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 正確運用簡單判斷 教案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1.性質判斷的含義、組成和種類、運用性質判斷的規則;2.關系判斷的含義、組成和種類、弄清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關鍵能力:1.準確判斷簡單判斷的類型;2.掌握性質判斷的規則;3.明確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理解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的含義、結構、種類。通過分析判斷的不同類型及其種類,提高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精神。公共參與:根據準確運用性質判斷的要求,形成正確的性質判斷。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性質判斷的組成和分類性質判斷的正確應用關系判斷的組成和分類教學難點性質判斷的分類關系判斷的分類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某翁請客,見三位主客只來了一位五位陪客只來了三位,便著急地說:唉,該來的沒來!"陪客一聽,有的坐不住,走了。見主客未到齊,又有陪客走了,他更著急,脫口而出:不該走的走了!"話音剛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錯在哪兒?此翁請客失敗,他的判斷出了什么問題?你能糾正他的錯誤嗎?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此翁請客失敗,問題出在他主項與調項搭配不當,所以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狀態,最終造成誤解。此翁可以說有的該來的沒來"和有的不該走的走了"。2、新課講授(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1.性質判斷的含義及構成含義: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構成: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表示斷定對象的叫作主項。表示斷定對象性質的叫作謂項。表示主項被斷定范圍的叫作量項。起著聯結主項和謂項的作用的叫作聯項。【牛刀小試】指出下列判斷的主項和謂項。1.凡人皆有死。2.一切事物都不是沒有矛盾的。3.有的矛盾是對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4.有的科學家不是大學畢業的。點撥:1.“人”是主項,“死”是謂項。2.“事物”是主項,“沒有矛盾”是謂項。3.主項是“矛盾”,謂項是“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的”4.“科學家”是主項,“大學畢業”是謂項。探究與分享小華在作文中寫道:“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小明告訴爺爺:“公園里有一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長得很特別。”一位讀者致函某報社,批評該報:“有些又長又臭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思考:材料中引號內的語句,作為判斷的表述分別有什么問題?學生討論交流回答點撥:①第一句的錯誤之處在于“中學生”與“重要階段”,是判斷的主項與謂項關系搭配不當,應該說“中學階段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②第二句的錯誤之處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這是把概念的種屬關系誤作為全異關系,可以改為“也不是樹木”。③第三句的錯誤之處在于量項“有些”的誤用,應該改為“所有”。過渡:結合教材P33-P34,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性質判斷分為哪些種類呢?學生查閱教材及思考歸納:性質判斷的種類劃分標準 種類判斷的質 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判斷的量 全稱判斷 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特稱判斷 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單稱判斷 判斷主項反映的是單個對象“質”與“量”的結合上 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牛刀小試】以下判斷分析正確的是( )A.“自私不是美德”是一個肯定判斷,判斷的主項是“美德B.“所有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是一個特稱判斷C.“有些同志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全稱判斷D.“白求恩是偉大的國際主義者”是一個單稱判斷學生思考作答點撥:“自私不是美德”是一個否定判斷,主項是“自私”,謂項是“美德”;A錯誤。 “所有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是一個全稱判斷,量項“所有”體現了全稱;B錯誤。“有些同志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特稱判斷,“有些”體現了特稱。C錯誤。 “白求恩是偉大的國際主義者”是一個單稱判斷,這里的“白求恩”是單稱,D正確。故選D。過渡: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總結: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狀況,容易造成誤解;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與“量”都準確無誤。(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探究與分享一間房子里,有一位祖父,兩位父親,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位叔叔,還有一個侄子。思考:這間房子里至少有幾個人?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交流回答點撥:這個房間里最少有四個人,他們的關系是:祖父、父親、叔叔、孫子。過渡: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質外,還與其他事物有多種關系。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既要認識事物的性質,也要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結合教材P34-P35,思考關系判斷的含義、構成及意義學生查閱教材歸納:1.含義: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2.構成: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表示關系承擔者的叫作關系者項;表示關系者之間關系的叫作關系項;表示關系者項范圍的叫作量項。【牛刀小試】1.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的書籍能夠讓人們坐在桌子前靜靜閱讀一天全身心沉入其中。書籍也能帶領人們進入書中的世界,暢游其中。下列對“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認識正確的是( )A.屬于關系判斷 B.關系項是書籍C.關系項是人類 D.量項是進步點撥: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材料強調了書籍與人類進步的關系,屬于關系判斷,A符合題意。書籍是關系者項,B錯誤。關系項是“是”,C錯誤。量項是人類進步的,D錯誤。故選A。2.假設以下關系成立。將下列四個判斷中的關系者項的位置互換一下,原來的關系還能成立的有( )①小明與小華是同學 ②小明比小華歲數大③小明信任小華 ④小明與小華住在同一個宿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點撥: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對稱關系。在“小明與小華是同學”、“小明與小華住在同一個宿舍”這兩個判斷中,“小明”與“小華”互換,原來的“關系”還能成立;①④符合題意。在“小明比小華歲數大”,“小明信任小華”這兩個判斷中,“小明”與“小華”互換,原來的“關系”則不能成立。②③與題意不符。故選B。3.分類:事物具有多種多樣的關系。“關系的性質”可分為對稱性關系和傳遞性關系。種類 類型對稱性關系 對稱關系: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反對稱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非對稱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傳遞性關系 傳遞關系: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第三個對象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之間還具有那種關系反傳遞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非傳遞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非傳遞關系探究與分享有一位老人與一個獵人是朋友。一天,獵人送給他一只野免,老人當即將兔子做成美味,招待獵人。幾天后,有五六個人找上門來,自稱是獵人的朋友。老人便拿出剩下的兔子湯招待了他們。沒過幾天,又來了八九個人,自稱是獵人朋友的朋友。面對一幫無賴,老人端上一盆洗碗水讓他們喝,說:“既然是送兔子的朋友的朋友,就應該喝兔子湯的湯!”一幫無賴只好悻悻地走了。思考:從對象之間關系傳遞性角度來看,材料中的無賴使用的是什么關系?老人的智慧表現在哪?學生討論交流回答點撥:那些無賴將朋友這種非傳遞關系強化為傳遞關系。老人的智慧表現在:用反傳遞關系對付那些無賴不當的強化傳遞關系。過渡:正確認識關系判斷有哪些意義?學生討論交流歸納:正確認識關系判斷的意義①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②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明確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維護合法的權利,具有重要的意義。3、課堂小結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性質判斷分為多個種類。準確地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以下問題: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關系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三部分組成。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六、板書設計正確運用簡單判斷(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