對事物的性質進行表達
 觀察研究對象,提出問題
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提出合理的假設
A. B.  C. D. 
42.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這時生態因素對該種群沒有作用 B.種群的增長率保持穩定
C.食物將不再是限制種群發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會超過死亡率
43.如圖表示為理想狀態下和自然環境中某生物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陰影部分表示環境中影響種群增長的阻力
②a為“J”型曲線,b為“S”型曲線
③陰影部分的個體數量表示通過生存斗爭被淘汰的個體數
④K值為環境容納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4.在海洋中捕撈某種魚時最需要獲得的信息之一是
A.出生率 B.種群密度 C.物種豐富度 D.性別比例
45.在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上長出了青霉,細菌與青霉之間的關系是
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競爭 D.種內斗爭
46.發生在祼巖上的演替過程中,地衣階段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光能,制造有機物 B.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氣性越來越好
C.分泌的有機酸可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的過程
D.為各種昆蟲和其他小動物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47下列有關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表述,正確的是
A.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都是破壞性的
B.人類活動可以任意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
C.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演替
D.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
48.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
B.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不同時期群落中的優勢種群在發生更替
C.發生在裸巖上的演替經過:裸巖→地衣→苔蘚→灌木→森林五個階段
D.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與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49.群落演替的兩種類型是
A.初生演替和再生演替 B.再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初生演替和后生演替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0.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群落演替是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
B.只有群落的結構受到干擾或破壞,才會出現群落的演替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緩慢
D.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陸地均可發生
二、非選擇題(51、52、53答案寫在答題紙上54、55、56答案寫在試題相應的位置上)
51.(11分)下圖為血糖的來源和去路示意圖,請填寫下列內容:
(1)圖中①過程是 ,⑤過程進行的場所是 。⑥⑦代表的物質分別是 、 。
(2)小腸內的葡萄糖進入血液的方式是 ,血糖濃度的正常范圍是 mg/dl。
(3)④代表 ,在這種情況下尿量比正常人 。
(4)能夠促進②過程進行的激素是 ,能夠抑制②過程的激素是 。
(5) 體檢時,測量血糖應在空腹時進行,其生理學原理 。
52.(9分)圖甲為反射弧的結構示意圖,圖乙、圖丙為圖甲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據圖分析。

(1)字母A—E代表反射弧的各部分,其中D表示 。
(2)乙表示的結構名稱是 ,由 組成。
(3)丙中興奮的傳遞的方向是 。
(4)③中液體叫做 ,可從[⑤] 中釋放到③中的物質是 。
可以使突觸后膜產生 。
(5)興奮通過突觸時的傳遞是單向的,其原因是因為 。
53.(13分)初生牛犢自身免疫力低,必須到4周齡后,才具備自身的特異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犢能夠通
過初乳從母體獲得這種免疫力.所謂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內所產生的乳汁,與常乳相比,其特點
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初乳中含有四種蛋白酶抑制素,可保護免疫球蛋白被
消化而直接吸收.試回答下列問題: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學中又被稱為 ,它們在機體中的作用是 .
(2)初生牛犢要到4周齡后才具備自己產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這是由于 .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母牛的 細胞中的 (填細胞器)合成的,并
由 (填細胞器)加工分泌.合成的它的原料是 ,其結構通
式是 .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進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會被 分解成 .
(5)初生牛犢通過牛初乳能獲得來自母體的天然被動免疫;長大到1—2歲齡的小牛則要通過肌肉或
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能預防口蹄疫的發生,由后一種方式獲得的是人工自動免疫.兩者的主要
區別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來自 ,后者的免疫球蛋白來自 .
(6)極少數人服用初乳后出現過敏反應,此時的初乳被稱為 ,這種過敏反應發生
在 (填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時.
54.(6分)生態工作者從東到西對我國北方A、B、C三種類型的草原進行調查。下表是不同調查面積的物種數量統計結果:(調查面積單位是:cm×cm)
調查面積
草原類型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A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B
3
5
6
9
11
13
13
13
13

C
2
3
5
8
8
8
8
8
8

(1)A、B、C三種類型的草原對放牧干擾的抵抗力穩定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__。導致這三種類型的草原物種數量不同的關鍵生態因素是________。如果將A草原與我國東北針闊混交林相比,兩者之間恢復力穩定性較強的是________。
(2)調查A草原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設計如下調查步驟:?
第一步:選取100 cm×100 cm為最佳樣方面積。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該物種分布較密集的地方取10個樣方。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計數每個樣方內該植物的個體數。若計數結果由多到少依次為N1、N2、N3……N9、N10,則將N5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5分)人口的數量常常隨環境資源的改變而發生波動。下圖為人口自動調控圖(注:環境中的人口容納量是指環境資源能承載的最大人口數量)。請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圖可以看出,當人口數量大于人口容納量時,人類生存的環境阻力將隨之________。?
(3)長期以來,我國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長過快,因此控制我國人口的關鍵是控制人口的________,我國采取控制人口增長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此圖表示老鼠種群數量變化,則從圖可看出,滅鼠時只采用殺死的辦法,老鼠的數量會很快恢復到原有的數量。請你依圖提出更有效的滅鼠方案 。參照該法,據所學知識,寫出防治農業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寫出兩種方法)
56.(6分)右圖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請據圖回答:
(1)A點所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芽、根生長的效
應依次是 。
(2)B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莖生長的效應 是 。
(3)從圖中分析,根、芽、莖對生長素濃度的敏感性有差異,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強是 。
(4)若想培養無根豆芽,配制的生長素濃度應為 。
(5)縱觀三條曲線可見生長素對同一植物的 不同,單
獨看一條曲線表明生長素具有 。

