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提綱

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第一課 全球性的震蕩
1、p88:一戰爆發的原因: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德國加緊了殖民擴張的步伐,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日益加深。戰爭正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發展不平衡,后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一戰的影響:(1)嚴重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勢力,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害(2)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3)推動了戰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及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4)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14、p89:科技應用于哪方面:科技發展本身無害,關鍵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們應該把科學技術用于提高人類抵御災害的能力,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應該把科學技術用于造福人類上,用于推動社會發展上。
15、為什么反法西斯戰爭能最終取得勝利?
答:一方面 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聯合起來,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與法西斯進行殊死斗爭;另一方面 法西斯反人類的本質必然使它走向失敗,而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必然取得勝利
1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貧困,消費水平低于生產力水平,生產和消費的矛盾擴大;②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 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③導火線:股票投機使美國股市崩潰。
17、p91:
母女兩人的對話反映了經濟危機期間一種非常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是工人失業,沒有錢買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煤堆積如山,造成浪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的“相對”過剩。
18、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
銀行紛紛倒閉,工商企業大量破產,市場蕭條,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
波及范圍特別廣(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
持續時間特別長(1929---1933年共持續5年時間)
破壞性特別大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值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三分之二)
這場經濟危機的影響是什么?
(1).這場危機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結束了20年代出現的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局面,使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矛盾空前激化,是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導致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政治危機;
(2).各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擺脫危機,千方百計尋找出路: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暫時緩和了危機,而德、日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成為歐亞戰爭策源地。

19、p92:自我測評:
1、比較一戰和二戰的異同點
(1)相同點1)、大量新式武器運用于戰爭,推動了科技的發展。 20、它們都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了重大的物質損失 和人員傷亡,污染了社會環境。 3)、兩次大戰都促使了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4)、都削弱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力量,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政治危機。5)、都以發動者的失敗而結束。6)、都是由于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為了爭奪殖民地,瓜分整個世界而引起的戰爭。

(2)不同點:
爆發原因 性質 戰爭發起國 重大事件
一戰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德國加緊了殖民擴張的步伐,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日益加深。戰爭正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發展不平衡,后起帝國 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戰爭 德國奧匈帝國 凡爾登戰役
二戰 1、帝國主義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發展不平衡。2、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3、英法美長期實行的縱容侵略政策 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 德日意法西斯 斯大林格勒戰役、聯合國成立

戰爭歷時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死傷人員 軍費耗資、經濟損失
一戰 三年零3個月(1914。7——1918。11) 30多個 超過15億 3000多萬 3400多億美元
二戰 6年(1939——1945年) 60多個 20億以上 8000多萬 5萬億美元
2、 經濟危機爆發后,許多銀行、工廠紛紛倒閉,大批工人失業,生產出的產品人們無力購買。由于生產成本較高,資本家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寧愿把產品處理掉也不愿意出售,它是生產相對過剩的一種表現。
第二課
20、p94: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為什么會得到人民的擁護?答: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的方式來改造俄國。他們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標是為了滿足工人和農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1、比較俄國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和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即十月革命)的不同點。
名稱 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無產階級革命
革命任務 推翻沙皇統治 推翻臨時政府
結果 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繼續參戰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22、十月革命對俄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分別產生了哪些影響?十月革命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
(1)對俄國來說,它是俄國歷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會革命,在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把俄國從一個相對落后的帝國主義國家,改造成為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社會主義工業強國創造了重要前提。
(2)、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爭。
(3)、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模式,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模式。
(4)、它的勝利,
不僅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而且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
23、96:凱末爾認為:獲得國家獨立是土耳其革命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如何振興民族經濟,使土耳其走上富強之路。只有改革才能使土耳其擺脫西亞病夫的稱呼,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世界面前。
24、97:工資和工時的限定能夠減輕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局部改變了美國的生產關系,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狀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階級矛盾。同時,它也是政府對雇員集體議價的進一步支持。
25、自我測評:
(1)、通過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以此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追上別的國家。
(2)、十月革命:通過武裝起義取得革命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改變了俄過的歷史發展方向,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 凱末爾改革:向西方學習,破除落后的習俗,提高民族文化的水平,推動工業的發展,迎來了土耳其歷史發展的新階段。 羅斯福新政:為應付危機作的政策調整,減緩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的經濟的嚴重破壞,使傳統的資本主義模式得到改造。
第三課
26、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民心,但這些歷史資料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還存在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又說明了什么?答春聯帶有強烈的皇權思想;圖片反映出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政府反對共和,在文化領域內尊孔復辟。這說明了中國民眾受封建專制思想的長期束縛盡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趕走了皇帝,但是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響著多數中國人,大多數中國民眾的精神面貌仍沒有改變。因此,中華民族還沒有真正的覺醒。新文化運動勢在必行。
27、陳獨秀說的兩位先生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歷史意義?答:民主與科學。新思想極大破除了封建主義的束縛,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促使人們加緊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先進知識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28、新化運動興起的時間、標志、口號。答: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民主和科學
29、你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答:對待儒家文化,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或肯定,應該一分為二的加以繼承——批判地繼承儒家文化。
30、新文化運動基本內容是什么 答: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31、新文化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答:新文化運動極大地破除了封建主義思想的束縛,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們加緊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先進的知識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響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32、中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受了什么待遇?這說明了什么?
