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書籍封面設計---書的歷史與八格書的設計制作【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嶺南版美術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書籍設計內容的延伸,屬于“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在現代書籍設計中,封面設計與書籍開本大多是結合在一起的。優秀的書籍設計能幫助讀者理解書籍的內容、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因此本課程的教學實踐內容由教材規定的封面設計延伸到開本設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書籍裝幀歷史的教學和書籍設計的作品創作兩部分組成。通過學習書籍演變的歷史,學生了解材料、折疊、剪裁、裝訂對書籍裝幀的重要性。在理解裁剪、折疊的重要性以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八格書進行創意設計。【教學對象分析】1、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年級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學生個性鮮明,對文學作品有各種不同的喜好。由于學生對文學的喜好不同,在作業設計上選擇他們比較熟悉的同期語文重點課文。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他們曾熟讀、深入分析過這幾篇課文,對文章有深刻的體會。因而在作業的設計表達上也更能體現創意與書籍的內涵。2、初二學生已具備基本動手能力、繪畫技能以及審美能力。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因此課堂作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體現。教師引導組員之間合理分工、合理安排時間,學會自省作品、調整作品、完善作品。3、由于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異形開本的書籍接觸較少,教師應更多地引導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創意、創作更具特色的作品。【教學策略】1、教學方法:欣賞法、討論法、練習法。2、活動方式: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3、教學模式:直觀導入—合作交流—構思方案—操作實踐—評價反思【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了解書籍裝幀發展的歷史,學會用一張紙折疊一本書(八格書)2、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講解,讓學生了解書籍裝幀發展的歷程,感受古人對書籍紙張折疊、裁剪方式的變更;通過微課視頻,學生學習折疊八格書并嘗試進行創意創作。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練習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引導學生將美拓展到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學重點】書籍裝幀的演變歷史【教學難點】八格書的設計制作【教學準備】書籍圖片、蝴蝶裝和包背裝模擬教具、八格書制作方法微課視頻、八格書教具【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1、 常規導入2、 展開教學(1) 書籍裝幀的歷史(師板書:書的歷史)1、 簡策裝師:圖片上的這種東西叫什么?生:竹簡師:(總結)它是最早的書籍裝訂方式,缺點:笨重2、 卷軸裝——紙——時間最長的裝訂方式(師板書:材料)師:同學們思考一下,卷軸裝作為書籍的話,可能存在什么缺點?生:卷軸過長師:同學們思考一下,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縮短長度?(提問)生:折疊、裁剪(師板書:折疊、裁剪)3、 龍鱗裝——裁剪——探索節省卷軸的長度4、 經折裝——折疊——讓書籍由卷變成了冊5、 蝴蝶裝/包背裝——印刷——折疊裁剪,讓書籍與現代樣式更接近教師展示示范蝴蝶裝和包背裝的裝訂樣式6、 線裝——對書頁進行縫紉,使之更經久耐用(師板書:裝訂)(2) 八格書1、 書籍裝幀演變的歷史就是古人對書籍材料(紙)、折疊方式、裁剪方式不斷探索的一段歷史。受古人的啟示,老師想向同學們推薦一種折疊方法——八格書折疊法。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用一張紙折疊出一本書,而且無需裝訂。2、 視頻欣賞(1) 八格書基本框架折疊法+異形線條處理法(2) 異形八格書處理法(八格異形+四格異形)(3) 強調剪裁注意事項3、 布置練習1、 小組合作創作一本八格書2、 可選擇桌面材料紙進行剪裁,也可自由創作4、 評價1、 請2-3個小組上臺自行介紹小組作品2、 教師將各小組作品現場拍照,用手機制作成視頻進行展示5、 生活拓展1、 八格書用途多樣,可做成手工書,可做成賀卡;也可以用于日常學習生活,比如,形成錯題本或者閱讀存折。2、 希望同學們能將美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日常的學習生活也充滿美和趣味。6、 下課【板書設計】書的歷史:材料、折疊、裁剪八格書包背裝裝蝴蝶裝線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