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綜合實踐課放飛理想主題活動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綜合實踐課放飛理想主題活動設計

資源簡介


《放飛理想》主題活動設計
單位:華山一中
學科:綜合實踐
年級:七年級
課時:共六課時
《放飛理想》主題活動設計
主題提出:
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正是放風箏的大好時光。天空中飛舞著各式各樣的風箏,色彩斑斕,把天空點綴的更加絢麗多彩。但他們的風箏越好看花錢也就越多,對于學生來說這似乎是有些不妥,那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學作風箏。這樣學生也有機會了解風箏的歷史;了解風箏的制作技巧,自己動手制作風箏,體會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玩中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了解風箏的起源等相關知識;
了解風箏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標: 對學生搜集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通過學生自主調查,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能力;
組織學生自己動手畫動畫人物,提高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
情感目標:針對學生的成果匯報,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培養(yǎng)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與溝通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取長補短,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長竹條、宣紙、棉線、膠水、毛筆、顏料、剪刀、小刀、砂紙。
教學重點:
資料的收集和風箏的制作。
教學難點:
風箏的制作和放飛的技巧。
活動過程:
一、準備階段
階段目標:
1.引導學生的提出自己感興趣有關風箏的問題
2.學生尋找合作伙伴,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一)主題的確立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方式以研究探究性學習為主,研究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主題并在研究的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 ?首先根據主題《放飛理想》,導出風箏這條主線。根據學生平時對風箏的認識,從中找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內容。經過篩選列出了五項內容供各個小組進行選擇:風箏的歷史(風箏的起源,風箏的風俗,風箏的發(fā)展史),
風箏的結構(按大小分,按形狀分,風箏的五大流派),
風箏節(jié),
風箏的制作方法,
風箏的放飛技巧。
?(二)劃分小組
1.根據學生的喜歡方面、愛好興趣,及自己的特長進行劃分小組。
2.通過選定的幾個二級主題,由學生的意愿和興趣特長自主選擇小組,推舉組長,集體討論為自己組命名。在小組中有了分工,分散活動。進行調查采訪并整理自己的計劃、資料、過程記錄,并整理成冊。
(三)制定小組活動計劃
1、小組成員間針對自己組的主題制定出一系列計劃,教師幫助每組學生制定并完善小組計劃。
2、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圍繞自己組的主題,制定出小組計劃,廣泛征求學生,老師的意見,師生共同完善小組活動計劃。
二、實施階段
階段目標:
1.根據小組計劃開展特色活動。記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2.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特長,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有效開發(fā)學生的各種課程資源。
(一)各種實施材料的準備
(二)收集資料
1、老師對于小組的活動計劃,加以及時和細致的講解、分工、并從中找出疑問。幫助學生解決在收集、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鼓勵學生從多種渠道展開搜集,從中選取有價值的信息。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整理、分析、歸納資料的方法
2、學生根據教師的親臨指導,進一步完善計劃,并根據自己組的主題特點進行質疑。
(三)歸納整理
1、老師幫助學生解決在收集、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展開搜集,從中選取有價值的信息。
2、學生選擇的材料要適合自己組的主題,有無太大價值的信息要進行篩選。自主分析、整理資料,對自己組有用的資料進行整合,對其他組有用的資料可以互贈,找出不足,加以修正。
三. 總結階段
階段目標:
1.應用所學的各種方法。利用身邊可利用的資源設計預演。
2.放飛風箏放飛理想,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生活的快樂。
(一)展示設計:
1、組織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組的匯報展示形式,并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預演,從中找到不足,并及時修改。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各小組以演示文稿,手抄報的形式,交流匯報并展示小組風箏作品。
(二)成果展示:
1、風箏的歷史
2、風箏的結構
按形狀分:
鳥形風箏、蟲形風箏、人物風箏、字形風箏等
3、風箏的五大流派:
北京沙燕風箏
天津軟翅風箏
山東長串風箏
南通六角板鷂
廣東靈芝風箏
4、學生風箏作品
評選:
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放飛技巧獎、最佳小組獎。
《放飛理想》第一課時
華山一中 七年級 綜合實踐
一、導入: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教師:誰能告訴我“紙鳶”是什么意思?