答: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要求收回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等正當要求遭到無理拒絕,這說明了這次會議是一次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
33、五四運動:
(1)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
答: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了日本。
(2)五四運動提出了哪些口號或要求?
答: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廢除二十一條” “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3)五四運動初步勝利表現 答: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4)請歸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答:五四運動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學生愛國運動,它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并取得了初步勝利;運動中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了歷史舞臺;它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34、p101活動題:五四新文化運動如何顯示了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五四運動從學生罷課到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從學生為先鋒到工人階級為主力,說明了什么?
答: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都是制度層面上的改良;五四新文化運動,則是對精神層面上的反思。從制度到精神,表明了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
35、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比較表
參與者 反對的對象 性質 斗爭的形式
新文化運動 進步的知識分子、學生 封建專制制度,舊文學,舊道德 思想解放運動 創辦報刊進行宣傳、改革文學
五四運動 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學生、工人階級、商人等 帝國主義、封建北洋軍閥政府 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 創辦報刊進行宣傳,游行示威(罷課、罷工、罷市
36、當時的先進的中國人為什么要提出“走俄國人的路”?
答:走俄國人的路既是中國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先后向英法、日本學習受挫后的又一次選擇,也是一戰前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各種矛盾充分暴露且繼續對華實行不平等外交所導致的后果;當然也與蘇俄采取了對華友好的外交政策有關。
37、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
(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2)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1) 組織基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38、p102:李大釗的文章、毛澤東和董必武的回憶說明了當時的中國只有向俄國學習,走革命的道路才能改變中國現狀。十月革命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的傳播,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促使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學習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者,這些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39、p104:比較黨的“一大”和“二大”確定的奮斗目標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黨的 “一大 ”的奮斗目標是 在 中國實現 共產主義,“二大 ”則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 ,重申黨的最終奮斗 目標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同時,提出了在 當時歷史條件下黨的奮斗目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情況的了解,因此能夠實事求是,制定奮斗目標。
40、你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什么意義?
答:兩大: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歷史上重大里程碑”
兩新: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大地出現 了新曙光”、“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41、孫中山會不會同意與共產黨合作,為什么?
答:同意1)孫中山不斷致力于國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敗了,迫使他尋找革命的新出路。
2)五四運動讓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42、閱讀教材P105黃埔軍校門口的對聯,說說這所軍校與其他軍校有何不同之處?為什么它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響?
1)黃埔軍校以創造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
2)軍事制度嚴明,管理制度嚴格,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加強對學員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極強生命力的學校;(3)培養了一大批軍事、政治干部,對建立國民革命軍,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和北伐戰爭,起了重大作用。
43、北伐戰爭:
(1)“為什么要進行北伐?”
(打倒列強,消滅軍閥,實現全國統一。)
(2)“北伐為什么能夠取得迅猛的發展 ”
(共產黨人的勇猛作戰和工農大眾的大力支持)
(3)“北伐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
(推動了國民革命,沉重打擊了國內軍閥,也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
(4)“北伐的結果如何?”
(由于蔣介石背叛革命,北伐戰爭失敗。)
45、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發動南昌起義?
答: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遭到反動派的血腥鎮壓。中國共產黨總結一個教訓,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擁有自己的武裝,要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暴力鎮壓。
46、毛澤東為什么要把隊伍帶到井岡山?
答: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都以進攻敵人的中心城市為目的,結果都失敗了。井岡山地理環境險要,易守難攻;革命基礎較好;敵人的力量比較薄弱,便于革命的發展。
47、在井岡山,毛澤東干了些什么?他開辟了一條什么樣的革命道路?
答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48、p107:這些革命根據地的區域分布有什么共同特點?
1)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處(遠離城市);
2)大都建立在南方;
3)大都建立于1929——1932年
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政權,為什么能夠在這些地方存在?
1)它們都分布在距離大城市較遠的農村,敵人力量薄弱,而革命基礎較好,天地廣闊,有利于革命隊伍的存在與發展。
2)它們大多位于地勢險要處,易守難攻;
3)這些地區一般物產都較為豐富,便于籌糧籌款;
4)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并實行了正確的政策(如土地革命),因而得到了農民的廣泛支持,使自身能立于不敗之地。
49、你如何評價長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parent )的歷史意義?
