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7、活動課:考察近代歷史遺跡一、教材分析本課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最后一課,是一節(jié)活動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與近代中國有關(guān)的建筑物、紀念館等歷史遺跡,感受近代中國歷史。活動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保護文物,保護歷史遺跡的意識。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近代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假期也對一些較為知名的歷史遺跡進行了考察,而本節(jié)活動課能夠提升學生對歷史遺跡的參觀興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近代中國歷史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靈活,學生積極性高,樂于表現(xiàn)自己。三、活動目標1了解武漢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事物、搜索歷史信息的能力;3學會實地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拍攝搜集歷史資料的經(jīng)驗。4喚起學生保護文物的意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教學重難點重點:近代武漢的重大歷史事件難點:近代武漢的地位五、課前準備學生提前搜索資料:武昌革命紀念館,武漢大學,黎元洪墓等。六、教學過程導(dǎo)入:大家過早了嗎?(一)“過早”是什么意思?(二)武漢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景點?你覺得你喜歡武漢的什么?近代史上又有哪些名人?武漢由武昌、漢口、漢陽組成。武漢大學、辛亥革命紀念館、閱馬場、晴川閣、黃鶴樓、長江大橋、戶部巷、熱干面、歌曲《保衛(wèi)大武漢》......黎元洪、惲代英、項英等何為“大武漢” 中國歷史上稱之為“大”的城市,一個是上海,再就是武漢。“大武漢”之稱由來久矣。大武漢非武漢人的自稱,而是源于廣東中山人氏的概括。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里說:“要把武漢建成紐約、倫敦之大,要建設(shè)成東方的芝加哥”。辛亥首義成功,中山先生稱“武漢一呼,四方響應(yīng)”。武漢影響之大,可見一斑。說到大武漢,不能不提到張之洞。這位晚清重臣,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的開拓者,近代改革開放新風的引領(lǐng)者之一,在長達18年的湖廣總督任上,在武漢辦學堂、開(兵)工廠、修鐵路、筑大堤,使武漢備受全國矚目,一躍而為“僅次于上海的大都會”。大革命時期,武漢曾經(jīng)成為革命的中心。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武漢又一度成為全國“抗戰(zhàn)”的中心。當時有一首響徹全國的歌,歌名就叫《保衛(wèi)大武漢》,歌中唱道:“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我們要堅決保衛(wèi)她,像西班牙保衛(wèi)馬德里”,“用我們無窮的威力,保衛(wèi)大武漢”。大武漢確有其大。登上黃鶴樓,極目楚天,武漢之大氣大勢盡收眼底:兩江交匯,龜蛇相望,三鎮(zhèn)鼎立,大江東去。武漢市域之浩蕩,氣勢之磅礴,不可不謂之大。(四)近代歷史上的武漢都發(fā)生過哪些大事?1911年辛亥革命首義在武昌1926年北伐軍攻占武漢三鎮(zhèn)1927年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中共五大在漢召開;八七會議召開1938年武漢會戰(zhàn),后淪陷1949年武漢三鎮(zhèn)解放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于武昌,宣布脫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建立武昌起義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三鎮(zhèn)鼎立,以武昌為湖北省省會。1914年屬江漢道。 1926年,北伐軍攻占武漢三鎮(zhèn),劃武昌縣城區(qū)為武昌市,改夏口縣為漢口市,并轄漢陽縣城 。 1927年元旦,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武漢。1月5日,數(shù)十萬群眾沖擊了漢口英租界,2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收回該租界。4月18日,武昌起義“首義廣場”的孫中山立像,武漢市政府成立,武昌市與漢口市(含漢陽縣城)合并作為首都成為武漢特別市。今天武漢市其歷史只有81年。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8月7日中國共產(chǎn)黨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追究陳武昌起義“首義廣場”的孫中山立像獨秀的責任,決定中國共產(chǎn)黨今后將采取武裝暴動的方式來反對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 1949年,武漢三鎮(zhèn)均由解放軍接管。活動標題:鄭州市七十六中第一屆導(dǎo)游風采大賽抽簽一種食物:熱干面一座紀念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一個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一個人物:黎元洪一所大學:武漢大學(2)活動規(guī)則1、五位同學作為評委;2、題目抽簽決定,小組討論所抽題目。3、五分鐘后,開始展示。(3)導(dǎo)游詞格式景點介紹:我是xxxx,大家可以叫我魏導(dǎo),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周師傅,他有多年的駕駛經(jīng)驗,大家可以放心乘坐。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人物介紹:我是xxxx,大家可以叫我魏導(dǎo),我來給大家介紹歷史上著名的人物xxx。(4)評分細則:1、時間三分鐘;滿分2分。2、史實準確,語言簡潔、生動有趣;滿分2分。3、說出自己感受者加一分,總分不能超過十分。滿分2分。4、講解結(jié)束,由其他小組成員提問一個問題。滿分2分。第1小組 第2小組 第3小組 第4小組 第5小組計分選出最佳導(dǎo)游;同時,全體同學選出最佳人氣獎。最佳小組獎項。頒獎。