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代山水畫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國的山水畫較之花鳥畫、人物畫更加注重對意境的深刻表現,從而形成獨特的藝術傳統。本課主要通過對畫家營造意境的不同方式作詳細介紹,使學生掌握欣賞山水畫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古代山水畫的愛好和興趣,并使學生了解古代山水畫是罕見的藝術珍寶。二、教學目標通過欣賞,初步理解意境的營造是山水畫的“靈魂”,是畫家追求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的藝術特色,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畫家之情的,是如何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達中國人的自然觀和審美觀的。三、重點難點讓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的的審美精神,領會意境的營造在古代山水畫中獨特的內涵。二、教學方法觀察欣賞、啟發引導、延伸對比、思考討論在本節中,我特別強調運用對比法,引導學生對山水畫作品與自然風景的對比,中西方繪畫的對比,通過我的精心設問,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感受山水畫的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震撼力。四、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播放古琴曲,展示高山流水圖片,通過多媒體展示《高山流水》的flash動畫。(聲畫同步,動態的開場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從而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切入課題《古代山水畫》(二)第一環節:山水畫和照片對比,體會區別,感受意境對比展示風光照片、畫冊圖片與中國古代山水畫。提出問題:你覺得山水畫與自然景色在感覺上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意境?為什么畫家喜歡借山水畫去抒情,營造意境?意境的表現在山水畫中真的很重要嗎?通過對比真實的景色與藝術作品,了解中國的山水畫不僅描繪了自然山水,而且寄托了畫家個人的情感和理想,同時也表達了畫家的主觀感受。意境是照片難以達到的效果,進一步體會意境的創造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二環節:自主學習,討論交流,認識意境通過展示中國古代山水畫作品與西方風景畫作品,學生分組討論研究,教師巡回參與引導與討論。(1)賞析對比中國畫《瀟湘圖》;西方油畫《干草車》提問:同樣都是山水畫,對比觀察兩幅畫在思想、技巧和表現形式上有何不同?(2)《千里江山圖》與《佛拉富德小屋》觀察這兩幅作品在空間處理上有什么不同 你能說說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嗎 讓學生自主學習,多方采集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引導學生比較討論,使學生進一步對作品的意境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第三環節:山水畫欣賞,情融于畫,理解意境不同時期的作品對意境也有不同的追求,以 北宋 范寬《溪山行旅圖》、南宋 馬遠《寒江獨釣圖》、元代倪贊《六君子圖》為代表作品,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組認領一幅進行討論,分析中國山水畫家是如何表現意境的(1)畫家生活的背景與時代(2)畫家的風格及著名作品(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樣的景物?(4)作品用了哪些技法表現?(5)傳達了什么樣的意境 (6)這幅作品給你什么感受?引導學生從觀察畫面筆墨的運用,構圖的安排,虛實的處理入手,并結合時代的背景,畫家的情感、品格來討論,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啟發他們積極的回答,說出自己的看法,并歸納這段時期山水畫的意境,從北宋的無我之境到南宋的詩畫結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義深遠。(三)這幾個環節我加強了師生的互動,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本節課層層深入,以恰當的引導,激發學生去欣賞。另外,我還通過問答加分的形式激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有效的解決了欣賞課的枯燥乏味。結合多媒體的應用直觀展示,加上古曲的應用,讓學生徜徉在中國山水的意境之中。最后,使學生進一步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是一種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其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畫家是通過筆墨的運用、構圖的安排、虛實的處理來營造畫面意境,寫心、寫思想、抒發感情。(四)課后拓展課后讓學生在相關的網站上進一步欣賞我國古代山水畫,領會意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