答: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它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長征是宣言書”,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不可戰勝的力量。
“長征是宣傳隊”,它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論和政策。
“長征是播種機”,它到處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50、p108:自我測評:
第二題:體會:毛澤東同志的詩句展現了紅軍戰士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跋涉兩萬五千里,翻越千山萬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陜北。因此,紅軍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壯舉。
第四課:
51、p109:(1)三明治、白蘭地、維他命、沙發、麥克風、霓虹燈、卡通片等。
(2)我國古代那么多世界領先的發明,為什么近代的許多發明都是從西方傳進來的?
1)、中國科技自身發展的局限性,如偏重于實用技術,基礎理論研究滯后。
2)、中國歷代統治者實行抑商重農的政策。
3)、國家政策的負面影響日益嚴重,比如愚民政策與奴化教育。
4)、自滿保守和閉關自守政策。等等
52、p110、20世紀初,科學思想逐漸進入了人們的頭腦。那么,是近代的哪些重大事件促進了科學思想的傳播?答: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及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53、p110:(1)與過去相比,民國時期的課程增加了科學和技術方面的內容;
與現在相比,那時的課程設置還是比較少,并且比較單一的。
(2)科舉制培養出來的是封建統治下的盲從者和擁護者,而近代教育制度所要培養的是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由于受西方工業革命發展的影響,當時還出現了不少手工技術方面的課程。
54、p112:自我測評:
(1) 1.圖7-52體現了由于受到西方女性審美觀念和西方服飾潮流的影響,服飾在色彩、款式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
圖7-53說明隨著社會變革,服裝在清代具有的區分身份地位的作用已經消失,代之以體現民主、平等思想的中山裝。思想觀念的變化對服飾的變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五課
53、p113國歌原先叫《義勇軍進行曲》,它是什么時候由誰創作的?歌中所唱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為什么說這個時候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答:《義勇軍進行曲》是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原是電影《中華兒女》的主題歌。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
54、p113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這兩個事變是偶然的嗎?為什么?”
答: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并不是偶然的。這是日本“大陸政策”發展的必然結果;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對日本的影響較大,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56、p114日本侵略者的幾個主要罪行?
答:南京大屠殺、731部隊、轟炸城市和“三光”政策
57、p115活動(1)說說今天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對當年的日本侵華戰爭是什么態度?
答:日本右翼勢力對侵華事實負隅頑抗,不愿承認,還標榜自己的行徑。教科書事件表明了日本政府對右翼勢力的支持態度。
(2) 舉出若干事實,批駁他們的荒謬言論。
答:1894年,日本 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1895年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1900年,日本偕同英、美、俄、法、意、奧八國,組成聯軍攻占北京,第二年,逼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侵占我東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盧溝橋附近演習,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盧溝橋事變,成為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開端;1937年12月13日,日軍在失陷的南京城內連續進行了長達六個星期的野蠻屠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為了進行細菌戰,竟然用中國人的身體代替動物做實驗……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歷史是不容撰改的,不管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撰改教科書,曾經發生的歷史是永遠無法更改。
58、p116,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當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推行什么政策?
答:蔣介石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
(3) 為什么要推行這樣的政策?聯系以前所學知識,說說這個政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蔣介石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這是由其階級本質決定的,因為中國共產黨及紅色政權的存在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政府產生了現實的影響。這個政策的推行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氣焰,同時也造成了紅軍革命根據地的困難局面。
(4) 蔣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如何轉變的?”
答:蔣介石由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到被迫聯共抗日經歷了一個過程,其主要原因是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抗日,體現了東北人民不甘作亡國奴的決心;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團結抗日。
59、p116一二九運動
(1)今年是一二九運動幾周年?(70周年)
(2)一二九運動的時間、地點、口號?
答:1935年12月9日,北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
(3)一二 九運動會在社會各界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答:一二 九運動促進了民族的覺醒,成為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起點
60、p116西安事變
(1)西安事變發生的時間?(1936、12、12)
(2)西安事變的發生是偶然的嗎?為什么?
西安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蔣介石對日本侵略不但不抵抗,反而全力進行反共內戰,致使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推動下,在全國抗日運動的影響下,國民黨內部分化,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發動了西安事變。
(3)p117活動:答:不贊成。因為殺蔣可能會引起新的內戰,削弱抗日力量,推遲全國抗日戰爭的進程;和平解決事變則能促成結束內戰,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4)和平解決西安事變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團結抗日,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使抗日戰爭最終發展成萬眾一心的民族解放戰爭。
(5)119自我測評第二題:1)毛澤東和周恩來為什么對西安事變和張學良、楊虎城二人的評價這么高?
答:西安事變把全國抗日民主運動推向高潮,它順應了抗日形勢的發展,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成為國民黨轉變的關鍵。國共兩黨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毛澤東因此稱贊“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發展方向轉換的樞紐”。作為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楊虎城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以民族大業為重,體現了他們強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澤東和周恩來對他們的評價很高。
2)在今天的和平條件下,學習這段歷史有什么現實意義?
