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從生活中吸取設計的靈感——仿生杯子設計一. 教材分析生活是一本最完整、最精美的設計大全,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設計資料寶庫。氣勢磅礴的山川河流、身手敏捷的飛禽走獸、多姿多彩的花草樹木……它們豐富的造型、絢麗的色彩以及奇特的功能,耐人尋味,使人浮想聯翩。能否從大自然中獲取設計的靈感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本課就是以仿生設計為切入點,用大量的優秀設計范例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蘊藏著的各種藝術要素。藝術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處處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就能挖掘出藝術的美,并從藝術中得到生活的啟示。如課本展示的有機生物的形態,既給人以無限的童趣,又充滿著智慧、幽默和想象。人類師法自然,汲取自然界中生物形態優化、合理的一面,同時又將設計的靈感與思想融入產品的造型中,在這里物質與精神找到了視覺上的結合點。除此之外,人類更應該學習這些生物對待地球的方式:在做許多事的同時,不破壞這個孕育我們生命和我們孕育下一代的地方。人類需要“綠色設計”,需要以環境和環境資源保護為核心概念的設計。在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編排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界中無處不有的優美造型是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的資料庫;第二部分是仿生學在我們生活各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第三部分是介紹產品設計的大概步驟。該課從對自然的觀察與分析,再到提煉與感悟,最后應用與設計,構成了一個既相對獨立又具有綜合性的完整單元。二. 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感知能力達到較高程度,區別顏色的能力比小學低年級學生提高60%以上;視覺感受性得到進一步發展,靈敏性甚至超過成人;時空知覺有較大發展,觀察事物的目的性、持久性和概括性日益提高;想象力迅速發展,而且想象中的創造性成份逐步增加;他們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發散思維能力,并開始發展獨立性和批判性,已經形成了初步的鑒賞能力,正處在形象思維往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但形象思維仍然占主體地位。八年級學生通過科學課的學習,對于物體結構力學、人體工程學、材料學等與工業設計有關的科學理論已有了一些最初步的了解,這為學生初步學習工業設計奠定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另一方面,八年級學生對自然的觀察和關注也從片面感性慢慢過渡到了會作出一定的理性思考。通過小學階段和七年級美術的學習,他們有了初步的對物象的形、色、肌理、線條等的概括和提取能力,對于形態與功能的關系也有了初步的認知。初步掌握了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形式原理。通過本冊前單元的學習,八年級學生對工業設計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對設計和生活的關系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對工業產品進行簡要的欣賞和評述。具備了一定預習查找資料的能力,他們對美術課興趣濃厚,但個體差異明顯。三.教學目標1. 通過欣賞,感受來源于生活的仿生藝術設計的魅力。2. 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對仿生設計產品的欣賞和學習,能借鑒自然界中優美的形狀、結構、色彩等要素,進行仿生藝術設計的基礎練習。3. 能關注生活中的設計,通過生活與藝術設計的鏈接,豐富藝術體驗和感受,提高藝術感知能力。四.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 難點。重點:了解仿生設計在生活中的運用。難點:以敏銳的眼光從生活中尋找創意并應用于仿生設計。五. 教學課時2課時六. 教學準備1. 教具:準備好仿生設計的相關作品實物。制作好教學用的課件。配備相應數量的美術教材、學生美術探究資料和學生使用的設計用紙張等。2. 學具:準備好鉛筆、記號筆、水彩筆(或馬克筆)、鉛畫紙等作畫工具。七.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 新課導入(預計用時5分鐘)1. 教師活動:局部展示一套“仙人掌杯子”實物第一只杯子并提問:這只杯子的造型像什么?2.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如“像一只兩個觸角的蟲子”……..)3. 教師活動:轉動杯子,露出杯柄部分,請學生再猜。最后教師展示整套杯子,學生再看,請學生一起來說出整套杯子像什么?4. 學生活動:猜出“仙人掌”。5. 教師活動:教師講解:生活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設計素材和設計靈感的大寶庫。這套杯子的設計者就是將生活中仙人掌的造型融入到一組相互疊合的杯子中,使杯子的形態變得奇特而富有個性,并且能使杯子的功能更為完善。這種將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特性有選擇性地融入到設計中去,追求作品或造型更美、或功能更完善、或更富個性和創意的設計就叫仿生。課件揭示課題《從生活中吸取設計的靈感——仿生設計》【設計意圖】用觀察→猜→觀察→猜的互動性活動設計,引導學生關注器物的形、結構、色彩等與相應生物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感悟到只要插上想象和創意的翅膀,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可以激發我們設計的靈感,成為我們設計的元素。(二). 