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2017課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族的建立第8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一、學習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和學習歷史的興趣,但他們的學習方法仍需培養,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理性思維和歷史學科素養亟待加強。本課的設計,就是利用大量的史料、故事素材和問題引導,讓學生置身于當時的社會環境去看待歷史、理解歷史,培養辯證的、批判性的歷史思維,內化為自身能力,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二、教學目標課程標準: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知識與技能:依時間的順序,初步了解孫中山的早期活動、同盟會的成立、三民主義的提出、同盟會成立后,革命志士發動的武裝起義。分析孫中山成為革命先行者與他一系列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孫中山的革命道路。過程與方法:通過材料法,認識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通過故事法,講述孫中山和革命志士們的革命活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孫中山百折不撓追尋救國之路的探索精神、大無畏的革命勇氣和堅持民主共和的堅定立場,學習革命黨人為國為民、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孫中山的革命精神教學難點:對三民主義的理解;怎么理解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解決重難點措施:通過補充適當的材料、設計表格,引導學生了解同盟會成立的背景、綱領等細節。通過閱讀和分析材料,幫助學生解讀三民主義的內涵,了解三民主義的意義。在講述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中,注意補充孫中山所處時代的背景和孫中山的經歷,結合故事法,引導學生認識到他作為革命先行者的獨特意義。四、整體構思關于《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這一課,《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部編版)給出了明確的要求,即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孫中山一生的事業和夢想。因此,本課決定以“夢想”為本課教學的主題,本課采用了學案導學和情境再現、移境異情、升華代入的教學方法,滲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建構課堂。整體流程:課前學案自學——中國夢導入——孫中山的救國夢和革命歷程——學習孫中山精神 ——踐行偉大的中國夢。通過教師引導、多媒體烘托、史料支撐、學生活動的手段來實現“復現情境——體驗感受——激發情感——升華轉化”的學習任務;通過生動的“筑夢——踐夢——圓夢”的構思,讓學生感觸孫中山的那個時代,直觀感受孫中山人生不同階段變化。體驗學習孫中山精神的偉大和他的人格魅力,并樹立遠大理想,實現歷史教學培根鑄魂的功能。五、教學方法教授法:學導式教學法、讀書指導法、遷移式指導法、談話法、任務驅動法學習方法:發現法、探究學習法、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六、教學實施(一)導入新課(1)幻燈片展示圖片:問你有夢想嗎?(激發興趣,引起注意)(2)教師提問:中國夢的內容?(呼應主題,滲透“三進”要求)學生齊答,教師引導。(3)幻燈片展示圖片: 央廣網節選“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近在咫尺。在中華民族即將復興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位中華民族復興的先驅者。”教師提問:這個“他(這位中華民族復興的先驅者)”是誰?教師過渡: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8課《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走近近代民主革命的造夢師。 走進近代民主革命的夢工場。(二)講授新課第一環節:【夢境一】筑夢追夢: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1、筑夢——少年孫中山的救國夢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答)孫中山少年時心中的英雄是誰?學生回答:洪秀全。教師活動:引申習近平總書記論英雄,并說明習總書記小時候心中的英雄岳飛和精忠衛國的故事,培養學生英雄情節和遠大理想。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洪秀全會成為孫中山心目中的英雄的原因,理解孫中山少年時的反抗精神。2、追夢——青年孫中山救國思想的演變歷程教師活動:出示幻燈片,提示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和角度、啟發學生思維。教師總結:(故事講解)孫中山因為自少年時代起對反清人士的崇拜、受西方教育的影響、看到清政府的腐敗,于是從“醫人”開始走上“醫國”的道路,那救國該往哪兒走呢?學生閱讀學案出示材料——孫中山改志:(一)從醫人到醫國。材料:幼年的孫中山很聰慧,博聞強識。崇拜英雄,四處學習。后來在哥哥的幫助下到檀香山、香港和廣東等地學習,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教育。在校學習期間,萌發了“改良祖國,拯救同群”的愿望。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孫中山認為“醫國”比“醫人”更重要,便“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尋求救國途徑。【問題設計】依據材料,請回答:孫中山為什么會從“醫人”轉變為“醫國”?(二)矢志革命獨險行:從改良到革命;從起義到流亡。1.從改良到革命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試觀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1894年 6月材料二:(1894年11月)孫中山說:“乃以庸奴(指清政府)誤國,涂(荼)毒蒼生,一蹶不興,如斯之極。方今強鄰環列,蠶食鯨吞……。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指國家)之將傾。”(1)1894年6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什么?(2)1894年11月,孫中山怎么看清政府與當時的國家?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了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清國政體是一個明顯失敗的政體。——《紐約時報》對甲午中日戰爭的報道2.出示材料讓學生體會革命的道路選擇的艱苦卓絕的意志“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3、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1)創建興中會: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創建了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材料:“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興中會入會誓詞(2)謀劃廣州起義失敗講故事:共和革命犧牲第一人---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幼年的同學。