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中華民國的成立;清帝退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內容及其性質。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敗,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明白,由于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勾結破壞,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無法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教學難點 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性質的認識;理解辛亥革命的結果。【學情分析】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課外知識較少,對于圖片、字迷、對聯會感興趣,所以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完成教學任務。【教法學法】教法 應用多媒體教學法、講述法、比較法、引導啟發法。學法 運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法。【創新點】結合自己的課題內容利用字迷法導入,利用對聯法評價歷史人物。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明線(貫通知識體系)與暗線(滲透學習方法與具體目標)并存的方式。【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課時】 1課時【課型】 新授課【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2分鐘)采用字迷法(速記方法趣味法中的一種):“孫中山革命未成,蔣介石空口和平,張作霖分霸東北,毛澤東四下發兵”打一字,謎底為“燕”字。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有人會認為孫中山先生革命未成呢 他領導的辛亥革命主要成功在哪?失敗又在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本課學習”來導入本課。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輕松導入。二、講授新課(30分鐘)(一)一、圓夢——民國之建(明線)(8分鐘)1、觀看視頻→梳理主干(暗線) 通過觀看孫中山回國并就任臨時大總統的視頻,請同學填寫表格,并進行簡要強調和講解。政府名稱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間首都總統副總統機構國旗紀年意義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補充知識,學會梳理知識脈絡。2、拓展知識→區分紀年(暗線) 通過三張圖片展示歷史中常用的四種紀年:干支紀年、年號紀年、民國紀年和公元紀年。并對每種紀年簡要講解,重點強調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關系。設計意圖:補充課外知識,滲透中考考點。(二)二、竊夢——民國之壑(明線)(11分鐘)1、開動腦筋→突破疑難(暗線) 設置問題:辛亥革命后,國內外形勢是怎樣的?孫中山為什么會讓位給袁世凱?通過設置“史料研讀→論從史出”來解決。史料研讀→論從史出(暗線) 通過兩組圖片、三則文字材料來分析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面臨嚴峻的形勢,不得不讓位給袁世凱。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如何用論從史出的方法來分析歷史史實。并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中設置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做到自然流暢。)2、閱讀教材→梳理主干(暗線)二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_______下詔退位,清朝統治結束。2.竊取果實:(1)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職。(2)袁世凱通電聲明擁護共和后,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3)3月,_______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職務,臨時政府遷往_____。設計意圖:鞏固基礎知識;強調基本史實不要混淆。(三)三、護夢——民國之固(明線)(11分鐘)1、比較不同→突出進步(暗線) 設置表格比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與近代清朝法律的進步性。并對每一項詳加講解。項目 近代清朝法律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國家主權 國家主權在滿清貴族 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權力 “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即王權至上 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和權利立法權 君主頒行法律并對立法有否決權 參議院行使立法權行政權 君主享有最高行政權 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權 君主擁有最高司法權 司法獨立1 性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②意義: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設計意圖:通過表格形式進行對比,突破重難點。學會使用表格對比和分析史實。2、開動腦筋→突破疑難(暗線) 設置問題:“有人說:‘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敗的一面?!阃膺@種說法嗎?為什么?”采用“合作探究、暢所欲言”分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問題。學生代表發言,教師補充。設計意圖:突破重難點,學會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3、欣賞對聯→評價人物(暗線) 展示蔡元培先生寫給孫中山先生的挽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競之功?!焙土硪桓泵駠鴷r期國人寫給袁世凱的門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眮矸治鲈u價兩位歷史人物。最后進行感情升華:我們將來都要學習孫中山流芳千古,不要學袁世凱遺臭萬年。設計意圖: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評價歷史人物。并進行情感教育,感情升華。三、課堂小結(3分鐘)小結本課→梳理體系設計意圖:梳理知識脈絡,貫通知識體系,進行感情升華。四、課堂檢測(5分鐘)課堂檢測→小試牛刀1、20世紀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為時代歌聲。歌曲唱到:“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幫新造,飄揚五色旗……”歌詞中的“舊幫新造”是( )A.中華民國的成立 B. 維新變法的頒布C.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D.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2、1912年,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這意味著中國( )A .封建統治的結束 B .專制統治的結束C .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D .君主立憲制的結束3.材料:翻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的歷史,人們發現混合的改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落后挨打的現實,必須徹底埋葬舊制度。于是革命黨人舉起義旗,發動革命,推翻舊王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然而,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條約并沒有廢除;從農村到城市,很多人家還是把君主當作神來供奉。(1)材料中“革命”指什么歷史事件?指出這場革命的指導思想。(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這場“革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不得摘抄原文)(3)結合材料談談對“這場革命引起的變化畢竟是有限的”這句話的認識。(不得摘抄原文)設計意圖:實現講練結合,鞏固基礎知識,區別易混淆點和補充知識。五、板書設計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背景1、中華民國的建立 過程意義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時間頒布機構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內容地位【教學反思】(另附)背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經過中華民國的建立圓夢意義中華民國的創建內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意義護夢辛亥革命的結果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竊夢追夢,無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