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3課 擁抱大自然教學目標1、了解、欣賞大自然的景觀和人文景觀2、學會“尋美”,學會判斷建筑與環境協調不協調3、學會用攝影、繪畫、詩歌、散文等形式表達美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圖片,電子課件。學生準備:尋找美的景物,進行攝影、畫畫。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引入新課:大自然的美包括自然景觀美和人文景觀美1、自然景觀美——形象美、色彩美、動態美、聽覺美① 形象美分為:雄、奇、險、秀、幽。例如:泰山天下雄,黃山天下奇,華山天下險,娥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②色彩美:一年四季的變化,一日時間的變化,陰晴雨雪的變化,從銀色的雪域高原到湛藍的浩瀚海洋,從北國的黑土地、黃土地到南國的磚紅壤,上有藍天白云、下有絢麗多彩的果木花草。③動態美:山為水動,水為山轉,流水飛瀑;風吹林動,流云飄煙、飛禽走獸使自然景觀富有動感。④ 聽覺美:溪流山間,瀑落深潭,泉瀉清池,雨打芭蕉,風起松濤,幽林鳥語,寂夜蟲鳴能給人們音樂般的享受。2、人文景觀美——人文景觀美是人類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的印記,例如:村落、農田、碑、塔等。主要是建筑美、碑刻、摩崖石刻、書畫題記、歷史遺跡等文化遺跡的美、神話傳說的美、文化習俗、風土人情之美。①建筑美:建筑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并強化自然美,是建筑美的關鍵。以“雄偉”為審美特征的建筑常在山脊、山頂及明坡上;以“險峻”為審美特征的建筑多臨懸崖、依陡壁,突出其險峻;以“秀麗”為審美特征的建筑多依山傍水,有林木掩映;以“幽深”為特色的建筑常選擇在山麓、山谷、山間小盆地的古樹茂林之中。②碑刻、摩崖石刻、書畫題記、歷史遺跡等文化遺跡的美:如泰山,自秦代李斯石刻到清末,留下了上千處石刻,所刻字體,楷、草、隸、篆無所不有。③神話傳說的美: r如云南石林的阿詩瑪、三峽之畔的神女峰、山東蓬萊的八仙過海、桂林七星的劉三姐等。④文化習俗、風土人情之美: 如云南蒼山洱海的白族風情、西雙版納的傣族習俗。3、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美——“天人合一、和諧生美“是中國景觀美的最大特色之一,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美體現在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巧妙融合上。小結: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