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龍》教學設計一、教學理念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依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通過幾件常見的民間藝術品及文物,欣賞龍的形象在生活中的運用,引導學生接觸并了解龍的形象特征及其魅力,從而了解美術的傳承與環境的關系。二、教材分析《中國龍》一課屬“欣賞·評述”為主,融“設計·應用”于一體的中段美術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 通過本課學習,初步了解中國龍的文化、歷史。認識龍造型上的變化,以及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形與象征意義,體會龍的精神。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龍的文化、歷史,認識龍造型上的變化。 能力目標:讓學生了解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型與象征意義,體會龍的精神,走進中國龍文化,體會中國龍精神,并以龍的傳人而自豪。 情感目標:能夠抓住龍頭、身、尾三步分的特點進行創作。2.重點 通過了解有關吉祥圖案的文化,加深對民族傳統藝術的了解。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設計吉祥圖案,表現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愿。3.難點 理解中國龍的寓意,了解中國龍五千年來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并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三、教學方法 1.教法:欣賞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演示法、談話法;2.學法: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以欣賞、觀察、交流、思考,體驗性學習活動等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四、教學工具 1.師生共同搜集有關中國龍圖案的圖片和資料。 2.水彩筆、油畫棒、彩鉛。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播放各種動物的圖片) 師:“你們能找到哪些是需要我們珍惜保護動物,哪些是常見的動物嗎?” 師:“這最后一個動物是什么呀?” (最后剩下一個動物——龍) 師:“今天我們就走進中國龍,這堂課。” (揭示課題)(二)、新授 1.了解中國龍 師:“龍它既不是保護動物也不是常見的動物,它是人們想象出的一種神獸。” 師:“同學們,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大家來幫助我,誰能找出龍的哪些地方與這些動物相識的呢? (出示各種動物圖片,讓學生發現龍的特點,并且將適合龍部分的圖片一一拿出,最后組成了龍) 師:“原來這些動物身上的一部分,相互組合,最后成為了龍。” 師:“同學們,真聰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龍,它到底是從何而來,又具有什么寓意吧。” (播放視頻,了解龍的歷史、文化、和寓意) 2.認識中國龍 師:“接下來,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玩個游戲!我們以龍字為首,說出一個關于龍的成語,看看哪個同學說的最多,最好。” (通過游戲,認識龍的含義和故事) 生:“飛龍在天、龍騰虎躍。。。” 師:“剛剛看到大家玩的這么開心,真不忍心叫停,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其實每個時期的龍,它都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樣子的龍,它的寓意也是不一樣的。” (觀看視頻,了解不同時期的龍,它的寓意和圖案含義) 3.表現中國龍 師:“龍在我國是吉祥的代表,它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現在請大家打開你們桌上的小信封,里面分別裝有龍頭、龍身、龍尾的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互相討論,找出它們的特點。” (通過學生自己尋找環節,可以讓他們直觀感受和認識中國龍,并且知道龍的結構和特點,為后面的繪畫環節做出鋪墊。)生:“龍的身上很多鱗片,而且很長。。。”師:“大家都很棒,看看,老師是如何將這條中國龍,繪制下來的。”(教師示范,邊畫邊講解剛剛學校尋找出的特點)師:“多么活靈活現的中國龍呀,現在大家面前有各種材料,通過你們的感受,可以動手用各種材料作一條龍,也可用繪畫的形式創造一條龍或者創作與龍有關的形象。”師:“請大家趕緊動手吧。”作業要求:1、抓住龍的特征,盡可能的美化形象。2、大膽創作,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動手,教師巡回指導) (三)、評價展示將學生所有作品放置展示臺,讓他們自評和互評出最滿意的作品,教師總結。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學習,每個同學對龍的形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能生動形象的表現龍的形象。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每位同學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制作出更多的龍的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