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題目 第 8 課 金與南宋的對峙學科 歷史 授課年級 七年級課型 新授課 教學課時 1 課時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題“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存。這一時期,少數民族紛紛建立政權,主動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同時各民族之間不斷爭戰,民族交融的進程加快。 本課三個子目:女真族的崛起、金滅遼及北宋、南宋的偏安。學習本課內容,首先要了解金的發展及其與遼、宋的關系。本課的主線是金的發展壯大及與兩宋的關系。兩宋時期是我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和民族交融的重要時期。一方面民族政權并存,另一方面,多個民族政權和戰。這一時期頻繁的戰爭給各族人民帶來了災難,也造成了人口的遷徙,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形成民族交融的新高潮,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宋金對峙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為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創造了安定環境,有利于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教學對象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通過對下冊第一單元內容的學習,感受到隋唐的盛世,逐步形成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同時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知識儲備和價值觀的初步形成時期,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并不了解,要引導學生關注歷史,培養正確的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培養關注歷史發展的廣泛性和持續性。課標要求 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滅遼及北宋;知道岳飛抗金的事跡和南宋偏安。教學重點 女真族的崛起 金滅遼及北宋教學難點 南宋的偏安教學方法 講述法、圖示法、材料分析法、引導探究法 教學手段 (教具與媒體使用) 多媒體課件參考資料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國電影頻道節目制作中心紀錄片《中國通史》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 七年級下冊》 (4)中央電視臺短視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忠報國》 (5)鄧廣銘:《宋史十講》,中華書局 (6)白芷寒:《不可不知的宋朝史》,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7)童超:《看得見的中國史——遼西夏金》,北京聯合出版社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導入本課 兩宋時期,是我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重要時期。結合上一節課所學,比較這兩張地圖,主要的政權有何變化? 引導學生觀看地圖中兩個主要政權的變化。 跨學科融合,引導學生概括從地圖中得出的歷史信息,培養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一、女真族的崛起展示材料,用時間軸的形式,呈現女 結合材料與時間軸,知 將材料的文字內容,真族的歷史。 道:女真族是我國古老 用時間軸的形式轉換1.生活區域與特點 結合地圖冊的地圖,了解女真族生活的地理位置與環境。 的民族之一。 通過地理環境,知道女真人過著游牧、漁獵的 呈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核心素養。結合教材中的圖片《女真人像》以及 生活,擅長騎射。“相關史事”的內容,知道女真人的生活狀況。 知道此時女真形成幾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結合地圖所示,設問:北宋時期的女 個較大的部落聯盟。但 能力。真人受到哪一政權的欺壓? 常常遭受遼的欺辱。本課 通過兩則史料《三朝北盟會編·卷三》與《金史·太祖本紀》,了解完顏阿骨打。 知道完顏阿骨打積極發展生產,擴大實力,并獲得了女真百姓的 從材料中提取關鍵詞,培養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的歷史核心講授 支持。 素養。2.建立政權 認識歷史人物對歷史閱讀教材,了解女真政權的建立。 閱讀書本。 發展所起的領導作3.發展壯大 模仿漢制,改革女真軍 用。結合教材“大金得勝陀頌碑”,觀看 政體制, 發展農牧生 通過材料,認識民族與之相關的《中國通史》中的視頻。 產, 女真勢力迅速壯 經濟、文化的相互交二、金滅遼及北宋 大。 融與促進。1.金滅遼 結合地圖,北宋與金簽訂了“海上之盟”。后金滅遼。 閱讀教材。 跨學科的融合,結合地理所學的環境變化,進行時空觀念的2.金滅北宋 認識北宋的政治統治。 歷史核心素養培養。講述北宋王朝的統治,以及宋欽宗和宋徽宗兩位皇帝,靖康之變,北宋滅 辨證分析朝代更替的亡。 因素,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歷史結合思維導圖與材料,探究思考:北 問題。宋滅亡的原因。 以史料為依據,以歷三、南宋的偏安 史理解為基礎,能夠1.南宋的建立 對北宋滅亡的主要原結合地圖冊地圖,了解南宋建立的時 因進行理性分析和客間、人物和都城。 學生閱讀教材,掌握相 觀評判。2.岳飛抗金 關知識。結合教材的“人物掃描”,觀看短視 認識岳飛,知道岳飛的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忠報 數次北伐,最終以“莫 引導學生明白,人民國》。 須有”的罪名被殺害。 之所以將岳飛視為民設問:如何評價岳飛及其抗金?引導學生從三個問題進行思考分析。 從岳飛抗金的目的、治軍、個人品質等方面進 族英雄,這是因為他 精忠報國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展示岳飛墓廟圖片與楹聯,引導學生 行思考與評價,學習岳 國人,培養學生的家民眾對岳飛與秦檜等人的不同態度。 飛精忠報國、正氣凜然 國情懷。3.宋金對峙 的精神。 