答:學習歷史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過去、認識現在,把握未來。當前雖然是和平時期,但影響世界和平的不穩定因素還有很多,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學習這段歷史一是要時刻警惕悲劇的重演;二是要了解國共兩黨合則利、分則弊的歷史教訓,為第三次國共合作創造條件。
61、p119抗日戰爭
(1)抗日戰爭的時間:1937、7、7——1945、8、15
(2)今年是抗日戰爭幾周年?(60周年)
(3)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在抗擊外來侵略的過程中,都以失敗而結束,為什么抗日戰爭卻能夠取得勝利?
答: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與鞏固是中華全民族抗戰能夠實現并最終取得勝利的保證。2)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軍民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牽制了大量日軍,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3)海外華僑、國際主義戰士和世界各國人民支援中國人民抗戰,國民黨愛國將士的英勇奮戰,中國軍民的頑強作戰是抗日戰爭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4)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是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萬眾一心抵御外侮,這是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根本原因。
(4)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
答: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取得了第一次完全勝利;它打破了近代中國在抵抗外國武裝侵略作戰中屢戰屢敗的局面,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2)中國的長期抗戰,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本軍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抗日戰爭的勝利開創了一條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國人民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道路。
第六課
62、p120為什么說國民黨提出的主張代表著中國的黑暗命運?
答:因為國民黨的首要任務是消滅共產黨,即準備發動內戰,因此是黑暗的命運。
63、p121國民黨統治區的腐敗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國民黨在政治上實施獨裁專政,壓制民主,實行特務統治;在經濟上少數官僚掌握了大量財富。國統區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困苦,而且完全沒有民主和自由。
63 、p121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其欣欣向榮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 政治上,人民政權實行民主選舉制度;經濟上,通過大生產運動,財政經濟困難的問題得到解決,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64 p121為什么人民積極參加選舉?”
答:因為人民得到了民主選舉的權利,說明他們翻身做主人了,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他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民主權利。
65、p121大生產運動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解決了根據地的財政經濟困難的問題,使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66、p122蔣介石暫時做出和平姿態的原因是什么?或蔣介石為什么要提出重慶談判?
(1)中共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壯大,人民反戰情緒高漲;(2)企圖以和談為掩護,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準備發動內戰;(3)想利用和談誘騙共產黨交出軍隊和根據地,或者尋找借口,把內戰責任強加在共產黨身上。所以,蔣介石做出了假和平的姿態,要求共產黨人進行談判。
67、p122活動:有人認為,既然阻止不了內戰的爆發,毛澤東不應該冒險到重慶談判。對此,你的看法是什么?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同意跟國民黨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
答: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民主與在談判中捍衛人民的利益,團結和爭取對美蔣尚抱幻想的人們,決定派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并為此作了充分的準備。
68、p123、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為什么要撤離革命圣地延安?
答:撤離延安正是中共中央堅決貫徹軍事原則的表現,即以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方法。撤離延安是為了保存實力,尋機殲敵,不與優勢敵人硬碰硬。
69、p123、《三大戰役簡況表》
戰役名稱 戰役時間 殲敵和改編敵人數 解放地區
遼沈戰役 1948、8—1948、11 47萬 東北
淮海戰役 1948、11—1949、1 55萬 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
平津戰役 1948、11—1949、1 52萬 華北
70、p12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答:(1)主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建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等等;
(2)客觀方面:蔣介石政府政治上孤立、失去民心,軍事上士氣不高,經濟上橫征暴斂、導致崩潰,統治腐敗等等。
71、自我測評]、
第一題:七一黨的生日由來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辰紀念日是7月1日。為什么兩者的時間不一致呢?為什么7月1日成了黨的誕辰紀念日呢?