答題紙:
51、(1) ,⑤過程進行的場所是 。⑥⑦代表的物質分別是 、 。
(2) , mg/dl。
(3) , 。
(4) , 。
(5) 體檢時,測量血糖應在空腹時進行,其生理學原理 。
52、(1) 。
(2) , 。
(3) 。
(4) , 中釋放到③中的物質是 。
可以使突觸后膜產生 。
(5)興奮通過突觸時的傳遞是單向的,其原因是因為 。
53、(1) , .
(2) .
(3) 細胞中的 (填細胞器)合成的,并
由 (填細胞器)加工分泌.合成的它的原料是 ,其結構通
式是 .
(4) 分解成 .
(5) ,后者的免疫球蛋白來自 .
(6)極少數人服用初乳后出現過敏反應,此時的初乳被稱為 ,這種過敏反應發生
在 (填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時.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生物答案
一、選擇題
1B
2C
3A
4B
5D
6B
7B
8C
9D
10C
11B
12C
13B
14D
15B
16C
17A
18B
19A
20A
21C
22C
23B
24B
25C
26D
27D
28B
29A
30D
31B
32B
33C
34C
35C
36C
37D
38A
39B
40B
41A
42B
43D
44B
45C
46C
47C
48D
49D
50B
51.(1)消化吸收 細胞 肝糖元和肌糖元 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2)主動運輸 80---120 (3)糖尿 多 (4)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 胰島素
(5)排除進食后血糖濃度上升的干擾
52.(9分)(1)傳出神經
(2)突觸;突觸前膜、突觸后膜和突觸間隙
(3)從G→F→H(答對F→H也給分)
(4)組織液;突觸小泡;神經遞質 興奮或抑制
(5)神經遞質只存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
53.(1)抗體 與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及時清除抗原 (2)抗體由接受抗原刺激到分化形成能夠產生漿細胞(效應B細胞)需要一定的時間 (3)漿 核糖體 高爾基體 氨基酸 結構通式(略) (4)蛋白酶 多肽 (5)自身以外的生物合成 自身漿細胞合成 (6)過敏原 再次
54.(1)A、B、C 水 A草原 
(2)120 cm×l20 cm  隨機取樣 
應以各個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的估計值
55(1)受到食物、空間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計劃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環境阻力增加,從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種群數量。
引入害蟲天敵、引入害蟲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56.(每空1分)(1)促進生長、促進生長、抑制生長(2)不促進、也不抑制生長
(3)莖、芽、根(4)10-4(5)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雙重性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英語
出題人: 審核人:
考 生
須 知
1.本試卷共11頁,滿分為 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答題紙的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考試結束時,上交機讀卡和答題紙。
第Ⅰ卷
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 (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What do the speakers need to buy?
A. A fridge. B. A dinner table. C. A few chairs.
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hotel. C. In a school.
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Cathy will be at the party.
B. Cathy is too busy to come.
C. Cathy is not going to be invited.
4. Why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own?
A. To pay her bills in the bank
B. To buy books in a bookstore.
C. T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
5.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
A. Finish some writing.
B. Print an article.
C. Find a newspaper.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題。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Changing seats on the plane.
B. Asking for a window seat.
C. Trying to find his seat.
7. What is the woman’s seat number?
A. 6A. B. 7A. C. 8A.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題。
8. Why doesn’t the woman take the green T-shirt?
A. It’s too small. B. It’s too dark. C. It’s too expensive.
9. What does the woman buy in the end?
A. A yellow T-shirt. B. A blue T-shirt. C. A pink T-shirt.
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題。
10. 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in London?
A. One year. B. A few years. C. A couple of months.
11. Why did the woman leave her hometown?
A. To lead a city life. B. To open a restaurant. C. To find a job.
12. Where did the woman come from?
A. London. B. Airside. C. Lancaster.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 What is a daypack?
A. A box. B. A bag. C. A lock.
14. What surprises the girl at school?
A. A lot of discussions in class.
B. Teachers giving little homework.
C. Few students 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
15. At what time of the school term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end of it.
B. In the middle of it.
C. At the beginning of it.
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irl?
A. She is new to the school.
B. She writes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
C. She seldom asks questions in class.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 What does Mr. Henry Stone do?
A. A bank clerk. B. A teacher. C. A writer.
18. What does Henry like doing at airports?
A. Watching people. B. Telling stories. C. Reading magazines.
19. What did Henry learn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day?
A. A valuable suitcase was missing.
B. A man stole money from a bank.
C. A woman ran away from home.
20. Why was the woman at the airport?
A. She was traveling on business.
B. She was seeing the man off.
C. She was leaving for Greece.
第二部分 基礎知識
第一節 單項填空(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請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的標號涂黑。
例:A computer can only do ________ you have instructed it to do.
A. how B. after C. what D. when
答案是C。
21. Neither the children nor the teacher________.
A. is to blame B. are to blame C. is blaming D. are blaming
22. ?I hope you enjoyed the film last night.
?How on earth do you know I went to a film? I ________ you.
A. won’t tell B. didn’t tell C. haven’t told D. hadn’t told
23. Mary enjoys home-made food, so she seldom, ________, eats out.
A. if never B. if any C. if not D. if ever
24. Receiving good treatment, she was beginning to ________ and soon came back to work.
A. pick up B. wake up C. grow up D. show up
25. ?What is your daughter doing now?
?She is on the phone, ________with one of her schoolmates.
A. to chat B. chatting C. chatted D. being chatted
26. Luckily, only a few passengers aboard were ________ injur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A. slightly B. approximately C. exactly D. gradually
27. A high-tech exhibition ________in the National Museum now. Let’s go and visit it.
A. will be held B. is being held C. was held D. has been held
28. You’d better not play ________trick on Jack; it’s said hat he is deeply in ________debt.
A. a; the B. 不填; the C. 不填; 不填 D. a; 不填
29. Mike ________at 8:30 for the meeting, but he didn’t turn up.
A. should arrive B. must arrive
C. must have arrived D. should have arrived
30. ?Would you please help me move the piano?
?________
A. You’re welcome. B. It’s a pleasure.
C. With pleasure. D. Don’t mention it.
31. I________ an important conference at 10 o’clock this Sunday morning.
A. will have attended B. will be attending
C. have been attending D. have attended
32. The farm________ we learned to feed cattle two years ago has changed a lot.
A. when B. which C. that D. where
33. My hometown, Wanzhou, is no longer________ it used to be.
A. that B. what C. where D. how
34. ?Will you come to my hom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
?Thanks. I’m ________it.
A. looking forward to B. getting away with
C. accounting for D. watching out for
35. ?Which of these two magazines will you take?
?I’ll take________, in case the journey is boring.
A. all B. either C. both D. neither
第二節 完形填空 (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This is a story that can teach us a good lesson. One day, a man in rags begged from door to door along the street. With an old wallet in his hand, he was asking for a few coins to buy something to eat. He kept complaining about his bad fortune and kept 36 why those who had so much money were never 37 and were always desiring more.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f I had only enough to 38 and to wear, I would not want anything more.”
Just at that moment Goddess Fortune, who came down the 39 saw the beggar and said to him, “Hi, I have wished to 40 you for a long time. Now, open your 41 and I will pour my gold into it. But I will do that only on this 42 : All that falls into the wallet will be pure gold; but every piece falling upon the 43 shall become dust. Do you understand?
“I see,” said the beggar.
“Then you should 44 ! It’s obvious that your wallet is a(an) 45 one, so don’t load it too heavily,” said the Goddess Fortune.