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結合地圖分析,對峙局面形成的原 主動學習漢族的政治因。 了解“對峙”的含義。 制度與先進文化,加展示宋金和議的內容,并從中分析所 閱讀和議的內容,從內 快了民族交融的進產生的影響。結合教材內容“金遷都 容進行分析影響。 程。認識我國各民族燕京”與“知識擴展”。 引導學生閱讀課后“知識拓展”林升所寫的《題臨安邸》,認識南宋統治者的偏安,以及其對江南地區經濟的 進一步認識民族的交融, 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一分為二地對歷史事 人民密切交往、相互 依存,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形成。影響。 件進行評價與分析。本課小結 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歸納,關注本單元的主題詞。 以時間軸的形式,對本課進行事件的梳理。1.觀看紀錄片《中國通史》(第 57 集 靖康之難,第 58 集 宋金議和,第 59 集 偏課后 安東南 ,第 65 集 完顏阿骨打) ,整理本課歷史事件的時間線索。閱讀 與擴展 2.觀看短視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忠報國》,重溫傳承千年歷史,尋找傳統文化基因。課后練習 下列關于兩宋時期少數民族首領和其所建立政權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阿保機—契丹 B.元昊—西夏 C.阿骨打—金 D.鐵木真—遼 “興東北, 建大金。占遼朝,滅北宋。占南宋,亡于蒙。”這描述的少數民族是( ) A.契丹 B.黨項 C.蒙古 D.女真 “ft外青ft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詩創作的背景是( ) A.金與南宋聯兵抗遼 B.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C.南宋統治者偏安于江南 D.宋夏邊界貿易興旺 下列不屬于 1141 年宋金和議規定的是( ) 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為宋金分界線 B. 南宋向金稱臣 C. 南宋向金送納歲幣 D. 金遷都于燕京,改名為中都參考答案:1.D 2.D 3.C 4.D板書設計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生活區域與特點 2.建立政權 3.發展壯大 二、金滅遼及北宋 1.金滅遼 2.金滅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 2.岳飛抗金 3.宋金對峙教學反思 兩宋時期是我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和民族交融的重要時期。一方面民族政權并存,另一方面,多個民族政權和戰。本課教學中,分兩條線,一是金發展的時序線,這是明線,二是金與遼與兩宋的關系,有民族交融這條暗線。 本課導入部分和課文小結,用歷史地圖冊中的《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和《金、南宋對峙形勢圖》,既承上,直接點題,又首尾呼應。從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到金與南宋的對峙,既是一個時間概念,又是一個特定的空間概念。這時期各民族的碰撞和交流,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高潮,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共同發展。這樣的處理有助于學生形成歷史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女真族的崛起是本課的第一個子目。首先展示史料,將史料中的女真族的發展歷程用時間軸的形式展示,更加形象直觀。觀察教材圖片《女真人像》,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服裝、形象、配飾、武器等,從而了解女真族生活。從教材的“大金得勝陀頌碑”結合《中國通史》中,金政權仿漢制,吸收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逐漸改變了女真族落后的狀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文物來了解歷史,形成圖文互證,孤證不立和多重證據的歷史學習方法。對這些史料的運用,既是探究歷史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歷史和解釋歷史能力的重要表現。 金滅遼及北宋是本課的第二子目。其過程借助于地圖,引導學生以圖釋文,了解金滅(遼、滅北宋的史實,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其次,提供史料分析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對北宋的政治有一定的了解,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進行單元課文的融合,能夠對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南宋的偏安包括:南宋建立、岳飛抗金和宋金對峙局面的形成三個方面。通過岳飛像和人物掃描,結合中央電視臺的小視頻,知道岳飛的事跡,結合岳飛的詩詞,從而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讓學生能夠從歷史的角度認識為國為民的民族英雄,能夠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趨勢,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是辯證地分析和評價宋金和議。結合地圖冊中的相關材料和補充的資料,讓學生對照相關內容一一分析影響,學會對歷史事件一分為二的評價方法。整篇課文,始終貫穿著民族交融這條暗線。這一時期頻繁的戰爭給各族人民帶來了災難,也造成了人口的遷徙,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形成民族交融的新高潮,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宋金對峙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為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創造了安定環境,有利于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體現了初中歷史教學“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