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概念的概述一、教學目標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內涵與外延的統一把握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邏輯方法;對概念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正確理解邏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關知識。公共參與:自覺蓮循形武邏輯的基本規律,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讓思維合乎邏輯。三、教學重難點概念的含義;概念的基本特征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內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新課講授(一)概念的含義材料一 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只要我們進行邏輯思維,就一刻也離不開概念。首先,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屬性,人們掌握了概念,就能把這一類事物同別的事物區分開來。其次,由于概念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觀事物,人們掌握了概念,就能突破直觀的局限,真正理解客觀事物。再次,概念既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的總結成果,又是人們獲得新認識的起點。只有概念明確,才能恰當地作出判斷,才能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總之,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只要我們在進行邏輯思維,就一刻也離不開概念。材料二 《三國演義》中,侍者夜間為曹操拾被,被曹操所殺。曹操殺了侍者并說自己追悔夢中殺人。楊修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思考:(1)什么是概念以及它是如何反映事物屬性的(2)談談你對材料二中楊修的話的認識。點撥:(1)①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②概念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每一事物總有多種屬性,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本質屬性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一事物的個性特征、非本質屬性,只抓住了一事物共有并且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因而概念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又不專指一事物中某個具體對象,而是概括具有一定本質屬性的所有事物,因而具有概括性。(2)①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但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區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②楊修利用同一個語詞可以表達不同概念的規律,一語雙關。指出曹操所謂夢中殺人是假的,批評侍者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楊修話中的“夢”這個語詞,前后表達了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睡眠狀態,后者指的是糊涂的思想。1.含義:(1)屬性及其劃分:①屬性: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分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②本質屬性:一事物成為自身并使該事物同其他事物區別開來的內部規定性。(2)概念的含義: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探究二: 材料一:為了證明“白馬非馬”的論題,公孫龍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馬”,那么“黃馬”“黑馬”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如果求“白馬”,那么“黃馬”“黑馬”就不符合要求。“馬”講的是馬的形體;“白馬”講的是“馬的顏色”。講顏色不同于講形體,所以“白馬非馬”。材料二 大家都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孔乙己》。滿口之乎者也而又窮困潦倒的老書生孔乙己,明偷了人家的東西,卻死要面子,不愿承認是“偷”的。當別人說他偷了人家的東西時,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有人揭他老底,說親眼看到他偷了何家的書,被吊著打。孔乙已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他的回答引得眾人哄笑起來。思考:(1)請從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角度,批駁材料一中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2)試從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上分析“馬”與“白馬”以及“黃馬”與“黑馬”的關系。(3)結合材料二,運用邏輯知識分析,為什么孔乙己的回答引得眾人哄笑起來?點撥:(1)①正確地使用概念,必須明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②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馬”這一概念的內涵抽象概括了所有馬的共同本質屬性,“馬”概括的不是馬的形體、顏色等非本質屬性。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馬”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所有不同顏色的馬。因此,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是一種詭辯。(2)①依據兩個概念在所指范圍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分為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②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馬”的外延比“白馬”的外延大,且包含著“白馬”的全部外延,因此,二者是相容關系中的屬種關系。③反對關系——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黃馬”與“黑馬”在外延上不具有相同部分,都包含在“馬”這一屬概念中,并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馬”的外延。因此,“黃馬”與“黑馬”是不相容關系中的反對關系。(3)因為“偷”和“竊”雖是兩個不同的詞,但在表示一種不正當行為時,意思相同,“偷”就是“竊”,“竊”就是“偷”,這兩個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同的、重合的,即“偷”和“竊”這兩個概念的外延是同一關系。孔乙不承認自己“偷”,卻承認自己“竊”把同一關系當作非同一關系,所以令人發笑。2.表達形式:(1)表達形式:語詞。(2)語詞的多樣性:①語詞形式多樣:同一個概念可以有多個語詞表達;②表達內容多樣:同一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二)概念的基本特征探究三:法國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國旅行,走到了某國邊境。憲兵要檢查登記,雙方進行了一番問答。“姓名 ”“雨果。”“干什么的 ”“寫東西的。”“以什么謀生 ”“筆桿子。”于是,憲兵在登記本上寫道:“姓名:雨果。職業:筆桿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筆桿販子。(1)運用概念的有關知識,分析憲兵為什么會鬧出笑話。(2)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家”與“浪漫主義作家”之間是否存在種屬關系 點撥:(1)雨果所說的“以筆桿子謀生”,內涵指的是以寫文章獲得稿費維持生計,延所指的對象是“作家"。憲兵所理解的“以筆桿子謀生”內涵指的是以販賣筆桿子為生,外延所指的對象是“筆桿販子"。所以鬧出了笑話。(2)“作家”與“浪漫主義作家”之間存在屬種關系,而非種屬關系1.內涵:(1)含義: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2)性質:說明事物究竟“是什么”。2.外延:(1)含義: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2)性質: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3.概念之間的關系:(1)實質: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圍上的關系。(2)關系:①相容關系:在范圍上具有相同的部分。種類 內容 圖示全同 關系 兩個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屬種 關系 一個概念的外延包含著另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為屬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為種概念種屬 關系續表種類 內容 圖示交叉 關系 兩個概念之間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②不相容關系:又稱為全異關系。全異 關系 不具有相同部分矛盾 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它們的外延之和等于該屬概念的外延反對 關系 兩個具有全異關系的概念包含在一個屬概念中,且它們的外延之和小于該屬概念的外延3.課堂小結通關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理解了任何概念都是內涵與外延的統一,能夠把握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邏輯方法;對概念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六、板書設計4.1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含義1.含義(1)屬性及其劃分①屬性②本質屬性(2)概念的含義2.表達形式(1)表達形式(2)語詞的多樣性(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內涵:(1)含義(2)性質2.外延(1)含義(2)性質3.概念之間的關系(1)實質(2)關系①相容關系②不相容關系七、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學案及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