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級下冊第14課《風箏》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風箏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點,掌握傳統風箏和現代風箏比較的基本方法,并運用裝飾紋樣繪制風箏。 2、在觀察分析風箏的造型、圖案、色彩的過程中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的原理繪制風箏。 3、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制作方法,生發對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熱愛。學習工匠精神,提高對中國文化自信的信念和決心。學情分析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學習習慣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同時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裝飾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的想法與創造力相統一。重點難點學習繪制風箏的基本方法,并運用裝飾紋樣繪制風箏。理解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的原理繪制風箏。傳統風箏與現代風箏比較。學生創意表現風箏新時代寓意。教學過程教學活動【導入】導入1) 欣賞,了解風箏的發展和歷史。(2)教師設疑激趣,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喚起學生對風箏的原有認知。 (3)教師總結,板書課題:風箏【講授】新授1.走進風箏,了解起源 (1)教師與學生一起觀察視頻風箏的起源和發展(2)教師提問:“風箏最早是用什么做的?”2、在中國,風箏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的風箏是用木頭做的,叫木鳶,后來改用紙做,叫紙鳶。 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風箏的發展歷史,漢代風箏用來軍事通訊,唐代以后造紙業發展,風箏用來娛樂。3、欣賞風箏,了解形色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不同造型的風箏,分析風箏造型的特點——形狀對稱。(2)學生自由討論,除了形狀對稱以外,還有什么對稱 (圖案對稱) (3)學生觀察造型厚,再觀察分析風箏的色彩,引導學生尋找風箏上的顏色,并設問:怎樣的顏色搭配可讓風箏在空中更吸引人 為什么 (4)教師小結:風箏的造型特點:多樣,結構對稱,色彩絢麗,對比明顯。學生欣賞風箏是一種美德體驗。 4、細觀風箏,了解傳統風箏 (1)以北京燕子風箏為例,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燕子風箏上的裝飾紋樣是什么 為什么繪制這個紋樣 有什么寓意嗎 (2)學生開展討論,教師引導總結風箏上的裝飾紋樣有吉祥祝福的隱喻。欣賞現代風箏,小組討論,傳統風箏和現代風箏的區別?時間1分鐘。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傳統風箏和現代風箏的比較。對比欣賞,通過圖片對風箏造型相同,色彩不同或造型相同,圖案不同,或造型相同,圖案不同等圖片欣賞,引導學生創意的多樣性,思維多面化。作業大膽創想,設計繪制 (1) 提出作業要求,請4個學生討論設計一個風箏,注意風箏的造型、色彩和裝飾紋樣這三方面的要求。 (2)師生討論設計創意想法。(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學生自評作業,教師從學生創意主題多樣性、學生繪制專注性等多方面評價。 擴展:了解國內最大的風箏博物館,擴展風箏受全世界的喜歡。了解風箏背后手藝人的工匠精神,擴展風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揚學生對文化遺產的創新,對中國文化自信的決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