學生:(略)
大家喜歡放風箏嗎?想不想擁有一只風箏?
學生:(略)
如果買,要花很多錢,怎么辦呢?想個辦法
學生:(略)
教師:沒錯,既然不能買,那就大家一起動手做一只屬于自己的風箏。
二、確定課題
教師提問:要想制作風箏就要了解風箏,你們想了解風箏的那方面知識呢?(請寫在紙上)
1、 請學生說說自己對風箏感興趣的方面,引導學生發(fā)現探究課題。
2、 學生分組,小組討論所要研究的內容,確定研究課題。
3、 確定的課題:《風箏的歷史》《風箏的樣式》《風箏節(jié)》
《風箏的制作方法》《風箏放飛技巧》
三、分組制定計劃:
1、根據學生的喜歡方面、愛好興趣,及自己的特長進行劃分小組。
2、通過選定的幾個子主題,由學生的意愿和興趣特長自主選擇小組,推舉組長,集體討論為自己組命名。
3、小組成員間針對自己組的主題制定出一系列計劃,教師幫助每組學生制定并完善小組計劃。
4、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圍繞自己組的主題,制定出小組計劃,廣泛征求學生,老師的意見,師生共同完善小組活動計劃。
四、小組制定活動方案
1、小組針對小組選定課題確定人員分工。
2、確定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3、小組調查,整理調查資料。
4、將收集到的資料制作成演示文稿。
附:學生活動方案
“放飛理想”小組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
小組成員
組長
組員
實施步驟
活動內容
時間
負責人
1
2
3
4
備注:
《放飛理想》第三課時
導入:上節(jié)課一組的介紹,著實讓我們體驗了一下風箏的起源、發(fā)展以及作用。那這節(jié)課二組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有請二組代表發(fā)言。
一、介紹小組成員及分工
“放飛理想”小組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
風箏的歷史
小組成員
組長
組員
實施步驟
活動內容
時間
負責人
1
2
3
4
備注:
二、介紹風箏的結構
(一)按大小分,
(二)按形狀分,
(三)風箏的五大流派
《放飛理想》第二課時
-----------風箏的歷史
導入: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了,放風箏的愿望變得也原來越強烈了,但是,這卻急不得,還是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風箏的相關歷史吧。
教師:由《風箏的歷史》組同學給大家介紹,
同學: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講一下有關風箏的歷史。
首先,我先介紹一下我們組的成員、分工及活動過程。
“放飛理想”小組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
風箏的歷史
小組成員
組長
組員
實施步驟
活動內容
時間
負責人
1
2
3
4
備注:
第二,我將分三部分進行介紹:
一、風箏的起源
二、風箏的發(fā)展
三、風箏的風俗
一、風箏的起源
關于風箏的起源,大體有三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但就風箏起源于中國的結論,則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
(一)斗笠、樹葉說
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亞熱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制作很簡單,系繩也
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長,
