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 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 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試卷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60 分鐘。2 .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答題前,請在答題卷上方填寫學校、班級、姓名, 并填涂準考證號。3 .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題卷上無效,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 序號相對應。4.考試結束,上交答題卷。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2021年12月3日,作為“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讀右圖,回答第1—2題。1.下列關于老撾首都萬象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A. 位于低緯度,北溫帶B. 位于東半球,北半球C. 位于昆明的南部,曼谷的西北部D. 位于南亞的中南半島2.沿著中老鐵路線行進, 沿途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金色的麥浪翻滾 B. 貢多拉在河間穿行C. 可愛的羊駝和駱馬 D. 傳統民居高腳屋3.下列防疫健康碼所代表的省份描述正確的是( )A.①是我國的位于我國西部地區,是牧人的天堂;B.②位于我國第三階梯,是我國的經濟中心;C.③簡稱隴,農作物一般為一年一熟D.④位于黃土高原,人口密集,存在土地荒漠化問題氣象數據顯示:我國大約四分之一的地區在4月份晝夜溫差達到一年中最大,從1991年至2020年間17個省會級城市4月份晝夜溫差超過10℃。下圖為4月份晝夜溫差超過10℃的前10個城市及溫差值(單位:℃)。據此完成4~5題。4.該月份晝夜溫差超過10℃的前10個省會城市,大多數位于我國()A、西北地區 B、青藏地區 C、北方地區 D、南方地區5.圖中城市晝夜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該月份這些城市( )A.受東南季風影響 B.白晝達一年中最長C.以陰雨天氣為主 D.以晴朗天氣為主6. 讀“讀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與年降水量分布圖”,完成6~8題。6.導致西北地區自東向西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地球運動 B.地形地勢 C.緯度位置 D.海陸位置7.圖中甲地瓜果特別甜的原因主要是A.晝夜溫差大B.灌溉水源多 C.沙質土壤疏松 D.環境污染小8.圖中甲地沿河樹木多為( )A.耐寒的白樺 B.耐澇的垂柳 C.耐旱的胡楊 D.耐高溫的銀杏讀青藏地區示意圖,回答9~10題。 青藏地區9.Q代表的山脈是( )A.喜馬拉雅山脈 B.昆侖山脈 C.阿爾泰山脈 D.天山10、當地主要的農作物有 ()A.青稞、水稻 潮白 B.玉米、大豆 河流 C.小麥、水稻 D.青稞、豌豆11、“東方紅,太陽升……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A.劉少奇B.朱德C.毛澤東D.周恩來12、時下,人們常用“最美”一詞贊美危難關頭舍己為人的英雄。六十多年前,作家魏巍發表過一篇充滿激情、膾炙人口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生動地描繪了在朝鮮戰場上英勇作戰、舍生忘死的( )A.中國工農紅軍B.八路軍C.中國人民志愿軍D.人民解放軍13、欣賞下列“話劇”。農民對地主說:“你被消滅了。”地主對農民說:“你翻身當家了。”土地興奮地說:“我要換新主人了。”農民、地主、土地一起說:“一切都變了。”該“話劇”所反映的史實發生于( )A.1937—1945年B.1946—1949年C.1950—1952年D.1953—l957年14、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集中力量發展( )A.農業B.手工業C.輕工業D.重工業15、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標志著(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結束C.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6、某地院門上有一副墨字對聯仍依稀可辨:“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橫批“多快好省”。這副對聯最早應該書寫于( )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66年17、中國共產黨黨史上有兩次重大、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會議,一次是遵義會議,另一次是( )A.中共七屆三中全會B.中共八屆三中全會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D.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18、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發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開,明確提出了(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B.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為了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發展,中國于2001年加入的國際經濟組織是( )A.歐盟B.東盟C.世界貿易組織D.聯合國20、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確定為奮斗目標的會議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六大C.中共十七大D.中共十八大21、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號角,首先是在哪里吹響的( )A.農村B.城市C.學校D.國有企業22、什么戰略的實施使我國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 )A.科教興國B.西部大開發C.人才強國D.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23、最早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構想的地區是( )A.臺灣B.香港C.澳門D.西藏24、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A.不放棄使用武力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民族區域自治D.由臺灣人民“公投”25、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_______召開,此次會議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A.福州B.古田C.漳州D.廈門26、周恩來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與他有關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動是( )①出席APEC會議 ②出席萬隆會議 ③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④參加中國加入WTO的談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27、1971年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同年中日兩國建交。這些都體現了( )A.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B.中國重返聯合國C.中國同歐美國家正式建交D.