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模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模擬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模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以下哪些古代國家曾是古代世界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  )
①亞歷山大帝國 ②羅馬帝國 ③埃及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于公元前4世紀后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繼位后,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伊斯蘭教的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他的繼承者們經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征服和擴張,將穆罕默德創立的阿拉伯國家建成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①③④曾是古代世界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古代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約公元前3500年,出現奴隸制的小國,約公元前31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公元前15世紀,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成為地跨亞非兩洲的大帝國,沒有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C項①③④曾是古代世界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世界史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2.(2019八上·衢州期中)學完“百家爭鳴”后,某班同學在一起討論本班任課老師的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語文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諳儒家真諦
②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③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知己知彼,頗有道家風范
④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廣收學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想問題。語文老師的管理風格體現了儒家思想真諦;兵家的鼻祖孫武在他著的《孫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軍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所以數學錢老師符合兵家風范而不是道家風范;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家的核心主張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所以科學孫老師的管理風格是典型的道家做法而不是墨家做法;法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韓非。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以法為教”。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正如社會李老師的管理風格。
B項①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中主要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的準確識記。解題的關鍵是對百家爭鳴中主要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的掌握。
3.(2019八上·柯橋月考)阿拉伯帝國在科學、文學、哲學等諸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成就屬于阿拉伯帝國的有(  )
①“阿拉伯數字” ②《醫典》 ③《天方夜譚》 ④創造“代數學”一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稱為“阿拉伯數字”。①不屬于阿拉伯帝國的成就,應排除含①的選項。
D項②③④屬于阿拉伯帝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阿拉伯的文化成就,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4.(2019八上·衢州期中)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下列有關城市歷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是當時國際性都市
B.穆罕默德在麥加創建了宗教——伊斯蘭教
C.中世紀的巴黎既是商業中心叉是貿易中心
D.中世紀時期的佛羅倫薩以商業享譽歐洲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十五至十六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因此中世紀的佛羅倫薩以手工業享譽歐洲。
ABC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中世紀時期的佛羅倫薩以商業享譽歐洲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的城市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中世紀的佛羅倫薩以手工業享譽歐洲。
5.(2019八上·江山期中)秦朝與隋朝都有對后世影響很大的制度創新。秦朝與隋朝在文化上的創新有(  )
①統一鑄造貨幣 ②統一文字 ③科舉制度 ④刺史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①統一鑄造貨幣是秦朝經濟上的措施,②統一文字是秦朝文化上的措施,③科舉制度是隋朝文化上的措施,④刺史制度是漢武帝時期政治上的措施。
B項②③是秦朝與隋朝在文化上的創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和隋朝在文化上的創新,解題關鍵是掌握秦朝和隋朝的相關知識。
6.(2019八上·柯橋月考)下圖中的①、②、③處應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  )
A.①東周;②戰國;③秦朝 B.①東周;②戰國;③東漢
C.①戰國;②東周;③秦朝 D.①戰國;②東周;③東漢
【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A項①東周;②戰國;③秦朝是圖中的①、②、③處應填寫的朝代(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夏朝至漢朝這一段時期我國朝代更替的順序。需要準確識記相關朝代的先后順序。中國王朝更迭順序口訣為: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西漢和東漢);三分魏蜀吳,二晉(西晉和東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7.(2019八上·江山期中)既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是(  )
A.敦煌 B.武威 C.龜茲 D.樓蘭
【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龜茲在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也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內容
ABD三項不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不符合題意;
C項龜茲既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城市,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2019八上·江山期中)與以下示意圖中“①”朝代相關的史實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
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
【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稱為“貞觀之治”。后來唐玄宗時期達到鼎盛,稱為“開元盛世”。
A項北魏改革,民族交融是在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時,不符合題意;
C項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符合題意;
D項崇文抑武,高度集權的是宋朝,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發展的知識點,要求具備記憶知識、分析圖片的能力。圖示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示意圖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示意圖確定正確答案。
9.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方式有民族遷徙、聯合戰斗、友好交往、和親政策、政治改革和兼并戰爭等。下列歷史現象反映“和親政策”的是(  )
①張騫出使西域
②王昭君出塞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霍去病進擊漠北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王昭君和呼韓單于通婚,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實現了和親。①張騫出使西域和④霍去病進擊漠北并沒有和少數民族首領通婚。
D項②③反映“和親政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和親。
10.(2019八上·江山期中)民族政權并立是兩宋時期的重要特征。下列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916年契丹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遼),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東京,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遼在北宋的東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ABD三項都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知道遼在北宋的東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解題的關鍵是要理清圖中所示的地理位置。
二、材料分析題
11.(2019八上·衢州期中)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圖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史記·商君列傳》
(1)根據材料一,你能獲取什么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了什么問題?