The excited beggar could hardly 46 to have gold. He quickly opened his wallet, and a 47 of yellow coins was poured into it. The wallet grew heavier and heavier.
“Is that enough?” Isn’t it cracking?” asked Fortune.
“Never fear. It’s still 48 enough now.” answered the beggar.
The wallet was filled with so many coins that the beggar’s hands began to 49 . “Ah, if only the golden stream would 50 forever! Just a little more,” said the beggar, “ 51 just a handful or two.”
“There! It’s full. The wallet will 52 .” warned the Goddess, but the beggar requested, “It will 53 a little more, just a little more.”
One more piece was added and the wallet split. The 54 fell upon the ground and became dust. The greedy beggar had now 55 but his broken bag.
36. A. showing B. explaining C. proving D. wondering
37. A. relaxed B. satisfied C. worried D. depressed
38. A. learn B. watch C. eat D. play
39. A. street B. bridge C. yard D. forest
40. A. praise B. forgive C. help D. comfort
41. A. coat B. pocket C. box D. wallet
42. A. occasion B. suggestion C. situation D. condition
43. A. hand B. feet C. ground D. beggar
44. A. look out B. look after C. look up D. look down
45. A. rich B. empty C. worn D. full
46. A. stand B. wait C. breathe D. think
47. A. stream B. piece C. pair D. variety
48. A. weak B. strong C. poor D. rich
49. A. spread B. close C. loose D. shake
50. A. pour B. end C. dry D. melt
51. A. take B. add C. lend D. borrow
52. A. flow B. burst C. disappear D. change
53. A. attract B. permit C. include D. hold
54. A. present B. food C. treasure D. water
55. A. nothing B. anything C. everything D. something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1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閱讀下面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A
The day I became a mom was not the day my daughter Jenny was born, but seven years later. Up until that day, I had been trying to survive my terrible marriage. I’d spent all my energy trying to run a “perfect” home. I’d tried endlessly to please someone who could never be pleased. A
Callie heard a soft knock and pulled open the front door. Her favorite neighbor, Mrs. Baker, stood outside the door.
“I need your help, Callie,” Mrs. Baker said. “Do you know the empty lot(場地)down the street?” Callie nodded. “The place is a mess, covered with trash. The city is letting us use the lot for a community garden,” she explained. “We need help to clean up the lot on Saturday.”
“Sure, Mrs. Baker!” Callie said cheerfully. “I will be happy to help!”
Mrs. Baker looked pleased and said, “Thanks, Callie. We want to get the garden planted before summer.”
At school the next morning, Callie’s friend Tamara was waiting for her by their classroom. Tamara had a surprise for her best friend. Tamara said, “My mom bought tickets to go to Fun World this Saturday. She has an extra one for you!” The girls had been waiting for months for the new amusement park to open.
Callie sighed and worried about her problem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Her mother noticed her mood when she arrived home.
“Did something go wrong at school?” her mother asked.
Callie explained her problem. “What should I do, Mom?” Callie asked when she was finished.
“I know you want to go with Tamara and also help Mrs. Baker. Think carefully about your choices, You need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 but I know you will do what is best,” her mother answered.
Callie spent the rest of the evening thinking about her decision. She wanted to go Fun World, but in the end, she decided her promise to her neighbor was more important.
The next day at school, Callie told Tamara that she would not be able to go to Fun World. Tamara tried to understand, but Callie could tell she was disappointed. The girls hardly spoke for the rest of the week.
On Saturday, Callie met Mrs. Baker at the empty lot. “Hi, Callie,” her neighbor said, “your mother said you made a difficult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us today.”
“You’re welcome,” Callie said. Callie smiled as she walked across the lot with a large trash bag.
“Do you need any help?” a voice behind her asked. Callie turned, surprised to see Tamara. She smiled at her friend.
“I know you made a promise to clean up the lot, and I wanted to come to help you. MY mom said she would take us to Fun World next weekend.”
56. Callie probably agrees to clean up the lot because she ______.
A. likes her neighbor B. enjoys the outdoors
C. knows Tamara will help D. thinks Fun World isn’t fun
57. Why does Mrs. Baker need Callie’s help?
A. The neighbors do not have time to clean the lot.
B. The other children will not help because Fun World is opening.
C. The city is asking people to clear the empty lots near their homes.
D. The neighborhood wants to start a garden in an empty lot.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Callie’s mother?
A. She thinks Mrs. Baker is an excellent neighbor.
B. She agrees that the girls should go the Fun World.
C. She believes Callie can solve her own problems.
D. She knows that neighborhood gardens are useful.
B
Lost wallets which contain a picture of a baby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turned to their owners,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Researchers left 240 wallets on the streets of Edinburgh last year to see how many were returned to their owners. Some of the wallets contained one of four photographs -- the baby, a cute little dog, a family and a portrait of an elderly couple. Other wallets contained a card suggesting the owner had recently made a charity donation, while a control sample (對照組) contained nothing at all.
Professor Richard Wiseman, a psychologist who was in charge of the experiment, said 42 percent of the wallets were posted back in total. Those containing the picture of the infant, or the baby were most likely to bring about an honest reaction from the finder, with 88 percent being returned, followed by those containing pictures of the little dog at 53 percent. Of those featuring the family snapshot, 48 percent were sent to the return address and only 28 percent of those with the picture of the elderly couple. Wallets containing the charity cards and the control sample were least likely to be returned, with rates of 20 and 15 percent.
Prof Wiseman, of the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said: "The baby kicked off a caring feeling in people, which is not surprising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角度). "We were amazed by the high percentage of wallets that came back."
The wallets were planted at random about a quarter of a mile apart. Snapshots were inserted into a clear plastic window inside the wallets, none of which contained money.
59. What’s the main idea about the passage?
A. Researchers left 240 wallets on the streets of Edinburgh last year.
B. Professor Richard Wiseman carried out an experiment with 240 wallets.
C. Lost wallets containing a picture of a baby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turned.
D. Wallets which contain nothing are mostly returned to their owners.
60. The passage is made believable by _______.
A. telling stories B. using figures
C. asking questions D. giving examples
61. The underlined phrase “kicked off” in paragraph 4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caused B. showed C. avoided D. accepted
62.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______.
A. people who returned the wallets are interested in psychology
B. dogs are more respected in western countries than the elderly
C. professor Wiseman had expected the result before the experiment
D.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can be different if wallets contain money
