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追求智慧的學問課 題 1.1追求智慧的學問 課時 2 課型 新授課 二次備課對應課標知識點(考點)梳理 1.比較哲學思維和日常思維的異同。2.理解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設計意圖(思路) 本課下設三目,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理清基本概念,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分析閱讀素材,通過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要學的知識,強化理解,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對探究材料的分析能力,對教材的總結概括能力,強化所學知識,認同所學知識。學習目標 1、通過對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關系的學習,堅持以哲學為指導,追求智慧2、思考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體會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3、認同哲學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學習重點 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 教法與學法簡述 教法:創設教學情境,綜合探究法,分組討論法。學法:探究式學習,合作交流式學習,自主學習法。學習難點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的作用學習準備(媒體使用) PPT制作、教案、導學案學習內容設計 二次備課修改學習過程 學習內容(概括) 教師組織教學流程 學生學習活動及流程一、導入(7分鐘) 1.帶著學生梳理本書的知識框架,理清所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價值觀)2.播放視頻《呂秀才說死姬無命》,提問“一個文弱書生用什么打敗了武林高手 ”(學生回答)3.引出課題:追求智慧的學問。4.書寫板書,本框目錄展示 1.做好知識框架筆記認真觀看視頻并思考分享自己的觀點將教材翻到第2頁二、新課學習(60分鐘) 哲學的起源提問“什么是哲學”(學生回答)引出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所以哲學的本義是?(學生回答)引出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強調馬克思的言論: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靈魂”。追問“那么哲學從何而來?”探究:成語中的哲學智慧“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禍福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刻舟求劍”--否認運動“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思考:人們的這些哲學思想、哲學智慧是生來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從哪里來的?(學生回答)引出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PPT展示素材:我是誰?我生從何來,死往何處?我為何要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和宇宙之間有必然的聯系嗎?宇宙是否有盡頭?------引出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讓學生看課本第四頁的相關鏈接,總結: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學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代和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注意:哲學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學好哲學,終生受用。——陳云(提問:哲學有什么作用?)引出哲學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探究:閱讀教材5-6頁,完成下列要求?1、世界觀的含義?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方法論的關系?探究:一位勇敢的老太太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靈奶奶”為她生病的小孫子降福,并保佑她八十多歲的老伴長命百歲。臨下山時,留下一百元錢,專門囑咐說,這錢是“修廟宇、駐神像”的。這位老奶奶這么大年紀冒雪爬上高山之顛,是因為在她心目中,“神”支配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命運。問題1:這位老太太有沒有世界觀?她的世界觀怎樣?問題2:老太太有自己的世界觀,而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所以老太太是哲學家嗎?問題3:老太太有這樣的世界觀,所以她的行為上有什么特點?總結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探究:1、視頻中,郭芙蓉和呂秀才是怎么處理問題的?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與他們的世界觀有什么聯系?這說明了什么?引出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哲學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三、哲學是對自然、社會、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思考: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和我們平時所學的物理、化學、生物一樣么?如果說不一樣,區別在哪里?如果說它們不同,那么它們之間是否毫無聯系?(學生回答)探究:材料一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他明確指出:“研究人員的世界觀將永遠決定著他的工作方向。”材料二 恩格斯說:“推動哲學家前進的,決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的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發展。”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說明了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總結: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內容,完成問題。 在書本上做好勾畫 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完成探究問題小組討論,完善答案學生展示認真看課本找出關鍵詞句學生就自己的理解分享觀點。1.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完成問題2.個別學生展示3.如不全,其余學生補充1.學生自主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完成探究問題2.小組討論,完善答案3.學生展示1.學生結合視頻內容,完成問題2.學生回答學生看教材,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問題學生認真閱讀素材并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小組討論,完善答案學生展示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用時:7分鐘) 1.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構建本課的知識體系。 2.布置作業:完成優佳學案配套卷的相關練習。 1.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問題及時提問。 2.課后認真完成作業。課外作業布置(體現分層作業) 基礎練習(復習作業) 1.有人認為,神秘而深奧的哲學智慧產生于哲學家聰明的大腦,這種觀點( )A.是正確的,肯定了哲學的產生必須以聰明的大腦為基礎B.是正確的,肯定了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C.是錯誤的,沒有認識到哲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關系D.是錯誤的,否認了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2、下列說法是世界觀的是 ( ) A.聞雞起舞 B.張三早上5點起床C.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D.李四中午吃了個大雞腿3.甲乙兩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認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應順應天命,另謀其他出路;乙認為,事在人為,沒有過不去的坎,重新選擇高考復讀。由此可見 (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②哲學源于對實踐問題的思考 ③生活需要科學世界觀的指導 ④學習哲學是走向成功的關鍵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參考答案:D\C\C拓展練習 完成優佳學案配套卷上的練習板書設計 本義 哲學的起源 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起源于人們的追問和思考 哲學與時代追求智慧 哲學與世界觀的學問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哲學與方法論 具體知識的分類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鞏固練習 1.馬克思說: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展起來。( A )A、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B、認識世界需要智慧C、哲學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D、改變自然界,需要發展人的智力2.下列關于哲學、世界觀、方法論三者之間關系的說法錯誤的是( D ) A.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B.不同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不同 C.科學的世界觀決定科學的方法論 D.要有世界觀和方法論就必須學習哲學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