(2)根據材料二,寫出該歷史事件的名稱。結合材料二中的一句話,簡述該歷史事件與秦朝建立的聯系。
(3)根據材料二,三,列舉2項該歷史事件中“損害宗室貴戚利益”的革新措施,并說明理由。結合所學知識,三則材料共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怎樣的時代特征?
【答案】(1)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技術。
說明問題: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
(2)歷史事件:商鞅變法。
關系:“傾鄰國而雄諸侯”說明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3)革新措施1: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理由1:損害了舊貴族世襲統治的特權。
革新措施2: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理由2: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損害了舊貴族的世襲統治特權。
時代特征:社會變革。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鐵農具和牛耕出現的作用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一的兩幅圖片“鐵制農具” “穿有鼻環的牛尊”,聯系所學知識,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范圍擴大。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提高。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2)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中的“秦孝公”和“商君”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變法。材料中的“傾鄰國而雄諸侯”,意思使鄰國傾覆而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聯系所學知識,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3)本題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的認識能力。商鞅變法的法令規定,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該措施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在政治上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打擊了舊貴族,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三則材料分別從經濟和政治上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因此三則材料共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時代特征。
故答案為:(1)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技術。
說明問題: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
(2)歷史事件:商鞅變法。
關系:“傾鄰國而雄諸侯”說明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3)革新措施1: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理由1:損害了舊貴族世襲統治的特權。
革新措施2: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理由2: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損害了舊貴族的世襲統治特權。
時代特征:社會變革。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2.(2019八上·江山期中)電視臺拍攝了專題片《文明之路》,尋找西方文明的源頭,見證地中海文明的輝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第一集:《輝煌的希臘文明》
材料一:如圖
第二集:《偉大屬于羅馬》
材料二:歷史學家耶林說過:“古羅馬帝國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
第三集:《中世紀的歐洲》
材料三:隨著基督教傳播的日益廣泛和統治階級的承認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響越來越大。到了中世紀,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時期,教會的權力可以說是無限的。
(1)請用史實說明材料一圖中兩位人物代表“光榮屬于希臘”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請分別談談對羅馬第一次和第三次征服世界的認識。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1)伯里克利執政時,雅典民主政治達到全盛;荷馬著有《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以武力建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第三次: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對后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
(3)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カ;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壟斷了教育和文化,基督教是西歐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擴大公民的權力,很多公民擔任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和平等重大問題;伯利克里把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
(2)聯系所學可知,“古羅馬帝國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是指羅馬帝國通過武力建立了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古羅馬帝國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羅馬法維系帝國的統治,對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意思是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執政時,雅典民主政治達到全盛;荷馬著有《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以武力建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第三次: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對后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
(3)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カ;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壟斷了教育和文化,基督教是西歐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和圖片為切入點,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帝國等相關知識。
13.(2019八上·江山期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和葉社稷如一,于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重協社稷如一,更續姻好。”
——摘自唐蕃會盟碑
(1)圖一所展現的生產場面說明了什么?
(2)圖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那些內容?說出這次改革的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哪個歷史事件?該事件與當時的民族政策有何聯系?