C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launched a campaign encouraging people to go to bed and get up extra early in order to reduce househol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he Morning Challenge campaign, put forward by the Environment Ministry, is based on the premise(前提) that exchanging late night electricity for an extra hour of morning sunlight could significantly cut the nation's carbon footprint.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potentially saved from going to bed an hour early was equal to 20 percent of annual emissions from household lights, "Many Japanese people waste electric power at night time, for example by watching TV until very late," a ministry spokesperson told The Daily Telegraph. "But going to bed early and getting up early can avoid wasting electrical power which caus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f people change their lifestyle, we can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s." The campaign also proposes that people take advantage of an extra hour of morning sunlight by improving their lifestyles in general by running, doing yoga and eating a nutritious breakfast.
It is the latest climate change by the Japanese environment ministry, which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reducing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y 25 percent from 1990 levels within the next decade.
It was the same government department that launched the high profile Cool Biz campaign five years ago, which encourages workers to wear short-sleeved shirts and offices not to turn air conditioners lower than 28 degrees during the summer.
63. 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The Morning Challenge B. The Government Campaign
C. Reducing Emissions D. The Japanese Environment
64. Where can the sentence “It’s estimated that a typical family can reduce its carbon dioxide footprint by 85kg a year.” be put?
A. After paragraph 1. B. After paragraph 2.
C. After paragraph 3. D. After paragraph 4.
65. What do you know from paragraph 3?
A. When to sleep and when to get up.
B. What TV program Japanese people like.
C. Why staying up late wastes most household energy.
D. How to use the extra hour of morning sunlight.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Japanese government is the first one to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B.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more serious in Japan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C. The Japanese Environment Ministry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climate change
D. The purpose of Cool Biz campaign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orning Challenge
D
Honesty is not praised much these days. We pay it lip-service (說得好聽的話),of course, and we tell our children to be honest in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about their feelings. But many of us would rather have our children be shrewd (精明的) than honest. We want them to learn how to protect themselves, how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fast talkers and changed facts with nice packages.
“Chumps (笨蛋),” as I once heard the term defined, are “people who go out of their way to be taken advantage of” –and we don’t want ourselves or our children to be chumps. Therefore we hesitate to praise honesty too much, or to encourage it at the expense of common sense or the pressures of the “real world”. Even experts 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tell us that too much honesty can destroy a relationship. Honesty now looks like an uncertain virtue. It is studied and examined as a trick rather than ass a feature of character.
Despite our contemporary embarrassment to too much honesty, the quality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our moral system. Tricks destroy our morality and the foundations of our social arrangements. Respect is destroyed when we fail to tell each other the truth.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honesty ______.
should not be praised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should b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aracter
is not a virtue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
many people have never been cheated by others
parents aren’t certain whether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to be honest or not
all parents support their children to be honest
there are few children who are chumps according to the writer’s opinion
The author is most likely to be ______.
a puzzled parent
an educator on morality
a chump in life
an expert in relationships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How to be honest
What’s honesty?
The importance of honesty
Honesty –an uncertain virtue today
第二節 (共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10分)
根據短文內容,從短文后的選項中選出能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選項中有兩項為多余選項。
Crows have had a bad press
71 They’re smarter than any cat and sometimes children too. But despite this, they have a bad reputation.
“There are a few reasons for this,” says Kevin J. McGowan, a US bird expert, who has studies crows for 25 years. “One is that they’re black, and in western European culture, that’s bad. 72 So somebody died,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nd the crows came in and picked at because there it was, free food.”
Crows are also attacked by gardeners. It’s not deserved, says John Marzluff, professor of wildlife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 Marzluff says crows do more good than harm to a garden. “They eat a great variety of crop pest insects,” he said, “so in the family garden they are a good natural insecticide.”
73
Crows have strong family values. They come closer to human beings in social behavior than any other animals studied. Crow society is family-based. 74 When you see a number of crows gathering, they’re usually family groups that are helping each other make a living.
A crow has a big “vocabulary”. It can make around 30 calls unique to itself, each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 From their calls, crows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amily members, neighbors and strangers.
Young crows like to play. They get an object like a leaf or a feather and they chase each other around, trying to get the object. Then whoever gets it gets chased.
75 They let others know when they are calm, angry, fearful and playful. Some crow emotions and behaviors are amazing, such as leaving goodies—candy, keys or shiny glass—for people who feed them, or pooping (排便) on the cars of people who bother them.
Crow emotions are wonderful.
Here is something more about crows that you might not know.
Young crows show respect for their parents as humans do.
They also got associated with death because in Europe there are no vultures (禿鷹).
Crows are a very smart bird.
Crows express emotions.
G.Parents take care of their kids, just like people.
第II卷
注意: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第四部分 寫作(共兩節,滿分35分)
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假定英語課上老師要求同桌之間修改作文,請你修改你同桌寫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處語言錯誤,每句中最多有兩處。錯誤涉及一個單詞的增加、刪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詞處加一個漏字符號(∧),并在其下面寫出該加的詞。
刪除:把多余的詞用斜線( )劃掉。
修改:在錯的詞下畫一橫線,并在該詞下面寫出修改后的詞。
注意: 1. 每處錯誤及其修改均僅限一詞;
2. 只允許修改10處,多者(從第11處起)不計分。
On the morning of the foggy day, Xiao Lin went to school as usual. He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while he saw a well uncovered. He thought passer-by might fall into it, he decided to cover the well. The cover was much so heavy that he took great trouble to removing it. At last he managed to cover the well. Just at that time, he heard a cry of “help” come from the well. To his surprised, a worker was working in the well. Under Xiao Lin’s help, the worker got out of the
well, and they together cover the well properly.