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7月成立以后,由于斗爭的殘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條件組織統一的活動來紀念黨的生日。直至1936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五周年的時候,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產國際》雜志第七卷上,發表了《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回憶》一文,以表示對黨的誕生的紀念。這是紀念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以“一大”開幕的具體月份為依據的,而不是以“一大”開幕的具體日期為依據的。
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辰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七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資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生日,最早見于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采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并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生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
此后,全黨開始大規模地舉行紀念黨的生日的活動。而七一就作為黨的生日固定下來。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的成果,人們確定“一大”的召開的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在“一大”召開的日期考證清楚以后,有的同志提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否也要做相應的改變?當時中央領導同志認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沒有必要改變,因為這同黨的“一大”召開、閉幕日期不是一回事。
雖然黨的誕生紀念日并不是黨的“一大”召開的具體日期,但是,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十一國慶節
十一國慶節: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后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1949年10月9日在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了由許廣平代馬敘倫(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提出的以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建議。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采納了這一建議,并作出正式決定。
第三題:為什么我們今天的國歌,仍然采用《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答: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證實,這首歌曲是能夠代表我們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愿望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永遠鼓舞我們全民族。當年,這首雄壯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曾經激勵著中華兒女同侵略者浴血奮戰,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斗號角。今天,這歌聲仍然傳遞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它時刻鼓舞著炎黃子孫奮發圖強,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其深遠意義在于,它讓我們警鐘長鳴。即便在和平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年代,它仍然提醒我們,居安要思危。

綜合探究七
天安門浮雕簡介
虎門銷煙 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扭轉貿易逆差,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鴉片的輸入嚴重毒害了人民,同時威脅到清政府的統治。因此,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領導禁煙運動。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收繳的110多萬千克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它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的氣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和反對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它也表現了林則徐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
金田起義 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的統治更加腐朽,階級矛盾不斷激化,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連年的自然災害,迫使勞動人民紛紛起義。經過思想上和組織上的長期準備,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它喚醒了千百萬被壓迫的農民奮起斗爭,使太平天國運動發展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達到了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對后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產生了深遠影響。
武昌起義 20世紀初,清政府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中國的革命形勢發展迅速。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了反抗清政府統治的民主革命。雖然革命黨人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但經過一夜激戰,革命軍占領武昌。武昌起義以后,各省紛紛宣布獨立,清王朝迅速解體。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打破了帝國主義繼續利用清政府奴役中國的迷夢。以這次起義為核心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美乘機加緊侵略中國,這就促使中國人民的反帝情緒日益高漲。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新的解放道路。但是,北洋軍閥政府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大肆出賣國家利益,對內進行殘酷的掠奪,并不斷混戰,人民負擔沉重,苦不堪言,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得到發展,工人階級隊伍迅速壯大,工人罷工斗爭頻繁發生。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1919年初,在帝國主義召開的巴黎和會上,以美英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拒絕了中國代表的正義要求,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卅運動 1925年,各地工人紛紛罷工,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5月15日,上海日本紗廠資本家槍殺了中國工人顧正紅,激起全市人民的憤怒。上海工人和一部分學生舉行抗議活動。5月30日,英國帝國主義逮捕了學生100多人,隨后萬余群眾集會,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并要求釋放被捕的學生,英國巡捕向群眾開槍射擊,打死10余人,傷者無數,造成“五卅慘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罷工、罷課、罷市,抗議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大屠殺,革命風暴席卷全國。五卅運動是大革命時期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潮,它顯示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力量和統一戰線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給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以前所未有的打擊。
南昌起義 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中國革命進入了低潮。為了挽救革命,打破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政策,鼓舞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信心。中國共產黨決定用武裝起義來抵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軍隊在江西南昌舉行起義。起義勝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樹立起堅持革命斗爭的光輝旗幟,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抗日游擊戰爭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國共兩黨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針對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爭。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辟了抗日根據地,以“基本的游擊戰,不放松有利條件的運動戰”為指導方針,在敵后進行廣泛的獨立自主的游擊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了抗日的前線,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牽制了日軍一半以上的兵力,對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起到重要作用。抗日游擊戰爭植根于廣大的人民群眾,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反侵略精神和民族團結的偉大力量。
渡江戰役 三大戰役之后,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國內和平,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但是,國民黨政府認為長江天塹不可逾越,妄想以此來阻擋人民解放軍前進的步伐,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1949年4月21日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在從江蘇江陰到江西湖口1 000多千米的戰線上,橫渡長江。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偉大起點。渡江戰役的勝利,加速了全中國的解放,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覆滅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全面勝利。
支援前線 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勝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解放區生產的發展,也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廣大農民以“支援大反攻,參加勝利軍,打倒蔣介石,拔掉老禍根”為口號,普遍掀起了參軍參戰和支援前線的熱潮。在人民解放戰爭中,民兵參戰者228萬余人,作戰115 000余次,共殲敵20余萬人。解放區廣大農民群眾的大力支援,是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解放戰爭是老區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人民大力支援前線,說明了解放區經濟上的土地改革和政治上的民主建設,贏得了人民的支持。
歡迎人民解放軍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長期經歷戰爭災難和獨裁壓迫的中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堅持民主、反對獨裁,堅持和平、反對內戰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國民黨違反民意,發動內戰,實行一黨專政,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而共產黨實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和民主政治,符合人民的意愿。所以人民解放軍進入國民黨統治區時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人民解放戰爭用不到3年的時間就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這充分說明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條件。
