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四年級美術(嶺南版)課題:成群的動物(設計.應用)(一課時)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感受動物的形態及傳統美術中剪紙藝術的美感;(2) 教會學生正確掌握對折剪法與疊剪法,并學習色彩對比及動物圖案的疏密排列;(3) 對動物的形體及身上的花紋進行設計。2、 過程與方法(1) 在剪紙設計動物外形中,理解小博士的話,大膽設計動物的外形;(2) 認識剪紙的基本圖形,在外形中加以裝飾。3、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和同學愉快地合作和創作活動,體現團隊合作精神。教學要點:1、 重點:正確掌握對折剪、疊剪技法,剪出多個重復的動物形象,并進行畫面構圖的藝術處理。2、 難點:抓準動物形體特征,大膽折剪、疊剪出多個造型夸張的動物形象。3、 興趣點:嘗試疊剪出多個動物形象,利用剪紙基本技法圖案裝飾各各動物形象。創造出成群的動物畫面。教學準備:教師:彩紙、剪刀。學生:課本、圖畫本、剪紙工具。作業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運用疊剪的方法,一起創作一幅我們地球村中的動物畫。教學過程:1、 課堂導入:1、 情景導入:同學們,今天森林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節日。在這個日子里,我們將會請出一下小動物來采摘樹木的果實,與大家一同分享。(請學生帶頭飾,摘果實。)2、 觀察頭飾:請小動物們留步。教師問:今天我們請了多少種小動物來采摘果實呢?學生答:他們是成群的有小豬、小鳥、小羊和小象。教師問:他們漂亮嗎?為什么?學生答:身上有很多漂亮的花紋。教師問:他們除了顏色和花紋不同之外,有什么相同的?學生答:外形相同。(謝謝幾位同學的表演)3、 板書課題: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表演認識到我們在森林里有很多成群結隊的小動物,讓我們一起來設計這“成群的動物”,準備請他們再去森林里采摘果實好嗎?出示課題:成群的動物2、 課堂發展:疊剪技法對折剪技法1、 這么多動物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出示疊剪技法微課)1 找出你要制作的動物?2 在紙上畫出動物的外形。3 將多張彩紙疊在一起。4 嘗試疊剪動物(外形相同,裝飾花紋不同)2、 花紋可采用圓點形、鋸齒形、月亮形、火焰形、及不規則形(出示多媒體課件中剪紙基本形圖案)3、學生作業:以小組為單位,運用疊剪的方法,一起創作一幅我們地球村中的動物畫。3、 展示與評價:1、 評價作品的優缺點。2、 請各組同學選擇黑板上四幅圖粘貼展示自己的小動物作品,并評價。4、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通過運用疊剪及對折剪的方法剪出了成群的動物,學會了剪紙的基本技法,希望同學們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在現實生活中繼續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美化家居環境。成群的動物(設計.應用)教學反思在設計《成群的動物》一課時,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實地觀察探究,在“看”的基礎上,有尋訪,有意識開展自己活動,體現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一基本理念,以學生自主為核心,以一個個連續有結構的活動為主線,體現一個動態的過程,促進學生在實地尋訪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有關小動物的直接認識,對“新”的尋訪活動過程產生深刻的體會。在教學中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想象活動需要做哪些準備,可能會碰到什么問題,根據其發現,提出問題,并確定研究的主題。在分小組研討研究方案后,進行集體交流、互相提問,并傾昕他們的意見。科學探究作為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包括進行交流,參與評議,對他人研究的方法、結論提出質疑,并樂于互相合作。這都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目標。整節課能注重從傳統的剪紙藝術出發,讓學生在傳統中創新,這樣既繼承了傳統的文化的底蘊,又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留連忘返。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