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4 草原人家 同步練習 浙江省人教版七年級人文地理上冊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對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描述正確的是( )①曾經逐水草而居②喝蒙古綠茶③住蒙古包,穿蒙古袍④種植水稻和小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數千年來,畜牧業一直是人類重要的生產活動之一,不同地區的牧人生活各具特色。下面屬于描述澳大利亞牧業生產的是①天然草場遼闊 ②出口羊毛最多 ③牧場集中分布在東部 ④現代化程度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圖標示的是馬賽人在非洲大陸上遷移的路線,馬賽人遷徙是因為A.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 B.地形對馬賽人影響C.馬賽人要追趕野獸 D.土壤對農作物的影響4.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馬賽人的家園,他們視草原為心目中的神靈。以下屬于馬賽人利用草原創造出的生活特色是( )A.垂直的生計——以放牧羊駝和駱馬為生B.逐水草而居——每年隨著干濕季遷徙游牧C.現代化牧場——依靠先進科技發展畜牧業D.沙漠綠洲——歐洲人的“大花園”“大菜籃”5.讀圖甲地成為阿根廷大豆主產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有①緯度較低,熱量充足②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③高原廣闊,土壤肥沃④接近港口,出口便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9年11月中國第二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進博會上“阿根廷風”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牛肉是阿根廷的明星產品之一,進博會為阿根廷出口商品打開一扇窗。觀察下列地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關于阿根廷自然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東臨太平洋 B.位于南美洲西部C.大部分位于南溫度帶 D.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7.阿根廷的牛肉主要產自潘帕斯草原,該地區成為世界重要牧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①降水適中,利于牧草生長②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③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④常年高溫,熱量充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熱帶草原面積最大的洲是( )A.大洋洲 B.非洲 C.南美洲 D.亞洲9.讀下圖,下列關于甲、乙兩國區域環境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甲國東臨太平洋,與中國隔海相望②北回歸線穿過乙國中部,屬于北半球③海水倒灌與水位上漲使甲國面臨危機④乙國氣候干熱,草原遼闊,畜牧業發達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下圖是由中國承建的蒙內鐵路,它打通了沿海與內地,使非洲大陸與“一帶一路”更加緊密相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甲為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1.7月份,蒙內鐵路沿途最有可能看到的有①植物繁盛、郁郁蔥蔥 ②身著披風的馬賽人③草木稀疏、草原枯黃 ④沙漠中的片片綠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馬賽人的家園主要分布在( )A.肯尼亞的南部和坦桑尼亞的北部 B.坦桑尼亞南部和莫桑比克的北部C.南非的北部和莫桑比克的南部 D.贊比亞的北部和坦桑尼亞的南部13.聚落的建筑風格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下列地區的民居適應濕熱環境的是( )A. B.C. D.14.某學習小組在預習“現代化的牧場”時,收集到澳大利亞的相關材料。其中正確的是①南回歸線橫穿,氣候干熱,草原面積廣②四面環海,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漸減少③中部大盆地地下水含鹽高,有利于發展種植業④畜牧業發達,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下列關于澳大利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首都悉尼 B.夏季過圣誕節 C.有美利奴羊 D.牧民用機器剪羊毛16.澳大利亞擁有下列氣候類型中的①地中海氣候 ②熱帶沙漠氣候 ③溫帶季風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熱帶草原的氣候特點是( )A.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B.終年高溫多雨C.終年炎熱干燥,降水極少D.終年高溫,旱雨季不明顯18.進口博覽會上“阿根廷風”吸引了眾多參展觀眾。牛肉是阿根廷的明星產品之一,主要產自潘帕斯草原(如下圖)。該地區成為世界重要牧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①降水適中,利于牧草生長 ②交通網絡,四通八達③地勢平坦,地形以平原為主 ④常年高溫,熱量充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下列關于內蒙古牧民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有①“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②七八月間召開那達慕大會③喜食米飯和面食 ④住在便于拆裝和搬運的蒙古包里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澳大利亞某地區降水稀少,自然景觀極度荒涼,氣溫年較差大,夏季最高氣溫可達50C,冬季氣溫較低。早年,地區的礦工經常在井里躲避炎熱天氣,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當地種色的地下住宅。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該類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左圖所示的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21.該類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函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風換氣22.推測該類地下住宅①室溫不變②冬暖夏涼③類似黃士高原的窯洞④類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住在蒙古包,喝著奶茶、奶酒,舉行那達慕大會,進行賽馬、摔跤比賽的民族是( )A.哈薩克族 B.維吾爾族 C.藏族 D.蒙古族24.下列區域與該地生產生活特色搭配正確的是( )A.以色列——逐水草而居 B.非洲熱帶草原區——冰川列車C.澳大利亞牧場——馴養羊駝和駱馬 D.日本——耕海牧漁二、非選擇題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馬賽人是東非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馬賽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線的最南到坦桑尼亞的多多馬(6°10′23″S),最北到肯尼亞的基塔萊(1°01′N)(如下圖),那里分布著廣袤的熱帶草原,干、濕季明顯。近年來,肯尼亞、坦桑尼亞政府在馬賽人游牧區內建立多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并以馬賽人在保護區中過度放牧、對野生動物造成威脅的理由要求其搬離保護區,馬賽人生存環境面臨著巨大壓力。(1)簡述馬賽人游牧區的位置和地形特征。(2)馬賽人5-10月往________遷移,11月—次年4月往________遷移。試分析這樣遷移原因。________(3)近年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政府鼓勵馬賽人從事定居農業生產;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馬賽人應該守護原始傳統,堅持游牧生產方式。你贊同哪一種生產方式?闡述你的理由。26.下圖為東非高原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資料以及馬賽人在兩地之間游牧路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2)該游牧活動需要( )A.穿越熱帶雨林 B.隨著雨季南北移動C.向南可至南回歸線 D.易受颶風災害侵擾(3)說說馬賽人這樣遷移的理由.27.讀澳大利亞圖,回答問題。(1)寫出A點的經緯度。(2)寫出B、C所表示的大洋名稱。(3)澳大利亞地處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紹興冬季時,該國正值________季。(4)澳大利亞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真實的寫照。(5)從上述第(4)小題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請從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兩個角度分析澳大利亞畜牧業發達的原因。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B3.A4.B5.A6.C7.B8.B9.A10.C11.C12.A13.A14.B15.A16.B17.A18.B19.B20.B21.D22.C23.D24.D25.(1)位置:①赤道穿過游牧區北部;②位于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③位于東非高原的內陸地區。地形特征:①以高原為主,地形較平坦;②地勢東高西低。(2) 北 南 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3)贊同定居農業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可以減少過度放牧,保護生態環境;②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③受“水草”資源條件制約小,生產相對穩定等。贊同游牧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充分利用當地氣候、水、草場等自然資源,順應自然規律;②減輕旱季“水草”資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場資源的自然恢復;③能盡可能保持原始生態環境,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等。26.(1)基塔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一10月;多多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的4月。(2)B(3)維多利亞湖附近的基塔萊雖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有明顯的早、雨兩季,這才有了遷移的路線。根據氣壓帶和風帶的年多動規律,馬賽人“逐水草而居”夏季北遷,冬季南遷。27.(1)20°S,120°E。(2)B.印度洋;C.太平洋。(3)南 夏(4)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羊比人多(5)自然條件:草原平坦遼闊,氣候干熱,近三分之二是干旱地,地下水資源豐富。社會條件:先進的科技,現代的農業機械。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