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模擬課例 課程內容 通過了解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朝的極端強化。理解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清朝設置軍機處、制造文字獄與文化專制的史實,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會矛盾的不斷加劇,了解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過程。 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表格歸納總結,認識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及其影響;搜集有關清朝文字獄的故事,理解文化專制對清朝社會的影響;通過史料研讀、合作探究,理解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四個子目的內容: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和閉關鎖國政策。這四個子目之間關系密切。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是不斷加劇社會矛盾的根源。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體現了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在君主專制統治下,貪腐之風在官場、軍隊蔓延,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社會危機重重。同時,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也使統治者認識到只有強化君主專制制度,才能鞏固其統治。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認知以感性認識為主。對圖片、影音資料等形象化的內容,興趣大,接受快。邏輯思維處于上升階段,對歷史現象及原因的分析、歸納、聯系的能力需要著重培養。 重點 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閉關鎖國”政策 難點 “閉關鎖國”政策 教學資源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上冊》中國地圖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 (3)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寧欣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5)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趙爾巽編撰:《清史稿》,中華書局2015年11月 (7)王春瑜:《明清史雜考》,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8)吳士余:《清史明鑒錄》,中西書局2014年11月 (9)孟森著:《清史講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教學過程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彩色畫報記錄的中國1850-1937》兩卷本收錄了法國報紙上關于中國報道的彩色石印版畫近400張,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提供了不一樣的觀察視角,展示了法國人眼中的清朝皇帝。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皇帝非常的威武霸氣。這種威武霸氣來自于清朝皇帝不斷強化的君主專制。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我們首先來看兩段清朝史料,了解清朝初期中央政權的決策方式。 (順治年間)奏章票擬,主之內閣;軍國機要,主之議政處。——(清)梁章鉅《樞垣記略》 諸王大臣簽議既定,雖至尊無如之何。——(清)談遷《北游錄》 同學們從兩段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呢? 這兩段材料告訴我們,清朝初年時議政王大臣會議是主要的中央機構,滿洲親貴大臣商議、決定一切軍國大事的中央決策機關。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很大,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到康熙時,為了抑制滿洲貴族的權力,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繞開了議政王大臣會議。通過南書房的設立,君權得到加強。 軍機處的設立讓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的手中。同學們觀察兩幅圖片,結合書本思考,軍機大臣的職能是什么?軍機處有什么特點? 軍機大臣的職能是傳達抄寫皇帝的旨意,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 軍機處具有簡、速、密的特點。軍機處陳設簡單,人員精少,是為簡;軍機處一切事物都由軍機大臣奉旨承辦,而且必須當日事當日畢,辦事效率高,是為速;軍機處地處內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見軍機大臣時,連太監都不得在側,這是密。所以軍機處具有簡、速、密的特點。 請同學梳理清朝主要中央權力機構的演變。 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 康熙時:設立南書房 雍正時:設立軍機處 乾隆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 請同學們從清朝主要中央權力機構的演變過程中找出發展變化的規律。 在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從此議政王大臣會議成為虛設,至乾隆時被撤銷,內閣也成為虛設的機構。這樣,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君主專制極端強化。 從清初內閣、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到康熙時南書房的設立,再到雍正時的軍機處,這一變化的實質就是君主權力的不斷加強。 同學們結合課本和老師提供的材料,思考一下,什么是文字獄?如果要一句話來概括該怎么定義?文字獄的特點是什么? 文字獄是清朝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并處以嚴厲的刑罰。 文字獄的特點是“冤”和“獄”,一方面罪名莫須有,另一方面處罰極其嚴厲。 文字獄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也是封建專制統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現。 清朝文化專制除了文字獄以外還有哪些措施? 清朝文化專制除了文字獄以外,還表現在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如清朝編纂的《四庫全書》,整理保存了大量文獻典籍,但是同時也是加強了文化專制,內容主要選擇那些有利于清朝統治的內容,對清朝的文化專制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另一方面,清朝的書籍檢查制度也使不少珍貴書籍遭到查禁和銷毀。 軍機處的設立是清朝在政治上加強專制的表現,文化專制和文字獄是思想文化方面加強專制的表現,在經濟和對外政策上清朝統治者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進一步維護其專制統治。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歸納閉關鎖國政策的發展過程。 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格限制海上貿易。 康熙時,開放寧波、漳州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對出口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數量做出嚴格的限制。 1757年,下令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從閉關鎖國政策的行程過程中,請同學歸納政策的含義和表現。 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是指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我們同學要注意,嚴格限制等同于完全禁止嗎? 所以政策的表現是只開放廣州一處通商口岸。 同學們思考一下,這樣的對外政策會起到怎樣的影響? 積極方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消極方面: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為什么清朝統治者會采取閉關鎖國的統治政策?我們看兩段材料,請同學們分析原因。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國)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綢等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須之物,是以加恩體恤。 ——1793年乾隆致英國國王書 先因海寇,故海禁不開為是。——《清實錄·康熙卷》 主要原因:1.統治者妄自尊大;2.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3.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 在君主專制統治下,貪腐之風在官場、軍隊蔓延,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社會危機重重。 我們來看兩幅乾隆、和珅圖片,講一講“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小故事,說一說故事反映了清朝怎樣的社會狀況? 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體制從整體結構上呈現出日益腐敗的趨勢。清朝官吏結黨營私,貪風日盛。 同學們觀察兩幅圖片,思考反映了清代怎樣的社會狀況? 我們可以看出官場的腐敗也在軍隊中蔓延。政治腐敗導致經濟衰退財政危機,人口增長造成用地緊缺,而土地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社會的貧富分化十分嚴重,廣大民眾的生活日益困苦,社會危機重重。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對于解決清朝政治矛盾,鞏固統治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君主專制強化后,皇帝獨斷專行,大臣惟命是從。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消極因素逐漸增大,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