(4)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認為當今應如何發展民族關系?
【答案】(1)農牧文化的交融。
(2)穿戴漢族服飾,學習漢族的禮法。孝文帝的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3)文采公主入藏。
聯系: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加強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1)鮮卑族屬于北魏時期的少數民族,主要是游牧為主,《甘肅嘉峪關地區采桑圖》說明當時鮮卑族人開始了手工業,主要是受到中原手工業的影響,體現出少數民族漢化的特點和農牧文化的交融。
(2)《北魏帝后禮佛圖》中的北魏帝后及大臣所穿的長袍,全都是漢族的服裝,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會生活巨大的變化,孝文帝改革規定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漢族服飾。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魏政權封建化的進程。
(3)根據材料二中的“……于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唐朝統治者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農牧文化的交融。
(2)穿戴漢族服飾,學習漢族的禮法。孝文帝的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3)文成公主入藏。
聯系: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加強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等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古代的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驗。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模擬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以下哪些古代國家曾是古代世界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  )
①亞歷山大帝國 ②羅馬帝國 ③埃及帝國 ④阿拉伯帝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9八上·衢州期中)學完“百家爭鳴”后,某班同學在一起討論本班任課老師的風格。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語文老師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諳儒家真諦
②科學孫老師講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③數學錢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知己知彼,頗有道家風范
④社會李老師嚴格執行班規,照章辦事,深受法家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9八上·柯橋月考)阿拉伯帝國在科學、文學、哲學等諸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成就屬于阿拉伯帝國的有(  )
①“阿拉伯數字” ②《醫典》 ③《天方夜譚》 ④創造“代數學”一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9八上·衢州期中)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下列有關城市歷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是當時國際性都市
B.穆罕默德在麥加創建了宗教——伊斯蘭教
C.中世紀的巴黎既是商業中心叉是貿易中心
D.中世紀時期的佛羅倫薩以商業享譽歐洲
5.(2019八上·江山期中)秦朝與隋朝都有對后世影響很大的制度創新。秦朝與隋朝在文化上的創新有(  )
①統一鑄造貨幣 ②統一文字 ③科舉制度 ④刺史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2019八上·柯橋月考)下圖中的①、②、③處應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  )
A.①東周;②戰國;③秦朝 B.①東周;②戰國;③東漢
C.①戰國;②東周;③秦朝 D.①戰國;②東周;③東漢
7.(2019八上·江山期中)既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是(  )
A.敦煌 B.武威 C.龜茲 D.樓蘭
8.(2019八上·江山期中)與以下示意圖中“①”朝代相關的史實是(  )
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定都建康,開發江南
C.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D.崇文抑武,高度集權
9.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方式有民族遷徙、聯合戰斗、友好交往、和親政策、政治改革和兼并戰爭等。下列歷史現象反映“和親政策”的是(  )
①張騫出使西域
②王昭君出塞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霍去病進擊漠北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2019八上·江山期中)民族政權并立是兩宋時期的重要特征。下列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  )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題
11.(2019八上·衢州期中)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圖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史記·商君列傳》
(1)根據材料一,你能獲取什么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了什么問題?
(2)根據材料二,寫出該歷史事件的名稱。結合材料二中的一句話,簡述該歷史事件與秦朝建立的聯系。
(3)根據材料二,三,列舉2項該歷史事件中“損害宗室貴戚利益”的革新措施,并說明理由。結合所學知識,三則材料共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怎樣的時代特征?
12.(2019八上·江山期中)電視臺拍攝了專題片《文明之路》,尋找西方文明的源頭,見證地中海文明的輝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第一集:《輝煌的希臘文明》
材料一:如圖
第二集:《偉大屬于羅馬》
材料二:歷史學家耶林說過:“古羅馬帝國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
第三集:《中世紀的歐洲》
材料三:隨著基督教傳播的日益廣泛和統治階級的承認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響越來越大。到了中世紀,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時期,教會的權力可以說是無限的。
(1)請用史實說明材料一圖中兩位人物代表“光榮屬于希臘”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請分別談談對羅馬第一次和第三次征服世界的認識。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3.(2019八上·江山期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和葉社稷如一,于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重協社稷如一,更續姻好。”
——摘自唐蕃會盟碑
(1)圖一所展現的生產場面說明了什么?