他曾把父親的遺產來資助在海外活動的孫中山。1895年他協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并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地。他親手繪制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起義消息暴露后,陸皓東怕被清政府發現,一個人回去銷毀相關資料,結果被清政府逮捕并殺害了。孫中山后來稱他為“共和革命犧牲第一人”。就在陸皓東被殺害的第7天,孫中山憤然地剪去了自己的發辮,脫下長袍,以示自己與清政府斗爭到底的決心。出示材料:“當初次革命之失敗后,舉國輿論莫不曰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詛咒謾罵之聲不絕于耳。”孫中山在策劃第一次武裝起義失敗后,社會上將革命視為“亂臣賊子”。教師過渡:也就是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開始了海外流亡的歷史。教師總結:孫中山早期的革命道路非常艱辛,受到反革命力量的阻擋和民眾的誤解,但革命事業沒有就此停止,革命進程仍在向前發展,體現了孫中山偉大的革命精神的勇氣。【本環節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生生合作,加深對孫中山早年經歷的認識;通過學生閱讀史料,理清孫中山早年經歷的發展脈絡,歸納概括孫中山思想的轉變,培養學生解讀和運用史料解釋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孫中山思想轉變的原因,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培養學生運用唯物史觀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材料閱讀和分析,了解孫中山早期從“醫人”到“醫國”的轉變的外因和內因,突出孫中山的愛國之心,為后面孫中山踏上革命道路和持之以恒地進行革命斗爭進行鋪墊。第二環節【夢境二】探夢尋夢:孫中山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1、其他革命黨人的早期革命活動教師活動:強調“當時”的國家形勢,突出革命走向高潮的背景。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39—40頁,口頭歸納出現的革命思想著作和革命團體。教師展示:①革命著作: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革命軍》,陳天華《猛回頭》和《警世鐘》;②革命團體:華興會、光復會。2、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活動的特征這些革命活動有什么重要作用?有沒有不足之處?(引發深入思考,為孫中山成為領袖做鋪墊)(1)出示圖片:(2)提出問題:請結合“革命團體建立”圖分析同盟會建立的重要性。(方法突破:從空間上尋找各個革命團體的分布特征)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提升。【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革命團體的建立”的圖片,革命實行的發展和缺乏統一領導力量分散的不足,讓學生同空間上體會同盟會建立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從而過渡到下一個探究問題。3、中年孫中山成為資產階級革命黨公認的領袖(1)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啟發,最后總結提煉。(2)教師總結概括:(PPT)【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對孫中山成為革命黨公認領袖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歷史思維,引出孫中山對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貢獻——提出并闡發形成“三民主義”理論體系。第三環節【夢境三】踐夢圓夢:創立同盟會闡發三民主義1、根據同盟會的創立思考孫中山做出了哪些貢獻?幻燈片顯示表格,學生梳理,按照提示總結。2、三民主義的提出教師展示圖片,學生分析三民主義的內容、意義,及三民主義的內在關系?3、孫中山的革命精神教師提問:孫中山圓夢了嗎,雖然沒有完成但是革命精神尤為寶貴,引導學生總結。【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表格材料的閱讀和分析,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意識。以“暢言”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質疑,拋出問題,課堂討論解決的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三民主義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了解到這時期民主革命思想成為了一種思潮,知道孫中山的革命目標,認識孫中山會匯聚革命力量、提出科學理論指導作出的努力。通過分析三民主義的內容和意義、設置問題“孫中山最終圓夢了嗎”, 分析革命的任務的復雜與艱巨,反映出資產階級的局限性和共產黨人接續革命的必然性,為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分析孫中山偉大精神做好鋪墊。(三)課堂升華踐行偉大的中國夢。教師提問:通過本課我們應該學習孫中山哪些精神?【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了解孫中山及革命黨人的革命歷程和百折不撓為國為民的革命精神,讓學生學而有悟、學而有獲,使學生的情感有所升華,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并讓學生深入理解本課主題——“革命先行者”。通過習近平總書記紀念孫中山的講話,加深學生歲孫中山“革命先行者”的認識,實現學生樹立以孫中山為榜樣、勵志成才、為國為民的理想,體會中國共產黨開辟的事業更加光榮偉大,增強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性。七、【教學反思】1、 本課采用了學案導學和情境再現、移境異情、升華代入的教學方法。設計流程:課前學案自學——中國夢導入——孫中山的救國夢和革命歷程——學習孫中山精神 ——踐行偉大的中國夢。教師引導、多媒體烘托、史料支撐、學生活動的手段來實現“復現情境——體驗感受——激發情感——升華轉化”的學習任務;通過生動的“筑夢——踐夢——圓夢”的設計讓學生感觸孫中山的那個時代,直觀感受孫中山人生不同階段變化。體驗學習孫中山精神的偉大和他的人格魅力,并樹立遠大理想,實現歷史教學培根鑄魂的功能。2、本課的知識點在學習的時候側重讓學生在整體上加以把握,并且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回顧已有知識,在老師指引下得到新的結論。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知識結構,構建新的知識點。3、采用多媒體課件授課,課件資料豐富,還配合材料分析,因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昂。從多種角度帶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4、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一些問題:語言方面還需錘煉,在授課中要盡量把話講得形象、直觀、明快、生動,同時注意留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小組活動更加充分。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