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后來演變成放風箏。樹葉說來自于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
們對風卷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放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中國臺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
用面包樹的葉子做風箏。
(二)帆船、帳篷說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產。后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帆是借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
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于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刮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制造出來的,之后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三)飛鳥說
從目前的歷史記載和發(fā)現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fā),模仿飛鳥而制造并以飛鳥命名的。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制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據《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意思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
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二、風箏的發(fā)展史:
風箏問世后,很快被用于測量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
漢朝以后,由于紙的發(fā)明和應用,在制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
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后稱“風箏。
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后又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一線則順著“絲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zhàn)路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元代在中國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歸國后,也把風箏介紹到了西方。
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盛。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
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jié)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煉身體的好時光。
三、各國風箏的風俗
(一)馬來西亞:傳說很美麗
馬來西亞人喜歡放風箏,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據說是為了向稻神致意。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個窮莊稼漢在田里遇到一個迷路的女孩,他把女孩領回家,悉心撫養(yǎng),女孩越長越漂亮,他和鄉(xiāng)親們的收成也越來越好。誰知他老婆起了妒忌之心,把女孩趕出了家門,從此,村子里莊稼的收成就越來越壞了。原來,那漂亮的姑娘就是稻神。有人告訴他,必須做一個漂亮的東西,放到空中稻神之處,向她表示懺悔。這莊稼漢便做了風箏。隨著風箏的升空,人們的日子又富裕了起來。
馬來西亞風箏的長度一般在一米到二米之間,寬與長相仿。風箏的制作相當講究。首先挑選面向東方生長的竹子,據說這能保證太陽神始終附在風箏上伴隨你度過一生。
馬來西亞風箏的形狀有魚、鷹、貓、鸚鵡等,然而人們最喜歡的卻是月亮風箏。月亮風箏因形似月牙而得名,這種風箏有的像鳥、有的像魚,但都不失月牙形的特點。在正式的官方場合,馬來姑娘常常手執(zhí)精心制作、圖形優(yōu)美的月亮風箏迎接貴客。
馬來西亞政府經常組織風箏比賽。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還把風箏作為公司的標志。
(二)日本:浮世繪風格獨特
風箏傳入日本的時間,一般以為是在中國唐代時,通過遣唐使從中國帶往日本的。
風箏傳入日本后,原是作為同事方面?zhèn)鬟f訊息之用,直到江戶時代才在民間流傳開來。早期的風箏多為長方形和金半圓形,上面沒有任何裝飾。到了明治時代,浮世繪的畫風已形成日本風箏的獨特風格,讓風箏的藝術與欣賞價值更為提高。
(三)韓國:風穴風箏獨樹一幟
韓國自行發(fā)展出代表性的風箏——風穴風箏,這是由米字結構的風箏轉化而來。
一般的米字風箏是以十字交叉與對角線交叉的骨架結合在一起,加強結構與增加受風。而韓國的風穴風箏更進一步地在平面上挖一個風穴,巧妙地運用受風與排風的位置,讓背風轉為浮力,使風箏的動作更為靈活,屬于打斗風箏的一種。
(四)泰國:風箏也有男女之別
泰國的風箏有男、女之別,男箏稱之為鳥箏,女箏稱之為魚箏。鳥箏一般有2米高,又叫“猜朗康”;魚箏形如鉆石,也稱“白寶”,放飛時要由7個女子操控。每年2月~4月是傳統(tǒng)放風箏季節(jié),常舉辦多風箏賽會。
(五) 荷蘭:曾造出世界最大
現在的荷蘭風箏多沒有骨架,材料多為尼龍布和塑膠紙。荷蘭曾在1984年展示一只世界上最大的風箏,無骨架,以尼龍布制成,放飛前要先充氣,并由8噸的汽車牽引才能順利升空。
(六)英國:風箏監(jiān)視潛水艇
在英國,風箏原先是作為航空學的裝置之一。20世紀20年代,以風箏進行廣告宣傳已是常見的宣傳手法,而二次大戰(zhàn)中,英國曾用風箏載人來監(jiān)視德國潛水艇的活動。20世紀40年代,英國海軍還曾把風箏作為防衛(wèi)空中攻擊的裝置配置在驅逐艦上。
(七)美國:特技風箏來自靶機
放風箏,在美國被視為一種老少咸宜的體育活動,所流行的風箏多為尼龍布制,不怕風吹雨淋。
1956年發(fā)明軟體風箏后,不僅放飛時只靠尼龍布或塑膠材料來支撐,更可將風箏折疊起來,攜帶相當方便。現在相當流行的特技風箏,據說就是根據導彈射擊試驗的靶機設計出來的 。

《放飛理想》第四課時
導入:上節(jié)課四組的介紹,著實讓我們體驗了一下制作風箏的樂趣。那這節(jié)課五組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有請五組代表發(fā)言。
一、介紹小組成員及分工
“放飛理想”小組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
風箏的放飛技巧
小組成員
組長
組員
實施步驟
活動內容
時間
負責人
1
2
3
4
備注:
二、風箏的放飛技巧介紹
(一)放飛風箏所應用的物理學原理
(二)具體的技巧介紹
《放飛理想》第六課時
總結
經過五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了風箏的相關知識,如歷史、制作方法、放飛機巧等。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放飛我們的理想。
一起放飛風箏。
