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西歐莊園》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中世紀的概念;莊園;莊園土地分類;莊園法庭等基本概念,史實。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知道領主和佃戶之間的關系;莊園法庭相關的知識。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西歐莊園里領 主 和佃戶之間的關系以及莊園的管理,分析西歐莊園的特點。通過本課學習分析,莊園法庭的作用、實質。【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西歐莊園的特點。難點:比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古代社會農民的異同。【教學過程】導入:“中古”:也稱“中世紀” ,指封建社會歷史階段。城堡是西歐中世紀封建莊園經濟的產物,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新課:領主與佃戶學生閱讀教材,回答以下問題:(1)西歐莊園形成于何時?盛行于何時 ?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自那時起,歐洲絕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莊園里。分析西歐莊園的性質?莊園的主要工作是農業,同時也有手工業,有木匠、鐵匠,莊園自己釀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師,總之,莊園生產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產品。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在西歐莊園里主要生活著哪些人?領主、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領主:封建社會中受封領地或采邑的封建主。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是最高統治者,享有行政司法權力及其他特權,大領主除設置官吏、法庭、監獄外,還設關卡、收賦稅、鑄貨幣。領主對農奴或農民實行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領主是國主或上級領主的附庸,要履行服兵役、納貢賦及其他義務。歐洲中世紀占有領地的僧侶貴族、農奴主、莊園主也稱為封建領主。這三大領主占有大部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產資料,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有農奴的人身。佃戶: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經濟下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在中國,不同時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莊戶、佃戶等稱謂。西歐封建領主制經濟下承租份地的農民也稱佃農。(4)在莊園里土地是如何劃分的?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共用地”,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按照規定共同使用。佃戶每周要在領主土地上勞動3天,剩下時間才屬于自己。領主還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分析領主與佃戶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領主與佃戶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佃戶有義務為領主勞動,領主也不能隨意沒收佃戶的土地,他們之間具有一定的契約關系。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他們的土地。二、西歐莊園法庭學生結合教材和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只要領主的磨坊能夠磨面粉,就不得到莊園以外磨面粉,違者罰款20先令。材料二 :下列諸人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還要罰款。不按規定價格賣酒,也要罰款。材料中反映了西歐莊園具有什么權?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司法權;領主或他的管家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莊園法庭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基本手段是什么?罰金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為會受到法庭的制裁?法庭起到了什么作用?佃戶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到莊園以外磨面粉、侵犯全體村民權益的行為等。維護莊園公共秩序4、西歐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是什么?習慣法或村法5、我們怎樣看待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6、莊園法庭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開庭的時間、地點不固定。一般是每隔一段時期為了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有時候在領主宅地的廳堂,有時候在教堂,有時候在莊園的大樹下。課堂小結:示意圖莊園是歐洲中世紀經濟的基礎。由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開始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后,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 莊園內部的關系是領主壓迫、剝削依附農民或農奴的關系。 這一時期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莊園法庭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也有利于維護佃戶的權益,同時莊園也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探究: 比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古代社會農民的異同相同點:都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都受到封建主的剝削。不同點:西歐莊園的農民主要以勞役的方式受領主剝削;而中國古代的農民則主要以實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西歐農民的土地權利受到法庭的保護,佃戶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領主與佃戶之間存在契約關系,而中國古代的農民幾乎沒有土地,對地主的依附性極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