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11課 奇妙的爬行 主備人課程類型 “造型·表現 ”學習領域 上課時間課標依據 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培養學生親近自然,關愛生命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逐漸形成他們的環境意識。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了解會爬行的動物; 初步嘗試動物動態特征的表現; 3、畫面構圖飽滿教學重點 觀察動物的外形和色彩特征,大膽創造。教學難點 如何抓住特征大膽表現,畫面組織飽滿,創作出有情趣的美術作品。教學準備 美術課件、教科書、板書用圖和文字教法學法 觀察導入、講授法、實踐創作法、展示評價法安全提示語 課間不在樓道中亂跑,不扒窗戶 。教學過程設計 備注觀察導入 課件展示一些昆蟲、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為例,找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會爬行;再引導學生:與人類的行走方式比起來,它們的行走方式很神奇,很奇妙啊?引出本課課題——奇妙的爬行 講授新課 看一看,比一比 出示動物與人類行走的圖片,師提問:爬行類動物與人做對比,行走方式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說出: 行走特點 會爬行 (板書) 腹部(有時)會貼地 足或四肢向外側延伸(伸展) 欣賞視頻資料 師:看看這些動物是怎樣爬行的? 放映螳螂—毛毛蟲—七星瓢蟲—蝸牛—螞蟻的行走視頻 引導學生說出:改變腿的運動方向 師提出:想一想,如何裝飾動物身上的花紋? 學生答:運用幾何形、線條、色彩裝飾 師展示圖片:給動物“換花衣服”后的圖片 出示圖片,小組討論: 我們應該為爬行中的動物設計哪些有趣的環境? (圖片引導)變色龍→蜘蛛→毛毛蟲→烏龜→螞蟻 →鱷魚 5、欣賞同齡人的作品,觀察:構圖如何安排,動物如何爬行,如何裝飾花紋? 學生分析說出畫面內容。 6、一起回憶:怎樣才能使構圖飽滿?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主體物畫大,放在主要位置; ②多畫一些小動物,有前后遮擋關系; ③添畫環境做背景。 藝術實踐: 1.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動物爬行的動作,畫出它們向前爬行的樣子,并且給動物身上裝飾漂亮的花紋。 2.可以用彩色卡紙剪貼動物向前爬行的動作,再結合繪畫的方法,給動物添加花紋,最后添加背景。 3.還可以用輕泥制作有花紋的爬行動物。 (可以獨自完成,也可以2人小組合作完成。) 學生設計繪畫作品,教師巡視輔導。 作品展評 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學點評優劣,師總結。 五、教師小結本課板書設計 奇 妙 的 爬 行 會爬行 行走特點 腹部(有時)貼地 足或四肢向外伸展作業布置: 完成課堂上布置的“藝術實踐”作業。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