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放飛理想》第四課時
導入:上節(jié)課三組的介紹,著實讓我們體驗了一下風箏世界的精彩紛呈。那這節(jié)課四組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有請四組代表發(fā)言。
一、介紹小組成員及分工
“放飛理想”小組活動方案
活動主題
風箏的制作方法
小組成員
組長
組員
實施步驟
活動內容
時間
負責人
1
2
3
4
備注:
二、風箏的制作方法
(一)材料準備
????(1)2根松木或云杉木棒(0.6厘米厚,1厘米寬,90厘米長)
????(2)風箏面材料(塑料等)
????(3)繩子
????(4)剪刀
????(5)木尺
????(6)黏條
????(7)小鋸子
????(8)粉筆
????(9)木膠
(二)具體方法介紹
(1)用小鋸在每根木棒的端口處鋸一個缺口(見圖5-1)。請注意,不要使鋸對著自己。測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個記號,并把這個記號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點上,這個點距這個木棒的一端距離是20厘米(見圖5-2)。
(2)用木膠把交叉的兩個木棒粘在一起,用繩子纏繞幾下后捆起來(見圖5-3)。拉直繩子,沿著4個被鋸開的小口,纏出一個風箏的外框(見圖5-4)。
(3)把繩子拉緊,然后把繩子的兩頭系成一個結。在木框的四端被繩子纏過的缺口處,每處都再用繩子用力繞幾圈后拴緊。現在,風箏的框架已經完成。
????
?
???
(4)把風箏的框架放在一個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個樣本。橫著的木棒應該在下面貼緊塑料面。
(5)用粉筆畫出樣本。要畫在沿著風箏框架線周圍外2.5厘米處,以便允許多出的邊折過來蓋住繩子。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剪出樣本。然后把多出來的塑料折上包住繩子,用膠條把它們黏緊。
(6)現在,用一根繩子系在橫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處,把這根木棒弄彎曲約10厘米的彎度,然后把繩子的另一端系在橫向木棒的另一端。加上馬勒套,在兩根木棒的交接處的地方弄一個小孔,用一條大約150厘米長的繩子,把這根繩的一端通過小孔拴到木棒交叉處,把馬勒套的另一端拴在風箏底部的木棒缺口處。
(7)把用于放風箏的繩子系在馬勒套上,位置在于使之距離風箏底部缺口處約90厘米和距離你所連接的馬勒套到小孔處約60厘米處。不斷地上下調節(jié)這個套結,以便使風箏平穩(wěn)。這個風箏不需要尾巴,并且,在風力較小的情況下,也可以飛起來。
(請記住,要在比較寬闊的地方放風箏,并避開高壓線。)
三、教師補充
(一)選材
中國風箏的骨架制作以各種竹材為主,輔以葦子,高粱桿等。現代開始用木材、玻璃纖維、碳纖維復合材料或輕金屬。
竹材的特點是:質輕,纖維直而密(皮部),因此有一定的強度,韌性和彈性,可以劈成各種規(guī)格的條,加工方便。可以熱彎曲,定型后不易變形。缺點是剛性不如木材。竹屬禾本科竹亞科植物,我國竹種很多,有22屬200余種,主要產地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
1.竹種的選擇:
(1)毛竹(楠竹)
主要產地: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廣大地區(qū)。
主要特征:是我國分布最廣,產量大,經濟價值最高的竹種。粗大端直,桿高達20多米,徑達16厘米或更粗,竹壁厚在0.5~1.5厘米之間,節(jié)間長40厘米,材質堅硬,強而韌,劈蔑性能良好,是制作各類風箏的良好材料。也是我國制作風箏的重要材料。
(2)桂竹(五月季竹、壽黃竹、小麥竹)
主要產地:長江流域各省、河北、河南、四川等地。
主要特性:桿高達15米,徑可達14~16厘米,中部節(jié)最長達40厘米,竹“桿粗大,竹材堅硬,蔑性也好,是制作風箏主要受力部分的良好材料。
