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對折剪紙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身邊形式多樣的對稱造型,了解、感受對稱美。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運用對折剪紙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圖形,并嘗試黏貼、添畫成一幅圖畫。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感受對稱美感和剪紙藝術的魅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對稱”現象,初步掌握對折剪紙的技巧及其“對稱”給人的美感。教學難點:運用對折剪紙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圖形,并嘗試黏貼、添畫成一幅圖畫。三.教學準備:剪刀 卡紙 膠棒 8開硬卡紙 ppt課件四.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一、激趣互動與導入設疑導入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上的是“剪紙課”,老師也剪了不少剪紙作品,你們想不想看呀?生:......師:糟了,這卡片上的圖案都跑走了?師:瞧,是魔法師。——(大家好!我是魔法師,很高興見到你們!只有通過闖關游戲畫面中的圖案才會回來。你們愿不愿意接受挑戰呀?)生:......師:大家都是好樣的!我們一起來看魔法師給我們什么挑戰。——(1)請快速說出卡片中的圖案;(師生互動)生:蝴蝶、蜻蜓、天鵝、人、城堡、圣誕樹。師:看來還真是難不倒大家!接著看下一關,——(2)卡片中的圖案是怎么“跑”走的?生:......師:沒錯,回答得非常棒!是用剪刀剪出來的!師:瞧,它們回來了......2.師生欣賞剪紙作品,交流感受。3.觀察圖形的特點,引入課題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這些圖形,它們的左右兩邊都一樣嗎?(師引導觀察對折后又打開)為什么能做到一樣呢?生:......師:沒錯,這些都是將紙張對折剪紙得來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對折剪紙》(板書PPT)設計意圖:該環節設計通過設計魔法師“闖關游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被有效調動,同時游戲目的直指“對折剪紙”的方法,有效地引入課題,為下一環節的開展奠定基礎。活動2【講授】二、新知探究與實踐初步了解什么是對稱(PPT展示蝴蝶張合動畫)師小結:像這樣,把一個圖形對折后,兩邊的邊線能夠完全重合,我們就說這樣的圖形是對稱的。(請大家跟老師說一遍:“對稱”)設計意圖:借助PPT動畫演示開合、重疊的對折動畫,讓孩子們在直觀觀察中輕松理解“對稱“的特點,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師引導學生感知、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感受“對稱美”。A、尋找、感知“對稱”現象;師:你能說出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呢?生:人、動物、樹葉、汽車、飛機......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B、感受、欣賞“對稱”美。(PPT展示)師: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對稱的圖形美觀、大方,而且能夠會帶給我們平穩的感覺。所以,“對稱”常常被畫家用于美術創作中,被建筑師用于建筑設計中,被舞蹈家用于表演藝術中,被工業設計師用于飛機、輪船、汽車等交通工具的設計中;還有,“對稱”還被民間藝人用于剪紙藝術中,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對折剪紙。同學們,你們說“對稱”重不重要呀?生:......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欣賞,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對稱”的理解,為下一環節的設計、構思奠定基礎。3.學習教材范作,認識對稱的種類。(PPT展示教材范作)師:讓我們接著看大屏幕,這些都是我們書本上的作品,都用到了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什么方法呀?生:對折、剪紙......師:沒錯,這些都是用到了對折剪紙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作品《女孩》和《舞蹈》,它們雖然左右兩邊都一樣,你能看出不同的地方嗎?生:......師:喔!沒錯,一幅是一個人,一幅是兩個人。我們再看下,《雜技》和《舞蹈》這兩幅都是圖形的剪紙,那它們又有什么不一樣?生:......師小結:在對稱的圖形中,一個圖形左右兩邊對稱,我們叫它單圖形對稱,如《女孩》和《青蛙》;兩個圖形的對稱,可以是了;兩個完整形的左右、上下對稱,我們稱它為雙圖形對稱,如《雜技》和《舞蹈》;甚至還可以是多個相同圖形的重復對稱。(PPT小結展示)設計意圖:運用對比觀察法,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4.師講解示范如何對稱剪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單圖形對稱和雙圖形對稱的剪紙方法。PPT演示:葫蘆單圖形的制作(教材)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教材中制作單圖形的方法。小結:對折——畫圖形——剪圖形——展開;現場演示:蝴蝶雙圖形的制作師小結:對折——畫一個完整圖形——剪圖形——展開(師準備:現場勾線,略剪;準備另一份已經剪好的。)演示3、黏貼、添畫(準備已經剪好的花、草,并適當添畫)設計意圖:該環節設計,運用直觀演示教學法,環節清晰、重點難點明確。活動3【活動】三、范作欣賞與交流欣賞優秀范作(實物和PPT),拓展學生思維;2.學生小組交流如何完成一副對折剪紙,并嘗試有主題的黏貼、添畫。活動4【練習】四、作業要求與過程1.明確作業要求A、完成2個以上的對折剪紙圖形;B、進行黏貼,并添畫;C、組成完整的一幅畫。設計意圖:該環節設計運用分層教學法,對于動手能力強、弱不同的學生設計作業難易梯度。學生作業,師巡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