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端午節教學目標: 1.學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節的來由與相關習俗,感知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做中華文化的傳承人。 2.學生掌握龍舟及人物的表現方法,能將賽龍舟場面創造性地表現出來,感受賽龍舟時團結協作、堅持不懈、勇奪第一的精神,提高綜合運用能力,享受創作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畫出賽龍舟的熱烈場面。 教學難點:劃手和鼓手的人物動態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 “繪賽龍舟”為主題活動,旨在通過教學活動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節的來由與相關習俗,感知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課前準備:范畫、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課件出示兒歌:思考一下這首兒歌講的是哪個中國傳統節日?生:端午節2.課件出示課題:端午節。師解釋端午節的含義。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3.師: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師詳細講解。端午節的來歷據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的民族詩人屈原,當年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還不見蹤跡,而這便成了”龍舟競渡的起源。同時人們還煮了許多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農歷五月五,人們都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4.欣賞感知龍舟文化 提問:同學們知道端午節還有什么習俗嗎? (生:吃粽子,賽龍舟——)5.結合課件師講解端午節的各種習俗。二、學畫賽龍舟 展示賽龍舟圖片,觀察思考: 1.師:同學們有沒有看過賽龍舟?賽龍舟是怎么樣的情景?(生:熱鬧,力爭上游,——)2.一艘龍舟有哪幾個主要的部分組成?(龍舟頭、龍舟身、龍舟尾) 3.看了這條龍舟,你覺得最難畫的是哪個部分?龍舟以什么為元素設計的? 4.學會了畫龍,畫龍舟頭就很容易了。 5.龍是什么模樣的?(出示課件) 6.教師示范畫龍頭,學生臨摹。 三、學畫人物 1.仔細觀察龍舟上的人物都在干什么?比賽時他們是如何分工的?(旗手、鼓手、劃槳手、舵手,他們缺一不可) 2.教師示范:鼓手打鼓的動作——舉和敲,劃槳手:抓好船槳 (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然后船槳由前使勁往后劃,動作統一。畫時近處的人物畫的大一些,后面的人物要畫的小一些。 四、構圖指導 1.龍舟上的人物,拼擺游戲:找一找這些運動員在龍舟上的合適的位置,并把他們擺上去 2.隊員們各就各位了,激烈的比賽已經開始了,你還能幫助他們畫出表情嗎?學生嘗試添畫,(教師展示表情局部放大圖) 3.畫面上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表現出比賽的激烈?(紛濺的水花、飄動的旗幟、岸上人群的表情等等)(教師在剛才的課件圖片上進一步展示添加,) 4.欣賞優秀學生作品 五、嘗試創作 感受劃龍舟熱鬧激烈的場景,并將它畫出來,注意人物動態的刻畫和場景的渲染。 6、展示評價。七、總結 1.師: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2.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偉大愛國詩人人格的高尚,增強民族意識與文化的使命感,讓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在現代生活中延續更新。通過畫賽龍舟,我們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奮勇拼搏、積極向上 、齊心協力,希望同學們把賽龍舟團結協作、力爭上游的精神,發揚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只要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成功!板書設計:端午節龍舟(龍舟頭、舟身、龍舟尾)人物(旗手、劃槳手、鼓手、舵手)背景(紛濺的水花、飄動的旗幟、觀看的人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