displayed a moody _______ that was to thwart his every pursuit.
第二節:書面表達 (滿分25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流通訊方式也越來越方便快捷多元化。幾乎每個高中生都有了自己的QQ號,可以用QQ和自己的朋友聊天,向老師問問題,交流思想。但有的同學花了太多的時間在QQ上,有的QQ好友甚至有幾百人之多。請你就以上現象加以分析,并發表自己的看法。首句已給出,不計入總詞數。
注意:詞數不少于100詞。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convenient.
英語試題參考答案
單項填空
21-35 CABCA BADCB DBACB
完型填空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D
B
C
A
C
D
D
C
A
C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B
A
B
D
A
B
B
D
C
A
閱讀理解
A篇:56-58 ADC B篇59—62 CBAD C篇:63—66ABDD D 篇:67—70 CBAD
71-75 EDBGF
71. E。根據此空的位置可以判斷,此處需要一個概括句,主題句,再根據后句的smarter暗示可知選E。
72. D。根據此空的位置可以判斷,此處需要一個支持句,再根據前句語意,可知:“由于歐洲沒有禿鷹,所以人們經常把烏鴉和死亡聯系在一起。”
73. B。根據此空的位置可以判斷,此處需要一個過渡句。B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74. G。根據此空的位置可以判斷,此處需要一個新的信息句。再根據下文的展開敘述,和本段的前兩句信息可知G符合要求。
75. F。根據此空的位置可以判斷,此處需要一個概括句,主題句,再根據后句的支持句信息可知F是恰當的選項。
第II卷
第一節
On the morning of the foggy day, Xiao Lin went to school as usual. He was walking along
a
the road while he saw a well uncovered. He thought passer-by might fall into it, ∧he decided to
when passers-by so
cover the well. The cover was much so heavy that he took great trouble to removing it. At last he
much remove
managed to cover the well. Just at that time, he heard a cry of “help” come from the well. To his
coming或去掉come
surprised, a worker was working in the well. Under Xiao Lin’s help, the worker got out of the
surprise With
well, and they together cover the well properly.
covered
第二節
書面表達(25分)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convenient. People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ir friends or relatives freely in different ways. Among them chatting on the QQ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nes. Almost every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has their own QQ number, with which they can chat with their friends, ask their teachers to help them solve their puzzles and exchange their thoughts. QQ is really a helpful tool to them.
However, some students have spent too much time chatting with their QQ friends, some of whom are totally strangers. Most talk on the QQ is completely meaningless. What’s worse, some students have hundreds of QQ friends, taking up almost all their spare time, even in the classroom.
I do think that QQ can bring us much convenience and benefit when we are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but what we should do is use it properly and reasonably. We should limit our time on it and devote ourselves to our studies.
2012—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練習
高二語文
出題人: 審核人:
考 生
須 知
1.本試卷共7頁, 22道小題,滿分為 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答題前,考生應認真在答題紙的密封線外填寫班級、姓名和學號。
3.考試結束時,上交機讀卡和答題紙。
第1卷
一.語言文字運用(12分)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甄別 簫瑟 禮上往來 唉聲嘆氣
B.錘煉 精粹 簞食壺漿 聲名鵲起
C.暴燥 青睞 紋過飾非 冠冕堂皇
D.睥睨 通牒 出其制勝 插科打諢
2.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自從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兩地發現H7N9后,病毒方興未艾,仍有發展的勢頭,但并未證實它具有人傳染人的特性。
B、她有豐厚的文學積淀,又能夠勤學苦練,這些使得她在寫文章方面能夠左右逢源,創作出一篇篇為人稱道的佳作。
C、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以自己的博學和人格贏得了大家對他的贊譽。實至名歸,他安之若素;看淡名利,他寵辱不驚。
D、王蒙筆下的這位主人公是一個成熟儒雅的人,他總是從容淡定地處理事情,文中用“恰到好處”這樣的溢美之詞形容他毫不為過。
3.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 雅安地震救援難度很大,這是由于余震不斷并且地形復雜造成的。專家呼吁,志愿者不要盲目前往災區,以免造成交通壓力。
B. 劇組全體人員經過一個月的精心策劃,一部情節曲折的電影終于和廣大觀眾見了面,大家對影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C. 2013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激勵政策、調控政策和財政保障政策,這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D. 習近平訪俄時強調,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兩國戰略伙伴關系,這不僅符合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的時代潮流,也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批評文章通常是即興的隨筆,與寫意畫相通。 , 。 。 ; 。在懷有一流技術的畫家看來,批評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
①批評家的文章卻不能有敗筆
②如果形而上地議論,畫家又指責批評家不會細微地體味作品
③批評家如果引經據典,會被譏之為賣弄
④寫意畫家的作品,不經意的敗筆很常見
⑤顏真卿打叉畫圈的行書或黃賓虹的亂筆,感覺無所謂
A.④⑤①③② B.④①②③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④⑤①
二、閱讀短文,完成下列題目。(9分)
中國傳統服飾美學思想的緣起
通過一些歷史考古出土的實物和史籍資料記載,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在遙遠的仰韶文化時期便開始制作麻纖維的織物服裝,告別了以獸皮樹葉遮體的原始狀態,從而進入到以手工為主體的服飾文明的時期。進入階級社會之后,早期的奴隸主們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將包括服飾在內的一切生活要素都政治化、等級化和倫理觀念化,將服飾納入鞏固政權和統一思想觀念的組成部分,并以“禮”和“法”的形式來約束人們對服飾的理解和使用,使穿衣戴帽被緊緊地籠罩在政治的光環之下,所以,對服飾的選擇不再是個人喜好的自由天地。再加上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意識和丈化觀念的超穩定狀態,使得服飾并沒有因為一頂頂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變,反而成為歷代王朝竭力繼承的傳統,對中國傳統服飾美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更多的歷史階段上,看到的是民族大融合、生產力水平的改變、尤其是社會文化思潮對服飾的發展變化都有所影響。不管是趙武靈王迫于軍事壓力不得已而為之的“胡服騎射”,還是個體意識覺醒后帶有反叛意味的魏晉士人的著裝習慣;不管是政治開明、民族文化交融時期盛唐服飾表現出來的空前解放,還是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人的消費欲望被激發出來并轉化為智慧與行動之后,人們在服飾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創造與革新能力,都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服飾在發生、發展過程中那種跌宕起伏的力度和張力。
與西方傳統服飾受宗教的影響所產生的結果不同,我們的祖先在創造和解釋服飾現象時不是遵循神的意志,而是更多地考慮前人的意志,追求所謂的“正宗”與“正名”。雖然他們也不斷地吸收先進的材料和工藝,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新服飾的制作方法與裝飾項目,但是,由于基本款式是祖上制定的,屬于正宗所在,因而歷代統治者都不敢有所違背和改易,并以服飾制度的形式告誡世人在穿衣戴帽上必須遵從古制,因此這就導致了中國傳統服飾也具有超穩定的特點。上自皇帝的冕服,下至百姓的常服,上下貫通的袍服式樣幾乎幾千年一成不變。追尋歷史遺跡,可以得知,袍服作為中國幾千年亙古不變的傳統款式,是在春秋時代出現的深衣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春秋社會以后,中國又出現一種新穎的服裝,這種服裝將上衣和下裳合為一體,連成一件,名謂深衣,因其穿著方便而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正如《禮記》所說:既可以為文,又可以為武;既可以擯相,又可以治軍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并沒有壓制和磨滅我們祖先在服飾上的創造欲望;在愛美之心的驅使下我們可以從歷代遺留下來的人物圖像、陶俑彩塑甚至出土實物中看到前人在美化自身方面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以自然為飾的樸素,精雕細刻的工藝,整體考慮的設計思路,內外兼修的深刻理解,無不凝聚成中國傳統服飾美學思想的基本內容,成為我們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國傳統服飾美學精神的根本性基礎。
5.下列對“深衣”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深衣是春秋之后中國出現的一種把上衣和下裳合為一體的新穎的服裝。
B.因為深衣“既可以為文,又可以為武;既可以擯相,又可以治軍旅。”所以深受社會各界歡迎。
C.中國傳統服飾具有超穩定的特點,從上層貴族到下層百姓的上下貫通的袍服樣式,幾千年一成不變。
D.袍服作為中國幾千年亙古不變的傳統款式,是在春秋時代出現的深衣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麻纖維的織物服裝的出土,標志著仰韶文化時期已經進人到以手工為主體的服飾文明的時期。
B.服飾的發展變化原因可以歸結為民族大融合、生產力水平的改變、社會文化思潮涌動……
C.在傳統服飾所受的影響因素中,西方更多的是受神的影響,而中國卻是受前人的意志的影響更大。
D.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意識和文化觀念的超穩定狀態,決定了服飾并沒有因為一頂頂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變,反而成為歷代王朝竭力繼承的傳統。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當服飾被政治化、等級化和倫理觀念化之后,它其實就變成了統治者鞏固政權和統一思想的一件工具。
B.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魏晉士人的反叛著裝,盛唐服飾的空前解放都是中華傳統服飾發生發展的不同表現,但百變不動其根,傳統的基本款式不變。
C.追求所謂的“正宗”與“正名”的中國傳統服飾,也吸收先進的材料和工藝,隨著時代的發展更新服飾的制作方法與裝飾項目。
D.我們只有認真研究歷代遺留下來的人物圖像、陶俑彩塑才能理解和把握中國傳統服飾美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和中國傳統服飾美學精神的根本。
三、(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題。
游虞山記
沈德潛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而余已治筇②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磴道,遂陟椒③極。有土坯磈礧④,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以南,益露奇境:齦腭⑤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足延佇,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西北為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門,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未踐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
(選自《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有改動〉
【注】①榜人:船夫。②筇(qióng):一種可做手杖的竹子;竹手杖。③:“山頂。④磈礧(kuǐ lěi):累積而成的石塊。⑤齦腭(yín é):牙齦,上腭。此處指山形怪異奇特。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B.虞山去吳城才百里 去:距離。
C.山脈怒坼,赭石縱橫 坼:裂開。
D.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 識:知道,懂得。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 ①辛丑秋,將之江陰 ②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B. ①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 ①取徑以南,益露奇境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D. ①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沈德潛曾經先后兩次乘船赴江陰,在中途路過虞山時都很想登山游覽,但由于船夫的欺騙,最終都沒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潛卻因對游覽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顧友人的阻撓,堅持游山。
C.沈德潛同張少弋、葉中理游虞山,見到不少奇異景象,但二十來天春雨綿綿,使他們不能再次前往游賞。
D.在游山途中,沈德潛向山僧打聽山上名勝并想游盡它,但由于連續二十多天都是陰雨連綿,只得遺憾地離去。
四、(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23分)
11. 翻譯和斷句(10分)
(1)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7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3分)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4分)

