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畫的形式美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主要學習中國畫鑒賞基本知識,突出了中國畫的形式美。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走近中國畫,了解和學習中國畫獨特的形式美。探究中國畫的表現語言學會從多方面欣賞祖國傳統繪畫,以提升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民族文化修養,達到提高美術素養的最終目標。本課主要從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四個方面介紹與分析中國畫在形式美上的特點,系統地引領學生欣賞與分析中國畫的表現方法,初步解決學生不了解中國畫與不會欣賞中國畫的難題。通過剖析經典作品中蘊含的形式美,反映出中國畫家對遣墨、造型、用色的獨到理解,同時也展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精神。2、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了解構成中國畫形式美的幾方面內容,對中國畫的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有基本的了解。體會中國畫的形過美感,感受其中所蘊會的精神內涵。2 過程與方法:欣賞經典的中國畫作品,與西方作品進行對比,突出強調中國畫的特色。在欣賞過程中分析講解作品在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方面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感受在中國畫在形式美語言方面所體現出的形式美感。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欣賞中國畫,引領學生感悟中國畫的形式美,提高對中國畫的鑒賞能力。在欣賞過程中逐漸感悟中國文化,理解中國文化內涵與價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情感。3、 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在形神、筆墨、色彩與形制方面的表現特點和獨特美感。2 教學難點:使學生了解蘊含在中國畫形式美中深層次的傳統文化,感受中國畫的意境與情趣。四、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課前準備 制作課件 準備學生課堂自學的相關資料 分組搜集中國畫形式美的相關資料。明確內容: 形神之美 筆墨之美 色彩之美 形制之美要求:概括準確,內空精煉。 培養學生對學習資料的搜集、整理、概括的能力。明確強的分工,以便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回答出問題,保證課堂按預沒時間進行。導入新課 課堂導入,用多媒體展示《八十七神仙卷》和《千里江山圖》提問:以工具材料分這兩幅作品屬于哪類繪畫?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它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風格在世界畫苑中獨具體系。中國畫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和氣質,它以其獨特的形式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魅力。 那么,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對中國畫的美了解多少,知道中國畫的美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嗎?現在,就讓我們代著這些問題再次走近中國畫,了解中國畫的形式美。板書課題:中國畫的形式美 學生欣賞作品對問題作出回答:中國畫 認真聽講并反思 通過對前面學的知識 復習和鞏固,并順利引入話題。通過教師對中國畫在世界畫壇地位和價值的肯定,讓學生深刻認識學習中國畫知識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發學生學習性趣。學習新課 用多媒體展示中國畫《太行豐碑》,《評劇人物形象》提問:分析兩幅作品,你認為有哪些美感?以上兩幅作品,兩位畫家分別用不同的形象,酣暢的筆墨、豐富的色彩和靈活的形制等手段,表現出中國畫特有的形式美感。中國畫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形神之美、筆墨之美、色彩之美和形制之美。 欣賞、分析作品并思考問題,對自己感受到的美作出語言評述。 通過教師提示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美,主要由形神、筆墨、色彩和形制四方面體現的。并進一步掌握欣賞中國畫的方法。小組討論 現在我們就分別從形神之美、筆墨之美、色彩之美和形制之入手,進行小組討論、探究.教師安排各小組任務,分發圖片及資料。巡回指導 根據任務和資料,進行欣賞、分析、討論并選出發言人。 運用分組討論發,引導學生至動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課堂參參與與合作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字習熱情。課堂實踐 通過剛才的討論,我想大家對中國畫的形式美有所認識,現在我們就來互相分享下。 1 形神之美 提問:對中國畫的形神之美如何理解?展示《韓熙載夜宴圖》局部,《雛雞圖》并提問:這兩幅中畫是如何所現形神之美的?教師對學生的評述作出評價,不足進行補充。小結形神之美:“形”的目的是為了“神”,“神”的基礎是“形”。無論工筆畫或寫意畫,必須以一定的形象為基礎。 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 表現任何形象, 形似僅僅是手段, 神似才是目的。古代為人畫像,稱作“傳神”。 2筆墨之美 提問:如何理解中國畫的筆墨之美?分析作品的筆墨之美。展示《露氣》,《墨葡萄 》找找看,這幅畫表現的是什么植物?運用了怎樣的筆墨表現的?充分運用毛筆的性能、駕馭墨與色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表現不同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這種綜合性技巧在中國畫中統稱筆墨。