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科學思維的特點;科學思維的意義關鍵能力:明確科學思維的含義、特征,能夠結合具體事例作出理解和區分。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通過聯系實際,體會思維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掌握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和可檢驗性,樹立科學精神。公共參與:通過學習科學思維的含義及特征,自覺樹立科學思維。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理解科學思維的含義;2.掌握科學思維的特征教學難點全面掌握科學思維的特征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從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到常態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戰德爾塔、奧密克戎……兩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抗疫取得了難能可貴的經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形成了“動態清零”這一控制疫情的“法寶”。要更加堅決果斷,把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落到位。兩年多來,雖然疫情跌宕起伏、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國方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行動,已在全球范圍內更加深入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并善于運用科學思維方式。他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中國人民全力以赴抗擊疫情。過渡:什么是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有哪些特征,中國應對疫情體現了什么科學思維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2、新課講授(一)科學思維的含義探究與分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堅持運用科學思維作出的戰略抉擇。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發展格局,也需堅持運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等科學思維。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中國是全球最有潛力的大市場,具有最完備的產業配套條件,擁有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等多方面的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運用戰略思維高遠矚、統攬全局,特別是要扭住戰略基點,堅持戰略方向,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在解決供需兩端的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以創新思維增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善于運用創新思維來謀劃推進。我們必須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以辯證思維抓關鍵。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認識把握新發展格局,需要運用辯證思維分析矛盾、解決矛盾,以便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規律。以底線思維防風險。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從國際看,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因此,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思考:(1)結合材料說明,什么是科學思維?其兩個基本條件是什么?(2)結合材料說明,科學思維是基本的思維形態嗎?為什么?學生討論交流知識總結:1.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2.科學思維的內涵①這里所說的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②科學思維與不科學思維相對立。不科學思維是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③科學思維不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列的思維形態,而是對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稱。(二)科學思維的特征探究與分享一: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在倫敦的同一條街上,住著三個裁縫。一天,一個裁縫在他的櫥窗里掛出了一塊招牌,上面寫著:倫敦最好的裁縫。另一個看到了,在同一天也掛出了一塊招牌,招牌上用大寫字母寫著:英國最好的裁縫。第三個裁縫看了后,思考了很久,幾天之后,他也掛出一塊招牌,上面寫著:本街最好的裁縫。思考:為什么第三個裁縫的招牌好?學生討論交流點撥:第一,其他兩個人都說自己是倫敦乃至英國最好的裁縫,但是他們也屬于本街,所以第三個裁縫比他們更好。第二,從銷售方面,他們的業務范圍都是在本街附近,第三個裁縫是本街最好的,大家當然會多多光顧了。還可以補充的一點,是從心理上來說,說自己是英國最好什么的是有些浮夸了的,不切實際,做生意,你更喜歡跟老實人,還是浮夸的人做呢?總結: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探究與分享二: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抗日戰爭中,毛澤東以其深厚的理論造詣和對中國國情的了解,對這場關系到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戰爭作出了許多科學的分析和預見。其中主要的四大預見,即游擊戰在抗日戰爭中是一種戰略而不是戰術、在敵后能建立大批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并要經歷三個階段、中國將在抗日戰爭中實現民族解放,都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實事求是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毛澤東科學預見的基礎和根據。這一認識論和方法論要求分析問題從實際出發、從矛盾或問題出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外,在多要素多變量動態的分析中預見事物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把握事物發展的趨勢,也是毛澤東科學預見的一個重要內容。思考:上述材料表明科學思維具有什么特征?學生討論交流回答總結: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探究與分享三: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材料一 1590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從此推翻了古希臘先賢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多年之久的錯誤結論。材料二 1929年,丹麥的達姆博士研制了一種飼料,并用小雞進行試驗,發現食用了該飼料的小雞皮下和肌肉都會出血。達姆進行了無數次試驗,都沒有解決小雞出血的問題。直到1939年,達姆在農村調研時,發現食用了該飼料的農家小雞,沒有一只患出血癥。他猜想農家小雞一定是吃了某種能防治出血的特殊物質,經研究,他發現農家小雞經常食用了綠色植物葉子中含有的維生素K,可以防治食用該飼料的小雞患出血癥。思考:上述材料表明科學思維具有什么特征?學生討論交流回答總結: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3、結束新課人人都有思維,為什么有的思維填密而精妙,能夠結出豐碩的智慧之果,而有的思維構想雖然不失美妙,卻是不結果實的智慧之花?實踐一再證明,只有科學思維才能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科學思維的內涵和特征,也會讓我們的思維更加自覺地走向科學思維。六、板書設計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科學思維的含義(二)科學思維的特征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