(2)圖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那些內容?說出這次改革的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哪個歷史事件?該事件與當時的民族政策有何聯系?
(4)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認為當今應如何發展民族關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于公元前4世紀后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大帝繼位后,出兵東征,掃蕩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后回師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伊斯蘭教的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他的繼承者們經過一系列大規模的征服和擴張,將穆罕默德創立的阿拉伯國家建成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①③④曾是古代世界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古代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約公元前3500年,出現奴隸制的小國,約公元前31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公元前15世紀,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時,成為地跨亞非兩洲的大帝國,沒有成為地跨三洲的大帝國。
C項①③④曾是古代世界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世界史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2.【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創辦私學,廣收學生,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想問題。語文老師的管理風格體現了儒家思想真諦;兵家的鼻祖孫武在他著的《孫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軍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所以數學錢老師符合兵家風范而不是道家風范;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家的核心主張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所以科學孫老師的管理風格是典型的道家做法而不是墨家做法;法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韓非。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以法為教”。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正如社會李老師的管理風格。
B項①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中主要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的準確識記。解題的關鍵是對百家爭鳴中主要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的掌握。
3.【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稱為“阿拉伯數字”。①不屬于阿拉伯帝國的成就,應排除含①的選項。
D項②③④屬于阿拉伯帝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阿拉伯的文化成就,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題目所有內容都正確。
4.【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
【解析】【分析】十五至十六世紀時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因此中世紀的佛羅倫薩以手工業享譽歐洲。
ABC三項說法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中世紀時期的佛羅倫薩以商業享譽歐洲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世紀的城市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中世紀的佛羅倫薩以手工業享譽歐洲。
5.【答案】B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①統一鑄造貨幣是秦朝經濟上的措施,②統一文字是秦朝文化上的措施,③科舉制度是隋朝文化上的措施,④刺史制度是漢武帝時期政治上的措施。
B項②③是秦朝與隋朝在文化上的創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秦朝和隋朝在文化上的創新,解題關鍵是掌握秦朝和隋朝的相關知識。
6.【答案】A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百家爭鳴;秦始皇開創大一統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A項①東周;②戰國;③秦朝是圖中的①、②、③處應填寫的朝代(時期),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夏朝至漢朝這一段時期我國朝代更替的順序。需要準確識記相關朝代的先后順序。中國王朝更迭順序口訣為: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西漢和東漢);三分魏蜀吳,二晉(西晉和東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7.【答案】C
【知識點】探究絲綢之路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龜茲在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也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內容
ABD三項不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不符合題意;
C項龜茲既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歷代中央王朝統治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的城市,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答案】C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隋朝滅亡之后,李淵建立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現了繁榮的景象,稱為“貞觀之治”。后來唐玄宗時期達到鼎盛,稱為“開元盛世”。
A項北魏改革,民族交融是在南北朝時期,不符合題意;
B項定都建康,開發江南是在東晉時,不符合題意;
C項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符合題意;
D項崇文抑武,高度集權的是宋朝,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唐朝社會發展的知識點,要求具備記憶知識、分析圖片的能力。圖示型題目必須認真觀察分析示意圖中包含的文字,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示意圖確定正確答案。
9.【答案】D
【知識點】開疆拓土與對外交流;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王昭君和呼韓單于通婚,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實現了和親。①張騫出使西域和④霍去病進擊漠北并沒有和少數民族首領通婚。
D項②③反映“和親政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和親。
10.【答案】C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916年契丹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遼),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東京,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遼在北宋的東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ABD三項都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知道遼在北宋的東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解題的關鍵是要理清圖中所示的地理位置。
11.【答案】(1)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技術。
說明問題: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
(2)歷史事件:商鞅變法。
關系:“傾鄰國而雄諸侯”說明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3)革新措施1: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理由1:損害了舊貴族世襲統治的特權。