中國畫以線造型,墨分五色, 以行筆的快慢、頓挫、提按與墨色的干、濕、濃、淡、枯、焦等,干濕、巧拙、澀暢互相交替使用,虛實相生。 潘天壽的《露氣》充分發揮了中國畫以線為主的表現方法,造型概括,風骨遒勁,用筆果斷老練,畫面蒼茫厚重。3.色彩之美《花籃圖》 《 靜物花卉 》這兩幅都是花卉,中國畫的色彩和西方繪畫相比美在何處?中國畫用色有獨特的特點。以畫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沒骨、勾勒填彩、潑墨潑彩等,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 李可染與張大千兩位大師,分別運用鮮明飽和的色彩,描繪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氣概,表現出既有傳統意味又含有現代感的山水畫,具有新時代精神面貌。4.形制之美剛才我們了解中國畫形神、筆墨、色彩我認為都是內在之美,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中國畫外在美,形制之美。古語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也足以證明外在包裝的重要性。裝裱就是給中國畫穿衣打扮,中國畫有“三分畫七分裱”之說,中國畫的裝裱形式眾多,經裝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氣質超凡,彰顯出中國畫的形制之美。你知道中國畫的形制包括哪些內容嗎?大小、長短、方圓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中國畫上的題款與印章,也是畫面構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好的書法與篆刻可以為畫面增色。 形神之美組代表上回答后備組補充預設學生回答:中國畫的形神之美是說在繪畫中不但要有美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能通過形象來表現內在的精神,達到形神兼備的目的?!俄n熙載夜宴圖》以工筆人物畫的表現形式,刻畫了古代仕女吹奏樂曲的形象。無論是們嫻雅的風姿、自然的體態、專注的解情以及衣服的輕舒、還是烏黑高綰的發髻,都把女性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者充分的感受到中國畫的形神刻畫之美。《雛雞圖》是齊白石的作品,主要以寫意的方式表現了一群可愛的小雞,把小雞毛絨絨的形象,和活可愛的神情表現的非常生動,充分的體現了中國畫的形神之美。筆墨組發言,并上臺分析作品。后備組補充。預設學生發言:我們在前面學習了中國畫的筆墨情趣,了解了國畫的用筆方法有中鋒、側鋒、逆鋒、拖筆,中國畫的用墨有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六彩有干濕、濃淡、黑白。這些都體現的是中國筆墨有豐富的變化變化,我為認為中國畫的筆墨之美就是用筆、用墨的變化。例如《露氣》畫家運用收放自如、大氣磅礴運筆,濃淡變化豐富的墨色表現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與超凡脫俗的氣質。筆墨虛實相生,線條聚散疏密,運籌奇巧,耐人尋味,充分體現筆墨之美?!赌咸选肪€條頓挫有力表現葡萄藤的枝條柔韌墨色濃淡相間表現出葡萄的晶瑩剔透酣暢淋漓的潑墨表現葉子的蔥郁。(并指出作品的筆墨變化。) 色彩之美組,發言并上臺分析作品。后備組補充。預設學生發言:中國畫的色彩不像西方繪畫那么寫實,但更加富有平面的裝飾美感,更能表達出畫家的主觀意趣。展示分析作品《千里江山圖》石青石綠,極富裝飾。畫家以精細的筆法,濃烈的色彩,宏大的氣勢描繪了祖國山河的美好和壯美。《一水菰蒲綠 半天云雨青 》 張大千 潑墨潑彩,如夢如幻 《萬山紅遍》李可染濃墨重彩 艷而不俗《牽牛花》 齊白石墨與色交相輝映,清新秀麗。 形制之美組上臺展示后備組補充。中國畫的形制有多種,如中堂、條幅、橫披、手卷、斗方、冊頁、扇面、鏡心等。中堂——因懸掛在堂屋正中壁上而得名,一般尺幅較大。屏條是中國畫裝裱形式之一。四幅并排懸掛的稱“堂屏”,因表現四季景致也稱“四季屏”,俗稱“四條屏”。畫家在畫作上題詩、用印,使得傳統文化中的詩、書、畫、印融于一體,體現書畫家文人情懷和藝術的造詣,凸顯中國畫的文化品位。 通過小組共同參與、合作的實踐欣賞學習國畫知識,深刻感受中國畫的形神之美。通過課堂實踐加深學生知識印象。掌握欣賞中國畫方法,學會用語言評述。復習四種基礎筆法,重溫墨筆的豐富變化。通過對筆墨知識的回顧,使學生明了筆墨與造型的關系。欣賞中國畫筆墨的變化,感受墨色的濃談虛實所形成的美感,使學生感悟中國畫筆墨的情趣與神韻。通過分析對比了解中國畫與西方繪畫在色彩表現上的不同之處,中國畫一般表現固有色,西方繪畫擅長表現環境色。了解中國畫色彩搭配規律以乃顏色的特性,在你貴中體會和思考“隨類賦彩”的含義。欣賞不同形式的作品,感受中國畫的色彩魅力。了解中國畫的不同形制,感受形制和內容的關系及重要作用。學習了解裝裱藝術的基礎知識,對不同的裝裱種類與這些作品的用途有初步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中國畫形制、懸掛以及廳堂布置有初步理解。感受中國畫的不同形制的不同情趣,增強學習中國畫的興趣。課堂小結 通過體驗中國畫的形神、筆墨、色彩、形制的美感,使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畫是中國文化具象化的再現。一草一木皆具神韻,筆墨之間自有情趣,通過中國畫的形式美傳達出了中國畫的意境之美,表現了畫家運用國畫表現語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精神內涵。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夏習回顧本課的知識,同時總結本課的核心內容“形式美”,進一步理解認識中國畫的形式美。 復習總結知識點,落實基礎知識的掌握,通過總結歸納知識核心內容,增進對本課知識的以識,增強鑒賞能力。課后拓展 拓展問題:根據本節課所學的中國畫課后繼續了解什么是中國畫的章法?中國傳統文人畫有什么特點? 學生通過上網、查書、清教師長等多種醫徑進行課外學習,了解相關知識。 將一些知識點不排在課,既可以節約課堂時間,做到教學重點突出,又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逐步養我學生的自學習慣與學會獨立思考。評價建議 學生是否對傳統的繪畫產生興趣。上課能否積極聆聽教師和同學的發言。是否積極的參與討論,完成合作任務。是否了解中國畫四個方面的形式美。能否獨立分析一幅作品包含的形式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