12、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后面問題。(7分)
出關
清 徐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
旆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
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
此詩是詩人隨安郡王出塞前往歸化城,出居庸關時所作。 旆(pèi),旗幟邊緣的飾條,也泛指旌旗。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所。 爭,通“怎”。
(1)有人將第二句中的“翻”改為“拂”,這一改動極不成功,為什么?(3分)

(2)沈德潛于《清詩別裁》中評價此詩末兩句時說:“眼前語便是奇絕語,幾于萬口流傳,此唐人邊塞詩未曾寫到者。”末兩句好在哪里?(4分)


13.補寫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玉戶簾中卷不去, 。《春江花月夜》
(2)我欲因之夢吳越, 。《夢游天姥吟留別》
(3) ,密雨斜侵薜荔墻。《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
(4) 出師未捷身先死, 。《蜀相》
(5) ,石破天驚逗秋雨。《李憑箜篌引》
(6) ,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五、(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23分)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文后14——18題。
布衣的人生方程式
孟 醒
①我曾在廣場遇到個孩子,三四歲年紀,路還走不穩便,小鴨子似的在人群里晃來晃去,撿拾飲料瓶;每有收獲,就興高采烈地揮舞著戰利品,向在旁邊擺攤的母親邀功。陽光下,“小鴨子”揮動著飲料瓶,像揮動著兩只透明的翅膀。母親的微笑則似花朵般開放。
②那一刻,他們光芒閃耀。
③這常常讓我想到童年。那時的我們沒有飲料瓶可撿,常常去河灘上摘枸杞,去灌木叢里采野蜂房,去野樹林子里撿蛇蛻、蟬蛻,去老房根的土灰里扒地鱉蟲,之后跑十多里路賣到集鎮上的生藥鋪里。也會逮魚摸蝦挖黃鱔釣野雞,趕個大集賣給饞嘴的街上人。有一年,城里流行吃野菜,收購的人蜂擁而來,我們又一窩蜂地跑去田間挖薺菜,跑去雨后的亂墳崗子撿地皮……這些田野間的零星采集,所得不過是微薄的零鈔,汗珠兒掉地上摔八瓣,也舍不得買根冰棍兒,一律交給母親,攢起來做書雜費,或買書包文具。
④作為繁忙鄉村的閑置勞動力,我們這群孩子充分調動了一己之力,從田野間找尋自己最初的生存定位,早早學會了用雙手編織生活的花環。就像廣場上撿飲料瓶的“小鴨子”,春江水暖或寒,他早已知曉。
⑤童年的“謀生”經歷,在今天看來,不過是一種半游戲化的勞作,如同“小鴨子”,并不能指望他撿飲料瓶換錢來維持生活。然而,這種富有創造意蘊的游戲所帶來的成就感,比起單純的游戲又豐富許多。它無形中對人的性格養成起到了鍛金之效。于今天大多數生活在溫柔富貴鄉里的孩子而言,電玩與網絡游戲只會消耗大把的金錢和精力,同時消磨了正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信心。
⑥然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并不能算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如同新鳳霞筆下的“傻二哥”,以稚嫩的肩膀擔負起家庭的重任只是無奈之舉。但它卻無疑是一種可貴的思想傳承和精神傳承,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生在布衣之家,耳濡目染之下,過早品味了生活的辛酸,卻不怨天尤人,不感嘆沒有個好爸爸,不希冀天上掉餡餅,因為他們懂得,生活有歡樂與幸福,更有艱難與辛酸,只有靠自己一雙稚嫩的手,才能在生活的荊棘叢中摘取甜美的果實。這種通過具體勞作所擁有的對生活的真正理解,隨血脈傳揚下去,才足以支撐起向上生長的生存信念。低微的出身、貧寒的家境,未曾消磨意志,反倒激發起奮爭的勇氣,磨礪出堅忍的意志。他們一旦得到機會,憑借自己的能力,從困境中超拔而出,便如蒼鷹回到天空,展現出富貴出身所不具備的自立精神。那些“系出名門”的“世家子弟”,今日的“富二代”們,日復一日地沉溺于聲色犬馬的享樂窩里,消磨了生命銳氣者不乏其人;真正抵達了生活本質的布衣子弟,在歷經生活磨練之后,卻擁有璀璨的星斗,五彩的花朵。
⑦翻檢歷史,草鞋天子、布衣將相不乏其人。他們出身貧賤,仰人鼻息,品味過生活之艱,一朝位高權重,節儉勤樸之風不改,反倒愈顯謙遜,愈發有禮,并且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傻二哥”式的熱忱、善良的品性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因而廉政清明,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創建出一個相對和諧的社會格局。西漢初年由陳平、陸賈、酈食其、夏侯嬰等起自布衣、出身白徒者奠定的天下格局,便是“文景之治”的先期基石,而漢末貴族化的上層社會格局,終導致政治貴族化的腐朽與沒落。
⑧當然,我們不能鼓吹寒窯理論,搞愚蠢的出身評定。只是,按照“貧賤×努力=成功”的人生方程式,從撿飲料瓶的“小鴨子”,我再次看到屠狗、吹簫、販繒者流,亦有脫卻布衣化蝶起舞的可能。
(有改動)
14、為什么說童年的“謀生”經歷“不過是一種半游戲化的勞作”?(2分)

15、理解第④⑥段中劃線句子、短語的的意思。(每句2分,共4分)
(1)春江水暖或寒,他早已知曉。

(2)真正抵達了生活本質的布衣子弟。

16、談談本文的行文思路。(6分)



17、如果去掉第⑦段,上下文也連貫,但不能去掉,為什么?(4分)


18、古人云:“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歷代僅靠祖輩傳下來的富貴,維持不過三代。此話雖絕對,卻有道理,請參考本文內容談談為什么。倘若你屬于“富二代”,你該怎么辦?(3分+4分=7分)




六、(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題4分,共12分)
19、閱讀下面一段話,概括現有段落的主要內容,并在末尾橫線上添加一個結論,均不超過20字。(4分)
在話語曾經以傳播渠道單一、專制色彩濃厚為表征的一言時代和群言時代,村氓皂隸、販夫走卒很難獲得公眾話語權力。然而,互聯網等非傳統傳媒的出現,使平民個體話語權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拓展著自己的話語空間,因而個體化話語泛濫。于是,濫言時代的到來所帶來的卻是話語糾紛四起。XX明星夜逛酒吧,XX權威吃喝卡要,XX領導涉毒涉黃,XX業界大鱷圖片瘋傳,XX與XX“網戰”不休……是真實的曝光,還是虛假的炒作,是勇敢的揭露,還是惡意的栽贓,個中真假難辨,是非難分。凡斯種種不規范的話語表達行為,不一而足,“熱鬧”極一時之盛。緊隨而來的,便是有關名譽權、肖像權等馬拉松式的訴訟。