革新措施2: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理由2: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損害了舊貴族的世襲統治特權。
時代特征:社會變革。
【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鐵農具和牛耕出現的作用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一的兩幅圖片“鐵制農具” “穿有鼻環的牛尊”,聯系所學知識,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范圍擴大。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提高。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2)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二中的“秦孝公”和“商君”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變法。材料中的“傾鄰國而雄諸侯”,意思使鄰國傾覆而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聯系所學知識,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3)本題考查學生對商鞅變法的認識能力。商鞅變法的法令規定,獎勵軍功,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該措施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在政治上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打擊了舊貴族,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三則材料分別從經濟和政治上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因此三則材料共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時代特征。
故答案為:(1)歷史信息: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技術。
說明問題: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
(2)歷史事件:商鞅變法。
關系:“傾鄰國而雄諸侯”說明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增,成為戰國中后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3)革新措施1:獎勵軍功,立有軍功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理由1:損害了舊貴族世襲統治的特權。
革新措施2: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理由2: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損害了舊貴族的世襲統治特權。
時代特征:社會變革。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
12.【答案】(1)伯里克利執政時,雅典民主政治達到全盛;荷馬著有《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以武力建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第三次: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對后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
(3)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カ;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壟斷了教育和文化,基督教是西歐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解析】【分析】(1)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擴大公民的權力,很多公民擔任政府公職,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戰爭、和平等重大問題;伯利克里把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希臘盲詩人荷馬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
(2)聯系所學可知,“古羅馬帝國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是指羅馬帝國通過武力建立了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古羅馬帝國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是指羅馬法維系帝國的統治,對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材料三中“它在歐洲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意思是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執政時,雅典民主政治達到全盛;荷馬著有《荷馬史詩》,是世界聞名的長篇文學作品。
(2)第一次:以武力建立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第三次:羅馬法(或《十二銅表法》),對后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是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
(3)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カ;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壟斷了教育和文化,基督教是西歐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和圖片為切入點,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帝國等相關知識。
13.【答案】(1)農牧文化的交融。
(2)穿戴漢族服飾,學習漢族的禮法。孝文帝的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3)文采公主入藏。
聯系: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加強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知識點】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與對外交流
【解析】【分析】(1)鮮卑族屬于北魏時期的少數民族,主要是游牧為主,《甘肅嘉峪關地區采桑圖》說明當時鮮卑族人開始了手工業,主要是受到中原手工業的影響,體現出少數民族漢化的特點和農牧文化的交融。
(2)《北魏帝后禮佛圖》中的北魏帝后及大臣所穿的長袍,全都是漢族的服裝,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會生活巨大的變化,孝文帝改革規定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漢族服飾。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魏政權封建化的進程。
(3)根據材料二中的“……于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唐太宗時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唐朝統治者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農牧文化的交融。
(2)穿戴漢族服飾,學習漢族的禮法。孝文帝的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傳統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3)文成公主入藏。
聯系: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對加強唐蕃友好和發展吐蕃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加強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等相關知識。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古代的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驗。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黔东| 贺州市| 正定县| 得荣县| 延津县| 肇庆市| 彭山县| 隆安县| 普宁市| 高密市| 石家庄市| 财经| 镇安县| 庆元县| 谢通门县| 宝应县| 沙洋县| 来宾市| 邻水| 安龙县| 巫溪县| 安化县| 治县。| 奉贤区| 永安市| 原平市| 花莲市| 九龙坡区| 封丘县| 博野县| 荣昌县| 扎赉特旗| 长白| 乡宁县| 威海市| 莆田市| 响水县| 张家口市| 屏东市|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