百年來主要歷史事件
1840~1859年
鴉片戰爭 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法、美等國也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此時的中國處于農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敗,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思想閉塞,已呈現出衰敗的跡象,于是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目標。腐敗的社會制度最終無法抵御新興的資本主義,1840~1842年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打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的失敗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50年代是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擴大國外市場和掠奪殖民地,成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共同愿望。由于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資本主義的商品傾銷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英法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國逐步淪為外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太平天國運動 中國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最終引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走向失敗。太平天國運動給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同時也阻止了中國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繼續發展,為掠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經濟上加緊侵略中國,使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國內人民起義不斷,邊疆危機四起。面對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的工業化,并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880~1899年
中法戰爭 19世紀末期,世界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為了適應壟斷資產階級的要求,資本主義列強加緊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地域遼闊的中國成為它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邊疆危機四起,法國發動了中法戰爭。清政府以勝求和,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法國奪取了越南,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法戰爭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了列強進一步侵略中國的野心。
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資本主義得到發展。由于國內市場狹小,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急需從侵略擴張中尋找出路,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并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都帶有現代意義的對外戰爭,主要標志就是海軍的出場和角逐。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馬關條約》的簽訂,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變法 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已從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它們不僅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加強了對中國的政治侵略,企圖瓜分中國的領土,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的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雖然變法最后失敗了,但是它宣傳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義和團運動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浪潮,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外國傳教勢力活動猖獗,農民階級發動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同帝國主義進行頑強的斗爭,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計劃。但是,由于農民階級的時代局限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歸于失敗。這是一次旗幟鮮明的反帝愛國運動,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最高峰。
1900~1919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后,對外侵略的要求變為資本輸出和分割世界。中國人民為反對外國侵略,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清政府企圖利用義和團抵制外國侵略。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奧、意聯合發動了侵華戰爭。這次戰爭鎮壓了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迫使清政府徹底屈服并與西方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資本輸出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的共同要求。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遇到了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抗。因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到,要想保證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必需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所以,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8個侵略國和西、比、荷共11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這個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也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20世紀初,清政府完全變為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隊伍進一步擴大。這一切促使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為了統一革命力量和進一步明確目標,在孫中山的倡導下,以興中會、華興會為基礎,聯合光復會等,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民主革命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清末“新政” 1900年后,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加劇,全國各地反壓迫、反侵略武裝起義風起云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迅猛發展,清政府統治危在旦夕。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清政府從1901年起陸續推行“新政”。“新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面對著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式,“新政”并不能幫助統治者度過危機。
黃花崗起義 同盟會成立以后,陸續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預備立憲的破產,進一步暴露了其腐朽的本質。在孫中山、黃興等人的策劃下,1910年4月27日,由黃興直接領導的大規模反清起義──黃花崗起義,在廣州爆發。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它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式的發展,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武昌起義 見前
辛亥革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新政”的破產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質。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風起云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掀起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立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洪憲帝制 袁世凱在鎮壓二次革命后,加緊復辟帝制。為取得帝國主義的支持,他大肆出賣國家主權,接受“二十一條”。帝國主義為擴大侵略利益,也積極支持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做上“中華帝國”的皇帝,改元“洪憲”。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遭到舉國上下的一致反對。革命黨人掀起了護國運動,袁世凱調兵鎮壓無效,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凱憂郁而死。
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失敗后,帝國主義通過扶植北洋軍閥,加深對中國的侵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繼續深化。一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西方啟蒙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凱又在文化領域推行尊孔復古逆流。以陳獨秀等人為代表,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1915年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開始了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反封建斗爭──新文化運動。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1920~1929年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工人階級隊伍壯大;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工人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共產國際對中國給予大力的幫助;1920年秋開始,共產主義小組在中國各地紛紛建立,這一切都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后轉到浙江嘉興。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從此,它開始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為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的召開 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分割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特別是在中國的侵略利益,1921~1922年,美、英、日等國在華盛頓開會。華盛頓會議上,帝國主義國家達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九國公約》,這樣,中國仍然處于帝國主義列強共同統治的局面。在列強操縱下,中國各派軍閥展開更為激烈的爭奪,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更好地領導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在中國人民面前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華盛頓會議以后,帝國主義既各自扶植依附于自己的封建軍閥,爭權奪利,又聯合干涉和鎮壓中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卷土重來,加緊對中國進行掠奪,使一戰期間有所發展的中國民族工業,重新受到列強的壓迫。國內軍閥混戰不斷,戰火彌漫大半個中國。這一切導致國內經濟蕭條,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國共產黨在二七罷工失敗后意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于是,積極倡導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孫中山在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后,也意識到以前單靠國民黨一黨領導,依靠一派軍閥打另一派軍閥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國民黨需要新鮮的血液”。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旨在改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在會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并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就使得國共兩黨實現了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合作。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在全國迅速開展起來。