欣賞源于生活的設計,探究仿生設計的類型:(預計用時10分鐘)1. 教師活動:播放相應課件,以我國龍山文化出土的《鳥形白陶鬶》和魯班因“草”而發明鋸子等為例引導學生學習人類從自然中吸取設計靈感的悠久的歷史。并以現代仿生設計大師盧吉·科拉尼與它的仿生大汽車的欣賞,讓學生感受仿生設計與現代科技結合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革。2. 學生活動:學生欣賞、交流。3.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課件欣賞再一些經典的仿生設計作品:①法國里昂機場航站樓②“危險”的交通標識牌③呈牽牛花形的輕盈喇叭裙④依照豬籠草的樣式設計的臺燈⑤豹紋夾克……..教師講解當代仿生設計廣泛應用在許多藝術設計領域,如建筑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等,并提問:你能舉出在這些設計領域的其他的仿生設計的例子嗎?4. 學生活動:先同桌進行交流后再個別進行全班交流。(如“鳥巢”體育場、“斑馬線”、燕尾服、直升飛機、花灑等)5. 教師活動:請學生再仔細觀察欣賞課件中所展示的仿生設計作品以及同學們所列舉的一些仿生設計,引導學生前后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探究:⑴、它們各自的仿生對象是什么?⑵、它們各自仿的是仿生對象的什么特征?⑶、你們能通過對這些例子的分析概括出仿生設計有哪些類型嗎?6. 學生活動:學生前后四人小組進行討論探究,然后進行全班交流。7.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學生交流進行小結:仿生設計的類型有:結構仿生(法國里昂機場航站樓)、形態仿生(呈牽牛花形的輕盈喇叭裙),色彩紋樣仿生(“危險”的交通標識牌、豹紋夾克)、功能仿生(不作要求,如學生沒有歸納出來,可以由教師依據實例進行簡要講解)。【設計意圖】本段設計了由淺入深的三個探究問題,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對課件羅列的仿生設計案例和學生交流所得的一些豐富案例進行小組探究,透過仿生的有趣外衣,層層深入地了解仿生設計的成品和它的仿生原型之間的聯系,進而分析歸類,了解其類型。(3). 探究仿生設計的意義:(預計用時10分鐘)1.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再次欣賞“仙人掌杯子”,引導學生根據所了解的仿生設計類型的知識來判斷:這套杯子的仿生設計屬于哪一種類型的仿生?2. 學生活動:討論后交流。(主要是形態仿生)3. 教師活動:課件出示設計師原來用的一套杯子——使用后雜亂堆放一桌的相同杯子,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仿仙人掌的形態來設計這一套奇特的杯子呢?他想解決杯子在使用中的什么問題呢?(教師可再出示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線索)⑴如果你是客人,你在使用這套杯子的過程中會不會搞混自己的杯子?⑵如果你是主人,不用時收起這套杯子會占用多大空間?⑶如果你是一位追求個性化生活品味人士,你會選購他嗎?然后教師再演示仙人掌杯子一只只擺放起來,再組合起來。4. 學生活動:學生對仙人掌杯子和普通杯子進行對比欣賞,并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再進行交流回答。5. 教師活動:教師對學生交流進行小結,引導學生探究仿生設計的對于人們生活的現實意義——改善生活,為生活更美好而設計。6. 教師活動:通過課件組織學生欣賞美國古根海姆美術館、“水立方”國家游泳館以及“鳥巢”體育館等仿生藝術設計,并引導學生思考:源于生活的仿生設計對于我們人類僅僅只有現實層面的意義嗎?我們能比能從這些仿生設計中感悟到仿生對于我們人類精神層面的意義?7. 學生活動:學生欣賞、交流。8. 教師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行小結并概括:仿生設計對于我們人類的精神意義:展現出的人類對于大自然以及生活的態度——崇尚自然、追求綠色、熱愛生活。【設計意圖】用對比式的欣賞和線索性問題引導學生的對杯子(產品)使用和審美經驗的回憶,著重使學生能深深體會到設計源于問題,源于生活,設計的現實意義在于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4). 仿生設計初嘗試:(預計用時15分鐘)1. 教師活動:課件出示幾張圖片——一群同齡學生也迫切想要改善他們的杯子,引導學生分析同學的杯子有什么問題,再思考自己的杯子使用中又有什么問題。2. 學生活動:先同桌進行交流后再個別進行全班交流。3.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交流進行板書,并提問:你覺得大家(包括自己)的杯子遇到了什么問題 燙手易滑 杯子的問題不美 ……..4.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個別進行全班發言交流。【設計意圖】從欣賞分析設計師仿生設計的杯子,再到關注自己身邊的杯子,再次強化設計應用于生活,應用于人的理念。同時也使本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起學生設計的欲望,從而更容易讓學生體會設計的樂趣。5. 教師活動:課件展示一些生物原型,(如火龍果、郁金香花、青椒、鯉魚、猴子、蠟燭等)請學生分析相應生物形態、結構、色彩紋樣、功能等,思考生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能有效解決自己生活中杯子的問題。并嘗試進行簡要的仿生設計一只杯子。而后展示并交流自己的仿生設計屬于什么類型。6.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簡要設計。(5分鐘)完成后簡要展示自己的嘗試設計草圖,并談一談自己的仿生設計仿的是什么,屬于仿生設計的哪種類型。7. 教師活動:對學生的設計作品進行點評,點評可以是較為成熟的設計,也可以是不太成熟的學生練習。【設計意圖】 練習設計意在讓學生在思維上能將杯子的問題與本課時學習了解的仿生原型的形態、結構、色彩或紋樣等特征之間建立一種聯系,本練習評價的要點在于學生創意的這種聯系是否可行。學生在本課時的練習中可能會顯現出許多生搬硬套的仿生,這也給本課的第二課時的學習埋下了伏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