(1)主要內容: (2分)
(2)結 論: (2分)
20、將詩句、歌詞①②③④填入原文橫線上。(4分)
我國古代農耕社會里,鄉村族群成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聚多離少;加之交通很不發達,山水阻隔,往返時間自然很長,人一去,便恍如遠在天涯。因此,別離是令人倍加傷感的事,前人甚至以為 。親屬、摯交臨別,眷眷不已,含蓄的,常常折柳相送;感情外露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待到馬蹄聲遠,或帆檣融入天際,就悵然盈懷,扼腕不休,遂有 的感傷。久別之后,彼此常有登高倚樓之舉:仰觀明月朗朗,星河燦燦,遠望青山隱隱,川流迢迢,頓覺 ,情何以堪,空留一聲浩嘆。而夜幕散盡,仍煢煢孑立,忽然間,樓外林中,一聲長嘶,令人 ,又犯了美麗的錯誤。看長天雁影,欲將尺素以寄遠;欣逢驛使,便折梅花,“聊寄一枝春”(陸凱《贈范曄》)。“人生代代無窮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多少思婦、游子,在時光的守望中,將凝望、折花等相思的生活剪影,定格于人生的冊頁里。
①“相思比夢還長”(吳若權作詞,費玉清演唱 《相思比夢還長》)
②“疑是故人來”(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③“何處是歸程”(李白《菩薩蠻》)
④“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
四處橫線分別填:
21、看下面漫畫,回答后面問題。(4分)
(1)題目: (2分)
(2)寓意: (2分)
七、寫作(本大題60分)
22、閱讀下面作文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常言道:“墻里開花墻外香。”
每到節假日,涪陵的烏江、忠州的石寶寨、萬州的太白巖、云陽的張飛廟、巫山的小三峽等風景名勝游人如織,他們傾倒于景點旖旎的風光和豐厚的人文積淀,乘興而來,盡興而去,然而,游人以外地人居多,而不少本地游客舍近求遠,遠游他方,甚而在歐洲、澳洲大地上都留下足跡。在他們眼中,似乎“外地的饃饃比本地香”“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無形中又為“遠香近臭”這句俚俗之語作了注腳。
日常生活、求學歷程、事業發展、人才發掘等若干方面,都有類似現象。
請結合材料和自己的感悟、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能脫離材料含義的范圍作文;
(2)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能套作,不能抄襲。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B(A.蕭瑟 禮尚往來;C.暴躁 文過飾非;D. 出奇制勝)
2、B 左右逢源,形容做事情得心應手,怎樣進行都很順利。也形容辦事圓滑。(A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興起、發展,一時不會終止。此處褒義貶用。C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不合語境D 溢美之詞,過分夸贊的話,與語境不符。)
3、C(A“由于……造成的”,結構雜糅B另起爐灶,“劇組全體人員”沒有謂語,下句轉換成另一個主語“電影”D“不僅……也”,遞進關系前后顛倒,語序錯誤。)
4、A(④承接前面的“寫意畫”寫它的特點,⑤是舉例。①和前面的④形成句意的轉折,③②是舉例,②中的“又”字和③并列。)
5. C【解析】原文是“上自皇帝的冕服,下至百姓的常服,上下貫通的袍服式樣幾乎幾千年一成不變。”而選項當中丟掉了“幾乎”,使得這種說法不準確了。
6. D【解析】原文是“再加上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意識和文化觀念的超穩定狀態”可以看出服飾沒有什么變化并被歷代帝王繼承的根本原因是服飾被政治化、等級化和倫理觀念化,并被納入鞏固政權和統一思想觀念的措施之中。所以用“決定”是夸大了它的作用。
7. D【解析】只有……才……的說法太絕對,因為原文中還有“出土實物”,所以說法不全面。
8、A、【治,備辦,準備。若解為“治理”“處治”“安定”,則與“筇屐”搭配不當,不妨引申而釋之,況且有《莊子》“請治劍服”、《戰國策》“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等句佐證。B可由《游褒禪山記》“去今之墓而葬焉”印證。C可由《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印證。D與《游褒禪山記》“獨其為文猶可識”中“識”有異】【略作改動】
9、D【A項,①動詞,“到”。②助詞,“的”(后句見選修《過小孤山大孤山》)。B項,①代詞,“它(的)”;②語氣副詞,“還是”,表商量語氣(后句見選修教材《阿房宮賦》課后作業),可由《燭之武退秦師》“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印證。C項①表修飾的連詞,以“取徑”修飾“南”(向南走),②介詞,譯為“用、拿”(后句見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D項,連詞,表轉折關系(后句見必修3《勸學》)。】【原創題】
10、C 【C 項見第三、四自然段。A項,第一次(辛丑秋)不是由于船夫的欺騙;船夫欺騙,是在第二次(丙午春)。“詭”理解為詭詐,引申為欺騙,可聯系必修四《蘇武傳》“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B項,友人并未阻撓。“不能阻”即不能阻止我游虞山。原文只說友人“無意往”,并沒阻撓,因而下句“不能阻”的主語不是友人,而是其他原因或因素(“天欲雨”)。再者,第四段“而余與客難暫留矣”說明客與自己同往,客并沒阻撓。D項,原文“連續二十多天都是陰雨連綿”是已經下山以后,因此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改動題】
【參考譯文】
虞山距離吳城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終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將要到江陰去,當時乘船途經虞山下,遠望劍門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陰去,船停泊在山腳,進入吾谷,船夫欺騙我說:“距離劍門還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張少弋、葉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將要下雨,兩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經準備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氣不能阻止我前往。
從城北出發順著城邊走六七里.進入破山寺,這是唐代常建題詠詩歌的地方,現在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 是取自詩中的意思。于是從破龍澗上山,山脈突起并且裂開,紅褐色的石頭縱橫交錯,傳說是神奇動物龍的爪子和丫角磨過的痕跡,它們時隱時現。相傳龍跟神爭斗.龍不能獲勝,就沖破那座山離去了。傳說的內容接近荒唐,讓人迷惑,但這里有些痕跡,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層層疊疊彎彎曲曲的,翻越巒嶺,登上石徑,就可到達山頂。上面有眾多山石累積成的土丘,我懷疑是古代的墳墓,但沒有碑文記錄是誰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東凝望。這時云的顏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連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會,雨下起來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們從小路向南出發,沿途不斷出現奇麗的景色:兩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險峻的大山仿佛被從中劈開,兩邊的山崖對著張開,像門這樣分開【關,門閂,指門,見《信陵君竊符救趙》】,像刀刃這樣直立,這就是劍門,用劍州的大劍、小劍來擬稱它,是因為它們的外形相像啊。我兩腳斜著站立了很久,但還是不忍離開.后來,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詢問山中的名勝之地。