(七)保護歷史遺跡保護文物每年武大櫻花盛開的時候,有無數(shù)游客前往校園參觀,但是,為了拍照,一些游客刻意晃動櫻花樹,隨意折斷櫻花花枝,在學校的民國建筑物上涂畫,對此,你應(yīng)該如何勸說?板書設(shè)計追尋你的足跡,送你一把油紙傘——大江大河大武漢黎元洪、辛亥革命紀念館、武漢大學、漢陽兵工廠八、教學反思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對于歷史遺跡的講解不到位,整節(jié)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資料:1、熱干面武漢夏天高溫,跨時長,長期以來人們在面條中加入食用堿以防變質(zhì),這就是熱干面的前身—切面。 “三天過早異平常,一頓狼餐飯可忘。 切面豆絲干線粉,魚餐圓子滾雞湯。”——清朝《漢口竹枝詞》20世紀初,食販李包延續(xù)前人切面做法,將面煮熟、瀝水、拌上香油等做成熱干面。后蔡明偉繼承了李包的技藝,打造了“蔡林記熱干面”。蔡明偉給這個面起了個名叫“麻醬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記時才正式叫“熱干面”。2、黎元洪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經(jīng),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tǒng)、第二任大總統(tǒng)。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tǒng)領(lǐng)。1911年,武昌起義后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tǒng)兼領(lǐng)鄂督。1913年,支持袁世凱鎮(zhèn)壓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凱、黎元洪分別當上正副大總統(tǒng)。黎元洪又支持袁世凱解散國會,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兼任御用的參政院院長。1916年6月,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tǒng),宣布恢復(fù)約法,召集國會。但實際權(quán)力則為國務(wù)總理、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段擺布,形成“府院之爭”。段祺瑞利用張勛將黎驅(qū)走,由副總統(tǒng)馮國璋代行大總統(tǒng)。1922年6月,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tǒng)徐世昌,請黎元洪復(fù)職。黎元洪復(fù)任總統(tǒng)后,無實權(quán)。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辭職,退出政壇,移居天津投資實業(yè)。對黎元洪的評價:“辛亥革命不是單一的產(chǎn)物,對于從舊營壘出來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投入民國陣營,起到各種作用的一批人要給予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黎元洪‘被動革命’,有歷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他愛兵,親民,支持革命,政聲好,當時請他出來是必然,符合邏輯。”——武漢大學馮天瑜“在鞏固共和成果的跌宕起伏的歷史過程中,黎元洪為保衛(wèi)共和成果作出了貢獻,這是他的了不起之處。” ——章開沅3、漢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是晚清時期洋務(wù)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創(chuàng)辦的軍工制造企業(yè),原名湖北槍炮廠,于1892年動工,1894年建成。雖然漢陽兵工廠創(chuàng)建時間晚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軍工企業(yè),但由于不惜巨資從德國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制造連珠毛瑟槍和克虜伯山炮等成套設(shè)備,所生產(chǎn)的漢陽式79步槍(漢陽造)、陸路快炮、過山快炮,均是當時較先進的軍事裝備,因此,成為晚清規(guī)模最大、設(shè)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yè)。武漢大學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向清朝光緒帝上奏《設(shè)立自強學堂片》。他認為“蓋聞經(jīng)國以自強為本”、“自強之道,以教育人才為先”,故取“自強”二字。這座新式高等專門學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閣大朝街口。開辦之初,設(shè)方言、算學、格致、商務(wù)四門,由此揭開了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序幕。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學堂因教育經(jīng)費緊張被迫暫停辦學。此后湖北時局動蕩,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清朝迅速滅亡,方言學堂無法立即復(fù)校,武漢大學辦學中斷。1924年,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35年,學校開辦研究生教育。 1937年,國立武漢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國立浙江大學統(tǒng)一進行招生考試,從而躋身“民國五大名校”。1949年武漢解放時,國立武漢大學被中國共產(chǎn)黨接管并更名為武漢大學,繼續(xù)辦學。關(guān)于武大櫻花從二十八株國恥之花,到千株人文之花,不僅見證了中日兩國的關(guān)系變化,更承載了武大的歷史底蘊。1939年,日軍當年在武漢大學種下的櫻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櫻花,由于周恩來曾住在珞珈山從事抗日救亡活動,于是將其中50株轉(zhuǎn)贈武大,栽植于半山廬前。1980年代、1990年代,為紀念中日友好,日本友人又先后兩次贈送櫻花樹苗。民國時期武漢大學校歌黃鵠(hú)一舉兮,知山川之紆(yū)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圓方。試選珞珈(luòjiā)勝處,安置百畝宮室,英雋(jùn)與翱翔。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朝斯夕斯,日就月將。念茫茫宙合,悠悠文物;任重道遠,來日亦何長。努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