北伐戰爭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后,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愛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為了推翻軍閥統治,打倒帝國主義,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北伐軍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直指黃河流域。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南昌起義 見前
八七會議 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為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并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0~1939年
土地革命 1927年三大武裝起義失敗后,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向農村。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解除農民身上沉重的封建壓迫,充分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線的指導下,各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農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它鞏固了工農聯盟,為中國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階級上和經濟上的保證。
九一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領土垂涎已久,早就確立了侵略中國的方針。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發動一場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借以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緩和階級矛盾,并依靠掠奪中國的財富,來醫治經濟危機造成的創傷。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正竭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1931年9月8日,日本關東軍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時間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中國東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紅軍的長征 由于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國工農紅軍中南方革命根據地無法立足,1934年10月,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保留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構成了以后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干;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播下革命的種子。總之,長征一結束,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就開始了。
遵義會議 見教材108頁
一二九運動 華北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嚴重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繼續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號召中國人民起來反對內戰,共同抗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學生率先開展抗日救亡斗爭,掀起了一二九運動。學生的愛國行為,打擊了國民黨的賣國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陰謀,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的正確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它使學生開始走上了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西安事變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國人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要求的壓力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有利于抗日的大局出發,經過多方努力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顯示出中國各個階層要求實現團結抗日的強烈愿望。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團結抗日的誠意。它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七七事變 1936年,德、日、意法西斯在共同反共產國際的幌子下,勾結起來,同英法美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英法美對此采取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蓄謀已久的吞并中國、獨霸亞洲、稱雄世界的既定方針,1937年7月7日,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實施全面侵華的計劃。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由此開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侵占中國華北而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總稱“華北事變”,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并接受了共產國際的建議,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殖民地的野心,同時也威脅到國民黨的統治和英美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中國人民最終獲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1940~1949年
中共七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已發生根本變化,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開始了局部反攻。為了迎接抗戰的勝利和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指明方向,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為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
延安整風運動 為了肅清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影響,加強黨的作風建設,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進行了整風運動。通過整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重慶談判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集團在美國的支持下,早已決定了內戰的方針,但為欺騙國內輿論,并為發動內戰做準備,采取了“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共同商討”國內和平問題。為了盡力爭取和平,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以利于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同國民黨當局舉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重慶談判的舉行,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的誠意,它雖然不能制止美蔣反動派發動內戰,但為國內贏得了短暫的和平局面。
三大戰役 1948年秋,敵我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共中央經過分析,認為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主力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于是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賴以發動內戰的主力,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這次會議解決了革命勝利以后,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中國近現代史重要人物簡介
1840~1859年
道光帝 在位期間中國處于東西方之間差距進一步拉大的時期。此時,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而中國政治腐敗、經濟落后,人民不斷起義反抗。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英國等西方國家不斷向中國走私鴉片。由于鴉片大量輸入和白銀不斷外流引起統治危機,道光帝于1838年接受了林則徐的禁煙主張,并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1840年,英國以此為借口,發動鴉片戰爭,8月,英軍到達天津白河口,道光帝驚惶失措,將林則徐等革職,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同英軍談判。1842年8月,當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道光帝受了英國侵略者提出的條件,批準簽訂《南京條約》。后來又批準了和美、法分別簽訂《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林則徐 工業革命完成后,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在正當的商品貿易失敗后,它們無恥地把鴉片偷運到中國。鴉片的輸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威脅到了清政府的統治。林則徐從煙毒泛濫中看到了“貧民”“弱種”的深遠后患和“兵弱銀荒”的政治憂慮,上書道光帝,主張嚴禁鴉片。道光帝為了維護統治,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林則徐到廣州后,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繳鴉片,并把收繳的20 002余箱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挫敗了資本主義走私鴉片的陰謀。面對外來侵略,林則徐積極抵抗,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被稱為民族英雄。