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象棋趣味造型》教案課題:中國象棋趣味造型課前準備:相關的各小組圖片資料,多媒體課件,展板等。教學目標:1、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聯系、比較的方法進行整體觀察,識讀紅方黑方棋子,識讀實例圖的趣味造型在比例、細節、動態等方面的優劣。2、美術表現能力的培養:學生參考課本圖例、課堂圖例、小組資料圖例及老師的示范,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創造出有趣味的棋子造型并填色完成,通過展板展示表達小組的創意。3、審美判斷能力的培養:學生學會點評展示作品的優點和缺點,通過語言文字和圖像作品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4、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嘗試通過參考三個頭長比例、各類兵種的不同動態造型與服飾細節表現等方法,大膽想象,設計出有個性的、有創意的棋子造型。5、文化理解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賞析部分利用中國傳統兵種服飾制作出來的棋子造型,通過了解象棋的歷史,了解楚河漢界的故事,認識到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的設計思想,形成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教學重點: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創造出有趣味的棋子造型。教學難點:如何參考三個頭長比例、各類兵種的不同動態造型與服飾細節表現等方法,大膽想象,設計出有個性的、有創意的棋子造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首先展示一張帶矛盾性的棋局圖片,猜圖導入。猜一猜:圖中是什么棋?老師小結: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都是世界流行的棋類。兩者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例如兩者都有兵、車、象、馬等棋子。今天我們重點了解中國象棋。老師展示放大的棋盤圖。老師請會下象棋的同學說一說:1、象棋中最多的棋子是什么呢?2、象棋中最少的棋子又是什么呢?3、象棋中紅方先走,還是黑方先走?4、你能認出那些棋子是紅方嗎?5、棋盤中的界河會寫上什么字?老師再展示一張學生下新型象棋的圖片讓學生思考:圖中的人物正在進行什么活動呢?棋子造型與傳統的有什么不同?老師:剛才的問題我們有些已經解決了,有些還沒有解決,下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我們的新課。二、講授新課:下面我們來學習新課《中國象棋趣味造型》。(一)了解中國象棋1、中國象棋源于何時,由于史料不詳,學術界至今沒有統一的意見。據古籍可靠記載,象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流行,以著棋象征戰斗,名為“象棋”。春秋時期的兵制有將、帥、車、馬、士、兵、卒等成為證明。到宋代,中國象棋定型為近代模式。提問:定型的中國象棋為什么會有楚河漢界呢?2、楚河漢界的歷史典故:秦末楚漢爭霸時期,公元前205年夏,項羽因為糧缺兵乏,不得不被迫提出“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這就是“楚河漢界”的由來。最終,項羽敗,劉邦成了漢朝開國皇帝。于是,近代中國象棋的定型便以楚漢爭霸為背景。3、兵將棋子的啟示:在學習上,今天我們可能是小兵;明天,我們可能是大將。(二)了解趣味造型1、請問這兩個人物造型,哪一個更有趣味?(讓學生舉手回答)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讓人物造型有趣味?(讓學生舉手回答并引導學生思考)2、教師展示1至9個頭長比例運用圖并指出:改變頭長比例是趣味造型常用方法。(三)象棋棋子的趣味造型為了讓下棋的過程更加有趣,棋子的趣味造型也不斷發展。(四)學習任務(課本23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每一組按任務卡上的要求,選擇喜愛的兵將人物,設計棋子造型,粘貼到展示棋盤上。步驟:1、確定兵將人物。教師邊展示大量男將女將的戲劇影視圖片以及相、馬、炮、兵等參考圖片,邊引導學生觀察識讀圖片。2、確定頭長比例。3、確定動作、服飾與兵器等特征。4、確定主色調,填涂顏色。教師邊展示老師的示范短視頻,邊講授定頭長、定動態、定色彩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如何小組分工合作。5、修改整理,粘貼展示。圖示:希望同學們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播放小組合作背景純音樂)展示放大的棋盤圖展板,讓每一個小組把自己組按任務卡要求完成好的棋子造型貼到相對應的棋子上面,共展示了紅方:帥仕相車馬炮兵,黑方:將士象車馬炮卒。(五)課堂小結象棋趣味造型的設計步驟:(全班誦讀一遍)1、定人物。 2、定頭長。 3、定動態。 4、繪特征。 5、填色完成。教學反思:本課的優點:1、老師在練習要求上引導學生主要通過三個頭長比例設計象棋趣味造型,結合老師的課堂示范短視頻,學生較容易掌握,大部分學生作業效果都較好,基本達到教學目標要求。2、本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讓每一個小組把自己組按任務卡要求完成好的棋子造型展示到放大的棋盤圖展板上,學生在你追我趕的游戲中熱情高漲。3、在學生的練習階段,結合了純音樂作背景音樂,讓學生在多元文化熏陶的環境中進行美術實踐。4、通過展示大量男將和女將的影視劇照,讓男生女生都有可選擇的參照對象。5、通過老師的啟發,學生明白將帥是從小兵中來,知道今天的小兵可能是明天的大將,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6、學生通過賞析部分利用中國傳統兵種服飾制作出來的棋子造型,通過了解象棋的歷史,了解楚河漢界的故事,認識到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的設計思想,形成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本課的不足:1、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不足,部分組員未能發揮積極作用,個別小組的合作效率較低。2、學生的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現力都有不足,有待日后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