僧人指引說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宮和讀書臺;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巖,水流向下奔騰如彩虹一般,大風逆吹,水沫向上飛濺高達幾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門,虞山后面有一個石洞通往大海,不時隱藏著海中生物,人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聽得懂他的話,想問路前往游玩,但這時山上陰云濃密,風不斷刮來,非常寒冷,天上不時有雨飄灑,打濕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難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們就從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頓疲憊地踏上歸途。從此,春雨接連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吳城只有百里,我兩次從山下經過,都無法實現登山的愿望。現在到了那個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況,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訪游歷過,心里很不快樂。但是世間的種種境界中,有的一接觸就能領會到,而一領會到就走到盡頭了,開始的時候很高興,接下來就索然無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卻一點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來很艱難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沒有了的,卻讓人有無窮無盡的思戀。唉!這哪里只是游山尋勝才有的呢!
【譯文略作改動】
11、(1)①虞山后面有一個石洞通往大海,不時隱藏著海中生物,人們叫不出(或:人們沒有誰能叫出)它們的名字。(3分) ②現在到了那個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況,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訪游歷過.,心里很不快樂。(4分)
【翻譯點:①時,不時,時時,經常;名,叫出,說出。②之,到;探歷,探訪游歷。每錯譯或漏譯上面的一個點,扣1分】【莫,無指定代詞,沒有誰】
(2)用“/”給文中加波浪線的句子斷句。(3分)
涉 而 即 得 得 而 輒 盡 者 始 焉 欣 欣 繼 焉 索 索 欲 求 余 味 而 了 不 可 得 而 得 之 甚 艱
(2)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每處0.5分)【改動題】
12、(1)“翻”,指翻卷,極言邊塞風猛,環境惡劣,為下面因留戀而“回頭”(蘊含思鄉之情)作鋪墊(2分);而“拂”反映出風小,不足以表現邊塞環境惡劣(1分)。(要點可前后顛倒)【原創題】
煉詞。詩歌語言的比較鑒賞。釋義1分,內容分析1分,效果(或作用)1分 (此處沒用手法,故不賦分)
(2)①運用對比手法,將關內四處桃花的美景與塞外大雪茫茫的荒涼景象對比,突出塞外環境惡劣(荒涼),為抒發懷土思鄉之情作鋪墊;(或: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聯想中關內四處桃花的虛景與眼前塞外大雪茫茫的荒涼實景結合起來,表現塞外環境惡劣(荒涼),為抒發懷土思鄉之情作鋪墊)2分 ②抓住細節,以“回頭”這一細節,表達了征人強烈的懷土思鄉之情。2分【原創題】
手法。語言+手法。每小點內,手法1分,效果(或作用)1分
13、(1)搗衣砧上拂還來 (2)一夜飛度鏡湖月 (3)驚風亂飐芙蓉水 (4)長使英雄淚滿襟 (5)女媧煉石補天處 (6)奈何取之盡錙銖 (每句有漏字錯字別字,則該句不得分)【原創題】
14、童年的“謀生”經歷是一種成就感比單純的游戲豐富的游戲,是一種不能以此維持生活的勞作。 或:童年的“謀生”經歷帶來的成就感雖比單純的游戲豐富,但不能靠童年的“謀生”維持生活。【聯系第⑤段語言信息并整理】【原創題】
語言信息整理。
15、(1)孩子由于很早就歷經磨練,早就體驗到生活的歡樂幸福或艱難辛酸。【注意“春江水暖或寒”的比喻義。】 (2)生活有歡樂與幸福,更有艱難與辛酸,只有靠自己一雙稚嫩的手,才能在生活的荊棘叢中摘取甜美的果實。(大意同亦給分)【注意兩點:聯系整句話乃至本段話,油漆注意“這種通過具體勞作所擁有的對生活的真正理解”;喻體所對應的本體】【原創題】
語句理解。化形象為抽象。詞語理解(非代詞的指代意義)。大意同即可得2分。
16、先寫孩子撿拾飲料瓶(1.5分),然后寫童年“謀生”經歷及其作用(1.5分),再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作為精神傳承對自己和社會的作用(1.5分),最后總結全文,寫布衣按照布衣的人生方程式生活,有化蝶起舞的可能(1.5分)。 【注意:(1)全文可分四段,①——②,③——⑤,⑥——⑦,⑧;(2)全文的“神”;(3)若考“如何構思”,則應知曉“如何構思=構思方法+行文思路”】【原創題】
把握行文思路。邏輯要點齊全者,可得滿分。
17、(1)援引事例,正反對比論證,更能表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作用,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1分);(2)豐富文章內容,增強文章的可讀性(趣味性)(1分)(3)此段在上段表達“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對于個人的作用基礎上表達對于社會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或: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1分)【注意聯系本段“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創建出一個相對和諧的社會格局”】;(4)援引古人事例,增強文章的文化意蘊(或厚重感)(1分)。【注意:(1)此段與上下文的聯系和對全文的作用;(2)段落作用的思維指向】【原創題】
鑒賞。段落作用,從內容、藝術、閱讀效果等方面考慮。(4點每點1分。若適當放寬要求,任答3點,也可得滿分)
【注意:(1)前后段落聯系;(2)段落作用的思維指向】【原創題】
段落作用。每點2分,選兩點即可得滿分。
18、因為僅僅將上輩創業所獲富貴傳給后代,后代就缺乏生活的磨練,缺乏自立的意識、奮爭的勇氣和堅忍的意志,消磨了生命的銳氣,成為富貴的享樂者,自然不能守成(3分)。(大意同,即可酌情給分) 這樣辦:(1)珍惜生活的磨練機會,勇于在磨練中養成好的性格,激發出奮爭的勇氣,砥礪出堅忍的意志(2分);(2)從上輩創業(或布衣擁有輝煌人生的事例)中獲得思想、精神的營養(對應“思想傳承和精神傳承”),積極樹立、增強自立意識,獲得寶貴的人生財富(2分);(3)鑄煉熱忱、善良的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實現個人價值,惠及社會。(此點與第二點可任選一點,賦分仍為2分)【其他如“人生之路應靠自己走”“不能坐享其成”這類可涵蓋勇氣與意志、思想與精神兩方面的籠統答案,應酌情給分,宜松不宜緊】
【聯系文本,積極探究】【原創題】
探究。回答為“不在前輩留下的富貴環境中享樂”等也應得分。
19.(1)濫言時代帶來話語糾紛四起。【或:非傳統傳媒出現,使濫言時代的(個體化)話語糾紛四起】 【注意:(1)弄清句間關系,把握段落內部結構;(2)語段意思表達的重點在“然而”后。】 (2)非傳統傳媒是一柄雙刃劍。【或:非傳統傳媒也有負面作用】 或:濫言時代的(個體化)話語表達行為亟待規范。。【或:濫言時代的(個體化)話語表達行為需要法律約束】【或:網民要自覺守法,提高素質,使言論更合法、規范】 【注意:a“( )”內的短語可要可不要;b命題者以為,結論有總結性結論和推導性結論兩種,若要求在結尾添加“推論”,則答案為“或”后面的答案。】【語段與試題均為原創】
概括能力、理解推斷能力
20、④③①②【第一處橫線前談“別離”,所以選④;第三處橫線后有“情”,與“相思”緊密聯系,所以選①;第四處橫線后句子表明守望著誤解了馬蹄聲,所以選②;第二處橫線后是“感傷”, ①③④均可,但①④只能填入第三處、第四處橫線,用排除法,第二處橫線只能選③】【每填對一處,得1分。注意橫線前或前后文句。】【語段與試題均為原創】
語言連貫
21、(1)失衡 (或:公平? 教育公平? 不公 偏愛)2分 (2)反映了城鄉教育亟待均衡發展的問題。(或:反映了城鄉教育投資不均衡的現象)2分【原創題】
圖文轉換。
22.作文(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衡山县| 高青县| 巴中市| 津市市| 澎湖县| 吉林市| 始兴县| 盐源县| 屏山县| 尖扎县| 怀集县| 新巴尔虎右旗| 峨边| 景洪市| 乐平市| 绥德县| 灌云县| 勐海县| 静海县| 镇雄县| 台安县| 镇原县| 伊金霍洛旗| 清河县| 朝阳县| 高青县| 湘潭县| 花莲县| 丰原市| 永清县| 绍兴县| 南安市| 饶河县| 三河市| 都匀市| 绥化市| 达日县| 金华市| 当阳市|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