(3)水竹(煙竹)
主要產地:長江流域以南廣為分布。
主要特性:竹桿高5~10米,徑4~6厘米,節(jié)問長”20~40厘米,竹型中等偏薄,竹桿端直,質地堅韌,力學性能好,劈蔑性好,是制作小風箏或大風箏細部骨架的良好材料。
(4)慈竹(甜慈竹)
主要產地:長江流域以南一帶地區(qū)。
主要特性:竹桿高5~10米,徑4~8厘米,節(jié)長可達60厘米,竹壁薄,竹質柔軟,力學強度較差,但材質較輕,利用這種竹材所劈成的條(不刮肉),可制作中型風箏上的直桿。不但具有一定的剛性,重量還比其他竹材輕。
此外,還有檬竹、甜竹、石竹、黃若竹、箭竹等,這里就不一一詳述了。
在選材時,除品種之外,還有對某一確定了的品種如何選擇使用時間和部位的問題。
2:竹材的選擇:
(1)縱向地看一根成年的竹桿,可大體上分成根部、中部和梢部。根部節(jié)密須多形不整,不可使用。梢部明顯地變細,枝多也不可用。只可選用中段節(jié)長,粗
細變化很小的那一段。
(2)橫斷開一竹,觀其端面,最外部是竹皮,皮內纖維組織密集的部分是竹青,竹青內部組織疏松的部分是竹黃,制作風箏一般只使用竹青和竹皮部分,竹黃要削去。但削去多少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圖6一1)。
(3)剛剛采下的新竹水分多,易彎曲變形,要放置陰涼處自然干燥一段時間后才能用。放置了數年,水分很少的竹子脆而堅硬,不易彎曲,一般情況下也很少使用。當然,沒有長成年的幼竹和多年在地里都自然裂開的老竹也不能用。
(二)劈竹
由于竹的紋理平直,因此可用“劈”的辦法加工。
1.什么叫“劈”?它與“切”的不同:
“劈”是指沿竹的自然紋理把它撕開,而不是用刃切開(見圖6一2)。
2.劈竹三步(見圖6一3):
(1)切口;
(2)劈人;
(3)撥開。
3.劈竹工具:
雖然一般的刀子也可劈小筐,但要劈大竹一定要有專用工具。除傳統(tǒng)的厚背劈竹刀之外,我們可以自制劈刀。找一段厚5毫米以上,寬約50~60毫米的鋼板,氏度約200毫米,最好在一端有個直徑約15毫米的孔,如舊的汽車彈簧鋼板即可。在砂輪上把板的一、邊磨成兩邊傾斜45”~60”的斜角,形成刃口,再找一根能插進孔洞的鋼棍。長度約300毫米,這個劈竹工具就做好了。它可以輕易地劈開任何直徑小于16O毫米的大竹使用方法(見圖6一4)。
4.竹材的準備:
一般要把采下的圓竹進行初加工,制備出竹板待用。其步驟如下:
(1)去掉竹根和竹梢。
(2)截成約1~1.5米的圓竹段。
(3)把圓竹段劈成8塊寬度大約相同的竹板。
(4)把竹板每10塊一捆,整齊地捆好風干待用。
(三)削竹
削是劈后的精加工,是用刀刃在削刮竹材,使它加工成我Tri制作各種風箏零件所需要的各種不同寬度、厚度和斜度的竹條。傳統(tǒng)多用“抽削”的方法,即操作者坐著,在腿上鋪塊厚布,左手拿竹材,竹皮向下,右手橫向持刀,刀刃壓在竹肉上,稍向下傾,用左手用力把竹板向后抽出,竹肉即被削掉一層。適當調整刀刃與竹板的角度和壓力,便可改變削掉竹肉的厚度。
現在加工風箏不愿弄壞衣服,更喜歡在工作臺上工作,因此使用木工刨子刨削竹板,成了大家常用的方法。這種削竹法容易掌握,加工精度也比較高,建議大家采用。除上述削法外,還有用木挫挫削如挫竹節(jié)),用刀刃刮削(最后的精修用)。
(四)彎竹
竹材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它的結構變軟,很容易彎曲,在彎曲狀態(tài)下冷卻便可定型。利用竹材的這個特性,便可制作出各種彎曲復雜的零件來。中國風箏的玲瓏精巧也和使用這種可以任意彎曲的竹材有關。
1.熱源:
可使用各種熱源加工竹材,傳統(tǒng)中國風箏制作中使用蠟燭和煤油燈。后者可調節(jié)火焰的大小·又有玻璃罩集熱,所以更好使用。彎大竹要用酒精或汽油噴燈加熱。現在彎較小的竹條使用焊接用的電烙鐵,效果很好。因為它沒有明火只輻射熱,同時竹條可以靠在它上面彎曲,比在火焰上懸空彎曲要容易得多。
2.彎曲方法。
(1)預熱:在熱源上把竹條均勻地加熱到一定的溫度。預熱不能過急,要設法使竹條的內部也被加熱,而外部不能燒焦,這就要不停地轉動竹條,并來回移動,使其各部逐步加溫。這過程視竹條的粗細而定,一般細條時間短,粗條就長一些。