同時,戰爭的權威性,迫使他重新認識自己的對手,他編譯外文書籍、學習西方軍事技術,表現出了接納新知的開明思想,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洪秀全 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為了償還戰敗賠款,加緊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搜括,加深了人民的災難;資本主義國家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經濟侵略,又增加了中國人民的痛苦。無盡的痛苦促使洪秀全認清了清政府腐敗的本質和對世間不平的痛恨。1836年,他赴廣州應試時得到了一本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勸世良言》,在仔細地鉆研后,他相信基督教的教義,并把它和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及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結合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教。后來,洪秀全以此為思想武器,動員和組織農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公正太平的理想社會。1851年初,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革命,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他建立了政權,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把幾千年來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理想綱領化并付諸實踐,將中國幾千年來的農民戰爭推向了最高峰。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但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封建統治,阻止了中國近代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李鴻章 清末的統治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步步進逼,清政府統治腐敗日盛。作為清末的大臣,李鴻章為維護封建統治,對內鎮壓人民的反抗斗爭,對外不惜出賣國家的主權。1861年組織淮軍勾結外國侵略者組織“常勝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為了挽救清朝統治,以“自強”“求富”為名,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創辦北洋海軍,成為洋務運動的地方代表人物。面對西方的侵略,他一貫堅持妥協退讓、投降賣國,曾招致中法、中日戰爭的失敗。李鴻章參與簽訂了《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危害。
1800~1899年
慈禧太后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進行垂簾聽政,開始了對中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獲得巨大發展的時期,在她統治下的清王朝卻不斷衰落,日益腐敗。為了維護自身的封建統治,慈禧太后頑固地堅持封建思想,反對和鎮壓一切進步勢力。為了獨攬帝國的大權,她排除異己,多次發動政變。為獲得資本主義國家對其統治的支持,不惜大肆出賣國家主權,以犧牲民族利益為代價。在她統治中國期間,中國的國力進一步下降,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各項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光緒帝 1874年繼位,但大權被慈禧太后獨攬,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先后經歷了中法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親眼目睹了帝國主義掀起的瓜分中國的狂潮。為了不甘做亡國之君,1898年,他毅然支持康有為和梁啟超等維新人士實行變法,頒布了《定國是詔》和一系列維新詔令,企圖通過變法來維護自身的統治,但由于無實權,加之過于軟弱,最終變法失敗。
康有為 康有為身處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年代,逐漸接受了西方的資產階級進化論思想和政治觀點,并如饑似渴地向西方尋找真理,以挽救民族危機。他先后開設“萬木草堂”,著書立說,和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在北京創辦強學會鼓吹變法,并多次上書光緒,痛呈變法事宜。1898年在光緒帝的支持下,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由于頑固派的破壞,維新派自身的軟弱性,變法只經歷了103天就失敗了。但這次變法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00~1919年
孫中山 孫中山親眼目睹了中華民族一次次屈辱的經歷,日益認清清政府腐朽的本質,并看到西方的先進和強大。在此影響下,他于1894年在檀香山組織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開始了一生偉大的革命征程。他先后領導了廣州起義等一系列反清斗爭,1905年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學說,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武昌起義成功后,孫中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宣誓就職。在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后,為維護共和制度,他先后領導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屢經失敗。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他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領導者,在他的領導下,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歷史發生了近代以來的第一次偉大轉變。
1920~1929年
陳獨秀 最早倡導并參加新文化運動,成為這次運動的主將。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他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是五四愛國運動的領袖人物。1920年,他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并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但在國民大革命中,由于他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使中國共產黨喪失了對革命的領導權,導致大革命的失敗。在他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實現了近代以來最重要的轉折,他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正確的指導思想。但由于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也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1930~1939年
毛澤東 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在民族災難日益嚴重的時期,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為建立中國共產黨積極努力,使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在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集團叛變革命,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損失,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受挫的情況下,他選擇了一條把革命引向農村,積蓄革命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革命在全國的勝利的正確道路,并初步形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澤東思想。由于左的錯誤思想的影響,工農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1935年,在長征的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第一代黨的領導集體。他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實現了與國民黨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毛澤東持久戰思想和敵后游擊戰爭方針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8年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近代一百多年來反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偉大勝利。后來,毛澤東又領導中國人民贏得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獨立自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后,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對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改造,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上,沖破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封鎖,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但他晚年發動了文化大革命,給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重大的損失。
1939~1949年
蔣介石 在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下,蔣介石早年參加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后,他擔任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的校長,在北伐戰爭中作為國民革命軍的司令,曾為民主革命做出一定的貢獻。但隨著地位的上升,其政治野心也日益暴露出來,1926年制造了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排斥共產黨。1927年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叛變革命。從此,他違背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勾結帝國主義國家,建立代表官僚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國民政府,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九一八事變后,他置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顧,先后采取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集中力量對內“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對外采取妥協退讓的政策,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西安事變發生后,他被迫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七七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威脅到他的統治利益,他同中國共產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抗戰開始后,由于他推行片面的抗戰路線,導致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節節敗退。1939年,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后,他把國民黨的政策從對外轉向對內、從抗日轉向反共,制造多次反共事件。抗日戰爭結束后,在美帝國主義的幫助下,發動了內戰,被人民軍隊打敗,被迫逃往臺灣。他一生實行獨裁統治,破壞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進行無數次的反共反人民活動,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以他為首的官僚資產階級大肆搜括財富,加劇了中國的貧困;為獲得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他大肆出賣國家的主權,加深了中華民族的危機,給中國歷史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青川县| 荣昌县| 白城市| 阿拉尔市| 台北县| 沭阳县| 青冈县| 岢岚县| 沈阳市| 麦盖提县| 郧西县| 滦南县| 老河口市| 库尔勒市| 沙坪坝区| 上饶县| 古浪县| 朝阳县| 晋宁县| 鹤庆县| 剑阁县| 奉节县| 工布江达县| 两当县| 平乡县| 南投市| 旬邑县| 泾阳县| 邹平县| 偏关县| 稻城县| 三明市| 峨边| 聊城市| 镇安县| 和田县| 文安县| 永泰县| 伊春市|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