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28、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從“綠藍灰到五彩繽紛”,從“破爛平房到漂亮樓房”,從“自行車到私家車進入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A.人們不再發揚艱苦奮斗的傳統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們努力生活得更好D.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變化29、新中國逐漸走上世界舞臺,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列關于新中國外交的史實,敘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A.我國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談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C.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D.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30、“兩彈一星”中的“一星”指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它是A.天宮一號B.嫦娥一號C.東方紅一號D.神舟一號二、材料分析題3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2022北京冬奧會需為運動員和觀眾提供大量食品。河南省的小麥產量多年居全國第一,借助四通八達的鐵路線,已成為冬奧會面類食品主要供應地。國務院曾提出要讓中國碗多盛河南糧。材料一:河南省地形圖、鄭州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冬小麥簡介:一般10月播種,第二年6月收獲,期間3月份返青后是生長旺盛期,需水量大;日均溫10℃以上生長活躍。0℃時停止生長;每生產1千克小麥約需1000-1200千克水;適合平整、肥力好的土地。材料二:黃河在蘭考縣河勢多變,歷史上反復決溢。目前蘭考縣在灘區種植近10萬畝紫花苜蓿。其根系發達,起到涵養水源的作用。且每畝苜蓿的年產值達3600元。如今,蘭考已從昔日的風沙灘變成了“紫飄帶”。(1)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河南省大部分位于________地區(2分)(2)讀圖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河南省成為冬奧會面類食品主要供應地的有利條件。(4分)(3)結合材料二,分析蘭考縣的治理措施體現了怎樣的發展戰略?(4分)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基辛格告訴總理,尼克松已經決定,美國今年將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和安全理事會的席位,但不同意從聯合國驅逐臺灣的行動。總理馬上正告基辛格:你們要在聯合國制造“兩個中國”,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一定公開批駁。 ——摘自《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材料二 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十月二十五日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恢復我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立即驅逐蔣介石集團的提案。美帝國主義長期剝奪我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政策和企圖在聯合國內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宣告徹底破產,多年以來,…… ——《人民日報》社論(1)材料一中的“總理”是指誰?(2分)根據所學知識,列舉出新中國成立后他的主要外交事跡。(2分)(2)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事件是?(2分)(3)材料二中美國的“陰謀”徹底破產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結合兩則材料,分析美國“陰謀”破產的原因。(4分)33、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次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果展覽。請你協助完成以下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16分)展覽一:追根溯源(1)改革開放這一重大戰略決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哪一次會議上提出的?(2分)展覽二:領導風采圖片(2)要展示“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光輝形象,應選擇以上哪幅圖片?(2分)展覽三:農村巨變1958年幾千萬人開始大煉鋼鐵,不僅鋼鐵廠開足馬力,土高爐也遍地開花,到了10月底就達到了幾百萬座。……1958年夏秋之際,各地紛紛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財產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公社還大辦公共食堂,實行吃飯不要錢,“鼓足干勁生產,放開肚皮吃飯”是當時流行的口號。(3)上述材料反映出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哪次嚴重失誤?(4分)(4)結合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失誤,談談啟示。(2分)展覽四:開放窗口“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5)1980年,我國決定設置經濟特區,請寫出最早設立的4個經濟特區的名字。(4分)展覽結語:展望未來(6)今天,中國的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你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將如何繼續?(2分)一、選擇題1-5 BDBCD 6-10 DACAD11-15 CCCDC 16-20 CCDCD21-25 ABBBB 26-30 BDBDC二、材料題31、(1)北方(2分)(2)自然條件:①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3-6月氣溫在10℃以上,氣溫較高,適合小麥生長;②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③平原面積較大,耕地較充足,地勢低平,土壤肥沃。(任選2點,2分)社會條件:①鐵路線四通八達,交通便利;②國家政策支持;③離北京距離近;(任選2點,2分)(3)蘭考縣種植紫花苜蓿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了生態環境。且紫花苜蓿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2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戰略(2分)32、(1)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2)1972年尼克松訪華。(3)1971年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原因是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以及國際形式的變化等。33、(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B(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4)經濟建設要符合發展的規律,要結合實際情況,要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等。(5)深圳、珠海、汕頭、廈門(6)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