(2)彎曲:預熱到一定溫度后,竹條變軟,便可彎曲。但彎曲要適度,過急則會彎斷,使零件報廢,過慢竹條冷卻則彎不到家。因此要掌握好時機,穩(wěn)準地彎曲,最好一次成功。在電烙鐵上彎曲時可一段段地進行,最后彎成一個較大的弧形,小弧形則一彎而成。竹皮向外彎曲容易,竹皮向內彎曲困難。
(3)定型:彎曲后可把竹條放入冷水,使其冷卻定型。定型后可能有少許回彈,因此在彎曲時,可比圖紙需要的彎度更大一點,回彈后正好合適。
(五)連接
把各個竹條零件連接在一起,組成風箏的整體骨架。連接的方法(很多,其中在傳統(tǒng)中國風箏制作中使用最多的是綁扎,所以在“四藝”中把“扎”放在第一位。其實除“扎”之外,還有扣楔、活頭、插接等。
1.綁扎:
綁扎的材料有線、麻皮、紙和紡織品的條。傳統(tǒng)的中國風箏精細的用線。成批生產的用麻皮和紙邊或絹條(糊風箏裁下來的邊條)綁扎。現代的大中型中國風箏在接口涂膠后,用帶膠的無紡布條綁扎,強度很大。風箏骨架上竹條的接頭很多,各種各樣都有,歸納起來不外乎垂直、平行和傾斜三種連接方式。
(1)垂直連接:可分為:交叉接、卡接和搭接三種。交叉接簡單,但強度不大,而且骨架不平。交叉接一般用十字綁線法。卡接時要有一根條劈開,卡在另一恨條上,強度不如搭接,但比交叉連接骨架平些。搭接時要有一根條彎曲90度,但強度大,骨架平,可用平行綁線法。
(2)平行連接:分斜口接和搭口接兩種。兩根相接竹條互切斜口,對在一起再綁扎叫斜口接。這樣既平整又美觀,但斜口的長度要在竹條厚度的6倍以上,才有足夠的強度。搭口接既簡單,強度又大,但兩條有一個面不在同一直線上。(3)傾斜連接:傾斜連接與垂直連接類似。只是角度不同,因此乃可用交叉、搭接和卡接三法。
2.扣楔:
這是天津風箏所常用的一種傳統(tǒng)連接方法。這是一種在縱向骨架上的打孔,而橫向骨架穿孔聯接的方法。這和連接用在制作旋轉體的風箏部件很有效,如鳥、蟲的肚子、花籃、燈籠等。
3.活頭:
為了折疊的部分,要作成活動的接頭,叫做“活頭”。在中國風箏里最常用的是套鎖活頭。它的構造是兩條搭接,中間以一橫軸相連,兩端各有一金屬環(huán)套。環(huán)套松開,兩條可折;環(huán)套套緊兩條的接頭兩端,則兩根竹條便成一根張開的竹條一樣。
4.插接:
風箏上有一些可拆裝的零件,需要插接。最常用的傳統(tǒng)方法是套管插接,小型風箏用葦管,中型風箏用竹管,大型風箏要用專門制作的套管連接。制作插管時要考慮到插緊后的摩擦力和抗彎曲力,所以插管必須有一定的長度,不能太短。
(五)“糊”藝
傳統(tǒng)中國風箏的蒙面以紙、絹為主,現代也使用人造纖維紡織品或無紡布,塑料薄膜等多種新材料。
1.紙材:
糊風箏所用的紙要求纖維長,有韌性,薄而輕,透氣量小,著色性好,由于溫度變化所引起的變形小。傳統(tǒng)中國風箏所使用的紙多半為手工制造的長纖維紙,如綿紙、皮紙、宣紙、雅紙、高麗紙等。現代使用的還有很多機制紙,如溫州機制皮紙、美濃紙、考貝紙、油封紙、電容器絕緣紙等多種。選擇用什么紙決定于風箏的大小、部位、飛行條件、著色要求等多種因素,其中以風箏的大小為主。·一般風箏越小,用紙越薄,越輕柔。例如一一些小型風箏就要使用高強度的皮紙、高麗紙等,而大型風箏所用的紙要由幾層裱在一起使用。
2.絹材:
絹是一種很薄的真絲紡織品,重量輕,強度大,有很好的著色性能,是傳統(tǒng)中國風箏的常用蒙面材料,但成本很高,不宜初學者使用。現在有一些夾以人造纖維的比絹更薄的紡織品,如電力紡(絕緣紡)和洋紡等,它們比絹輕,強度大,透氣性也更小。因此,目前制作傳統(tǒng)中國風箏往往用紡代替絹。用紡織品糊風箏大都要經過先期處理,即用膠礬混合液浸濕后晾干熨平再用。這有兩個作用,一是減小透氣性;二是在繪畫時容易著色,顏色不會浸洇。此外,用膠礬處理過的絹也硬挺一些,不像沒有處理的柔軟。
傳統(tǒng)的膠礬配方比例是膠2,礬1,水36。即20克骨膠加10克明礬加360克水,加溫溶解成的液體。但也有些風箏用未用膠礬處理過的“生”絹蒙面。另有其特殊的效果。
3.復合材料:
傳統(tǒng)的大風箏常使用復合材料蒙面,即用綿紙或皮紙托婊的絹。這種材料強度大,氣密性好,著色性好,具有紙和絹都無法比擬的性能。
4.新材料:
上述傳統(tǒng)中國風箏的蒙面材料有兩大缺點:一是沒有抗水性,一弄濕后顏色退落,蒙面也損壞。第二是強度差,經不住大風或高速飛行的考驗。記得有一次筆者在國外的風箏表演會上放一只傳統(tǒng)中國大鳳蝶風箏,那天地面風速超過5級,高空風就更大,半小時后收下這只風箏來,它的翅膀和尾巴都被撕成一條條的,而外國人的尼龍綢風箏安然無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考慮應用新材料。這里尼龍綢、錦絲綢、無紡布和塑料膜,都是很好的材料。它們的氣密性好,不怕水,前三種的強度遠遠大于紙和絹。塑料膜的品種很多,有的極薄,重量只有綿紙的1/10。但也帶來新問題,如著色、膠合都不能用新辦法了。這方面的問題將在后面“糊”、“繪”中討論。
(六)裁剪
裁是指蒙面的下料,就像裁衣服似的。
1.取形:
風箏上平面部分取形容易,只要把蒙面材料鋪在風箏圖紙上繪下外形來就完了。但在風箏上有很多曲面,如沙燕的翅膀,就是一個復雜曲面,取形時必須先用一張紙放在沙燕翅膀的骨架上比好,并沿邊緣剪下來,然后再按紙樣繪在蒙面材料上。
2.留邊:
下料時必須略大于紙樣的邊緣,而且要比糊蒙面時所用的卷邊稍大一些。
3,紋理:
不論是紙還是紡織品,大都有自己的紋理方向,下料時一定要考慮紋理,務必使風箏左右的紋理對稱,而且盡量避免使用傾斜的紋理。
4.省料:
在不影響以上三項要求的前提下,如何節(jié)約材料是下料時應注意的問題。
(七)糊
如何把蒙面糊在風箏骨架上,是糊藝的關鍵。
1.涂膠:
糊紙前,往往先把膠涂在骨架上。用什么樣的膠,如何涂在骨架上?是本節(jié)要解決的問題。糊紙、絹時,目前最好的膠是乳膠(聚醋酸乙烯乳液),而膠的濃度要看所糊材料而定,原則上講,所糊的材料越薄,不要很大強度的,可用稀一點的膠水。所糊材料強度大,要求膠合強度也大的,膠水要濃一些。涂膠最好用毛筆輕輕涂在骨架上,膠要均勻。要注意一些骨架的角落里不要積留很多膠水,這會使蒙面不平整。
2.蒙面:
往涂好膠的骨架上蒙面要準確地放在骨架上,盡量少移動。否則會把膠擦掉。蒙面在骨架上要平整,各處的松緊程度要相向,絕不能有的地方緊,有的地方松,這會引起風箏的扭曲變形,嚴重影響飛行。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后,要用手輕壓四周,使蒙面與骨架貼牢,但不忙卷邊。因為在膠未干前卷邊會造成四周拉緊不均的現象。
四、邊緣處理
在把蒙面粘在骨架上以后,邊緣的處理是糊風箏這道工序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1.切邊:
當風箏不大,而蒙面與風箏骨架的膠合強度很大時,可直接用刀子把剩余的邊緣切掉,叫“切邊”。
2.卷邊:
當需要增大強度,則把多余的邊緣剪下一部分,留一部分涂膠后卷過來,叫“卷邊”
3.縫邊:
當需要更大的強度時,卷邊后還要把多余的部分縫上,叫“縫邊”。
4.粘邊:
當用塑料薄膜蒙面時,它與骨架的粘合強度往往不夠用,而又不宜縫合時,就要用把多余的邊緣卷過來再粘合的方法,叫“粘邊”。
5、校正
在蒙面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檢查風箏骨架的正確位置,發(fā)現有扭曲,不對稱等情況要隨時校正,否則等整個風箏糊完以后再發(fā)現問題就不易校正了。
“繪”藝
四、一起制作屬于自己的風箏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一起制作風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当雄县| 涿鹿县| 滨州市| 丽江市| 大石桥市| 遂昌县| 镇江市| 西贡区| 施秉县| 永州市| 阿荣旗| 栾城县| 钟山县| 宁安市| 清远市| 积石山| 鞍山市| 修武县| 扶绥县| 延长县| 乌兰浩特市| 湾仔区| 柏乡县| 平泉县| 朝阳市| 天津市| 涿州市| 崇信县| 灵山县| 吴江市| 巴彦淖尔市| 新干县| 大兴区| 曲麻莱县| 达尔| 文水县| 南皮县| 道真| 深州市|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