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族團結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民族團結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少數民族地區的迅速發展;西部大開發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了新氣象。2、過程與方法 通過“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一目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基本觀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教材中幾幅插圖的講解,使學生逐步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一些少數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紹,使學生理解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對孔繁森先進事跡的描述,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教學過程:激情導課用多媒體出示幾組關于少數民族的圖片,來了解學生對民族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其自然導入課題---民族團結。然后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讓學生齊讀來大致了解。民主導學在學習目標之下分三大任務來達成,任務一: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少數民族?我國民族分布格局的特點?為什么會形成上述格局呢?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來自主完成,待全體學生基本完成后,提問、講解并公示答案。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多少個少數民族?(56;55)我國民族分布格局的特點?(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為什么會形成上述格局呢?(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過渡:針對這種民族分布的狀況,我國實行了什么制度來進行管理-民族區域自治,為什么要實行這種制度呢?展開小組討論,合作完成。同時教師給予適當提示。提示: 請同學們以藏族為例來進行探討(回顧相關史實,歷史上中央政權是如何管轄西藏地區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①中國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 族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中國國情和歷史傳統②各民族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適宜于合作互助,不適合分離的民族關系③近代以來,各民族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革命斗爭中,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系,形成了相互離不開的政治認同任務二:民族區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含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是何時提出的?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幾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分別是哪些?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意義)任務三:為什么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有何作用?列舉在各民族共同發展政策下少數民族得到發展的相關史實(至少3個)針對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中央實施什么重大戰略決策?收到了怎樣的成效?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事業的廣大干部中的杰出代表及所做出的貢獻(至少2例)和榮譽稱號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自主完成任務二和三。深化認識和指導行動:同學們想一想學完這一課,你能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關鍵是落實到行動中去)檢測導結師生共同完成知識網絡:隨堂練習(略)布置作業:完善導學方案中的“自我小結”,做“自主測評”和“深化拓展”民族團結政 治各民族共同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 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